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欧洲_第1页
国际贸易地理-欧洲_第2页
国际贸易地理-欧洲_第3页
国际贸易地理-欧洲_第4页
国际贸易地理-欧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欧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亚欧大陆西部马罗基角(36°N)诺尔辰角(71°08′N)克里特岛(35°N)斯卑茨卑尔根群岛(80°N)二、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和南欧

1、海岸线十分曲折欧洲西部非洲三、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名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海波罗的海黑海比斯开湾不列颠群岛冰岛亚得里亚海爱尔兰岛

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地中海挪威海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喀尔巴阡山脉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北海、波罗的海沿岸三、自然地理概况

2、(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及勃朗峰(4807)

阿尔卑斯山系地区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使古地中海海底受到挤压、抬升,产生强烈的褶皱,形成了许多高大的山脉。(2)冰川地形广布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冰川成因为主的湖泊千湖之国——芬兰冰川地形形成的时间和分布三、自然地理概况2、(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深受冰川影响:①挪威西部沿海的峡湾②冰川作用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③平原呈波状起伏④阿尔卑斯山多角峰,宽谷3、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地形西临大西洋,海岸线十分曲折,大陆轮廓破碎,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海陆分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6°~70°之间,属温带气候纬度位置成因

西风北大西洋暖流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北部:极地气候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南部的三大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以常绿灌木丛林为主;也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和油橄榄。4、河流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1)多瑙河:

发源自德国西南部山地,注入黑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9个)的一条国际性河流,也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2)、莱茵河

源自瑞士,流经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注入北海(荷兰鹿特丹)。被称为“黄金水道”,是欧洲乃至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土壤:

,植被:亚热带

、温带

、针叶林、苔原、草原。5、土壤与植被棕壤和褐土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德国当今世界工业经济最发达,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欧盟(EU)中心国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FederalRepublicofGermany,DieBundesrepublikDeutschland)于1990年10月3日由原东德(民主德国)和原西德(联邦德国)统一而成。北海波罗的海丹麦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乘火车从丹麦到瑞士、奥地利;从比利时、荷兰到捷克、波兰都要经过德国。欧洲大陆上的

“十字路口”德国地势的特点: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中部南部地形农业地势低平的平原谷地宽阔的山地高原和山地畜牧业为主宜于农耕和放牧广布森林和草地农业

经济地位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燕麦,马 铃薯,豆类葡萄种植业(莱茵河河谷和摩泽尔河河谷)和酿酒业发达。畜牧业产值较高。全年温和湿润多汁牧草的生长平原为主的地形草场广大畜牧业发达发达的畜牧业人口众多、密度大、老龄化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多民族国家。欧洲第二人口大国,人口8250万,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密度达229人/k㎡。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多。主要宗教信仰:基督教新教:34.5%罗马天主教:33%伊斯兰教:4%;犹太教:0.2%到2050年,德国将有一半人口在48岁以上,6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一以上。以目前的人口水平8250万以及预期的“中等变化”推算,德国人口将在2013年小幅增加到8300万,然后开始下降,在2050年下降到1963年的人口水平:略超过7500万。养老问题:每100个工龄人口(20-59

岁)平均赡养的退休人口(以60岁退休计算)数量:----2001:44,----2020:55----2030:71,----2040:73----2050:78。二历史发展特点5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王国。843年,王国分裂,东部王国奠定了近代德国的疆域。13世纪时分裂成许多城邦国家;17世纪时普鲁士王国兴起;1871年普法战争后形成德意志帝国;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战败。二战后经济的崛起。“西德经济奇迹”。两德的统一。德国为两次世界大战付出的代价《凡尔赛和约》(1919年)要求德国支付赔款达2000亿英镑,并对德国工业施加了限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归还了法国洛林(Lorraine)地区,同时东部的边界大幅度西移。根据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德国东部边界退到奥得-尼斯河(Oder-Neisse)以西。奥得-尼斯河以东10.2万k㎡的土地划归波兰(这片土地10-14世纪时属于波兰,所以波兰称之为收复地区)。作为代价,波兰又将东部17.7万k㎡的土地划给苏联(现在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柏林墙

