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9751-1988 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了使用旋转式粘度计或类似仪器测量涂料在高剪切速率条件下的粘度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液态涂料产品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涂料在施工过程中(如喷涂、刷涂等)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快速流动条件下其流动性能的好坏。
根据此标准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待测样品,并确保其温度符合测试要求。接着选择合适的转子和转速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高剪切速率环境。通过调整转子的转速可以获得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值。标准中还详细描述了如何校准设备、如何正确安装样品容器以及怎样读取并记录数据等内容。
此外,《GB/T 9751-1988》也对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做了明确规定,通常采用帕斯卡秒(Pa·s)作为单位来报告所测得的涂料粘度。同时,对于同一份样品重复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数据偏差范围也给出了建议值,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测试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及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UDC667.6:667.61G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B9751-88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ofviscosityofcoatingsatahighrateofshear1988-11-09发布1989-04-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67.6:667.61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GB9751-88Determinationofviscosityofcoatingsatahighrateofshear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2884—1974《色漆和清漆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5000~20000s的的切速率下,测定涂料的动力学粘度所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当比较各种涂料的粘度时,剪切连率应大致相同。除非另有规定·测定应严格控制在温度为23±0.2C下进行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刷涂用的涂料,而不管其是否具有牛顿性质。用标准GB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设备锥板型或圆简型粘度计.以5000~20000。范围的剪切速率进行运转,所采用的实际设备的种类将在有关各方之间商定,详情在试验报告中写出取样受试涂料的代表性样品应按GB3186规定采取.样品应通过孔径为125m的筛而被滤进干净容器。样品之体积应足以充满该粘度计。设备的校正在定期使用中每天校正设备·若不定期使用则使用前加以校正。校正如7.1条所述,使用具有牛顿特性和已知粘度·的标准精制矿物油进行。若得到的读数与标准油的已知粘度相差超过5%,则该设备应加以校正或由生产厂加以调整。住:I)可以使用粘度值为0.05~0.5Pa·s之同的;种矿物油(IPa·s=1000cP)6温度控制的校正重要的是在测定中不让温度发生变化。为了校正温度控制,如7.1条所述,使用最高粘度的标准精制矿物油进行试验让粘度计带油运转5min后·该数降低不应大于10%。若超过10%,则认为该粘度计不适于在高剪切速率下测定粘度。武验程序7.1维板型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小学低年级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听课评课记录及优化训练答案
-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应用题(1)》听评课记录
- 听评课记录六年级语文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2.2分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加减》听评课记录16
-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道口算题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有理数与无理数》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理解情绪》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听课评课记录:第9课 对外开放
- 校企共建培训中心合作协议书范本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三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
- 期末练习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