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_第1页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_第2页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_第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_第4页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那么,市场经济对法制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定,通过对十数年来我国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国外市场经济进行考察,我们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应当具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体系。重要涉及以下五个基本制度。1、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制度。社会主义市场过程发生的首要条件,是存在市场参与者。这些在市场过程中追求自己利益的经济参与者,构成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主体。市场法律主体须符合以下要件:(1)他们是互相独立的人;(2)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以不同所有制公司为例)(3)他们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可以从事法律行为;(4)他们有完全的责任能力,可以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承担责任。符合这些条件的自然人或法人,没有行政依附,不存在因所有制不同而产生的身份差别,均可以真正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参与同他人的竞争。(市场主体重要是公司,公司立法占有关市场主体立法的绝大部分。50数年来,中国都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公司。公司工商登记,一方面要标明其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集体、私营和个体等四种。这四种划分标准不科学,例如私营和个体公司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来看,又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这种划分,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定。为此,中国分别于1993年、1997年、1999年颁布了《公司法》(1999年修订)、《合作公司法》、《个人独资公司法》三部法律。这三部关于市场主体的法律,不是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公司,而是按出资者的形态和出资者责任来划分的,如此以来,健全了中国有关市场主体的立法,使以往按照所有制来区分公司形式的做法得到改变。)这与计划经济法律制度排斥市场,否认市场主体,严禁竞争是大相径庭的。2、充足尊重和保护财产权制度。社会主义市场不仅要有参与者,并且须有财产才干发生。这里所说的财产不是指社会公共财产,而是指市场参与者自己的财产。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法制基础当然应涉及充足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这与计划经济法律制度条件下,只讲所有制,而对法人、自然人的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注意不够大不同样。今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对宪法再一次作了修改,第二十一条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第二十二条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3、市场交易制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交易制度的核心,是协议制度,它是关于交易行为的法律规范。现代任何一种交易制度都要体现为协议,这是无可争议的。不管何种交易,其法律形式都是协议,无形产权的交易也要用协议的形式来体现。我国本来的协议制度是三足鼎立,有《经济协议法》、《涉外经济协议法》和《技术协议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协议法》。这是以本来的三个协议法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的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协议法。在新的一部适应市场经济的协议法里,最重要的是两大精神:第一个就是协议订立自由。过去的经济协议法里,差不多都是强制性规范,现在增长一些任意性规范。协议法里有约定为先,也有法定为先。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也不能只有当事人的意思,没有国家的意志。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有国家的意志,在某些重要的问题上要法定优先于约定。第二,市场风险的避免制度。市场经济必然有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才干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以常见的买卖协议来说,谁先履行谁就有风险。买方先付了钱,供方不发货怎么办?卖主先供了货,买方不付钱又怎么办?要让一方先履行,就要保障他的利益,那就是担保。我国《担保法》规定了担保的几种形式,有保证、抵押、质押、定金这样一些手段。第三,现代交易规定有现代的交易手段。有价证券是现代交易的手段之一,它将权利和书面凭证紧密结合在一起。500万块钱,也许一张支票就体现出来了;500万吨钢,也许一张提单、一张仓单就体现出来了。持有这种书面凭证,就有了财产权利,没有这种书面凭证,就没有这种财产权利了。这就是一种现代化的交易手段。现代化的交易手段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利、迅速,转让非常方便,把500万吨煤运到交易现场多麻烦,交付你一张仓单就完了,仓单还可再去卖,更便于流通转让。但是这种现代交易手段又带来了风险,有便利迅速的一面,又有风险的一面。假如500万块钱的支票兑不出钱来,500万吨的提单取不出货来,都是废纸一张,现代交易手段必须规定高度的信用。市场经济在这点上说来,是建立在高度信用基础上的。建立这样一些制度都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4、国家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必须有国家的适度干预。即使是历史上竭力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家,也认为政府应承担维护市场公正与秩序的职能,单凭市场自发的机制不也许保障市场秩序。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适度的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基本制度,以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也许导致的滥用协议自由和各种违法行为。这同计划经济法律制度国家全面直接管理经济相差甚远。现在这方面我国已有了《反不合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还将要制定《反垄断法》、《反暴利法》、《反倾销法》。

