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多维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内容摘要: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学术界在其产生原因、生成方式、内部差异和修辞语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宜联络汉语词类研究,完善组合的入句研究,还要加强修辞的维度延伸,才能更为准确地认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在语言生活中存在的意义。本文关键词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生成;差异;修辞;AResearchSummaryontheDegreeAdverb+NounCombinationsinModernChineseZhuLeiSchoolofHumanities,TaizhouUniversityAbstract:Thecombinationofdegreeadverb+nounisanewlinguisticphenomenon.Theacademiccircleshavestudiedthecauses,waysofgenerate,internaldifferencesandrhetoricalpragmatics.ThispaperlinksupthestudyofChinesepartsofspeech,improvethestudyofcombinatorialsentenceentry,andenhancetheextensionofrhetoriconthebasisofpreviousstudiesinordertohaveamoreaccurateunderstandingofthemeaningofdegreeadverb+nouncombinationsinlanguagelife.一、引言在当下语言生活中,有很多新兴的语言现象,对于有的语言现象,语言使用者可能明显感觉它们是新兴的;而对于有的语言现象,使用者对其感受并不一致。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就属于后一种情况,也正由于如此,学术界对其地位也争论不断。由于研究视角和命名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该语言现象会有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程度副词+名词构造程度副词+名词构式等不同讲法,本文为方便起见将其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二、副词搭配名词的常规与非常规之别很多学术论文都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简称为副词+名词组合,但是严格来看,副词+名词组合所牵涉的类别相当复杂。杨亦鸣、徐以中[1]就列举了11种副词与名词线性排列的现象,华而不实大部分副词+名词组合都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无关,是当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李一平[2]也指出,从线性序列上来看副词+名词组合,当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宾语、状语和主语时,都会有非程度类别的副词在其前出现,构成诸如明天又星期天了我写了才两页他好几年没来这儿了和就你能等句子,这些副词与名词的线性组合经常在句子环境中出现,属于常规现象;而只要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也就是程度副词直接修饰名词,才是非常规现象。据此,邵桂珍[3]提出了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语法的副+名之所以能够构成,是由于受句子成分本身功能的影响,处于谓语部分的名词可以以具有陈述性,相关的陈述语必然会被时间副词、范围副词或者表示肯定、否认的副词所修饰。只要除了最高级以外的程度副词直接修饰名词,才是修辞的副+名。从语义角度看,语法的副+名语义上具有明确性和单一性,修辞的副+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从语用角度来看,语法的副+名由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人们在使用时主要根据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语言内在因素;修辞的副+名具有很大的临时性和灵敏性,受社会文化、环境场合等语言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两种类型的副+名在言语活动中都有精炼概括的价值,但语法的副+名已经规约化了,它的价值重点在更好地展示未知信息;修辞的副+名更具个体性,重点在于调整表示出方式,因而其目的是让本来常态的表示出愈加生动活泼。邵桂珍所指的修辞的副+名就是程度副词+名词组合,这样,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就从大量的副词+名词现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修辞现象被人们所关注。这种修辞现象打破了学术界通常以为的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的规定,人们自然对它的存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王小莘、张舸[4]根据该组合越来越高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以及该组合使用时带来的各种积极的言语表示出效果,建议人们现前阶段以观察为主,在描绘叙述和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判定。正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学者们开场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三、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多维研究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作为新兴现象,人们对其研究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学者立足于语言规范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有的学者则是着重分析其修辞特性;本着语法演变是从修辞语用现象到句法现象的演化,学者们也会从语法角度分析该现象的内部构造和演变机制。〔一〕产生原因的研究。研究者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层面来讨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产生的根本动因。刘正光、崔刚[5]运用非范畴化理论解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他们以为概念构造的二元性为名词提供了描绘叙述性意义的来源与基础,名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能够在这种概念构造中相通。这就是在认知框架下,为传统修辞学所讲的转类提供了认知上的机制,正是含有众多意义成分的名词当中的某个成分通过语境因素被提取了出来,实现了名词非范畴化为了形容词。这篇论文表示清楚了任何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成立都是转喻机制在起作用。丁加勇、戴玮[6]根据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以为名词是由多个模型组成的复杂的模型集合体。在不同语境中,名词的不同认知模型会相应地得到凸显,所以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与刘正光、崔刚[5]的研究相比,丁、戴的论文愈加清楚地展示了名词中各种意义成分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更能让人们断定转喻中是哪种语义成分被提取。