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古代《奥义书》文献:音点耳传(2008-1-1313:43)序此文是古代《奥义书》文献,《奥义书》出现于《吠陀》后,佛陀以前的一阶段时期。《梵经》为代表,出现了各种正统与非正统的思潮,如沙门思想等。此文属于何种学派尚未确知。凡《奥义书》,皆于森林、高山等隐者处,诸圣人口耳递传,秘密附授,迄至结集成文字,亦不知早经几何年月了!此文所讲乃属于“音流修行系统”,此传统据说早在劫初,世界方生之时,就有圣人降凡中印边境之喜马拉雅山聚,开此法脉之传承,后来圣人不死,恒守护此脉,诸大师纷纷而出,宏扬此学,盖以此身与宇宙一体,以同一体之大能,返回宇宙本体。此学讲述宇宙奥秘,尤过当今科学所述及,主张内观宇宙一体之振动力,屏息妄心,扬弃我执,乃至与宇宙一体,得造化之力,化身无量,极证涅盘。此学分灵性世界为五,或八。到达第五界乃成就,回教化做了阿拉伯语神圣的音节“呼”。五界各有心语,所谓五句,印度吠檀多经书有记录,乃宇宙各等级振动之巅音。后诸派沿用,已不解其途,但存其名相。有哈达瑜珈,所谓修拙火者,沿用其语,做控制呼吸之用,及至佛陀出世,已后密宗发扬其学。亦传其各脉轮之音流,以契成就。其中有最为显著者集大乘于一身:弥勒日巴尊者延此修习成就无上品位。此学音流之修法,往往开发内在潜能,出现无量之能,令人称奇。近有巴巴·法切尔·吉大师、巴巴·基帕尔·辛格·吉大师等,皆得如此成就。此学在初期为印度各派所乐道:有“梵学”以“口奄”音合梵道,或称为“音韵明点”,推崇那达“NADA”(音流),此文即似。日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薄迦梵歌》等圣典相继出现,亦有此修法的见证。有“弥曼差派”声论师,主张世界无神,祈祷可成就,亦推此学,因其哲学观亦主张夏白德(声)乃万物之因,应修音流,可参见《慈氏奥义》。有“六支、八支”王瑜珈派(两千年后,衍生“集密”、“时轮”等六支瑜珈),于诸支中专有“习听”一支。所述音流性相,合沿出此学。有“怛特罗”(密咒派),沿用其五句明咒,但不解其途,但合念颂而已。有“哈达瑜珈”,沿袭其坐姿(MUDRA,大印)、明咒、音流性相等学说,但失其修法,凡苦修拙火,开解中脉诸轮,乃至顶壳,方始睹音流“芳容”。早期,佛陀出世后,乃至大乘汹涌,《华严》广有其说;密乘开衍,《秘密相续》透其幽旨;《中阴修法》述其音光;期间,此学于唐朝密传入汉地创佛教“禅宗”一脉单传至六祖惠能后五枝七叶消亡。希日,犹太人民族立国之父摩西于西奈山闻听此音流,以此默示修习,获大成就,遂领导古犹太人出埃及以脱离法老之奴役,于红海岸遭法老追兵而显宇宙造化之奇迹,双手推开了红海.成功解救出苦难的人民.皆由此道传承而得.中期,有伯利恒犹太人子耶酥(回教徒称其为耳萨圣人)17岁入克什密儿山洞修习此学,直至30岁,于当地宏扬此学遭人迫害,西出耶路撒冷途经沙漠,荒野40昼日入三摩地,自此终得大成就,沿途教化众生无数。末期,先知穆罕默德在西拉山洞,依此修学直至寂灭;后开创并建立穆斯林和平的团众,伊斯兰中叶,苏菲派大师穆拉维·鲁米,哈菲兹等,以此学修习,颇多诗赞。而后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佛教匿迹。克什密儿又兴此学,印藏边地拟有密授。此后印度教大师宏扬“五种圣名”,以及谛观音流修法;中世纪,南北印度“虔诚运动”(BHAKTI)兴起,有南印度毗湿奴虔诚派长老罗摩南陀,其穆斯林弟子卡比尔广兴此学,造撰诗歌,宗音流瑜珈。其弟子那那克,开创师徒团契,容伊斯兰教、印度教为一炉,名“锡克”;以此学为成就阶梯,以后付法嫡传古鲁传承,其经文广有介绍“夏白德”乃上帝真名,“JAP”为重复念颂五句,应归依明师。晨起当修音流,特重明师。此一时间,佛教密乘、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团众等各新旧宗派,沿袭音流传统,广兴一时。