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课件-水泥_第1页
建材课件-水泥_第2页
建材课件-水泥_第3页
建材课件-水泥_第4页
建材课件-水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水泥水泥,指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后,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品种分类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特种水泥-高铝、快硬、膨胀水泥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第一节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在国际上分为两种类型:不掺混合材的称I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I;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入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I型硅酸盐水泥,其代号为P.II。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1、主要原料石灰石粘土适量铁粉萤石,改善煅烧条件CaOAL2O3,SiO2,Fe2O3Fe2O3矿化剂2、生产工艺过程(两磨一烧)3、反应过程粘土石灰石500-800℃CaO.Fe2O3900℃SiO2Al2O3CaO.Fe2O3SiO2Al2O3800-1400℃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孰料矿物相对含量不同,导致水泥性质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原料化学成分及烧成条件来控制孰料的组成,生产不同品种的水泥。铁矿粉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1、硅酸三钙硅酸三钙的化学成分为3CaO·SiO2,其简写为C3S。它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约占水泥熟料总量的36%~60%。硅酸三钙遇水后能够较快与水产生水化反应,并产生较多的水化热。它对促进水泥的凝结硬化,特别是对水泥3~7天内的早期强度以及后期强度都起主要作用。2、硅酸二钙硅酸二钙的化学成分为2CaO·SiO2,其简写为C2S,约占水泥熟料总量的15%~37%。硅酸二钙遇水后反应较慢,水化热也较低。它不影响水泥的凝结,对水泥的后期强度起主要作用。3、铝酸三钙铝酸三钙的化学成分是3CaO·Al2O3,其简写为C3A,约占水泥熟料总量的7~15%。铝酸三钙遇水后反应极快,产生的热量大而且很集中。铝酸三钙对水泥的凝结起主导作用,但其水化产物强度较低,主要对水泥的早期强度有所贡献。4、铁铝酸四钙铁铝酸四钙的化学成分为:4CaO·Al2O3·Fe2O3,其简写为C4AF,约占水泥熟料总量的10%~18%。铁铝酸四钙遇水时水化反应也很快,水化热较低,水化产物的强度不高,对水泥石的抗压强度贡献不大,主要对抗折强度贡献较大。三、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硅酸盐水泥遇水后,水泥中的各种矿物成分会很快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各种水化物。硅酸三钙 水 水化硅酸钙 氢氧化钙硅酸二钙 水 水化硅酸钙 氢氧化钙铝酸三钙水 水化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水水化铝酸三钙 水化铁酸钙水泥中的石膏也很快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针状结晶体,也称为钙矾石晶体:

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经过上述水化反应后,水泥浆中不断增加的水化产物主要有:水化硅酸钙(50%)、氢氧化钙(25%)、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及水化硫铝酸钙等新生矿物。四、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水泥加水拌合后的剧烈水化反应,一方面使水泥浆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化产物在溶液中很快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不断析出,水泥颗粒表面的新生物厚度逐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骨架结构。此时,水泥浆便开始慢慢失去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的初凝。由于铝酸三钙水化极快,会使水泥很快凝结,为使工程使用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水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膏。水泥加入石膏后,一旦铝酸三钙开始水化,石膏会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针状的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解于水,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阻止了水泥颗粒表面水化产物的向外扩散,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的初凝时间得以延缓。当掺入水泥的石膏消耗殆尽时,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矾石覆盖层一旦被水泥水化物的积聚物所胀破,铝酸三钙等矿物的再次快速水化得以继续进行,水泥颗粒间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连接形成骨架。水泥浆的塑性逐渐消失,直到终凝。随着水泥水化的不断进行,水泥浆结构内部孔隙不断被新生水化物填充和加固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随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变成坚硬的人造石——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实际上,水泥的水化过程很慢,较粗水泥颗粒的内部很难完全水化。因此,硬化后的水泥石是由晶体、胶体、未完全水化颗粒、游离水及气孔等组成的不均质体。五、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1)矿物组成不同矿物成分和水起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的,如C3A水化速率最快,放热量最大而强度不高;C2S水化速率最慢,放热量最少,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迅速等。水泥的矿物组成是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最重要的因素.(2)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浆的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质量之比。当水灰比较大,此时水泥的初期水化反应得以充分进行;但是水泥颗粒间原来被水隔开的距离较远,颗粒间相互连接形成骨架结构所需的凝结时间长,所以水泥浆凝结较慢。水灰比较大时,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形成的孔隙较多,造成水泥石的强度较低,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水泥石的强度。(3)石膏掺量石膏起缓凝作用的机理可解释为:水泥水化时,石膏能很快与铝酸三钙作用生成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解于水,它沉淀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形成保护膜,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反应,控制了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延缓了凝结时间。(4)水泥的细度在矿物组成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磨得愈细,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水化时与水的接触面大,水化速度快,相应地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就快,早期强度就高。