(BerlinWall)1945年德国投降后,根据协议,美、英、法、苏四国对柏林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11月,在苏联占领区内成立了东柏林临时民主政府。同年12月,在美、英、法占领区内联合成立西柏林市政府。从此柏林被分为东西两区。西柏林西距联邦德国边境177km,其间靠几条指定的铁路,公路,水陆和空中走廊相联系。1961年8月13日夜间,东德政府以闪电般的速度竖起了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联邦德国的16个州。原东德有6个州。原东德和西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德国统一后的经济发展。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2011年GDP达3.57万亿美元,居欧洲首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也是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德国农业产值约占GDP的1%,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第三产业占GDP将近60%。

(一)经济发展概况

德国是世界级的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占GDP近30%,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约10%,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汽车、钢铁、机电、能源、化工、医药等行业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1.能源工业目前,德国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正在上升,核能发展停滞。(二)工业发展与布局

德国是世界主要的产煤大国,煤炭工业是其成为工业强国的重要基石。德国煤炭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其是硬煤质量好,最大的产区是鲁尔煤田,产量长期占全国4/5以上。德国的采煤技术和煤化工技术均居世界首位。褐煤储量约430亿吨,主要分布在西部莱茵河下游左岸和东北部易北河两岸,产量曾超过4亿吨,现产量已减少一大半,褐煤多用于发电,位于莱茵褐煤区的下奥森电厂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是西欧最大的发电厂之一。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钢铁工业的国家之一。德国钢铁工业发展最有利的条件是焦煤资源丰富,但铁矿等其他资源均需进口。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1)技术先进,专业化强。(2)质量好,出口量大。(3)高度集中。(4)布局以内陆为主。

2.钢铁工业3.机械工业

德国机械工业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其中机床生产占有突出地位。机械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其生产的一半,是世界最大的机械产品出口国。机械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布局分散。

4.汽车工业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祥地,是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在德国十大工业企业中。德国的汽车生产以小汽车为主,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5%。德国汽车在世界的地位是以其品种多、质量好、工艺精湛而取胜,尤其是高档车更享有盛名。5.电子、电气工业

德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微电子技术,德国的计算机产量居欧洲第一位。慕尼黑、斯图加特、柏林和纽伦堡及其附近地区为主要生产中心。“电子大王”西门子公司所在地慕尼黑,有德国“硅谷”之称。电子电气业在很多城市有发展。集中于两大州:拜恩州(Bayern,又名巴伐利亚(Bavaria)州,州府慕尼黑)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州府斯图加特)

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中心。巴登-符滕堡州拜恩州斯图加特慕尼黑

6.化学工业德国化工产品60%以上供出口,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有机化学、塑料和药品是化学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化学工业的分布多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地。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国内最大的化学工业生产基地。老工业区

——鲁尔区

1丰富的煤炭资源,临近法国洛林铁矿(进口)。2莱茵河干支流再加上人工运河水陆运输条件极为便利。3充沛的水源和广阔的市场。这里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学为主的工业区。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分布较为均衡。新工业区

——慕尼黑(德国硅谷);斯图加特

鹿特丹洛林莱茵河鲁尔(Ruhr)工业区莱茵河中游右岸,利珀河与鲁尔河间。矿产:煤、铁、岩盐。交通便利(水运等)主要工业:采煤、煤化工、火电、钢铁、机械著名城市:杜伊斯堡(世界最大内河港),多特蒙德,奥伯豪森,波鸿,埃森,杜塞尔多夫鲁尔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传统工业的衰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三、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德国的对外贸易德国作为战后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出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其贸易总额一直位于美国之后,是世界第二贸易大国.中德对外贸易额一在占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首位,2011年达到1691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三成。法国埃菲尔铁塔

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一、优越的地理环境本区面积最大的国家,邻土呈六边形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多种多样的气候1.国土形状和面积国土略呈六边形。科西嘉岛(Corsica)S:55.16万k㎡。海陆兼备:三面临海,三面临陆。拉芒什海峡比斯开湾利翁湾(地中海)拉芒什海峡(laManche)比斯开湾(BayofBiscay)利翁湾(GulfduLion)西班牙英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安道尔Andorra摩纳哥(Monaco)大西洋地中海科西嘉岛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法国地形图