后期,两百年前,出一巨匠,此人是印度土邦王子后人称巴巴·师祖·吉,属白沙瓦家族(今属巴基斯坦穆斯林家族)。弃高位,遇异人为灵性导师(此异人是谁,学术界颇多争议,多云为锡克第十位大师高宾德辛格·吉),得传承隐居修行成就。著《罗摩衍那》之释典,揭露礼拜偶像之误谬,提倡实修,广宏音流学说。此人弟子颇丰,散在各教,著名者为巴巴·索米·吉,“罗达索米运动”之祖。其父母兄弟妻子全家皆为信徒。此人精通波斯语。讲印度教、锡克教之典籍,有最著名之六大成就弟子。其心子巴巴·洁尔玛·吉,乃锡克教族。起初寻求各派灵性导师,求“五句”修法,后来遇巴巴·索米·吉,见其不是锡克教徒,心生不信。但为其讲经所折服,后得音流修法,入定三日,极为虔诚,成为其法嗣。洁尔玛·吉服役与军中,颇现奇迹,为人信服,一时伊斯兰教、锡克教诸弟子归其膝下,法嗣为巴巴·萨万·辛格·吉。洁尔玛·吉有一同门,索米·吉之幼弟子,达特焘。此人亦大宏音流修法,法嗣乃赫赫有名之巴巴·法切尔·吉大师,婆罗门出身,此人以“圣人无知论”出名。新近诸大师,如“妈塔·吉”、“马那威焘”皆其弟子,徒孙有隐居喜马拉雅山的威嘉焘大师。现在闻名欧美之大师,如巴巴·基帕尔·吉――“santsang运动”的大师,则是巴巴·萨万辛格·吉的徒弟,锡克教家庭背景出身。其弟子颇丰,有“塔卡辛格·吉”(santmat运动的大师)近期,世界文化交流兴盛。西方学者开始注意印度哲学,有若望、大维林等学者专于研究此学,有欧人保罗说在印藏边地见到约五百岁的喇嘛,得其传承,以宏此光音学说。可以看到此学的渊源与发展,从上古模糊的传承,到文献的出现,此文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印地文、波斯文、德文中,颇多此类《奥义书》资料);在历史的发展中,各宗派、宗教、地区、国家,出现了一种此学说的交错融合,乃至今天的鼎盛。据喇嘛大师的《喜马拉雅山的大师》一书中提到,在克什密儿的寺庙中,仍藏有此类手稿。那要等待人们好好的去挖掘、研究。此文详细的记录了音流修行传统的一些理论,我根据一些文献编译了它(说到编译,因为有所舍,后面会说明),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音点耳传消除业障品第一第一颂智者,你应该知道,灵体度过了无穷无尽的岁月,它以前的所造的业障无边无际,应该即刻令其摧坏消灭。第二颂虽然知道了最无上的正见,也不能将这些业障,消除。惟有超越这个“知”的等级,一切因果就无所找寻了。第三颂身体等真或假的一切东西,就象梦中所见到的一切,在醒来后,才会知道都是假的,发觉梦中的身体也是虚空的。第四颂前世的行为引发的结果,就叫做夙业。如果一个人发觉前世并不存在,这个夙业又会从哪里继承来呢?第五颂梦中凭空制造一个假身体,现世的身体也如同这样。“凭空制造”哪会产生什么?既然无生,又有什么境界会存在呢?第六颂创造宇宙的起因,如同瓶罐是来自泥土,正如吠檀多的教理:那个动因就是“无明”。第七颂如果这个“因”(无明)消灭,那么这个宇宙怎么会存在?只因为我们错误的看法,把绳索当作了蛇虫。第八颂无明的众生不知道真相,以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已经知道了是条绳,哪里还会再怕什么蛇虫?第九颂如果知道那些不是真的,则一切万物都消入空性,哪里还会有什么夙业?宇宙、自性都成为同一体!第十颂为了让无明众生觉悟,所以才宣扬什么“业障”,他们要等到时间成熟,业障才能得到取消。第十一颂融入造物主内在“嗡”的振动力,这种声音是由光明造就的,充满快乐与光辉,消灭业障乌云,出现真理天空。谛观音流修习品第二第十二颂瑜珈行者安静敷坐,应该依照“成就”的禅定姿势来做,结印依照“毗释那毗”契印,在右边的位置谛观内在音流。第十三颂修习这真正的造化之音,一切外界声音、颂经念咒等声音都遮掩掉,克服所有的困难,只要十五日,就可以修到第四种心灵境态。