王寅[7]以为该组合的产生并不仅仅仅是名词内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语言系统内不同语言成分之间的互相影响。从符号的组合维度来看,组合的实现是词汇压制的结果,程度副词与名词相组合,前者加词性的特征会削减中心语名词的指称性,自然会凸显语用的描绘叙述性。从符号的聚合维度来看,组合的实现是遭到了惯性压制的影响,副形构造、主谓构造、动名构造都与该组合在形式和构造义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完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理据。所以,作者指出真正开掘该组合的整体语义,就需要综合考虑组合、聚合维度上的各种因素,将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应用华而不实。蔡飞[8]以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在认知上符合中心边缘图式。这是模糊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由于名词指称的是概括化、理想化的实体,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必然与名词的指称存在差距,所以名词语义的外延就具有很强的模糊性。蔡飞[8]指知名词的语义中心是明确的,也就是讲名词具有原型性。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状况不同,这种原型性在个体心中也有差异。对于程度副词来讲,它的功能正好能够衡量各种模糊状态,因而人们能够用程度副词来比照心理原型与现实实体之间的距离,因此不同类型的程度副词都有了修饰名词的可能性。〔二〕生成方式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义构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写,以期探明程度副词和名词是通过何种语言手段结合到一起的内部规律。张谊生[9,10]以为该组合构成,一方面要基于名词的理性义,它是人们理解组合的起点;另一方面组合必须有相应的内涵义,这些内涵意义没有明确的义域,留给了人们想像和联想的空间。表示出者和接受者的生活阅历和背景知识组成不同,语境因素的利用也不同,自然会导致人们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理解上的偏差。张谊生[9,10]指出,由于汉语的形态不发达,名词缺乏性状化的形式手段,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用添加程度副词作为语法手段和形式标志来促使名词产生性状化,知足了存在缺位的表示出方式,这样作者从根本上肯定了这种新兴语言现象的存在价值。施春宏[11]从语义特征角度对名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区分出了关涉性和描绘叙述性两种语义成分,作者断定能在语言活动中存在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其名词都是能够成功提取描绘叙述性语义成分的,而且提取必需要有各种类型的语境作保障。作者列举了提取描绘叙述性语义成分的种种方式,包括语义断取、阐释性提取、语义浸染和语义场的赋性。作者还指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能够进行类推的前提是名词的描绘叙述性语义成分能否具有统一性。邵敬敏、吴立红[12]对组合中名词和程度副词的语义都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扩大了语义分析的范围。组合的产生不仅仅在于名词的语义,更是要在名词和程度副词之间建立属性和程度量语义的关联,实现所谓双向选择,邵、吴还总结出了双向选择的五种途径,固然可能没有穷尽所有的类型,分类之间或许也有穿插,但是表示清楚了途径不同,相关组合产生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深化了产生机制的研究。邵、吴二人还对所有的名词进行了考察,结合五种途径的不同,用定量的方式方法进一步证明了抽象名词最容易出如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中。黄洁[13]以为名词丰富的内涵义是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概念基础,除进一步证明了其他学者提出的非范畴化构式压制等理论外,十分指出组合中凸显的名词属性必需具有主观度量性,这也应合了学界主观性研究的趋势。除此之外,邢福义[14]从句法功能角度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生成方式进行了讨论。他研究了副+名组合的代表很+名组合,以为很+名是形容词性的,只能有限地接纳名词。邢文提出了很+名构造槽,这其实是一个详细的构式,它是名词发生修辞转类的构造环境;邢文指出正是这个构造环境的存在,会让名词的修辞转类在高频使用中固化,使一个形式在原来名词性的基础上裂变出形容词性。也有一些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到了个别程度副词上。刘冰[15]着重研究了程度副词很,以为很+名词基本上都是很的典型用法的类推。这是由于很除了是一个程度副词以外,它还能够介入比拟意义,凸显相关成分的性状,表示出非程度的模糊量,这些都能知足人们对名词的各种表示出要求;另外在句法上很是谓语标志,同时也是句法核心完句成分,与其被饰成分共同构成谓语成分。〔三〕内部差异性研究。学界现已普遍认识到,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内部是有差异性的,而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而,研究者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根据名词的不同进行了分类,以期对其产生和使用的状况有个更为清楚明晰的认识,也有助于为规范这种语言现象制定相应的策略。张谊生[9,10]以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中的名词有的展示的是内涵义中的不同度量,有的展示的是非度量的性状。对于前者,张谊生将相关名词分成了三类,对于后者,作者把相关名词分成了四类。这种划分非常详尽,有着不同的大类和小类,能够帮助人们观察组合的不同功用,但是概括性稍差,毕竟人们对于内涵义的理解角度不同,而且作为临时的修辞现象,语境因素可能随时改变组合中名词所凸显的语义。刘晓峰[16]根据指称实体的不同类型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中的名词分成了三类,即抽象名词、详细名词和专有名词。作者以为,就人们接受的稳定性而言,抽象名词是最强的,详细名词次之,专有名词最差。这种名词类型划分和稳定性之间的对应非常整洁,能反映大部分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但是也有很多例外不能用文章总结的规律概括。杨海明、李振中[17]以网络与期刊文本为语料,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中的名词分成指人名词、物质名词、处所名词和抽象名词四类,并且分析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提取这四类名词性状因子的方式。他们以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表示出是表示出者经济动因造成的,接受者提取名词的何种性状因子则是由象似动因驱动的,因而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确实立是经济动因与象似动因竞争与避让的结果,文章很好地将名词分类与语言运用的心理机制结合了起来。刘茁[18]发现了名词在接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从易到难的规律:从抽象名词到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再到专有名词。根据范畴理论,作者以为越是处于边缘的、越是具有内涵意义的非典型名词,就越容易进入副名构造。