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为了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中国制定了《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对外贸易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价格法》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法》规定的价格听政制度,价格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制度,确立了一个由政府、调定价申请人以及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论证、互相制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将政府制定价格的行政行为纳入法定的轨道和规范的程序,为决策结果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发明了条件。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由于市场自身意味着优胜劣汰,可以说市场竞争是剧烈的。对于那些竞争中的失败者特别是失业的劳动者,以及不具有竞争能力的老人、儿童和残疾者,应由社会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条件下提倡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定,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这与计划经济法律制度下国家包揽一切,社会保障尚付厥如的状况主线不同。

在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先后制定了《劳动法》、《工会法》。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与此同时,国务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了推动国有公司改革,又颁布了大量的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一直在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目的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轮廓已基本形成,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的法律体系正在完善。(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拟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的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同时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派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因素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十一个方面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规定。比如在《决定》的第二个部分规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公司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些方面的改革都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正如前面提到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定来看,目前已经确立的法律制度只能说是初步形成,既需要巩固,更需要提高。概括来讲,有的重要方面尚有空白,无据可依;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稳定、不够规范,亟待巩固和提高;有的法律规定,由于客观因素或条件所限,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有的领域新旧法律体制并存,由此带来了诸多矛盾。具体来讲,在市场主体制度方面,还没有建立一套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公司法律制度,各类公司还没有完全成为人格独立、地位平等、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市场主体;产权制度方面,对各类财产权(涉及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司法人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仆人财产所有权等)的保护还不够;在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保障协议自由、维护公平竞争、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的体制环境尚不健全,经济活动中的各类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充足的、有效的保护;在市场调控、经济调节和监管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界定并规范政府对市场必要的、合理的干预,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我们的制度还很不完善,保障面有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的、切实的保护。所有这些方面的法制建设,都需要我们在此后的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二、下面从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角度谈一谈有关的几个法规。(一)公司法(在确立和规范市场主体方面)一方面,需要提出的是公司立法与国有公司改革立法宜分别进行制定公司法时,恰逢在我国实行现代公司制度。而国有大中型公司实行公司制作为国有公司实行现代公司制度的有益探索,又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因此,公司法容纳了不少国有公司改革的内容。由于公司立法与国有公司改革立法的混同进行,使公司法中出现了不少仅为国有公司改革或国有投资主体规定的规则,导致规则之间的不协调,不利于公司法的实行。国内外的经验表白,国有公司改革是一项自身特点很突出的问题,将其与其他立法(涉及公司立法)一起进行,不利于解决这些问题。相反,单独立法则有助于解决国有公司改革的特殊问题。依此思绪,有关国有公司改革的特殊问题,诸如国有公司改革中国有财产保护、国有职工的安顿、土地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运营体制、国有股股权的行使等等,可以单独制定为一个立法文献,譬如命名为“国有公司改制法”。而公司法修改则不必再与国有公司改革扭在一起,只需完善公司应遵循的共同规则,涉及国有公司改建为公司后遵循的规则。1、减少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现行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不利于吸引国外的投资。现在,我国尚保存外商投资公司法律制度。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国民待遇”,实行公司法律制度一元化,过高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将意味着过高的投资“门槛”,影响国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调动国内投资者的积极性。2、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折衷授权资本制。现行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还存在着忽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换言之,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法定资本制,使有些公司在募足资本后,不能将资金充足运用起来,导致部分资金闲置或者用于非经营活动。有鉴于此,有必要仿效国外普遍的作法,实行折衷授权资本制,即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注册资本总额和第一次应募足的资本额。只要第一次应募足的资本额募足了,公司即可合法成立。注册资本总额和第一次募足的资本额之间的差额,由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一定期间内募足。该期间的长短,由公司法明确作出规定。3、公司设立实行准则主义。为简化投资手续,应在公司法修改中确认公司设立的准则主义,即公司依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而成立。当然,在公司设立的准则主义之后,特殊行业的营业许可仍可存在,这是符合国际通例的。4、结合我国公司运营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外行之数年的作法,应对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原则采用相应对策,即规定“股东违反诚实信用和权利滥用严禁原则,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应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5、简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则,突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公司形式,其用意是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两者作出选择。但是,现行公司法的规定,没有突出两者的差别。6、明确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取消有限责任公司至少有两个股东的规定和有关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实行投资主体平等待遇的原则。7、实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强化公司的监督机制。现行公司法中已确认股东大会对董事、监事的监督,董事会对董事长、经理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经理的监督。但是,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可考虑引进国外的经验,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部提成员中,依照法定程序,由既非股东代表又非员工代表,与公司没有利害关系的公司外部人士充任,专司公司监督职能。当然,鉴于公司组织机构引入外部成员仅是为了实现监督,结合到我国公司组织体制中已专设监事会负责监督,也可考虑仅设“外部监事”(二)物权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涉及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强公司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定,是构建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产权制度中,我国目前最缺少也是最重要的法律规范是物权法律规范,物权的概念和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物权重要是大陆法系民法所采纳的概念,它是指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的财产权利。所谓直接支配,是指权利人无须借助于别人的帮助,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依法直接占有、使用其物,或采用其他的支配方式。如房屋所有人有权占有、使用其房屋,并有权将房屋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有权依法使用土地,或转让其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和使用权人在依法行使其权利时,一般不需要取得义务人的批准,也不需要义务人的辅助,就可以实现其权利。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支配,这一点和协议债权是不同的,协议债权必须要通过债务人履行债务才干实现。

