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_第1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_第2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_第3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_第4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61《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授课人:邓艾职务:北京启迪智信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副主任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标准化评审员联系方式:dengai_qidi@126.com联系电话:138100762302013-6-3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遇难,76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企业制度不健全,无防止液氨泄漏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三同时不到位,厂房材料不符合要求,无基本的消防设施;安全管理混乱,疏散通道堵塞;众多隐患没有得到排查治理,责任制和安全投入未落实。1从事故案例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必要性2023/2/622013年8月9日下午5时许,北京某公园宠物乐园泳池发生漏电,正在泳池内的两只宠物狗被电死。为了救狗,一对年轻夫妻先后下水,年仅26岁的男主人触电身亡。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有一个异物堵塞了机电设备造成本起漏电事故。但是直接来看,整个用电设备没有加漏电保护装置,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电气隐患排查未常态化和专业化。2023/2/634

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未落实是关键。死亡误工受伤严重伤害急救险肇事故/危险/安全隐患Danger/Potentialsafetyissue

当摔倒时,雇员将头碰撞在桌子的边缘上,割断脖子,死亡Whilefalling,hehithisneckatthetableedgeandgotcut,anddied当雇员撞在地板上,手臂骨折,休息两周Whenhisarmhitthefloor,itgotfractureandneedrestfor2weeks摔到时,雇员的身体擦过金属抽屉,割伤手臂Whilefallingdown,hisarmgotcutbythemetaldrawer第二个雇员在咖啡上滑到,摔伤Anotheroneslipbyitandgotwounded雇员将咖啡到在地板上走开了Employeespiltcoffeeonfloorandleft1300300030,000危险金字塔HazardPyramidfatalityLosttimeinjurySeriousinjuryFirstaidNearmiss/hazard/unsafesituation

企业--事故预防安全管理原则

可追溯性原则照章办事原则闭环管理原则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安全生产责任制2023/2/67目录12345北京市266号令概述

《导则》编制的总体思路和架构4《导则》第二—九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导则》第一章总则5

《导则》第十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66号

《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安顺2015年11月24日2023/2/68一、工作原则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单位主责、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2023/2/69(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23/2/610二、安监部门职责履行第五条

市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职责,并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水务、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和农业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行业、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本条前款规定的政府有关部门,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2023/2/611第十五条

本市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分析、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的信息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定期通报本辖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2023/2/612第十七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举报渠道。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责范围难以确定或者存在争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确定。2023/2/613三、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六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承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保障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八条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九条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十条2023/2/614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每月定期,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第十一条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第十二条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的安全措施(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相关装置、设备、设施)——第十三条事故隐患验收——第十四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第十六条四、罚则第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采取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措施,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应当向社会公告。2023/2/616第二十五条

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教育培训。

2023/2/617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2023/2/618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细化和明确从业人员、基层班组等基层作业单位和工艺、技术、设备等部门,事故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周期、责任等事项,对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和资金保障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2023/2/619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二)督促、检查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投入的有效实施。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定期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或者未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023/2/620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将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2023/2/621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

(二)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等情况。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将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2023/2/622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

(二)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等情况。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023/2/623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治理措施及整改情况等内容。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一年内有两次以上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被约谈、教育培训或者行政处罚的信息,应当纳入本市信用信息系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布。2023/2/6242023/2/625为深入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指导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促进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组织编写了《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项目一企一标准:一个企业一套个性化的隐患排查标准一岗一清单:一个岗位一份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清单概述隐患排查清单按岗位、作业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分解、细化和增补汇总隐患排查清单是对自查标准的具体化、岗位化和规范化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的重要中间产物}2023/2/628?关系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思考企业隐患排查是谁的职责?隐患排查的范围覆盖是哪里?如何及时和准确的发现事故隐患?隐患治理工作内容是什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机制2023/2/630312023/2/631二《导则》编制的总体思路和架构北京市安监局张树森局长在2014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在安全监管实践中,特别是在安全检查督查工作中,搞了循环往复不停止的、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次的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治了一批隐患,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只是在治标上解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的问题。这些检查还带给我们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运动式的工作模式需要反思。企业的隐患在一次次检查运动之后,仍往往如雨后春笋再生。很明显,这种运动式工作检查的模式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二是监管对象日益复杂化,监管手段过于单一,适应性不强。外部力量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推动显得非常乏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仍是顽疾。