因而,作者建议在运用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时,要尽可能使用抽象名词,之后使用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而使用专有名词时需要很多额外的语境条件。滕沁芳[19]以(当代汉语常用词〕为调查对象,将能够进入组合的名词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详细名词、特殊名词、抽象名词、名形兼类词和网络新词。这种划分覆盖面广,但是有些地方需要商榷。作者所谓的特殊名词有方位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它们一般被归入名词的附类之中,其语法功能与常规名词有很大不同,即使它们与程度副词结合,也有可能是邵桂珍[3]所讲的语法的副+名。对于组合中的名形兼类词而言,人们在使用时究竟将其作为名词,还是形容词,缺乏心理上的根据,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也各不一样。而所谓网络新词则是语体上的划分,固然具有一定新意,但是与前面的划分类别不是同一个层次,存在很大的穿插性。名词类别不同会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造成不同影响,这个理论设想也得到了神经语言学方面的支持。蔡辉、孙莹、张辉[20]以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是浮现中的一种熟语性构式,他们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技术对这一构式的在线加工进行了个案研究。实验语料为4类,程度副词+X短语构式,X分别代表形容词、兼类词、可搭配名词和不可搭配名词。实验结果表示清楚:N400振幅在4类构式上呈现从字面表示出到错误表示出依次递增的梯度分布,两类转喻表示出位于中间,没有差异。据此文章以为,N400在程度副词+名词构式和程度副词+兼类词构式上的梯度振幅可归因于转喻度的不同,指出范畴指代属性转喻度的差异是几种程度副词+名词构式接受度不同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鄢柏龄、张道俊[21]还指出不仅仅是名词,具有体词性质的某些代词可以以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由于体词性代词与名词在语法性质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会构成很那个很自我等表述。总之,组合中名词的划分当前还有很多问题,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怎样做出最好的分类,还需要学者继续探寻求索。〔四〕修辞语用研究。对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产生,修辞学界对它研究得并不深切进入,多局限在其言语表示出效果上,这些研究多以为人们对于言语效果的需求促成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产生。研究者大多将其修辞效果集中锁定在形式简洁、经济凝练,描写形象、内涵丰富,表示出新颖、诙谐诙谐[22]等方面。不过,研究者对这些表示出效果的界定缺乏一个客观详细标准,而且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得到的成因只是基于研究者对该组合使用的外部观察,不可能深入地揭示其产生、运行的规律。由于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幽默诙谐等因素促成了相关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但这些因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人们可以以变动上述语句中的其他词语来到达相关的修辞效果。而且,在这些表示出效果因素中,哪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难以判定的。当然,也有研究者试图突破言语技巧的局限,运用新的修辞学理论对该组合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如,邱凌[23]运用了潜显理论来探究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他以为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本来是在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潜性语言现象,如今正逐步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作者进而从潜词义的显性化潜性功能的显性化和潜性效果的显性化三方面阐述了该组合由潜入显的表现。不过,从作者以为该组合的实现知足了作者追求含蓄、朦胧、新颖、别致的表示出方式的要求这一表述中能够看出,其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没有能脱离言语技巧领域,没有能从更深的层面揭示该组合发生、发展的修辞动因。四、将来探寻求索的方向〔一〕联络汉语词类的研究。语言是一个体系,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出现不仅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牵一发动全身。在现行的当代汉语词类划分中,程度副词一直是区分名词和形容词的一个重要鉴别词,是重要的形式标记。如今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继续大量出现并得到我们的成认,词类划分标准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假如我们把所有出如今组合中的名词都视为形容词显然不现实,由于组合的接受度并不一致;将某些名词视为名形兼类也不妥当,仍然给词类划分体系带来困扰,周韧[24]就主张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体系当中不宜有兼类的概念。郭鸿杰、周国强[25]则以为名词用作形容词是20年来英语对中国大陆当代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影响,这种提法就牵涉到了当代汉语中的零形态问题了。有的学者还提出了频率标准。刘春丽[26]使用了性状名词的术语,以为相关名词在形式上能够与程度副词组合,在意义上表现类似形容词的性状特征。尽管性状名词具有体词性的特征,在形式和意义上也拥有形容词的特点,但是作者不以为它们是兼类词,仍然将其断定为名词。这正是由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长期大量存在的事实,让作者认定名词都具有潜在的性状意义,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的语用频率是名词性状化得以实现的推动力。作者研究了计算每个名词的语用频率的方式方法,就是用超常规搭配的语料数量除以该名词总的语料数量。性状名词的研究表示清楚,把语用频率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具有客观可行性,但是语料数量确实定、词类界线的稳定性等相关问题会对该标准确实立提出挑战。当然,相关词类问题牵涉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层次,还需要人们进一步探寻求索。〔二〕完善组合的入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修辞研究都要在实际运用的语句中进行的,因而,关于程度副词入句的相关研究需要牵涉。邢福义[27]指出在使用上,短语的详细组合为造句的详细需要所决定,就含有程度副词的组合而言,它们在进入到句子进行实际运用之前其实只是备用单位。石毓智以为构造整体语法功能的研究当前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应该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28],这个发展前景同样适用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研究张谊生[29]在研究含有副词的组合〔文中为副+AP/VP〕在句子中的分布时,发现有的个例能够作定语、状语,有的则不能作定语、状语,只能作谓语、补语,因而张谊生区分了句法层面的语序和句子层面的语序两个概念,以为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前者具有客观性,构成的语言单位是短语,后者具有主观性,构成的语言单位是句子。