(5)环境温度和湿度在适当温度条件下,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较快。反应产物增长较快,凝结硬化加速,水化热较多。相反,温度降低,则水化反应减慢,强度增长变缓。但高温养护往往导致水泥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甚至下降。水的存在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当环境湿度十分干燥时,水泥中的水分将很快蒸发,以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硬化也将停止;反之,水泥的水化将得以充分进行,强度正常增长。(6)龄期(时间)水泥的凝结硬化是随时间延长而渐进的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水泥强度的增长可持续若干年。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1).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水泥的使用有重要影响。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7~200μm范围内。国家标准GB175-1999规定,水泥的细度可用比表面积或0.08mm方孔筛的筛余量(未通过部分占试样总量的百分率)来表示。其筛余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表面积的总和(cm2/g或m2/kg)。一般常为317~350m2/kg。(2)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其流动性,即从液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的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的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温度及湿度环境下用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h30min。(3)体积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的稳定性称为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即水泥硬化后能保持一定形状,不开裂,不变形,不溃散的性质。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得应用于工程中,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石膏过多等原因造成的,其中游离氧化钙是一种最为常见,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因素。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结构致密,水化很慢。使得其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进行熟化,生成六方板状的Ca(OH)2晶体,这时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导致不均匀体积膨胀,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残余石膏与水化铝酸钙继续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增大约1.5倍,从而导致水泥石开裂。(4)强度强度是评价硅酸盐水泥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指标。水泥的强度是按照GB/T1796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标准方法制作的水泥胶砂试件,在20±1°C温度的水中,养护到规定龄期时检测的强度值。其中标准试件尺寸为4cm×4cm×16cm,胶砂中水泥与标准砂之比为1:3(W/C=0.5),标准试验龄期分别为3d和28d.分别检验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按照测定结果,将硅酸盐水泥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强度等级。各等级硅酸盐水泥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要求见表3-1。

表3-1硅酸盐水泥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要求(GB175-1999)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d28d3d28d42.517.042.53.56.542.5R22.042.54.06.552.523.052.54.07.052.5R27.052.55.07.062.528.062.55.08.062.5R32.062.55.58.0注:表中R表示早强型,其它为普通型。

七、水泥石的腐蚀7.1水泥石腐蚀的方式(1)软水侵蚀水泥石长期接触软水时,会使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不断被溶出,从而导致水泥石结构的强度降低,甚至破坏。当水泥石处于软水环境时,特别是处于流动的软水环境中时,水泥被软水侵蚀的速度更快。(2)一般酸的腐蚀工程结构处于各种酸性介质中时,酸性介质易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其反应产物可能溶于水中而流失,或发生体积膨胀造成结构物的局部被胀裂,破坏了水泥石的结构。其基本化学反应式为:(3)碳酸的腐蚀雨水及地下水中常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碳酸水先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中和后使水泥石碳化,形成了碳酸钙,碳酸钙再与碳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并随水流失,从而破坏了水泥石的结构。其腐蚀反应过程为:(4)硫酸盐的腐蚀当环境中含有硫酸盐的水渗入到水泥石结构中时,会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石膏,石膏再与水泥石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产生1.5倍的体积膨胀,这种膨胀必然导致脆性水泥石结构的开裂,甚至崩溃。由于钙矾石为微观针状晶体,人们常称其为水泥杆菌。此外,有些其它物质也能腐蚀水泥石,如镁盐、强碱、糖类、脂肪等。7.2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方法(1)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或适当掺加混合材料,减少可腐蚀物质的浓度,防止或延缓水泥的腐蚀。如处于软水环境的工程,常选用掺混合材料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因为这些水泥的水泥石中氢氧化钙含量低,对软水侵蚀的抵抗能力强。(2)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采取措施减少水泥石结构的孔隙率,特别是提高表面的密实度,阻塞腐蚀介质渗入水泥石的通道。(3)在水泥石结构的表面设置保护层,隔绝腐蚀介质与水泥石的联系。如采用涂料、贴面等致密的耐腐蚀层覆盖水泥石,能够有效地保护水泥石不被腐蚀。八、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与应用(1)凝结硬化快,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适用于有早强要求的工程,(如冬季施工、预制、现浇等工程),高强度混凝土工程(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坝溢流面部位混凝土)。(2)抗冻性好,适合水工混凝土和抗冻性要求高的工程。(3)抗碳化性好。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含量较多,故水泥石的碱度不易降低,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强。(4)耐磨性好,适用于高速公路、道路和地面工程。(5)水化热高,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6)耐热性差。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含量高。不适用于承受高温作用的混凝土工程。(7)耐腐蚀性差,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含量较多。第二节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水泥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分为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活性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这些活性材料本身不会发生水化反应,不产生胶凝性。