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_第1页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_第2页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_第3页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_第4页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曹文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绪论

一、电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四、应用电视系统五、学习中的注意事项一、电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电视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变革中影响最大的研究成果

电视是大众传媒的主要载体,它声像并茂、色彩兼备,远距离传送,不受文化、年龄的限制,面向社会,深入家庭,成为最具活力的大众传播工具。它兼容了电影、戏剧、雕塑、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文学等各类空间艺术形式和时间艺术之所长,通过电子编辑手段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电视已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电视,可以得到与世界、与社会的某种联系,可以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对根本不可能亲历的事件可以目睹,对终身难以涉足的异域可以一览无余。人们在电视发展过程中,对电视文化褒奖的同时,也时时抨击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如对电视商业化倾向的批判,对电视中大量暴力、色情节目和镜头的批判,对电视使人们远离书籍、报刊的批判,对电视降低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批判等等。电视魅力、魔力和威力,令人们爱它、恨它都没商量。在电视时代,观众时刻面临着理性与感性的考验:是否打开电视机;打开电视机看什么;能否果断关上电视机。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1.电视的诞生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图像的传送技术。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元素的光电特性,为后来电视技术的的发明奠定了基础。P.Nipkow

“尼普柯夫圆盘”上螺旋形排列着一些孔洞,当这个盘子旋转时,通过每个孔洞可以浏览一幅图像的一行,光线透过这个孔洞照在这幅图像便完成了一次行扫描,硒光电池将图像的反射光转变成电信号,下一个孔洞顺序扫描紧挨着的那部分图像,直到完整的图像全部被扫描。1883年圣诞节(一说为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P.Nipkow)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扫描线,图像相当模糊。1923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金(V.K.Zworykin)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后来又发明电子扫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在1929年11月18日,Zworykin示范他的全部电子电视接收器。V.K.Zworykin1939年前后使用电视显象管和摄像管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夫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并进行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播发电视节目。

1936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亚历山大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开播的电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正式开播的电视在开始时仍为机电系统,4个月后被电子系统取代。1925年,英国的贝尔德(J.L.Baird),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扫描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有2英寸高、1英寸宽。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1941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确定美国的电视技术标准为每秒30帧、每帧525行。(就每帧行数和场频来说,现行电视标准主要有525行/60帧和625行/50帧两种)同年7月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美国第一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纽约WNBT电视台。RCATRK91939(美国)RCATRK121939(RCA:美国无线电公司)2.电视图像的彩色化

电视也同电影一样,经历了一个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过程,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提出NTSC(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制。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66年采用同一制式播出。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alCouleurAvecMemoire)制。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haseAlternationLine-by-Line)制。为便于转播和交换节目,各国曾多次讨论统一电视制式问题,但由于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国际上便形成了3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并存的局面。彩色电视机在哪国使用必须符合该国的黑白体制、彩色制式及频道划分,还要注意电源标准(有110伏/60赫与220伏/50赫之分),这样才能保证接收机安全可靠地接收到良好的彩色图像和伴音。目前世界上采用PAL制的国家最多。中国所采用的电视制式为PAL/D,国家标准为:每帧扫描625行,每秒25帧。

3.卫星广播电视的出现1962年,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这是一颗低轨道卫星,使用起来受到许多限制。1963年美国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同步二号”。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一号”启用,使世界正式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国际间进行电视节目的传送和转播成为现实。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的整个登月过程就是通过卫星传送49个国家,有7.2亿人同时收看到了这个节目。4.高清晰度电视(HDTV)与数字电视(DTV)电视已深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日常观看的电视画面同电影(35mm)相比还显得很粗糙,这是因为目前构成电视画面的像素较少的缘故。因而,人们又开发研制出了高清晰度电视(HDTV)。高清晰度电视的“高清晰度”指与现行电视相比,其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图象分辨率都要求提高一倍以上,使用大屏幕显示器近距离观看时,图象细腻逼真,无闪烁和粗糙感,并配以数字环绕音响伴音。凡是曾欣赏过HDTV视听效果的人们,无一例外会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家庭影院系统”!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能实现在现有地面传输系统中传输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得益于IEEE的MPEG专家组制订的ISO/IEC13818(MPEG-2)数字压缩国际标准和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带宽高达20MHz的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可以在6MHz左右的现行传输信道不失真地传送。美国的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已达到实用化,2006年后,美国将停止播送模拟电视节目。1998年9月8日至12日的5天时间里,中央电视台利用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试验发射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成为继美国、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的国家。1999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览会(CES)上,康佳集团展示了第一代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HDTV)T3298,T3298是由康佳集团深圳总部和美国硅谷康佳开发中心利用国际领先技术开发出来的全数字电视接收机。国庆50周年庆典上,我国在北京试播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试验播出所用发送设备由欧美进口,这次试播的接收设备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联盟试制的第二代高清晰度电视,并在技术标准上实现了ATSC和DVB(美、欧两大阵容)标准兼容。数字电视(DTV)包括普及型数字电视(DPTV,352×288i,约300电视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704×576i或720×480i,约500电视线,相当于DVD标准)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1920×1080i,约1000电视线),均采用MPEG-2/1数字压缩技术。标准清晰度电视的图像和伴音的质量都比目前模拟电视有所提高,并且其频道利用率高,在目前模拟电视的一个频道内可以同时播4套(或更多)标准清晰度节目。目前我国各省级电视台的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均是采用MPEG-2数字压缩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电视节目。Interleaved隔行扫描的Progressivescanning