物权一般分为三类,即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如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等。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即以担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涉及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ﻫ

在民法中,物权是和债权相相应的权利,这两种权利是市场经济社会两项基本的财产权利。我们通常讲的产权,是指财产权,其中就涉及物权、债权和其他财产权(如知识产权等)。所以,产权既涉及物权,但也不限于物权。ﻫ

物权和债权尽管都属于财产权的范畴,但和债权相比较,物权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ﻫ

第一,物权与债权的内容不同。物权是支配权,而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一般不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而是请求债务人依照债的规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例如,买卖协议中规定,出卖人应于某年某月交货,在交货期到来之前,买受人只是享有请求出卖人在履行期到来后,交付货品的权利,而不能实际支配出卖人的货品。也就是说,只享有债权而不享有物权。只有在交货期到来后出卖人实际向买受人交付了财产,买受人占有了财产,便可以对该物享受实际的物权。ﻫ

第二,物权具有优先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的优先性,一方面表现在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权,例如,某一债务人欠多个债权人的债务,在执行债务人的财产时,享有担保物权的人比普通债权人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物权的优先性还表现在,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这就是物权互相间的优先效力。例如,甲有一栋房产,价值5000万元,甲在乙银行借款2023万元,以该房产抵押,然后又在丙银行借2023万元,也以该房产做抵押,这样在同一物之上设立了两个抵押权。这两个抵押权通过登记以后,都是合法有效的。在抵押权实现时,乙银行的抵押权优先于丙银行的抵押权得到实现。假如由于房屋价值的减少或者其他因素,该房产只能满足乙银行的抵押权,丙银行的抵押权即不能得到实现,而债权则有所不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债权互相之间不存在优先效力问题。在同一物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各个债权不管设立时间的先后和数额的差别,都具有平等的效力,债权人在依法受偿时都是平等的。ﻫ