地形类型主要地形丘陵、平原山地、高原巴黎盆地洛林高原、中央高原类型地区西北部东南部法国地形图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河流水系发达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卢瓦尔河(Loire,1020km)为全国最长河流。塞纳河(Seine)横贯巴黎盆地。

法国的气候类型

地区

类别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内陆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冷夏热二、本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2、三个不同的农业区3、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法国农业特点法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法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1、巴黎盆地及以北地区————2、西部大西洋沿岸和南部高原————3、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混合农业区小麦、马铃薯畜牧业区肉类、奶制品园艺农业区葡萄、葡萄酒三、丰富的资源与发达的工业1、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主要工业煤、铁法国工业分布图巴黎盆地以北是主要的煤矿区,法国东部是主要的铁矿区。洛林高原(PlateaudeLorraine)是法国矿产资源富集区,铁矿储量60亿吨,占法国铁矿资源的85%,且埋藏较浅。但矿石品位较低,平均含铁量为35%。(二)主要工业部门及布局

1.能源工业2.机械工业3.钢铁工业4.化学工业5.纺织、服装工业6.航空航天工业7.电子工业

法国是西方世界第四工业大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的1/4用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1.能源工业

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和新能源部门。目前法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和天然气占到一半,核能占40%以上,成为首要能源,煤炭已下降到5%左右。2000年法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总计消费量(百万吨油当量)95.135.614.0107.36.2258.2(%)36.813.85.441.62.4100.0(1)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法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汽车350万辆左右,仅次于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五位。法国汽车产品以小汽车为主。汽车是法国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汽车工业的布局原以巴黎为中心,雷诺公司总部和主要汽车厂设于此。二战后汽车工业向西、东南分散。2.机械工业(2)造船工业

法国是世界主要的造船国之一,尤其长于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以及石油钻井平台等专用船的建造。卢瓦尔河下游的南特到圣纳泽尔一带是法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马赛则是全国最大的修造船基地。(3)一般机械工业包括农业机械、机床、精密机械和设备机械等,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大的部门。法国产的数控机床、光学仪器、医疗器械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机械工业分布广泛,巴黎地区是最大的生产中心。钢铁工业是法国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前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早期的钢铁工业分布在内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围的圣太田、维恩、蒙吕松一带。20世纪60年代始,法国钢铁工业趋向沿海,1962年法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齐诺尔选定北部敦刻尔克港作为新的钢铁基地。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海滨的福斯又崛起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两大沿海钢铁基地的钢产量现已占到法国的60%以上。3.钢铁工业4.化学工业

法国化学工业十分发达,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值和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位。法国的香水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东南部的格拉斯是著名的“香水城”。米其林(Michelin,世界最大的橡胶和轮胎公司之一)

5.纺织、服装工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等部门,产值占制造业的1/4强。目前服装业以设计新颖、款式时髦而独领风骚,巴黎因此成为世界时装的中心。此外,里昂和米卢斯是综合纺织工业的中心,其中里昂的丝绸也十分著名。6.航空航天工业

法国在航空航天工业和核工业领域居世界一流水平,主要部门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和人造卫星等,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排名世界第三,约占欧洲产量的40%。法国与英国、德国等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是世界大型宽体客机之一。

7.电子工业法国电子工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科技水平高和环境优越的地区,巴黎为最大的中心。四主要贸易城市和港口巴黎(Paris)马赛(Marseille)波尔多(Bordeaux)里昂(Lyon)尼斯(Nice)勒阿弗尔(LeHavre)鲁昂(Rouen)图卢兹(Toulouse)敦刻尔克(Dunkerque)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Strasburg)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鲁昂图卢兹五、法国的对外贸易世界第五大出口国和第六大进口国。2012年进出口总额达9504亿欧元,贸易逆差达671亿欧元。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实际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中国则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到510.2亿美元第三节英国经济贸易地理世界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曾经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面积狭小的近陆岛国。国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Ireland)。一、西欧的岛国1.名称及组成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有利航行海底隧道(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1、领土构成和地理位置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或“大不列颠”。面积约24.4万多平方公里。——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的北部(北爱尔兰),以及附近约5500个小岛组成,其中80%以上的小岛经济意义不大。大不列颠岛通常分为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3个部分(即,英伦三岛),以英格兰面积为最大,集中有全国人口的80%,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荟萃之区,因而习惯上常以英格兰(一译英吉利)来称呼整个国家。2、地形:

大不列颠岛属于中欧—西欧古褶皱断块山地和盆地的一部分,高原、低山、丘陵同平原、广谷交相错落,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久经侵蚀的低山,对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妨碍不大。英国多属于下沉海岸,海岸线十分曲折,海岸线长达11450公里,多海湾、半岛和岬角,多优良海港,如,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都是重要港口,有利于对外贸易。3、气候:拥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少、多云雾。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0mm,西部迎风侧可达2000~3000mm。全国年平均日照只有3~5小时,冬季西北部甚至只有1小时左右。夏季低温、潮湿、日照不足是西部和北部发展耕作业的障碍,但对牧草生长却十分有利,宜于发展畜牧业。英格兰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背风区,降水较少,光照较充足,是英国的主要农耕地带。4、水系:拥有较密的河网,流量平稳,冬不结冰。全境河流短小,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多凿有运河相通。较大的河流:泰晤士河、亨伯河,塞文河、默齐河等。塞文河流程最长,354公里,重要性不及泰晤士河。泰晤士河长346公里,其中通航部分为280公里,在伦敦附近河宽200~250米,河口处宽达16公里。广阔的喇叭形三角湾河口,使得海潮可经过海湾及河口三角湾深入内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因河流短小而造成的内河交通上的缺陷。5、自然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优势明显英国是欧盟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中苏格兰、南威尔士及中英格兰的沉积地层中,埋藏有较丰富的煤、铁资源。三个主要煤炭分布区:南威尔士、奔宁山两侧以及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中部低地。北海大陆架储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铁矿主要分布在伯明翰附近。但已近于枯竭。1964年经北海沿岸国家协商缔约,规定按等分线划分大陆架,英国获占大陆架总面积的51%。位于北纬59°~61°之间的设得兰盆地是英国北海油气蕴藏量最大的油田。勘探表明,在英国北海海域,石油蕴藏量达30亿吨以上,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油田,约有80多个。英国北海油田英国北海油气勘探始于60年代中,但直到1975年6月才开始产油,当年产量就达160万吨,1978年猛增到5280万吨,居西欧第一位。1981年石油产量首次超过消费量,为8940万吨,1984年又突破年产1亿吨大关,1985年达顶峰,年产1.224亿吨。使英国石油不但实现了自给,并有适量石油出口,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从地质条件看,北海油气田的条件较好:钻井成功率较高,油气井均能自喷,并多为低硫质油。但北海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全年2/3以上的时间是阴雨天,海面平均浪高10米,最高可达30米。在这种风大浪高,水深流急,情况变幻莫测的环境下,从海底开采石油困难较大,因而开采成本较高。二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地理大发现之前,英国较偏远落后。15世纪,“圈地运动”16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7世纪,资产阶级获得政权。18世纪60年代爆发第一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英国奠基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贸易的发展、海外掠夺文艺复兴(theRenaissance)运动第一次产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大大加快了织布速度,出现“纱荒”。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结实,但是较粗。1779年,工人克隆普敦吸取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骡机(综合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提高织布效率40倍。棉纺厂,织布厂很快出现。但用水力来发动机器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1785年,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JamesWatt,1736-1819)发明、制成的改良的蒸汽机被用来开动纺织机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英国经济和政治“世界工厂”,“世界银行家”184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2/3的煤,1/2以上的铁。英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InvincibleArmada)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19世纪打败沙俄国际分工中的英国:“世界工厂”

“在实质上,地球的1/5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谷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和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国,加利福利亚和澳洲把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从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送到我们的海岸,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北美和中国及其它国家获得棉花。”

英国的侵略扩张亚洲:1824年,占领新加坡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美洲:1578年,占领巴哈马群岛,后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在非洲,英国也拥有广泛的殖民地。直布罗陀、亚丁、新加坡、香港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占领的。殖民地广布。“日不落帝国”。第二次产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衰落第二次产业革命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19世纪末叶起,英国经济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一战前,英国工业产值已落在美国和德国之后,退居世界第三位。1922年,英国被迫放弃“二强海军标准”。同时,英镑的世界地位遭到美元的排挤。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贸易地理:工业