2023/2/6322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课题2023/2/633通过“导则”,指导企业开展各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升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五性”3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目标2023/2/634《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八步法”第六~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四条第十三条《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发布稿.pdf一级二级三级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目的和范围第二节事故隐患的定义和特性第三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总体要求第二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一---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一节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一、责任制建立的要求二、各类企业责任制文本编制要点三、责任制文本内容四、企业领导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职责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职责六、各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职责七、作业人员事故隐患排查八、企业工会的责任第二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专业技术队伍一、专业技术队伍的作用和职责二、专业技术队伍的组成和管理5《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架构2023/2/636一级二级三级第三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第一节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要求一、各类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要求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和管理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管理第四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三——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第一节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及其要求一、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风险识别的流程、要求和方法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一、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确定方法和要求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台账2023/2/637一级二级三级第五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四----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第一节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一、事故隐患判定的原则二、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二节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一、事故隐患的排查方式二、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检查三、日常隐患排查四、全面隐患排查五、专项隐患排查第三节事故隐患排查方法一、事故隐患排查的直观经验法二、事故隐患排查的作业步骤分析法第四节现场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一、现场/岗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清单二、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第六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五----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第一节事故隐患的分类一、事故隐患按治理责任分类二、事故隐患按发生频次分类三、事故隐患按专业特性分类第二节事故隐患的分级一、重大事故隐患二、一般事故隐第三节事故隐患的公示、上报一、事故隐患的公示二、事故隐患上报的通用要求一级二级三级第七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六----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实施第一节事故隐患的分析一、事故隐患分析评估二、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第二节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实施一、事故隐患措施方案的制定二、事故隐患治理的实施三、事故隐患治理的政府监管第八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七----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价第一节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一、事故隐患验收的流程和要求二、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第二节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的方法节事故隐患的分级一、基础管理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二、现场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2023/2/639一级二级三级第九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统计分析第一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一、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要求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内容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第二节事故隐患的统计分析一、事故隐患统计分析的分类二、事故隐患统计分析的频次和方法三、事故隐患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第十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第一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保障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来源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专项资金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管理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一、事故隐患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二、企业事故隐患信息化平台功能的基本要求第三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制度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考核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激励和处罚2023/2/640导则的参考文献,列出了导则编制依据、参考的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文件名录;导则的附件,为各类企业提供了13大类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记录及工作的范本、格式或范例、案例;导则的附录,编辑了主要的国家和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原文或摘要,便于企业查阅。2023/2/641422023/2/642三《导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和范围

为建立健全企业系统化、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要求和方法,推动并指导企业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特制定本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本导则用于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鉴于各类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导则在相关章节中,对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小型和微型企业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希望能对各类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2023/2/643事故隐患:(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送审稿))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按国家和北京市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根据隐患的严重性和治理难度、复杂性等确定;一般事故的判定根据国家标准和北京市企业安全生产等级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和实际风险确定;一般事故隐患的企业内部分级,可参见本导则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节事故隐患的定义和特性2023/2/6441事故隐患的表现形式

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及其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事故隐患的表现形式有:人的因素事故隐患,包括人员的行为、操作等不符合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且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的发生等状况;物的因素事故隐患,包括设备设施等物的状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安全装置损坏失灵,或设备设施等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状况;环境因素事故隐患,包括现场作业环境内职业危害因素出现异常情况或超过规定的限值,或现场照明、地面、通道、防护等存在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其他状况;管理因素事故隐患,包括相关管理工作不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且由此会导致人员发生未遂事件或事故。2023/2/6452事故隐患的特征普遍性: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设备设施的缺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事故隐患往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并重复出现。因此,事故隐患排查永远也不能中断;

1隐蔽性:

事故隐患的形态千变万化,一些设备设施的失效往往是潜伏并发展的,一些违章行为通常不被旁人觉察。因此,事故隐患排查的全员参与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就尤其重要;2动态性: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过程,事故隐患也随着动态过程有所变化;旧的事故隐患消除了,新的事故隐患还会产生,因此,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必须常态化,不能一劳永逸。32023/2/646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潜在危险源及其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其直接后果就是发生未遂事件、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

