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玛蒂尔达》和罗琳《哈利·波特》的对比探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1页
达尔《玛蒂尔达》和罗琳《哈利·波特》的对比探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2页
达尔《玛蒂尔达》和罗琳《哈利·波特》的对比探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尔(玛蒂尔达)和罗琳(哈利·波特)的对比探究,比较文学论文摘要:罗尔德达尔和J.K.罗琳是现代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着名作家,他们总是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儿童乃至成人的关注。文章选取(玛蒂尔达〕和(哈利波特〕两部作品,试从人物形象、故事形式、儿童成长的意蕴三个角度,比拟分析二者的类似之处,探求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共有的特质。本文关键词语:(玛蒂尔达〕;(哈利波特〕;人物;故事形式;Abstract:RoldDahlandJ.K.RowlingarefamouswritersinthehistoryofcontemporaryBritishchildrensliterature.Theyalwaysattracttheattentionofcountlesschildrenandadultswiththeiruniquecharm.ThispapercomparesandanalyzesthesimilaritiesbetweenMatildaandHarryPotterfromtheperspectivesofcharacters,storypatternsandtheimplicationsofchildrensgrowth,andexploresthecommoncharacteristicsofexcellentchildrensliterature.Keyword:Matilda;HarryPotter;characters;storypatterns;growth;一些颇有天赋的儿童文学作家似乎总是与众不同。[1]他们宛若灿烂的繁星,照亮了孩子童年的夜空。而在英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有两颗星星格外地不同凡响,孩子们的目光总愿意在上面或痴迷或冲动地停留,他们是奇幻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和魔法妈妈J.K.罗琳,两颗永不泯灭、交相辉映的星星。儿童文学评论家韦苇这样评价罗尔德达尔:上帝把各种才能如暴雨倾泻在达尔身上。20世纪产生了林格伦,已经是20世纪儿童文学的骄傲,20世纪又涌现了罗尔德达尔,于是20世纪儿童文学有了双倍的骄傲。J.K.罗琳的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在英格兰地区甚至出了专门针对成年读者的平装版,由于同样喜欢它的大人们不愿被看到在读一本儿童书。固然这个版本比原先的还贵两镑,可还是一下子就卖出去了两万本。罗尔德达尔和J.K.罗琳,这两位天才作家笔下的魔法、超能力、成长,这些儿童文学的专属话题,总是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儿童乃至成人的关注。本文选取达尔和罗琳的作品(玛蒂尔达〕和(哈利波特〕,通过从人物形象、故事形式、儿童成长的意蕴三个角度进行比拟和考虑,试图探求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机密。一、人物形象文学是形象化的艺术,作家总是把自个的情感寄托在笔下的人物形象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中角色的成功塑造。通过对(玛蒂尔达〕和(哈利波特〕的文本细读,不难发现二者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具有某种类似性和对应性。(一)暴虐校长与伏地魔在达尔的小讲中,至少会出现一位残暴、专制、丑陋的成年人,在(玛蒂尔达〕中,他塑造了这样一位可怕的成人形象特朗齐布尔小姐。她是个最令人生畏的女人。她曾经是知名的运发动,即便如今,她的肌肉还能清楚地证明这一点。你能在她的牛脖子上、宽肩膀上、粗手臂上和有力的腿上看到它们。一看到她你就会感到这个人会弯曲铁条,把厚厚的簿一撕为二。[2]相应的,在(哈利波特〕中,邪恶的大反派伏地魔也被塑造成极其丑陋可怕的样子。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幅、时间跨度和故事发展的影响的。总而言之,玛蒂尔达和哈利都是儿童文学中极为出彩、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遭到了全世界小读者的喜欢与崇拜。二、故事形式(玛蒂尔达〕讲述的是一个天才小女孩与强势且荒唐无理的成人世界的对抗。对于父母的轻慢和侮辱,校长的暴力与无理,怒火中烧的玛蒂尔达不动声色地通过聪明才智甚至是超能力进行了成功的还击。达尔的梦幻想象文学作品是一种极度张扬的狂欢化童话叙事,作者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把传统童话中弱者对强者的对抗进行了极其夸大的展现。