传统工业传统工业采煤业(储量约450亿吨)石油与石化北海油田。60、70年代发现。油质好,多为轻油,低硫。对英国经济的意义。开采环境较恶劣:阴雨天气多,风大,水流急,风浪高钢铁工业(古老)机械制造业(造船业,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新兴工业电子工业的集中区伦敦—布里斯托尔(London-Bristol)爱丁堡—格拉斯哥(Edinburgh—Glasgow)苏格兰硅谷英格兰硅谷二、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纺织、钢铁、造船等靠近煤矿区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等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北海沿海地区1.英国的早期工业及其分布2.英国的新兴工业及其分布三、首都伦敦1.位于英格兰东南部2.城市化水平高3.全国的政治、金融、工业、贸易、交通中心4.“雾都”及其变化5.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泰晤士河伦敦大本钟

大本钟是伦敦的象征。大本钟楼位于泰晤士河河畔议会大厦的北角,钟楼高79米,大本钟镶嵌在钟楼的上部.在钟楼的四面都装有大本钟的圆形钟盘,钟盘的直径为6.7米,时针长2.7米,分针长4.7,大钟总重21吨。大本钟建于1859年,是由当时的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的,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大本"钟.大本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每隔一小时就敲响一次,其铿锵沉重的声音可传至十几公里之外。伦敦鸽子广场伦敦纳尔逊柱温莎宫御座厅格林尼治天文台爱尔兰人皇家卫士英国(续)英国的自然、人文概况

1、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

2、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主要由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威尔士人、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组成。3、英国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太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英国(续)英国的国民经济主要部门1、主要工业部门(1)能源工业英国能源丰富,与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煤矿工业和石油开采工业均比较发达。目前英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2)钢铁工业现已衰落,成为夕阳工业。英国(续)(3)机械工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造船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都比较发达,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其生产的飞机举世闻名。(4)电子工业“泰晤士硅谷”和“苏格兰硅谷”(5)化学和纺织工业由于北海油田的开发,化学工业发展迅速,而纺织业则是英国的传统老工业,尽管有所下降。英国(续)2、农业发展概况总的说来,农业在英国不占重要地位。仅占GDP的2%左右。在这其中,由于英国特有的气候特征,农业中又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次。由于英国的自然地理概况,英国的渔业资源丰富。有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英国(续)3、英国的对外贸易英国自工业革命后,一直奉行对外开放的原则。对外贸易发达。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1748亿美元。是世界贸易大国。贸易逆差2067.1亿美元。中英贸易在2012年达到717.9亿美元,在欧盟中仅次于中德贸易。

意大利比萨斜塔斗兽场意大利广场水上城市

——威尼斯塔兰托那波利意大利(续)意大利的自然概况面积30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意大利(续)人文概况人口5788万(2003年底)。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古罗马竞技场意大利(续)意大利的工业总的说来,以制造业为主。约占GDP的70%左右。主要工业部门有:1、能源工业。资源贫乏,以进口原料为主。地热资源丰富,其地热发电量仅次于美国。2、钢铁工业。技术先进,其产量居世界前列。意大利(续)3、机械工业。以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代表。位于都灵的菲亚特公司为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电子产业非常发达,家用电器的生产在欧洲位于前列。其工业主要位于北方的伦巴第区和皮埃蒙特区这两个最大的工业制造带上。意大利(续)4、化学、纺织、服装、制鞋业等。意大利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波河平原上。盛产蔬菜和水果。意大利的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意大利(续)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欧洲东部北亚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的面积:1707.5万平方千米1/4在欧洲部分3/4在亚洲部分面积:占欧洲1/2欧洲部分亚洲部分面积:占亚洲1/4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4%,它幅员辽阔,当太阳在俄罗斯的远东升起,要过11个小时后,阳光才能照射到这个大国最西边的城市。沙俄浸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以后几年时间里,沙俄使用武力和其他要挟手段强迫清政府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条约,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达144万多平方千米,成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中国攫取利益最多的国家。中俄瑷珲条约割去的中国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1、80%人口、3/4以上的工农业在欧洲2、首都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3、欧洲部分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欧洲较与亚洲密切平原高原、山地以_____________河为界叶尼塞平原高原山地西部平原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