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GB/T28001-2011)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第一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根源,第二类危险源是其状态或行为、组合,是潜在的,需要持续控制;当第二类危险源失去控制,就形成了现实的危险----事故隐患,则应立即治理。2023/2/647杜邦事故金字塔理论---隐患导致的未遂事件或事故6)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头撞到泵上,死亡5)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腿摔断了4)操作工滑了一下,扭伤了脚3)操作工滑了一下,但没摔倒2)泵旁边泄漏的润滑油未及时清理1)泵的阀门密封不严、管道接头松动、脱落等原因,可能导致润滑油泄露*482023/2/649一、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第三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总体要求

2023/2/650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023/2/651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2023/2/6522.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范围应涵盖:(1)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场所、设备设施;(2)各岗位的作业活动,包括被派遣人员;(3)相关方在企业现场的作业场所、作业活动等。3.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租赁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与承包、承租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承租合同中订立专门条款,明确各自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职责。2023/2/653二、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1.京政发〔2014〕24号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包括:事故隐患监控防范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发现机制、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机制、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审查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惩处问责机制。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三、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核心——“八步法”2023/2/654552023/2/655四《导则》第二---九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节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二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一---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一责任制建立的要求逐级建立并落实责任制;可以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内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也可单独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突出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对岗位人员责任落实的考核标准,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作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还应根据其岗位作业特点,在岗位规程内具体加以规定;作业人员的范围应包括被派遣劳动者;各级人员的责任制应包括对相关方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职责。2023/2/656企业逐级建立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要求:

企业应逐级建立并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其他领导、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班组及其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形成以主要负责人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负责人,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综合管理责任部门,以各业务部门为专业安全管理责任部门,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队伍为骨干,以全体员工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2023/2/657二各类企业责任制文本编制要点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应当包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内容,也可单独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小型、微型企业,责任制可与管理制度合并为一个文件,内容可参照附件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范本内的小型、微型企业范本;大中型企业通常设立部门较多,并单独设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各部门内还设立有小组或主管人员,涉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交叉较多,通常可单独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文本,同时要求部门将职责分解到各相关岗位,形成部门的相关责任制文本;企业责任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内的大中型企业范本

;企业集团通常拥有下属单位,包括直属、控股和参股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企业集团对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力度和方法也各有区别,除了要求下属单位自行编制责任制外,还应编制集团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通常可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内描述,而不单独编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内的企业集团范本。

2023/2/658三责任制文本内容1.责任制文本内容应职责分工具体、操作性强;如:规定部门领导组织事故隐患排查的职责时,应明确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如:每月组织本部门的综合安全检查,并批准检查后下达的事故隐患通知单等,并根据企业规定写清楚其每年至少参加几次部门综合安全检查;规定部门安全员职责时,则应具体明确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如:每月制定本部门综合安全检查计划方案,负责召集并实施检查,负责整理资料并编制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负责组织对在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方作业现场进行隐患排查等。2.责任制文本内容应与企业现行的组织架构、职责相衔接,与岗位责任制度、体系文件有机融合,确保职责能落实,并便于考核。四—八,分别对企业领导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各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企业工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内容提供了编制的规范要求。

2023/2/659作业人员具体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应在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内规定;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内应明确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现场日常管理等进行自我事故隐患排查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危害和控制措施;作业过程需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相关安全操作要求、禁止事项、巡查检查要求等;作业岗位的应急要求等;具体内容可参照附件2岗位安全作业规程范本;2023/2/660第二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专业技术队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专业性的系统化、常态化工作,需要掌握和运用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手段。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队伍,保证事故隐患排查全面,准确,事故隐患治理科学、有效。