传统童话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讲述小人物对抗强者、对抗强大敌对势力并获得成功、改变命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表示出了明显的童话观念:善良的小人物往往会拥有宏大的潜能,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达尔的童话叙事呈现的是狂欢化的童年的对抗,具有愈加激进、愈加生活化和贴近社会现实的特征。弱者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的人物类型,这起源于神话和民间故事。在神话和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往往是被剥夺基本权利的儿童、最小的孩子、被抛弃的孤儿等,像玛蒂尔达这样父母健在但并不关心他们的儿童往往被称为功能性孤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弱者的地位会发生从低到高的变化,这也就是经常称之为儿童文学的内在希望和乐观主义。在达尔的童话叙事中,诸多成人形象都是扭曲夸大的,他们大多成为被挖苦和抨击的负面对象,而达尔总是把孩子塑造成富有勇气、智慧和正义感的形象。在(玛蒂尔达〕中,达尔创造性地把主人公设置成天才女孩儿,天才女孩儿玛蒂尔达在面对愚笨低俗的父母和暴虐凶悍的女校长时通过聪明才智和特异功能,进行绝地还击,获得成功。她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个的命运,更改变了懦弱的教师亨尼小姐和整个学校的命运。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首先在于哈利波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延续了人类重复了无数次的英雄历险形式。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其着作(千面英雄〕中将神话英雄的历险经历概括为: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获得绝对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了那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为他的同类造福的气力归来。[5]几乎所有千姿百态的英雄历险故事都能在这段话中找到自个的原型,哈利波特系列小讲也不例外。哈利波特不平凡的身世、少年经历的苦难,以及进入魔法世界后经历的重重冒险,都是典型的英雄成长形式。哈利在每本书的历险中,基本都遵循着这一形式,每本书的情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黑暗势力要消灭他的企图展开。在每个故事的开始,哈利都是在德思礼家处于放逐状态,但不久在魔法的帮助下,他被拯救,进入了一个完全是想象的、充满冒险的世界。在这个魔法世界里,他经历种种冒险,最终拯救了魔法界甚至整个麻瓜世界。然而哈利波特这个英雄形象又与他的前任英雄们有所不同,罗琳在自个的小讲中进一步转化了这些古英雄的原型。在她所创造的英雄形象哈利身上,没有那些英雄固有的杀身成仁的卑躬屈膝、超乎常人的勇猛和忍受。在哈利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普普统统的男孩,他甚至比同龄人还要瘦小,他更渴望父母的关爱、同龄人的友谊、心仪女孩的青睐、师长的赞扬。在这个失落了英雄的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且无趣的生活,极度地渴望着奇迹的到来。哈利这样一个普通男孩的形象与神话中顶天立地、拯救世界的英雄们相比,愈加接近一个当代社会中的青少年形象。这样的哈利更像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触手可及的普通男孩。他的困惑和忧愁也是大多数读者在本身成长经过中所碰到的,于是,哈利成功地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人格偶像,一个打上当代少年深深烙印的英雄形象。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的风行,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英雄崇拜的平民回归,哈利这个草根英雄,更真实、更饱满也愈加深切进入人心、众望所归。三、儿童成长的意蕴很多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直都和自个的童年有着严密的联络。他们把自个的童年视作一个超级状态,并且只要一投入到写作中,这些作家就能够恢复到自个的童年状态,站在孩子一边来对抗大人。作为写作者,他们嘲笑大人,揭穿他们的做作和失败。这些作家们甚至暗地里都以为,与成人相比,孩子愈加英勇、聪明、有趣得多,成人世界那些荒唐的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身为孩子们喜欢的作家,在对待童年和成长的态度上,达尔和罗琳当然也不例外。达尔曾经讲,大人假如真想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跪着生活一个星期,他就会知道小小的孩子生活在人高马大、高高在上的大人的地盘上是一种什么感觉。[6]罗琳告诉美国(时代〕杂志的记者:我真的能够毫不费力地回到我11岁的状态。