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INSTITUTEOFFINANCEANDSUSTAINABILITYESGInvestmentResearchCenterESGESG与绿色金融(双月刊)2022年度特刊ESGandGreenFinanceElectronicJournal2022SpecialEdition卷首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绿色金融及ESG理念、方法和工具,持续开展绿色金融、ESG政策研究及标准建设,提供ESG方法和工具的交流与推广平台,支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提升ESG表现。为了更好地分析过往一年绿色金融与ESG的重点进展并展望未来,《ESG与绿色金融》双月刊推出年度特刊《2022年ESG及绿色金融进展与趋势》,希望为关注绿色金融及ESG发展的人士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针对热点、难点及前沿议题的绿色发展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绿色金融是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自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及“三大功能”(即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的发展思路。多年来,我国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在标准制定、激励约束、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市场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按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原则,由人民银行牵头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项目提供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截止2022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首批转型债券成功发行。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湖州、衢州、广州等地方试点实现辐射带动,重庆市获批为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坚定践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推动和强化G20和多个国际平台中绿色金融的倡议卷首语和共识。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组织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文件,并与欧盟合作,共同推出了《可持续金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展现一些重要趋势。一是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发挥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平稳有序转型的积极作用,研究转型金融标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二是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对象普惠化,积极开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三是ESG评价及应用受到重视。四是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展现升级扩容趋势。五是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及业务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银行”建设成效突出。六是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内容逐步深化,披露质量实现提升。七是数字化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取本报告围绕这些重要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展望。本报告包括七篇文章,分别为《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商业银行环境(ESG)信息披露进展与展望》及《金融科技行业ESG实践与展望》。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特此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及读者朋友们对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的持续指导、支持与关注!我们将继续努力,专注于绿色金融与ESG,希望促成更多有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未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2023年1月编辑:李依依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议题二:绿色普惠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议题五:绿色银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商业银行环境(ESG)信息披露进展与展望议题七:金融科技ESG金融科技行业ESG实践与展望6转型金融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全社会各经济部门要采取行动,大幅加快脱碳措施的执行和推广,尤其应重视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和高碳经济结构优化转变。这一过程需要巨量资金供给与多元金融工具支持,而部分高碳行业(非“绿色”范畴)无法从现有绿色金融体系获得转型所需资金,因此发展转型金融迫在眉睫。本文梳理了近两年转型金融理论及我国实践发展情况,并就我国未来加快转型金融标准建设、完善转型金融激励机制、推动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加强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1我国转型金融发展总体情况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实践。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GG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推动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财政部于2022年5月发布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资环〔2022〕53号)指出要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面向不同发债主体的转型债券标准。交易商协会在《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基础上,于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明确了银行间市场转型债券的产品标准和规范,促使我国首批转型债券于2022年6月成功发行,用于5家公司的绿色低碳转型。上交所于202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明确了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的发行标准。我国转型金融工具主要以转型类债券与转型类贷款为主,发展特征明显。在我国,转型类债券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ustainability-LinkedBonds,SLB)、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等,其中SLB的主要特征为:发行主体多为电力企业,票面利率较低且利率浮动区间较小,产品期限较短,挂钩目标聚焦可再生能源且设定较为保守。我国转型类贷款的主要品种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ustainability-LinkedLoans,SLL),其主要特征为:发行主体多为能源类,少数为材料、科技类等企业;贷款或参与机构包括国有行、商业银行,以及银团等;不同贷款规模差异较大,但期限多为三年;从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看,挂钩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碳减排效益、循环用能、生态保护等。7转型金融 2转型金融理论及实践进展 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成员领导人在G20峰会上批准了《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针对转型金融面临的假转型、信息披露缺乏明确要求、金融工具较为单一、政策激励机制缺位、对“公正”转型理念重视不G素,即界定标准、信息披露、金融工具、第一个要素是明确的转型活动界定标准。G20认为必须要有一套比较明确的、权威的界定标准来认定转型活动。第二个要素是比较严谨的披露要求,包括在企业整体层面与转型活动层面的披露要求。第三个要素是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转型融资期限相对较长、风险相对较高,且资金需求大,所以需要有一个包含各类金融工具的工具箱。第四个要素是多维度的政策激励。