专业技术队伍应形成名单,并在企业内部公布;小型、微型、大中型企业的专业技术队伍名单格式推荐范本如下;企业集团名单格式可参照本导则

附件3企业集团专业技术队伍名单格式。专业技术队伍应定期组织各成员进行学习,掌握和熟悉本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研讨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姓名所在部门或机构学历或专业资质技术专业组内职务。2023/2/661第一节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第三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和资金保障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各环节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和考核标准,与企业其他文件有机融合。小型、微型企业应建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涵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和考核奖惩内容,范本见附件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范本内的小型、微型企业范例范本。大中型企业应建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分章节分别规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并可单独建立事故隐患判定、分类分级、事故隐患分析和治理、治理验收等技术标准或工作指导书;范本见附件4内的大中型企业制度和工作指导书范本。企业集团管理规定内容包括集团本部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还应包括对下属单位排查治理工作监管的各项要求、职责、工作流程和方法。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如资金安全投入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等。2023/2/662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企业排查治理的范围,具体确定本企业各部位、各相关方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职责。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应规定企业风险识别的职责、流程、要求和方法,并确定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应规定排查的各种方式、排查频次、事故隐患分类和分级、事故隐患上报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分类分级、事故隐患判定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指导书;参照本导则第五章的要求。事故隐患治理;应规定事故隐患分析、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和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治理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指导书;具体内容参照本导则第六章的要求。

事故隐患台帐和统计分析,应规定事故隐患台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企业集团及大中型企业宜规定统计分析的技术要求、统计图表等;参照本导则第九章的要求。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考核奖惩,应规定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的管理职责、流程和要求;参照本导则第十章的要求。

2023/2/663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和管理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介绍了管理制度文本的框架、各要素编制要点等,可作为企业编制管理制度文件的参考。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管理

小型、微型企业的制度编制可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组成编写组编制,并确定编写分工;制度经过编写人员或编写组内部沟通修改后,应组织文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形成制度的报批稿。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个制度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批准后方可发布、发放,制度发放应确保现场使用的文件为最新版本。对现行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审,评审发现制度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或不符合法规标准的新规定时,应对其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2023/2/664第一节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及其要求第四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三---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

一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如:导体内有电流通过,如果电气线路磨损,绝缘层破损漏电,其风险是导致触电事故;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如果人员违章不停机清理设备,其风险是导致机械伤害。2.危险源的风险是潜在的,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个场所、各项活动之中;应通过日常的控制措施,将其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防止危险源失控而转化为事故隐患。3.风险识别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风险识别工作。2023/2/665二风险识别的流程、要求和方法1.风险识别的主要流程和要求是:确定风险识别的场所和活动,通常以部门、场所等为基本单元,对单元内各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识别,如:按仓库、配电室、办公室等场所分别识别;按设备操作、设备维保、设备维修等作业过程分别识别;按某建设工程的土建、建筑物施工、装修等分别识别等;应涵盖企业自身的作业活动,还应涵盖相关方等外部人员在企业的作业活动;风险识别时,应对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可能导致的事故或伤害等进行具体描述,确保岗位人员能通过风险识别清楚地知道本岗位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和这些危险源失去控制将导致的事故隐患及其后果;2023/2/666划分辨识单元辨识危险源确定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确定重点危险源制定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工具设备维修活动仓储物流动力系统生产现场空压机配电站电梯食堂宿舍办公室车辆车辆试验活动2.企业应针对识别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止潜在危险源及其风险失控形成事故隐患;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如“改变工艺,生产过程不再使用剧毒品”;替代;如“化工水处理原使用氯气现由次氯酸盐(无毒)代替”;工程控制措施;如“设备设置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机械设备加装安全罩”;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岗位人员取证上岗”等;个体防护装备:如“使用安全带”、“作业过程佩戴耳塞”等。

2023/2/669降低风险个体防护消除风险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质替代改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改变工艺减轻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限制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限制危害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的优先顺序(从下向上)3.小型、微型企业应形成企业的风险识别台账,并注明重点风险;大中型企业应形成各部门的风险识别台账和企业需重点控制的风险台账;企业集团层面应形成集团重点加以监控的风险台账;台账内应包括风险控制措施。4.风险识别过程和方法,可参照附件5风险识别过程案例;风险台账格式推荐如下:5.风险识别应由员工参与,并公示识别结果,将风险识别清单下发各部门和岗位,组织部门和岗位学习、培训,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依据。序号岗位作业活动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伤害对象是否为重点风险涉及的部门/岗位控制措施附件5风险识别过程案例.doc2023/2/671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

