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夏令营考研-货币金融学-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经济11_第1页
武汉大学夏令营考研-货币金融学-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经济11_第2页
武汉大学夏令营考研-货币金融学-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经济11_第3页
武汉大学夏令营考研-货币金融学-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经济11_第4页
武汉大学夏令营考研-货币金融学-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经济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经济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第二章信用与经济第一章货币与经济第一节货币的起源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第四节货币制度第五节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第六节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主流经济学:

着眼于生产力用物物交换的困难解释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是交换手段的创新

马克思:

着眼于生产关系用商品的内在矛盾来解释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是价值表现形式的高级阶段

社会分工+私有制→商品交换商品内在矛盾: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表现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一个古老的故事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标准)1.含义货币表现并衡量商品的价值(价值的质与量)

2.特点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排它性3.表现形式——价格4.争论

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是否必须是足值货币?观点一: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足值(正如尺子本身必须有长度)观点二:

货币只是价值符号(价值单位)

二、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媒介

2、条件

购买力相对稳定普遍接受性供给有弹性3.特点现实货币不一定是足值货币,可以是价值符号(纸币可取代金属币)

4.影响正面效应: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双重难题(时间/空间)负面效应:使买卖分裂,可能导致供求脱节三、贮藏手段

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起来2.持币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3.价值贮藏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货币充当价值贮藏手段的优点)4.特点退出流通,处于静态

5.作用:

调节货币供应量6.关于贮藏手段的争论:

价值符号能否充当储藏手段?观点一:储藏手段只能是足值货币观点二:价值符号亦可作为财富的代表,从而作为储藏手段四、支付手段1.含义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2.起源与发展商品赊销的延期支付非商品交易的延期支付(如,纳税、支付利息)

3.特点单向运动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也服务于其它经济行为延期支付以债权债务关系为背景4.影响正面效应:减少现金需求量;推动信用关系发展负面效应: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债务链断裂的可能

关于世界货币的困惑:货币的第五大职能?四项货币职能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1、含义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2、争论

观点一:只有金属条块才能作为世界货币(纸币须以一国家政治权力为后盾,即使是铸币,也披着国家的外衣)观点二:价值符号亦可充当世界货币(只要持有价值符号的一方能够实现对发行国商品的要求权)第三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质的规定性)1、货币金属论

理论要点1.等同货币和货币金属,从货币金属的使用价值中探求货币的本质2.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的价值由货币材料的价值决定3.重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4.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流通

代表观点古希腊思想家:朴素的金属论重商主义: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即财富(货币财富观)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货币商品论2、货币名目论

理论要点1.货币是一种符号,本身并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要具有价值2.即使由金属充当货币,币材的价值也不等于货币的价值,货币价值由国家规定或在流通中形成3.重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把流通手段看成是货币的本质4.要求摆脱金属货币材料对货币流通的束缚,往往为统治者的通货贬值政策辩护

代表观点

货币国定说

货币计算比价论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计算货币论货币支付手段论金属主义与名目主义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争论二者的局限性:前者将货币与贵金属混同,后者否定货币的商品性二者的根源:认识的片面性;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贵金属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货币→朴素的金属论国家成立、货币变质→名目论的兴起商业资本的发展→现代金属论纸币的出现→现代名目论3、货币职能论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该问题的简化——用货币职能解释货币的性质

(缺陷:从货币职能表象解释货币,不能说明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为什么具有普遍接受性)4、劳动价值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价值的一般代表

+一般的交换媒介

对马克思理论的再认识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的性质特殊商品是货币(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形式我国理论界关于货币本质的争论观点一:纸币是真实货币的符号纸币代表的价值量取决于商品流通对真实货币的需要量观点二:纸币本身即是货币纸币只是商品比价的计算单位,可独立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二、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分类方法:币材:实物、金属、纸币发行人身份:官铸/私铸(金属币);银行券/国家纸币货币实际价值与代表价值之间的关系:足值/不足值货币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金属条块→铸币

金属条块的非标准化导致交易障碍→标准化的铸币金属货币的优点:(相对于实物货币)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缺点:供应量的有限性;流通费用(保管费/运输费)高代用货币:贵金属的代用品——银行券