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旗帜鲜明地站在孩子们一边,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独属于他们的梦幻想象世界。达尔八岁时进入圣彼得预备学校学习,十三岁时就读于英国着名的雷普顿公立学校,这两所学校粗暴的体罚、严格的管教、不近情理的教师、可怕的校长,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曾经讲,自个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清楚地记得自个的童年。罗尔德达尔一向不惜以最可怕的文字来描绘大人外表的丑陋,他喜欢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视为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达尔小讲的读者一般是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他作品中的玛蒂尔达形象,尽管年纪偏小(只要五岁),但从智力和心理上,以及结尾处玛蒂尔达升入最高年级来看,她的心理和行为发展阶段与少年阶段很接近,所以很合适他们阅读,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亲近感。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儿童,经常要面临自我身份和角色之间的迷茫以及确立自我同一性的问题,他们渴望并努力使自个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个体。而玛蒂尔达则向每一位迷茫的年轻读者表示清楚:儿童也有独立考虑、积极采取行动,甚至做出让成人吃惊的大事情的能力。罗琳则没给儿童一个完美、顺从的角色,而是把他们描绘得好奇、独立、积极进取,这符合现实中、成长中儿童的性格特点。尽管罗琳的少年主人公并不完美,他们还是比大人要聪明英勇得多。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一些最好的教师固然和颜悦色,知识渊博,但经常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甚至有一些性格懦弱、能力不强、虚伪的成人,在主人公的成长路途上处处设置障碍。玛蒂尔达和哈利在故事开篇都身处窘迫之中要么活在成年人的蛮横控制之下,要么孤苦无依,受尽周围人的嘲笑。然而,一次偶尔的时机,命运甚至是神奇的能力把他们推上了漫漫征途,从此他们的生活出现了转机。最后,在经历了种种险象环生的冒险考验之后,他们终于博得成功,证明了自个的能力,确立起自我同一性,找到自个的价值和位置。当然,在这一趟旅途中,他们还发现沟通和协作是多么重要,友谊让旅途不再孤单,让自个充满气力。正是在体验过这样紧张、兴奋的历险和成功的快意之后,儿童读者原先焦灼迷茫的情绪才得到缓解,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达尔和罗琳都赋予了他们作品的主人公真正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向小读者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无法预测料想的窘境是完美人生的一部分,既然这种窘境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假如我们不去逃避这种窘境,而是英勇地迎头而上,最终一定能够克制重重困难,享受幸福而充实的人生。在传统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世界往往是简单而永远恒久的,善良、和平和美丽永远胜利。而达尔和罗琳的梦幻想象世界则复杂、含混、变幻莫测,这更接近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好人和坏人不会非常分明。儿童文学到底要不要表现苦难、邪恶和残酷,这在传统经典儿童小讲中似乎是一个无可辩驳的问题,然而在当代儿童观和当代儿童小讲中,残酷和丑陋也时常呈如今儿童面前。童年不再是一个完全被隔绝的、绝对安全与快乐的时间段,家庭也不再是温馨的避风港儿童文学的视域被大大地拓宽了。是的,真实的生活总是充满了预测料想不到的磨难,挣扎和对抗在所难免。书里书外,儿童文学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儿童总是要战胜各种困难以后才能够真正长大。在一个孩子成长之前,或者讲在他的成长经过中,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建构一个不同于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世界,把真实社会的一隅展现给孩子们,适时和他们讨论一些残酷的事情,让他们也了解到邪恶被正义制服之前的样子。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总能够挖掘出新的东西来,(玛蒂尔达〕和(哈利波特〕也不例外。无论是从人物形象、故事形式、儿童成长的意蕴,还是其他角度来比拟分析作品,我们都能够洞悉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类似点。它们是天上的星,是作家手里提着的灯,是孩子眼里的光,为这个世界再次带来希望。以下为参考文献[1](美)卢里.永远的男孩女孩:从灰姑娘到哈利波特[M].晏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