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应评价风险程度,通常将失控可能性大、后果严重的确定为本企业需重点控制的风险,并将风险所在部位确定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通常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人员组织,听取重点部位所在部门意见后确定,并经过企业内部的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确定,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新。在确定重点部位时应同时确定重点部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部门、排查方法和频次等。序号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易产生的事故隐患/导致的事故排查责任部门排查方法/频次2023/2/672第一节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第五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四---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

一事故隐患判定原则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事故隐患,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违章指挥;员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等;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事故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员工不使用或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2023/2/673物的危险状态产生的事故隐患,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的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不全或长期损坏待修;设备的设计存在缺陷,易引发员工误操作,造成事故;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体防护用品的质量存在缺陷,起不到防护作用;易燃易爆场所设备设施未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防静电接地损坏;消防器材不合格或已过期等;2023/2/674低于2米的旋转部位无防护罩不符标准气瓶未固定环境的不良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指作业环境存在的诱发人为差错、设备失效,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厂房、车间内部采光达不到要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生产工具、成品、半成品、边角废料等随意丢放,占用消防通道和工作区域;作业地面脏乱、地面湿滑;建筑物和其他结构存在缺陷;选择的行车路线经常出现不良气候条件等;2023/2/675厂区道路上的井盖破损严重消防通道堵塞管理的缺陷产生的事故隐患,指生产活动中各种组织、协调等安全管理活动存在的缺陷,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健全;管理者对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新员工未进行企业、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危险作业不按制度进行审批、作业前交底和作业过程监护;可能发生紧急情况、事故的场所无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或未组织预案演练等。2023/2/676第二节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的排查,是企业对事故隐患的主动性排查,而不是事故发生后的原因排查;排查方式通常包括:建立企业内外部的事故隐患举报、信息收集方式,包括建立举报电话、网站等,也包括日常通过与工会、员工代表或岗位人员的交流,收集事故隐患信息等;通过外部安全检查、评价和检测等发现企业事故隐患;通过对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日常监控发现现场事故隐患;通过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检查等方式发现现场事故隐患;通过班组、部门和企业的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全面排查等定期检查方式发现各类事故隐患;通过专业安全评估等专业技术方式,发现隐蔽性、专业性的隐患;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等方式发现各类事故隐患。

2023/2/677二—五重点对以下隐患排查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检查(自查);日常隐患排查:包括:班组长通常在每天班前、班中、班后进行检查;

生产现场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的日常检查;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日常监控等;全面隐患排查:包括:部门级全面隐患排查;企业级的全面隐患排查等;专项隐患排查:包括: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专业安全评估等。2023/2/678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的企业级全面隐患排查应单独建立隐患排查计划方案,确定隐患排查内容、路线及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等;规模较大的车间、部门的综合性隐患排查以及小型、微型企业的全面隐患排查,可在“安全检查记录表”内列出检查方案计划,“安全检查记录表”的内容,可参照附件8安全检查记录表格式和范例:实施全面隐患排查时,现场发现的事故隐患应要求责任部门立即整改,现场无法立即整改的,应形成“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下发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部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的内容,可参照附件9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格式和范例,附件8安全检查记录表格式和范例.doc附件9事故隐患治理通知和记录单.doc2023/2/679第三节事故隐患排查方法一、事故隐患排查的直观经验法依靠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通常用于对人员行为、简单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的目视化检查。二、事故隐患排查的作业步骤分析法该方法是对每一项的作业活动及其步骤进行分析,逐步查找事故隐患,适用于对作业活动的事故隐患排查。主要步骤如下:界定作业岗位。界定各岗位作业活动。界定各作业活动的实施步骤。分析每一步骤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形成排查表。按照排查表中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定事故隐患,并提出治理建议。2023/2/680第四节现场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一、重点部位的现场/岗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清单(一岗一清单)现场/岗位:所在部门:所在班组:班组/岗位作业前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需排查的设备部位、作业现场部位及检查的流程、方法作业前排查的主要内容根据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排查,或将排查表内容分解到岗位班组/岗位作业中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需排查的设备部位、作业现场部位及巡查检查的频次、方法作业中排查的主要内容同上班组/岗位作业后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需排查的设备部位、作业现场部位及检查的流程、方法作业后排查的主要内容同上部门安全员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安全员到该现场/岗位排查的频次、方法安全员排查的主要内容列出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中的专业性排查内容部门综合检查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部门综合检查到该现场/岗位排查的频次、方法部门综合检查的主要内容列出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中需部门重点排查和监督检查的内容企业安全检查排查的工作要求列出企业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到该现场/岗位排查的频次、方法企业检查的主要内容列出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中的需企业进行复查的内容备注根据现场/岗位特性列出其他要求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二、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为了方便企业安全员、班组长、员工等基层人员排查并判定隐患,企业应编制各事故隐患重点排查部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表,针对该部位的人、机、环境和管理状况,列出需检查、判定的各项内容,作为编制现场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的依据。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应根据各部位特点编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0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范例;检查表格式推荐如下:部位:序号项目事故隐患排查内容附件10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范例(食堂和餐饮场所).doc2023/2/682第一节事故隐患的分类