但在氢氧化钙或石膏等溶液中,它们却能产生明显的水化反应,形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水化时,水泥熟料首先水化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活性混合材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反应,形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因而,这一反应也称为“二次反应”。水泥熟料水化产生氢氧化钙,熟料中也含有石膏,因此具备了使活性混合材料发挥活性的条件,常将氢氧化钙、石膏称为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激发剂浓度越高,激发作用越大,混合材料活性发挥越充分。有人认为,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石膏甚至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形成水化硫铝酸钙。非活性混合材料有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粘土、缓冷矿渣等。它们掺入水泥,不与水泥成分起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很弱,主要起填充作用,可调节水泥强度,降低水化热及增加水泥产量等。2.普通硅酸盐水泥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的水泥熟料加入6~15%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普通硅酸盐水泥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强度等级。各等级水泥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要求见表3-2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略低,后期强度高。(2)水化热略低。(3)抗渗性好,抗冻性好,抗碳化能力强。(4)抗侵蚀、抗腐蚀能力稍好。(5)耐磨性较好;耐热性能较好。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应用范围和硅酸盐水泥相同。3.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及适量石膏混合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P.S.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4)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5)泌水性大,干缩较大。(6)抗渗性差,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20%~50%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混合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火山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性大,干缩率较大。(5)抗渗性好,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20%~40%的粉煤灰及适量石膏混合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P.F。粉煤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量低,干缩率较小,抗裂性好。(5)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6.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强度等级。第三节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是以石灰岩和矾土为主要原料,配制成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全部或部分熔融所得以铝酸钙为主要矿物的熟料,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CA。1、铝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1)铝酸一钙(CaO·Al2O3简写CA)凝结正常,硬化迅速,为铝酸盐水泥强度的主要来源。(2)二铝酸一钙(CaO·2Al2O3简写CA2),其特点是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高。此外还有少量水化极快、凝结迅速而强度不高的七铝酸十二钙(C12A7)以及胶凝性极差的铝方柱石(C2AS)、六铝酸一钙(CA6)等矿物。2、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铝酸一钙由于晶体结构中钙、铝的配位极不规则,水化极快。其水化过程及其产物与温度的关系极大,当温度低于30°C时,水化生成水化铝酸钙(CAH10)、水化铝酸二钙(C2AH8)、氢氧化铝凝胶(AH3)。水化铝酸二钙氢氧化铝凝胶铝酸盐水泥的硬化过程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似。CAH10、C2AH8都属六方晶系,其晶体呈片状或针状,互相交错攀附,重叠结合,可形成坚强的结晶共生体,使水泥获得很高的强度。氢氧化铝凝胶又填充于晶体骨架的空隙,所以能形成比较致密的结构。3、铝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1)细度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或0.045mm筛余不大于20%。(2)凝结时间按GB201-2000规定的标准稠度胶砂测得的凝结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CA-50、CA-70、CA-80铝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于30min,终凝时间应不迟于6h;CA-60铝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于60min,终凝时间应不迟于18h。(3)强度铝酸盐水泥按照Al2O3含量分为四类。各类型铝酸盐水泥的不同龄期强度值不得低于表3-4的规定。(4)铝酸盐水泥受到高温作用时,由于产生了固相反应,烧结结合代替了水化结合,因而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4、铝酸盐水泥的性能与应用(1)早期强度很高,故适用于工期紧急的工程。如国防、道路和紧急抢修工程。(2)抗渗性、抗冻性好。铝酸盐水泥拌合需水量少,而水化需水量大,故硬化后水泥石的孔隙率很小。(3)抗硫酸盐腐蚀性好。因水化产物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并且氢氧化铝凝胶包裹其它水化产物起到保护作用以及水泥石的孔隙率很小,故适合抗硫酸盐腐蚀工程。(4)耐热性好。高温下产生烧结作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较高的强度,故适合耐热工程。(5)水化放热极快且放热量大,不得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6)长期强度降低较大,不适合长期承载结构。(7)高湿度条件下强度显著降低。不宜在高湿环境中施工、使用。第四节其它品种水泥1、道路硅酸盐水泥凡由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并且铁铝酸钙含量较多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以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简称道路水泥。国家标准规定,道路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5.0%,铁铝酸四钙含量不小于16.0%,游离CaO含量不大于1.0%。道路硅酸盐水泥强度较高,特别是抗折强度高、耐磨性好、干缩率低,抗冲击性、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比较好。因而特别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机场跑道、车站及公共广场等工程的面层混凝土中应用。2、中热硅酸盐水泥由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中热硅酸盐水泥。3、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