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3-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神秘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分。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2=9;2.()2=0.25;
5、()2=0.0081.
同学在完成此练习时,最简单消失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留意订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假如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2=-4
同学思索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同学为什么?由于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同学总结,老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依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读作“二次根号”,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的平方根是
七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把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依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问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老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争论,沟通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发觉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熟悉。
点表示数的理性熟悉。
合作沟通
探究新知老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同学在争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需满意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殊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嬉戏中学数学做嬉戏:老师预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假如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嬉戏还能进行吗?同学嬉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查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假如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精确 位置吗?假如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觉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觉了什么规律?
(小组争论,沟通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同学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老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同学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同学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老师自行支配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学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同学通过观看、思索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受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育同学的抽象和概括力量,也体出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到抽象概括的熟悉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别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留意从同学的学问阅历动身,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让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活,并引导同学在课堂上感悟学问的生成,进展与变化,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班级上册教案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试验版数学八班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班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学问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学问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同学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同学把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猎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加同学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同学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敏捷选用统计图对详细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楚、有效地描述,并猎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受思索、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相互沟通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学会合理处理信息,进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同学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同学的数感;使同学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同学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育同学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依据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猎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日所授课的班级,应当说同学的数学素养参差不齐,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乐于参加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加,因此应激发同学参加活动学习的爱好,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纳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吸引同学,奇妙设疑,激发同学的活动爱好。分层支配活动,力量强的同学自主思索,完成,力量差的同学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沟通。例外,供应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同学扫瞄。这样可让全部同学有信念、能乐观主动地参加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同学供应猎取学问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胜利,让每个同学的力量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欢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预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同学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预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资料展现(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借助图片展现,是同学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状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状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依据国外的阅历,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消失“水危机”?
同学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争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假如每人节省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省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应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老师巡察,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试验活动)
活动三:资料展现:(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的有关资料,争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省用水的好方法。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省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省水资源的方法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省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通过详细数据使同学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数学七班级上册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同学理解并把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同学自己动手摆一摆,同学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把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把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掩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老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同学回答10×2=20,4×2=8,20+8=28)
老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伴侣相互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老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依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挨次,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相互启发进行争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终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相互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请同学想一想应当怎样做,然后试做。(老师巡察,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由于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确定,尤其第三种方法,赐予表扬和鼓舞。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争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留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最终集体订正。
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
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
3、找伴侣嬉戏。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伴侣。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作业:看书第1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学问做预备。
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学问引出新学问,通过新旧学问的比较,突出新旧学问的连接点,通过同学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猎取学问,体现以同学为主体。使同学真正悟出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能精确 、快速地口算的目的。
板书设计
数学七班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别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平行线与垂线。
2过程与方法:
在观看、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受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同学活动阅历,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
2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1、同学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老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同学沟通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渐渐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消失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状况?
2、同学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状况画在白纸上。留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状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2观看分类,感受特征
1、展现作品。
老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假如你画的和这几种状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种状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由于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2、分类争论。
老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状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为了便利描述,咱们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
(1)先思索:我准备怎么分?分几类?
(2)再小组沟通: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3、汇报沟通。
老师: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情预设:
(1)分两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
(2)分三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
(3)分四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为一类。
老师:你们所说的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
质疑:2、3两幅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交吗?
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图6属于哪一种状况?(相交)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但在推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
3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揭示平行的概念。
(1)感知平行的特点。
老师:这两条直线就真的不相交吗?怎样验证?
结合同学回答用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
(2)揭示平行的定义。
①老师:像屏幕上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板书:相互平行)
③老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词应重点强调?为什么?
结合同学回答,老师举例: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吗?为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
同学体会“同一平面”和“相互平行”的含义。
(3)介绍平行符号。
①课件分别呈现三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②老师:这三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都相互平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平行,a与b相互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③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a平行于b,你们觉得怎么样?是呀,像这样来表示两直线相互平行,既形象又便利。
(4)体验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老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同学举例后,老师可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2、揭示垂直的概念。
(1)感知垂直的特点。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画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