第六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五---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

一、事故隐患按治理责任分类为便于确定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可按事故隐患责任部门进行分类;小型、微型企业可不进行责任分类;大中型企业还可按事故隐患所在部门和责任部门分别分类。二、事故隐患按发生频次分类为便于确定并统计同类事故隐患的发生频次,可按初次发生和重复发生进行分类;各类企业宜采取该分类方法,以针对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隐患采取根治和管理措施,避免重复发生。三、事故隐患按专业特性分类为便于确定事故隐患治理的方法,可按事故隐患的专业特性进行分类,如机械类、电气类、职业危害类、消防类等;可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工贸行业事故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试行)进行分类,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现场管理类两大类及每个小类别。2023/2/683第二节事故隐患的分级一、重大事故隐患:按定义和北京市判定标准;二、一般事故隐患:小型、微型企业如果不设部门,或规模很小时,均可确定为一般事故隐患,并规定统一由企业组织治理;大中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分级,推荐的分级方法如下:事故隐患发生现场、班组或岗位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的事故隐患,一般不分级,通常不纳入台帐和统计分析;事故隐患治理需投入整改费用较少,责任部门能组织治理,且事故隐患风险不会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可确定为轻微事故隐患或部门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治理需投入整改费用较大,责任部门组织治理有困难需企业组织治理的,或事故隐患风险会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可确定为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企业集团还可以将涉及资产、技术改造、或特别严重的事故隐患列为集团级事故隐患。2023/2/684第三节事故隐患的公示、上报一、事故隐患的公示:企业应确定事故隐患公示的方式和主管部门;通常公示的方式可包括: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通过企业公告栏、信息化平台、下发事故隐患通报等各种方式公示重大事故隐患、企业级或重点事故隐患,公示内容应包括事故隐患所在部门/部位、治理责任部门和治理完成情况等,宜同时对隐患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讲解。轻微事故隐患或部门级事故隐患,可由所在部门负责在部门内部,通过公示栏、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方式公示,宜图文并茂、加以说明,将公示内容作为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案例教材。对无法及时消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在事故隐患所在位置或场所设立警示标志,及时向员工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治理措施及应急措施。2023/2/685二、事故隐患的上报:1.企业发现下列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外部因素可能造成本单位事故隐患的;确需政府协调解决的,。2.规定范围内、有现场的企业等,应当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每月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相关情况,不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材料。3.无实际生产作业场所和实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审核同意的单位,可留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不再通过信息化系统定期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4.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及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2023/2/686第一节事故隐患的分析

第七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六---事故隐患方案措施及其实施一、事故隐患分析评估1事故隐患分析由事故隐患责任部门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参加;其中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应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组织下,由企业排查治理专业专业技术队伍进行事故隐患现状评估。2事故隐患分析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特性、等级;事故隐患发生的原因,包括技术原因、管理原因等;事故隐患是否采取了临时性控制控制,是否能采取根治措施等。3.事故隐患分析应形成记录,一般可填写在“事故隐患治理通知和记录单”内;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现状评估应单独形成评估报告。2023/2/687二、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1.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在事故隐患分析时,应进行现状评估并形成“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经过分析人员签字,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直接将报告作为企业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依据;大中型企业应将报告转发事故隐患治理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作为制定治理方案的依据;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还应将报告报集团,由集团对事故隐患分析结果进行监督。2.分析评估报告的格式可参照附件11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格式和范本