第三,物权可以对第三人产生效力。例如,甲将其自行车借给乙用,被丙盗走,甲作为所有人有权规定丙返还。而债权只能在协议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债权原则上只具有相对性。由于协议一方当事人原则上只能向与其有协议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而不能向第三人提出请求。所以,假如甲将其自行车卖给乙,双方订立了一份买卖协议,在自行车没有交付之前,被丙盗走,只能由甲作为所有人规定丙返还自行车。乙作为债权人不能规定丙返还财产,由于乙与丙之间没有协议关系,乙对丙不享有债权,他只能规定甲履行协议。ﻫ

第四,物权和债权的保护方法不同。针对物权的保护,各国物权法都设立了专门的物权请求权制度,赋予物权人具有请求别人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权利,以保障物权人对其物的支配权。而协议债权重要受协议法的保护,侵害协议债权也重要合用协议法规定的违约责任。ﻫ

债权重要由协议法调整,而物权由物权法规范。在我国,协议法已经颁行,但协议法只能调整交易关系,对于交易的前提和结果,难以发挥其调整作用。这就需要通过物权法确认物的归属的规则,拟定市场交易关系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并维护社会所有制关系。因此,制定物权法非常必要,其必要性重要在于:ﻫ

第一,确认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充足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关系,必须通过物权法的调整使之成为一种财产法律关系,从而明确权利归属,拟定权利义务的内容,才干使公有制的优越性得到充足体现。数年来,由于物权制度不完善,导致公有财产中所有者虚位、产权界线不清等一系列问题,公有制的优越性难以发挥,生产力受到极大束缚,并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这均与社会生活中缺少规范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规则有关。在我国,国家与国有公司的财产关系一直没有理顺,政企不分的现象大量存在,公司缺少应有的活力,通过物权法确认公司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所应有的财产权利,就可以使公司对其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物权法草案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依法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国家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投入到公司的,由出资人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国有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对该公司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在公司存续期间享有法人财产权。(关于国有公司的具体内容由《国有资产法》规定,去年5月颁了《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只是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真正成熟和相对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还需要依靠未来的《国有资产法》及其配套法规来确立。)物权法通过解决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内容及权利的行使问题,通过对集体所有权的合理规范,使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可以得到充足发挥。此外,物权法还确认一系列保护物权的规则,从而可以保护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不受侵犯。

第二,制定物权法,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ﻫ

物权法不仅是确认和保护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并且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规则。由于任何交易的前提是交易的当事人享有物权,而交易的结果是物权发生移转。所以,物权法一方面要确认各类物权,从而确认交易的前提。同时,物权法的一系列规则,如公示公信原则、所有权移转规则、善意取得制度等都是直接服务于交易关系的。当前,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确与物权法不完善有关。例如,在商品房买卖中,由于登记制度不健全,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房时,不能通过查阅不动产登记,了解该房屋是否已经设定抵押或者出售等情况,从而在交易中上当被骗和蒙受巨大的损害。很少数不法行为人将一物数卖,或以已经出售的财产作抵押,以骗取别人财产,甚至从事金融欺诈行为,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社会信用减少。因此,物权法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交易安全,整治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制定物权法,对各类财产实行平等保护,有助于鼓励和刺激人们努力发明财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ﻫ

法律自身虽不能直接发明财产,但是可以通过确认和保护财产来鼓励财富的发明。法律的这一功能,重要就是通过物权法来发挥的。古人说,有恒产才干有恒心。假如缺少完备的物权法,不能形成一整套对财产予以确认和保护的完整规则,则人们对财产权利的实现和利益的享有都将是不拟定的,从而也就不会形成所谓的恒产,也很难使人们产生投资的信心、置产的愿望和创业的动力。物权法对财产的保护表现在:一方面,物权法要对各类财产实行平等保护,即不仅要强调对公有财产的保护,并且也应当将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置于相称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物权法要通过确认物权的方法有效地保护财产。例如,承包经营权等,假如不能使其成为物权,而仅仅是短期的协议债权,就很难使其成为长期稳定的财产权利,承包经营权人也难以抵御来自别人的不合法干涉和侵害。物权法通过确认和保护各类物权,稳定各种财产关系,有助于调动亿万人民发明、积累、爱惜财产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完善物权法有助于提高财产的使用和运用效益。ﻫ