这两个概念提出后,张谊生[30]又发现是主观性导致了句法层面语序和句子层面语序的分化,尤其是在程度表示出构造中,当主观性强的时候,相关构造倾向于出如今句子层面的语序中,主观性弱的时候,构造会更多地出如今句法层面的语序中。另外,张谊生[30]指出对于含有副词的构造来讲,句类不同其分布也不尽一样。在陈述句中,含有副词的构造假如主观性强,倾向于充当谓语、补语;在感慨句,一样的构造会作定语。这些研究给了我们启示,我们观察不同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究竟倾向于出如今句子层面的语序中,还是倾向于出如今句法层面的语序中,能够发现不同个例之间在实际运用时主观性的差异,在共时层面能够更好地划分类别,分析生成机制;在历时层面,参考共时语法化的理论,把历时平面转化为共时平面,通过分布差异来探究组合的发展演进途径。不光是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对于其他新兴语言现象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比方,朱磊[31]在研究很是时,就利用很是搭配相关词语构成短语后在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中所呈现的不同,区分了跨层组合很是和加词性很是,改变了过去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这讲明,入句是研究各种语法组合的一个有效方式。〔三〕加强修辞的维度延伸。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是一种修辞现象,我们要充分研究该语言现象背后的修辞因素。在西方修辞学传统中,语言学和修辞学之间的联络相当疏远。[32]然而,社会活动离不开语言,修辞学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组织时,也离不开对语言的探究。能够讲,修辞学属于语言学,但同时也是边缘性的学科,它与语言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络。因而,研究者们在语义、语法、认知等领域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进行的探究能够为修辞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修辞学而言,其研究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言语技巧领域。修辞的最终目的是认知,是促使人类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更好地了解、组织自然、社会及人本身,修辞活动的产生、发展都有认知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要对修辞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需要修辞学在认知维度上延伸。既然修辞学是以语言层面为研究依托的,因而,它需要关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关注修辞现象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这又需要修辞学在社会维度上延伸,在社会的组织活动中发挥作用。五、结束语能够讲,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研究固然获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然需要深切进入研究。总的来讲,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系统内其他语言成分与组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络,才能更为完好地认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以下为参考文献[1]杨亦鸣,徐以中.副+名现象研究之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3(2):43-51.[2]李一平.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40-51.[3]邵桂珍.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71-77.[4]王小莘,张舸.程度副词+名词是当下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1998(2):44-45.[5]刘正光,崔刚.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构造[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2):37-44.[6]丁加勇,戴玮.汉语程度副词+指人名词构造中的理想认知模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3):110-112.[7]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12):5-9.[8]蔡飞.程度副词+名词构造多角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9]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57-75.[10]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36-143.[11]施春宏.名词的描绘叙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212-224,287.[12]邵敏,吴立红.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16-26.[13]黄洁.副名构造转喻操作的语义压制动因[J].当兵的人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32(1):9-13.[14]邢福义.词类辨难[M].北京:商务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小学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年产1000万件医疗用品及20000吨医用复合材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1 名词(第02期) 带解析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精美课件
- 2025工业研发设计软件行业趋势分析与发展前景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DB31∕731-2020 船舶修正总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211)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2024年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 15篇文章包含英语四级所有词汇
- 王阳明心学完整版本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及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 牙髓炎中牙髓干细胞与神经支配的相互作用
- 【2022届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主题升华积累讲义及高级句型积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