——世界上最丰富矿产资源:煤、铁、石油、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河流:伏尔加河——“五海通航”(欧洲)叶尼塞河、鄂毕河(亚洲)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旅游资源

世界首位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木材蓄积量占世界1/3木材采伐量占世界1/5世界上最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针叶林:

能适应干旱和寒冷气候的针叶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叫针叶林。针叶树的叶缩小成针状,以适应干旱和寒冷。自然资源:矿产北极圈北半球寒极:温带气候

绝对最低温:-71℃寒带(极地)气候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1.近年经济持续增长。从1990年算起,危机持续长达10年,经济总量缩减50%左右,工业生产能力丧失2/3。近年(普京任总统以来)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2000年GDP增长8.3%;2001年增长5%;2002年增长4.3%,2003年增长7.3%。2007年增长8.1%,人均GDP接近9500美元。截至2007年底,俄罗斯外汇储备已达到4763亿美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传统出口产品、能源资源和金属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居高不下,造成对俄罗斯出口极为有利的环境;其它原料和初加工制品的价格也处于较高水平。年份1998199920002007绝对值(亿卢布)2.74万4.76万7.06万32.99万相当于上年(%)95.1105.4108.3108.1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1998-2007)2.资源型(原料性)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与食品工业较落后。俄罗斯9大工业部门:能源、黑色冶金、化学和石油化工、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纸、建筑和材料、轻工、食品和微生物。原油、天然气、煤炭、钢铁、发电量、水泥、木材与酸碱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几位,能源与原材料均有大量出口。如,2005年石油出口占到了俄罗斯出口总值中的1/3。(西方媒体:“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一直散发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味道”。)第三产业极其落后。但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构成看,今年来,矿产开采投资增速下降,而基础设施行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提升。3.产业分布具有内陆型和自西向东逐渐推移的特征。在俄罗斯欧洲地区(包括乌拉尔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强大的加工工业地带,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已经成为全俄主要的能源与原材料基地。4.交通运输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产业与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其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由于生产力布局逐渐东移和东部地区的不断被开发,促使加工工业与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平均运距逐渐增加,以及由于内外经济联系的不断增加,致使交通运输业愈来愈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三、主要工业部门1.能源工业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以及经济水能资源蕴藏最丰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燃料生产增长5倍以上,电力生产增长了6倍多。(1)原油:2004年产量4.6亿吨,2007年达到4.907亿吨。居世界第1位。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为季曼—伯朝拉地区。天然气储量世界第1位。天然气管道长度世界第1位。(2)煤炭:总地质储量为6万亿吨以上,其中焦煤占1/5,硬煤和褐煤各占2/5。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纬60°以北的亚洲地区,而开采工业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区。乌拉尔以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俄的9/10以上,煤炭产量占8/10,而消费量仅占2/10。2004年总开采量为2.83亿吨,2005年为2.99785亿吨,2006年为3.08788亿吨。储、产、销分布不平衡,造成煤炭向欧洲地区大量远距离的运输,最大运距达1000~3500公里。三大产煤基地:位于南西伯利亚的库兹巴斯煤田、位于东西伯利亚的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位于伯朝拉河流域的伯朝拉煤田。2.冶金工业

俄罗斯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比较优越,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810亿吨,占世界的1/3以上。铁矿石储量的2/3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矿床规模大,富矿比重高,商品铁矿石产量大,库尔斯克铁矿区的储量几乎占全俄

1/2,乌拉尔的卡奇卡纳尔占全俄的

1/6,科拉半岛也有相当的铁矿石储量。东部地区铁矿石储量占全俄的1/3,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钢铁工业分布集中,形成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为中心的乌拉尔区、以新利佩茨克为中心的中央区和以新库兹涅茨克为中心的西西伯利亚区三大钢铁工业基地,并各具特色。3.机械工业按产值与固定资产均占全俄工业产值的1/4以上,而职工人数则占2/5。就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劳动生产率而言,落后于美国、日本和西德。生产技术水平不平衡,国防军工较先进,而民用机械则较落后。主要生产中心:以莫斯科和下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地区着重发展耗原材料少和技术要求高的部门,如汽车、飞机、船舶、电子、电机、工具、机床、轻工机械、仪表及滚珠轴承等;以为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等中心的地区,主要生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