2023/2/688第二节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实施一、事故隐患措施方案的制定重大事故隐患、企业确定的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应编制治理方案,其他事故隐患可在“事故隐患治理通知和记录单”内确定治理措施。重大事故隐患、企业确定的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由企业事故隐患专业技术队伍对治理方案内的治理方法、验证标准和验证方法等进行专业技术审查,并经过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治理方案的格式可参照本导则附件12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格式和范例,小型、微型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简化。

2023/2/689

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小型、微型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简化:(1)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简要描述及其主要原因分析,并将事故隐患现状评估报告作为附件;(2)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分工,包括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的分工等;(3)事故隐患治理的资金及其来源:包括资金数额及其支出方式等;(4)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包括采取的具体管理技术措施及其验收方法和指标、等;其中治理方法应是针对事故隐患发生原因的纠正措施,即针对技术、管理原因的措施,而不仅仅是针对事故隐患现场的简单整改;(5)事故隐患治理的时限,明确进度要求和实施计划;(6)事故隐患应急预案,明确治理期间的应急要求和责任划分。附录12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范例.doc2023/2/690二、事故隐患治理的实施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隐患治理前和治理期间的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应按确定的措施或方案进行,如在实施过程中需对原来的措施或方案进行修改,应经过批准;保存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的相关记录和资料,包括治理项目具体内容和技术资料、实施单位的选择和相应资质资料、实施起始日期等相关资料。三、事故隐患治理的政府监管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并按要求完成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核查、挂账督办、治理验收审查。执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作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设施、设施、设备、器材、物品的临时查封或扣押等决定;在事故隐患未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完成治理前,应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临时性措施,但临时性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

2023/2/691第一节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

第八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七---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价一、事故隐患验收的流程和要求1.企业确定的轻微事故隐患或部门级事故隐患,可由部门安全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也可由部门验收专业技术组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验收结论可填写在“事故隐患治理通知和记录单”内,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2.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应组成企业验收组进行;微型、小型企业可不成立验收组,而由企业领导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行验收;企业无条件时,可聘请专家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验收;验收组应根据治理方案确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事先制定验收方案;验收应形成“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其中重大事故隐患应报政府主管部门。2023/2/692二、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的内容,可参照附件13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格式和范例,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小型、微型企业的验收报告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简化:将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验收方案作为附件。附件13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格式和范例.doc2023/2/693上述的重大、重点隐患分析评估、治理方案、治理验收等记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为一份或几份记录,但其中内容不得缺失,如:某企业公司级重要隐患整改通知书和治理记录.docx第二节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的方法

一、基础管理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主要通过查阅规章制度及其落实执行情况,对其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并通过对相关人员、相关现场的检查,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二、现场事故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价可通过观察、询问、查阅资料、检测等方法,对治理措施进行逐项检查,确认其是否完成,是否实现了治理的目标;同时,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导则列出了部分基础管理和现场隐患效果评价的方法范例,可供参考。2023/2/694第一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第九章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统计分析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的作用: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登记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是为了便于查询和验证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也是为了积累数据,为事故隐患的统计分析提供依据。2023/2/695一、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要求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微型、小型企业可直接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建立企业台账。大中型企业可分级建立台账:所在部门建立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无论事故隐患是通过何种方法和方式发现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台账。企业集团应建立集团本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要求下属企业台账定期报集团备案。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及时更新,并保存台账内登记的相关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记录和资料;企业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至少保存1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至少保存3年。

2023/2/696序号发现日期事故隐患描述类别和级别所在部位责任部门、(或岗位)治理措施/方案及完成情况治理验收情况/验收人/日期备注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内容

企业应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格式,推荐的格式如下: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建立、重点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档案;其整理和存档要求如下:1.应明确事故隐患建档部门;2.档案应涵盖事故隐患现状评估报告、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验收报告及其他重要资料,也包括涉及外部检测、评估,检测、评估的资料;3.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记录和资料至少保存1年;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宜长期保存。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