优点:(相对于金属货币)节省流通费用;缓解金属币材的紧缺局限:供应量仍受到贵金属准备的限制信用货币纯粹的价值符号(不代表金属),依靠发行人的信用(银行/政府)流通,属于发行人的负债,又称债务货币流通条件:公众信心;立法保证

对纸币的理解:广义纸币:以纸为币材的货币狭义纸币: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展阶段:(与黄金的关系逐渐疏离)

——有法定含金量,可兑现

——有法定含金量,不可兑现

——无法定含金量,不可兑现电子货币(e-money)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电子货币”只是采用了电子技术的货币储值和支付机制,本质上仍然属于信用货币第四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货币→金属货币(条块→铸币)前资本主义铸币流通的特征:1.铸造权分散2.铸币材料主要是贱金属

3.铸币经常变质,造成货币流通紊乱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货币流通统一、制度化

1.统一的市场要求货币制度的统一

2.要求一个稳定的货币流通环境

3.要求货币供给有较大的弹性货币流通适应国民经济对货币的需要而自动扩张和收缩各国政府以法令或条例的形式对货币流通作出各种规定

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商行分散发行→统一由央行集中发行(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程序投放)——可兑现→不可兑现(四)准备制度——金本位制下,黄金准备的用途:国际支付的准备金;扩大和收缩国内货币流通的准备金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信用货币制度下,黄金储备不再有后两个用途货币的发行准备金有多种形式:国债、外汇(五)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汇率的确定(市场汇率/官方汇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一)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币银币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入输出无限法偿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银本位制的流行(封建社会中晚期、资本主义初期)银本位制的衰落体重价轻金贵银贱→19世纪后期,大部分国家放弃银本位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同为本位币,资本主义初期最典型的货币制度1、平行本位制特点:金币、银币兑换比率由市场决定缺陷:双重价格→交易紊乱2、双本位制特点:法定兑换比率缺陷:劣币逐良币(格雷欣法则ThomasGresham’sLaw)良币——价值被低估(名目价值<内在价值)劣币——价值被高估(名目价值>内在价值)案例分析:金银币法定兑换比率为1:15

金银市场比价为1:16

金币是良币;银币是劣币→人们将金币熔化铸成金块→按1:16兑换成银块,再铸成银币→按1:15兑换成金币→循环往复,直到金币从流通中消失

3、跛行本位制特点:法定兑换比率;银币限制铸造(沦为金币的辅币)结论:复本位制的失败印证了货币的排它性(三)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本位币1、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国境优点:稳定的货币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汇率)金币本位制的盛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金币本位制的削弱:(游戏规则遭到破坏)各国经济实力不平衡导致黄金分配不平衡;银行券的自由兑换不能保证;黄金自由输入输出受限制导火线:一战使金币本位制难以维持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特点:国内不铸造、流通金币流通代表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有限度地兑换金块允许黄金输入输出一战后,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采用(英、法、荷兰、比利时)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特点:国内不铸造、流通金币流通代表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本币与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发行准备国内居民按法定汇率购买外汇→兑换黄金一战后,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采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中国、波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四)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本位制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金本位制的内在局限:黄金储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金价的波动性;不利于各国经济政策保持独立性信用货币的相对优势:不兑现纸币在一定条件下亦可执行货币职能,并具有供给不限量、流通成本低等优点特点:信用货币由央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不代表贵金属,不能与之兑换,货币发行量不受其限制通过信用程序(银行信贷)投入流通非现金结算是主要结算方式管理货币制度(从金属货币自发调节转向央行宏观调控)第五节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关于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的争论

(货币面与实物面的关系)面纱论:货币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代表人物:萨伊中性论:货币只应在经济活动中充当交易媒介,要消除货币对经济的扰动,须保持货币对经济作用的“中性”代表人物:魏克塞尔、哈耶克供求论:货币供求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从而影响经济代表人物:凯恩斯创新论:货币能够为经济创新提供“(正常)信用”代表人物:熊彼特增长论:货币对经济增长产生非中性的影响代表人物:托宾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生产要素组合的第一推动力资本积累的手段经济核算工具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充当交易媒介,节约交易成本货币在分配过程的作用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第六节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现金货币层次的一般划分方法:根据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M1=C+Dd根据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

M2=M1+Dt+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