妙音抉择品第三第十四颂开始谛观音流的修行,各种声音会越来越洪大,坚持精进修行下去,所听到的音流会更加精微美妙!第十五颂初始音流自己产生,如海潮音…。中期如号角…(具体名相、次第、境界抉择,应如导师传法时所授)第十六颂最后有铃…以及没有声音。各种声音出现,(具体名相、次第、境界抉择,应如导师传法时所授)音流会更加精微美妙!禅定要门品第四第十七颂听到强大音流时,比如巨大的鼓声,还应该向内找,那个更微妙的音流。第十八颂或是从微细之处转向强大,或是从强大之处转向微细,无论注意力移向何处,都不能偏离“智慧中心”。第十九颂开始要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不论声音在什么地方,就应该在那里,安定在那个音流上(不要乱跑、乱想)。第二十颂等到忘掉所有的外界的物质、精神的东西,专注的灵体就与音流合二为一了,就象水乳交融,合二为一,自然即刻进入到智慧的空性之中。
调伏品第五第二十一颂居于无上中道,不偏常断两边,瑜珈师调伏自我,只依靠观听音流的修法,心性会迅速的回归到寂灭。第二十二颂所有的分别都遗弃,不造作一切因果业,只依靠观听音流的修法,心性会“自然”的消融到真相中去。第二十三颂就象蜜蜂一旦饮用到花蜜,就顾不上管花香,专注与音流相合,一切事物、境界,都被忘记。第二十四颂被音流给吸引住,所有烦恼都抛却。头脑如同眼镜蛇,听到音乐自然调伏。第二十五颂忘掉万物,专注禅定,心象不再狂奔,不再散乱。头脑如同狂暴的象王,渴望娱乐于物质欲望的乐园,音流可以象一把锐利的象鼻钩,将它制服。第二十六颂头脑如同在逐奔不休的鹿,听到美好的声音才会停下。音流是屹立的堤坝,念头的海浪到这里就回头。
无上成就品第六第二十七颂造化开始是“嗡”的音流,音流是一种振动力能。那里面还有什么,还有我们灵魂本燃的光明。第二十八颂头脑臣服于光与音,这就是上帝的家,这是有音流的境界,可以有“存在”的能力。第二十九颂再向上到达无音之处,那里超越了一切造化,无上的本体,那里是唯一的源头。第三十颂有音流的境界,我们拥有服务世界的智慧。无名无音的源头,我们拥有不变的心性!第三十一颂有声是进入了“人格”的宇宙意识,无声是来到“非人格”的至上意识。通过音流的帮助,一切习惯、颠倒见、分别都消失,无疑的归回到本体。成就功德品第七第三十二颂音流(音)有百千万种,细微(点)处更有有百千万种,(行者无碍的听到了它们)第三十三颂所有的一切在音流中消失,消融到造化的振动力之中。经历了宇宙中所有的等级,所有的头脑、思想、我执都被丢掉了!第三十四颂瑜珈师象尸体般的活着,因为他的灵体已经超出了身体而解脱。这是毋庸质疑的呀!不变的音流,常在他耳中。第三十五颂心意无间断的住在三摩地之中,身体象枯木一样(离开了各种物质欲望),不知道冬、夏,又怎么会对苦、乐有分别?第三十六颂没有荣辱,远离得失,一切都无所执着,瑜珈师的心啊,因为在三摩地的缘故,从来都不住在三种心态中(分别醒位、昏沉梦位、无知眠位)。第三十七颂分别醒位、昏沉梦位、无知眠位都被消除,自性的状态,自然来到。第三十八颂(瑜珈师的)智慧见解十分安稳、有定力。没有谁的见解可以超过他,生命的精微能量很有力量,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做一切事情。心意坚定,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这一切都是造化的振动力,我们内部音流的情况。第三十九颂这,就是耳传的教说。参按:1.此部属于古奥义书。“奥义”梵音,义为近授——口授耳传。此耳传有两部,第二部即此卷,有德文译本。经题依翻梵旧制,可译为“音韵明点”,指“唵”(读若嗡)字,乃代表上帝――宇宙造化者的音韵种子字,顶有一点表收尾清音,藏译为空点、明点,回教《古兰经》开端章法啼海中“艾那阿儿木台”此一阿拉伯文中“艾那”上有一叠音符,连读亦暗合此“唵”(读若嗡)字。基督教及回教祈祷时所念祷词“阿门”“阿迷乃(阿敏)”尾音契合“唵”字,此文借用“唵”的象征意义,描述音流,所谓内在的“唵”,说明和宇宙造化合一应该依靠内在的振动力,而不是口头念颂什么“唵”。