物权法在提高财产使用效益方面的作用重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物权法通过界定产权的归属、达成定分止争的作用,还可以确认和保护各种新的物权。例如,我国现行法律未认可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运用权可以成为一项独立的物权,登记部门也不能对空间的权利进行登记,这就在一定限度上会影响到对空间的开发和运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物权法为了充足地贯彻效益原则,确立了一整套有效运用财产的规则,例如,某些国家的物权法允许将一幢大楼不是按照平方米、套间或楼层出售,而是将整个大楼所有权划分为若干份额,以证券的形式对外出售。买受人既可以以证券持有人的身份享有对大楼的共有权,也可以参与大楼经营所取得的收益的分派。这就是所谓物权的证券化。物权的证券化不仅有助于充足实现不动产的互换价值,并且也开辟了融资渠道。再如,有些国家的物权法允许设定有期限的所有权,如将某一栋大楼的所有权在每年的一到六月转让给某一个人,而将六月到十二月的所有权转让给另一个人,从而不仅可以使所有人获取较高的收益,并且可以充足实现这栋大楼的价值。这些体现效益原则的经验,也可认为我国物权立法所借鉴。ﻫ

第五,制定物权法,是制定民法典、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ﻫ

我国要到2023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必须尽快制定和颁行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主干的民法典。在各国民法典中,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民法典如德国、瑞士、日本民法典中,都将物权法作为其民法典的重要内容,所以,物权法的制定和颁行事实上是制定民法典的最核心部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物权法基本规则缺少,使已经颁布的协议法、担保法等法律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表白了物权法的制定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三)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保障在十届一次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提高诚实守信意识是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不少人指出,诸如协议欺诈、逃废债务、偷税漏税、虚假报表、黑幕交易等正在动摇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ﻫ导致信用危机的因素很复杂,但与我国信用征集和评估体系的欠缺不无关系。信用问题从本质上讲,来源于商业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交易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展,交易性质也不再局限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方式。交易的规模扩大了,交易的方式更加复杂了,效率提高了,但交易的不安全性和交易的风险也增长了。债权人事先需要了解债务人的经营和还债能力,公司和商人迫切需要掌握交易对象或消费者的资信情况。从公司和商人自身讲,防范交易风险至少有两种选择:一可以减少没有把握的交易,二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设法搞清交易对象的真实情况。但第一种选择减少了交易效率,制约了经济活动的发展;第二种方法受制于业务知识和分工的专门性,大多数工商公司在搞清交易对象特别是不经常交往的分散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方面不具有分工上的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全靠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协议法也不能保证其他公司和个人可以分享相关的信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专门性的信用状况调查、评估公司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很多西方国家,资信公司调查、征集个人的信用行为纪录,出具信用报告,供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付费查询。一旦有不良记录,将在一定期期内无法从信用记录中抹去,由此会给其贷款、经营生意等活动带来极大麻烦。专门性的信用状况调查、评估公司通过专业化的经营可减少业务成本。这种业务不断发展再加上其他法律制度的配合,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信息共享,就会使通过欺诈和拖欠赚钱的人和公司信誉扫地,受到抵制和处罚。凡是经济发达和市场秩序良好的国家,无不拥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估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证券、保险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等的发展,我国出现一些专门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信用征询的公司和中介机构。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出现和发展,专门进行个人信用征集的公司和机构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植下开始出现,起步较早的是上海、深圳等地。1999年7月,由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共同牵头,在上海组建了全国首家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业务试点。2001年11月,上海市公司联合征信系统启动建设。

由于信用征集、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