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多种辩论技巧和修辞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国时期,有位君王,想以武力称霸天下;他有位谋士,却反对暴力,推崇仁政。这两位思想矛盾的人,如何说服对方呢?要在思想上破其所有,立其所无,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谋士孟子做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学习亚圣孟子的论辩之术。二、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政治思想:孟子提出了争取民心、尊贤任能的主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仁的标准,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丹为轻”的I」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哲学思想:其思想的最高范畤是天,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0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发展,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2、走进作品《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费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在历史上评价很高,如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苏格拉底在西洋史,孟子在中国历史地位如柏拉图在西洋史。”韩愈《进学解》:”孟轲好辩,孔道以明。”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懑于王:想,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己。通“矣”,表确定语气(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亳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故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开I」,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四)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判断句6、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五)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七)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八)一词多义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道芷阳间行(取道)(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2)牛何之(去、往)(3)臣闻之胡屹日(助词,无意义)舍:(1)she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sh4舍之!吾不忍其毅解(释放)sh3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sh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shm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孟子》中有很多经典哲理句流传至今: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其进锐者,其退速。贤者在位,能者在职。3、熟知背景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见齐宣王的。齐宣王有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大欲,却没有行王政的志向和信心。要在思想上破其所有,立其所无,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并从正面提出了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三、逐译晓意1、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日:“可。”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新)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2、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屹日: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毂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日:“有之。”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日:“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毂辣,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译文:(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从胡屹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3、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日:“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译文:(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4、王说,日:“《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日:“有复于王者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日:“否!”译文: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5、”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6、《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己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一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7、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El:“否,吾不为是也。”译文:(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8、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日:“若是其甚与?”日:“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译文:(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9、日:“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译文:(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10、王日:“吾惜,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EI:“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译文: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席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四、辩论艺术孟夫子八招降宣王,劝说他行王道,而非施暴政,他到底用了哪八招降服了齐宣王?我们一起来探究。(一)第一招:“转”一婉言“转”之.齐宣王的提问。品读齐宣王的提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一开篇,齐宣王亳不避讳,提出他要做齐桓晋文,也就是要称霸天下。在齐宣王看来,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像齐桓晋文那样称霸诸侯,是他向往已久的目标,所以他劈头所问的便是这个称霸的问题,目的在「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面对白大骄狂、不可一世的齐宣王,如果断然否决,说不定会激起他的怒火,招来祸患,但顺应他的话题又不合乎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是左右为难的。两难之间,孟子灵机•动,巧妙转移话题。.孟子转移话题。品读“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要对这些崇尚“霸道”的君主讲“王道”绝非易事。孟子的高明之处就在揣摩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婉言回避宣王的问题,并顺其语势,避实就虚,弃异求同,以商量的口气建议宣王谈比霸道更高层次的话题一“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实施仁政统一天下,这是所有的当权者梦寐以求的理想,谁都想身登九五之尊,君临万里河山。(二)第二招:“挑”一趣言“挑”之.“王道”的兴趣。“王道”的话题果然挑起了齐宣王的极大兴趣:“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讲“王道”能吸引齐宣王的兴趣,是因为想称霸天下的齐宣王感受到了“王道”也能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孟子的主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孟子根据齐宣王的提问,因势利导,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说对于齐宣王,孟子是十分清楚的。齐宣王不仅没有“保民”行为,甚至连“保民”的念头都没有,但如果直接就点出来的话,齐宣王恐怕难以接受。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因势利导,借以激发对方的善端,减少论辩的对抗。于是,先肯定齐宣王具有“保民而王”的条件,以“保民而王”为诱饵,牢牢掌握谈话主动权,一步一步地由“霸道”转移到“王道”上,把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变被动为主动。(三)第三招:“导”一常言“导”之1.寻找突破口。把谈话者引入自己的话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的关键是以什么为突破口获取对方的完全信任。因为,不取信于宣王,即使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那也是听来激动、听后不动。孟子一反常态,不再高谈阔论,而是同宣王拉起家常,说起宣王过去的一件被全国老百姓议论的小事一“以羊易牛”。明确:孟子从口常生活入手,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机警巧妙地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吾不忍其毅解”的说法来大做文章,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四)第四招:“信”一真言“信”之.品读第14段:“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远厨也。”.孟子的真言。孟子说这是仁术,是君子行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别具慧眼,他感慨地说以羊易牛不是吝啬,而正是最宝贵的仁义之心,正是宣王人性的闪光点。点拨:孟子指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绝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这种不忍之心到仁心,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是合于王道并大加肯定。孟子一番知痛知热的辩繁高度的评价使好大喜功的齐宣王充分相信从而放松了戒心,化解了敌意,缩短了双方心理距离,为说服齐宣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第五招:“激”一浅言“激”之.推行仁政的可行性。取得别人信任还不是终极目标,因为仁政观点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难以断定。孟子巧用事实来进行说明。.解读“不为”与“不能”。孟子用“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薪”说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什么是“能”什么是“不能”?孟子用“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对比,说明了推行仁政不过是举手之劳,简单易行。实行王道对王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因为王有“不忍之心”。只要将这种“不忍之心”从牛羊身上推及百姓身上就可以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推恩”。.理解“推恩”的内涵。明确:“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点拨:如此“天下可运于学”,多么轻松!孟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除了宣王心中的疑惑,打消了他畏难的情绪,激起了他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使宣王不再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条件不够。(六)第六招:“醒”--危言“醒”之.宣王的“霸道”防线。(1)译读21、22段。(2)了解宣王的内心世界。明确:上文表面看来,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但孟子清醒地知道宣王心中根深蒂固的霸道思想一下子难以动摇“兴甲兵”“危士臣”“构怨诸侯”“求大欲”…….孟子的“危言”警示。用“缘木求鱼”的故事,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形象地揭示了霸道的不可行。用“邹与楚战”的战例,说明了小不可敌大、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的道理。如果不改弦更张,“后必有灾”。言下之意,亡家亡国,多么可怕!宣王不由冷汗淋漓,只好说:''吾情,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七)第七招:“诱”一美言“诱”之研读“仕者”“耕者……”“商贾”“行旅……”,孟子用一组排比句适时提出“今王发政施仁”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在堵死宣王.退路,使他不再徘徊于“王道”与“霸道”之间后,孟子又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后的美好社会图景: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归之。这样的美好图景当然具有诱惑力。(八)第八招:“昭”一直言“昭”之孟子不仅仅向齐宣王灌输仁政,更是直言相告,向他阐述了发政施仁保民而王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两点,第一点是“制民之产”,使百姓有衣有食;第二点是“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懂得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伐木工承包伐木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化工贮罐合同范本
- 2024年传菜电梯维修合同范本
- 2024广告字制作合同
- 医疗机构廉洁从业
- 2024技术委托开发合同详细范本
- 2023年海水养殖产品种苗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物业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特殊光学零件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耐酸碱感温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室会专用-元治-盐酸贝尼地平-产品介绍
- 5Why分析法(经典完整版)课件
- 穴道按摩专题知识讲座
- YB∕T 081-2013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
- 视网膜激光治疗课件
- 学校体育测负荷密度表
- 安全生产执法课件
- 小学英语家长会课件(完整版)
- AI人工智能(PPT页)(共37张PPT)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优秀版
-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1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