2.第二颂,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论你靠头脑认识真理多么透彻,这仍属于心智‘知’的境界,是因果世界的产物,你理解的再好,顶多在因果中而已。这里隐藏着一个观点,一切宗教、学派,在理论教条上,不是可以导致解脱的正因,反而添加“所知障”,很多修行人都掉到这个“所知障”中,还以为自己正在了不起的修行呢!3.第六颂讲到的吠檀多理论,是指《吠陀》衰败以后,《森林书》兴起,引发了各宗派的《奥义书》,这些宗派中继承发扬《吠陀》精神的后吠陀主义,叫做吠檀多。他们不再盲目的崇拜偶像,更加注意的是发掘自身的修行。有主张“大梵的”,有主张“无神”的,有主张“祭祀万能”的,有主张“瑜珈”的,有主张“利用人体能量”的,大似春秋之百家争鸣。吠檀多思潮有一些共同的理论,比如“轮回”,“无明”等。至于对“无明”的讨论,一致认为其导致了宇宙的诞生。无明是一种没有智慧的知觉动能,有人的认为它是“摩耶”,就是精神幻化的力量。有人认为它是“我执”。有人认为它是“动能”。有人认为它是跟“自我”结合在一起的三种品质之一。本文主张无明是我们错误的概念,当然还有更深的含义,这里不做大篇幅讨论。4.第十二颂,是讲音流的修行方法。成就式是一种很特别的禅修姿势,一般大家理解为抵住会阴的盘坐。其实这里的成就式在传统的传授中是另一种方式,应该由一位精熟此道灵性导师帮忙指导弟子来做。毗释那毗契印是指双眼闭上,眼睛向上注视额头中央。5.第十三颂,是讲的修行的量。这个传统讲,应该以成就的姿势,保持三个小时听习音流,就会达到一种好的效果,比如灵体拉升,灵魂脱壳而出,俗称活时死亡修习法。如果闭关的话,应该每天作到8个小时。平常要保持大约3个小时的禅修。“十五日”是对初学者而言,可以帮助初学者“修到第四种心灵境态”。所谓四种心灵境态是指“分别醒位、昏沉梦位、无知眠位、自性不动位”。印度古代瑜珈哲学对心理作了四种分位。“分别醒位”是醒时不听主人指使的攀缘心,它念念相续,不停流动;“昏沉梦位”是指轻度入睡时,只有意识自己做主,制造内在各种影象梦境;“无知眠位”是意识挺下来,没有梦的熟眠,那时据说接近“无明”的品质。“自性不动位”很不好说,据说是更加深入,超越一切意识分别,以及概念,但是还有注意观察的智慧能力。比较接近灵体的状态。一些瑜珈师先是控制自己向内,离开分别醒位,后来因为意念散乱,失去控制,会有昏沉梦位;或沉睡入无明的无知眠位。但经常在几种心态后,突然内在知觉清醒,进入自性不动位。那时可以有注意的能力,而不是一片死寂,但是在巨大音流的伴随下,瑜珈师会消失物质身体的感觉,如果想动一下身体,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灵魂与身体分开。很多瑜珈师形容那时身体是光,不是一个个体,向四边八方都是光,乃至没有空间,时间。现世的感念、概念与此刻格格不入,一点也用不上,也没有用,勉强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是光。但是这样说并不好,因为没有所谓的个体,但是还有智慧,不是无知象石头那样。初学者在达到这样的景况就算入门了,所以最好集中的修行一段时间,比如此文提到的“十五日”。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时间说法,比如说要很快超越星芒界的境界,应该保持连续观音8个小时,这样比较简单超越。这些都是编译者接触的一些修行人的传统说法,仅供参考。6.对第三品中的颂文,有所舍略。因为原文次第杂乱,好象是防止盗法。本来那些颂文就写的丢三落四,已经没有什么盗法价值,而且次第的顺序又颠倒,可见作者用心良苦,为的是保护明师传法的传统。因为没有明师,依照纸面修行是很危险的,所以应该明师面授才对。我同意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为了维护这个传统,也就有取舍的略译了,旨在让读者能明白其大意即可。