逐行扫描,顺序扫描,步进扫描我国已于1998年11月组成了DTVIA(中国数字电视产业联盟),联合开发我国的DTV。广电总局已起草了一个为期5年的计划,制定了我国推广和应用DTV的时间计划表和相关标准,旨在“十五”期间首先实现SDTV(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的卫星广播,通过SDTV的过渡阶段完成H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的产业化准备,牢牢掌握国内以及周边巨大的DCTV(数字彩色电视)市场,抵御国外同类产品的打入和竞争(中国的国内市场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一个独立的数字电视标准)。计划明确指出:2003年将公布我国自主制定的DTV标准和详尽细则,并在2010年全国实现DTV广播,与发达国家(美国除外)的发展是同步的。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的DTV将会走DPTV、SDTV和HDTV三者并举、长期共存、逐步过渡的发展道路。三、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早期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称现名)使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9月2日正式播出。当时发射天线加设在广播大厦的塔楼顶上,高度为80米。覆盖半径25公里。1958年7月,又研制出中国第一辆3信道电视转播车。中央电视台开播后不久,从苏联进口了200部黑白电视机,以后天津广播器材厂很快试制出“北京”牌电视机。继中央电视台开播后,一些大城市也相继开办黑白电视广播。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即今天的黑龙江电视台)开始试播。到1961年底,全国共建地方电视台19座。1959年,无锡市建立中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用差转的方式转播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建成了第一个彩电试验台,用NTSC制进行了试播。但后来也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下马”。1969年彩电研究二度开展并决定暂用PAL制(1982年正式决定PAL/D制为中国彩色电视的标准制式)。197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用8频道在北京地区试播,同年10月1日正式播出。从1977年7月25日起,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全部改为彩色播出。电视广播使用米波频段(48.5~223兆赫)和分米波频段(470兆赫~958兆赫,566兆赫~606兆赫不使用),其中米波12个频道和分米波56个频道为电视广播专用频道。中国的电视是先从米波段发展起来的。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电视台835座,1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05座。1999年10月我国所有省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全部上星,并基本形成了星、网结合的广播电视传输体系,有线电视用户8000万。到2000年,我国拥有电视机2.5亿台,8亿多固定电视观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1999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试播成功。1986年建成的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及90年代初建立的名列世界第三、四、五位(亚洲第一、二、三位)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0米)、天津天塔(高415.2米)、中央广播电视发射塔(高405米)[注:目前世界电视发射塔最高者为553.3米的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其次为533.3米的莫斯科奥斯坦丁诺电视塔]。到1997年,我国已形成年产彩色电视机3000万台的生产能力,出口量500万台。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已达1.5万小时。彩电总体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四、应用电视系统“应用电视”是一个专业术语,除了专业人士,一般人知道的并不多。但是提到“监控电视”很多人都能说出个大概:“那不就是录像吗!”。其实这两个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从专业技术上来说,电视分为广播电视(BroadcastingTelevision--BTV)和应用电视(AppliedTelevision--ATV)两大类。我们把用于广播的电视称为“广播电视”,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电视节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我们天天看的就是广播电视。另一类电视就是“应用电视”则是广播电视之外的所有电视的统称,也称为非广播电视(Non-BroadcastingTelevision--NBTV),有时也称为闭路电视(ClosedCircuitTelevision--CCTV)。早期主要在工业中应用,多称为工业电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量普及地使用于商场、饭店、银行、车站等地,用于安全防范、监视控制的目的,并为广大公众所熟知,遂被称为监控电视,因此,约定俗成,不仅普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