7.第十八颂,强调了智慧眼的作用。8.第十九颂提到的注意力,是发自灵魂的动能,所以灵魂读做“素罗特”,含义为“注意的力量”。第二十颂中提到“专注的灵魂就与音流合二为一”,就是当今流行于印度、欧美的“素罗特――夏白德”瑜珈的原始含义。素罗特指的是“灵魂”,夏白德的意思为“音流”,瑜珈的意思为“合一”,正好体现了颂文的思想。现在我们找到了“素罗特――夏白德”这个流行词的一个渊源。9.第二十七颂说明光与音是一体的,这样的颂文在本文中还有很多,请读者自己去发现吧。10.第二十八颂讲的是第五界,开悟意识的世界。第二十九颂则是从第五界继续向上,到达那个无名的第八界。第三十颂说明无名的第八界是一切光音(宇宙)还未诞生的肇始,但那里不能做什么。向下有了光音的振动,在纯净意识的第五界,有能力与智慧,为众生做利益的事。第三十一颂,更加形象的拿人格与非人格来比喻有名与无名。第五界是人格的,好象佛教理论中佛有很多,有不同名字、种类的佛;第八界是非人格的,是绝对的、至上的,好象佛教理论理论众说虽然诸佛如沙,但是都是同一法身,是无上正觉。这里让人容易混淆的是,第八界与第四界,好象都是深深涅盘,但是不同的是第四界仍有音流,但第八界超越了一切,这个不好说,头脑很难理解,过了第三界,头脑就不能作什么,理解什么。所以一位大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神奇的能力。以上很类似《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总之一位伟大的明师,他超越了三毒以及我执,达到涅盘,并且证到无上的那个不可说的,但是他不会在那个没有用的地方呆下去,他回来一点到第五界,帮助众生,在他有肉体之际,他会毫无遗留余力的帮助众生。这里很类似佛教大乘思想。《大般若》中提到菩萨知道轮回与涅盘的真相是不异的,所以不执着在涅盘的境界,甘愿轮回救众生。《楞伽》中一开始的颂文中就提到“没有佛在涅盘,也没有涅盘的诸佛”,在一切平等的境界,不会说执着哪里不放的。恰恰相反的是,在BHAKTI虔诚瑜珈的教理中,“人格”与“非人格”的上下次序是与此处不同的。他们主张至尊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宴会策划与布置合同
- 铝合金型材销售合同
- 五金件采购合同经典范本
- 冻肉销售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的履行监管
- 石粉购销协议合同
- 分布式技术合作合同
- 智能硬件开发协议
-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区分与理解
- 健身房灯箱广告投放合同
-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渔歌》课件3 花城版
- 医院紧急状态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 温差应力 (2)
- 《培训与开发》课件.ppt
- 新初一分班考试-英语真题10页
- 有机肥检验单(精编版)
- 机械同步式多级油缸
- 码头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 《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指导意见》-深圳政府在线
- 初中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2.4欣赏总有一天(15张)ppt课件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全心衰pbl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