许多转型活动盈利性差,许多转型企业杠杆率高、融资困难,所以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激励。第五个要素是公正转型。所谓公正转型,就是要考量转型所带来的金融、社会风险等,以尽量减少转型过程可能的负面影响。 1、地方政府出台系列规定引导转型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展转型金融框架前沿探索。湖州市于2022年1月率先出台了《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的系统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明确了转型金融的定义,同时在附表目录中设置了九个行业的低碳转型基准值、目标区间,以及转型技术或路径。据悉,湖州市有关部门正在推动该目录的优化升级。《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2022—2026年)》(衢政办发〔2022〕25号)于2022年9月发布,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强基、激励、创新、数智、产研五大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循环社会经济体系形成的牵引和托举作用,打造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全国创新示范标杆”。其他地区结合实际推动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山东省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行动计划》设定了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任务,规划了健全绿8转型金融色金融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推进措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则进一步明确实施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包括探索建立与低碳转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碳金融项目库作用等。据悉,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已联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建立首批420个山东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联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建立首批200个环保金融项目库优选项目。湖南省已发布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绿色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且株洲市正在研究支持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转型金融框架。2、金融机构推进转型金融框架与产品创新制定转型金融相关管理方案。部分银行已发布某类转型金融工具的指导文件。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于2021年3月与4月发布了《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和《转型债券框架》。两份文件均参考了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2020)与《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且在明确排除项目、项目评估与选择、资金管理及报告等方面的内容相近,但在重点关注的领域及阈值设定上有所差异。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已制定系统性转型金融方案。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正在探讨研究转型金融相关工作;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市分行于2022年制定了《转型金融实施方案》,在资产分篮施策(绿色/棕色/转型资产篮)的基础上,依据《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标准识别转型活动,采用“正面优+负面排除”双向遴选支持对象。创新推进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国有大行积极布局。中国农业银行正与山东省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建立转型金融管理体系,加强金融工具协同增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正在研制转型金融过程管理工具,以系统推进转型金融风险管理。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市分行创新提供低碳转型专项贷款、供应链转型支持贷款、低碳转型挂钩贷款等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股份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创新。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已推出SLL;湖州银行利用湖州市工业“碳效码”及自主创建的信贷客户ESG评级体系,创新推出工业低碳系列特色产品,如与企业能效利用率、碳强度挂钩信贷产品。此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探索转型金融服务。2021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个“碳中和”主题的信托产品,支持相关行业低碳转型,同时转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如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针对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客户的绿色保险等。9转型金融 3未来展望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顶层规划及更多主体的协同努力。为更好的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转型经济活动的界定范畴、发展路径、产品标准、监管激励政策等领域尚需加快推进相关举措,提升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效能。1、加快出台转型金融标准我国利用G20推出转型金融框架这一契机,结合我国产业实际,加强各部委合作,尽快制订出台转型金融框架及实施方案,厘清转型金融服务界限,逐步建立适用于我国实际的转型金融支持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建立转型金融标准提供参考。建议有关部门针对部分转型路径较为成熟的行业(如火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等),尽快发布转型金融目录和披露要求的征求意见稿,以供具有低碳转型意愿的企业和有关金融机构启动转型金融工作,之后可根据实践意见反馈不断完善规范文件。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转型金融监管要求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或者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先行推出适应性、可行性操作指南。2、完善引导金融支持转型的激励机制一是探索货币政策工具。建议考虑设置支持转型金融专项再贷款,资金规模与商业银行支持低碳转型的信贷占比挂钩,资金利率与支持低碳转型的信贷规模挂钩。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及行业政策杠杆作用。建立健全减税降费、担保、贴息、新能源指标、土地使用、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转型金融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财政资金加大与金融、产业、财政、环保等政策联动,每年安排低碳转型专项资金,通过奖励与补贴等手段,增强企业高碳转型意愿。3、推动转型相关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需加快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将碳信息纳入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积极争取基于碳减排的信贷制度、产品、服务创新试点,建立与碳挂钩的风险定价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为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募集中长期建设资金。10转型金融4、加强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重点领域转型项目库。加强产业部委和金融部门的联动,打通产融协同机制,建立各重点产业符合经济转型需要的项目库,对项目库中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贴息、担保等激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高效对接和支持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绿色基金和转型基金重点支持入库项目。二是建立数字化的转型金融与转型项目库对接平台。构建政府ESG数据平台,应用科技手段升级转型项目(企业)库。建设转型金融数据底座,探索采用金融科技手段量化评价指标,引入ESG评价体系识别并重点支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及企业。实现金融机构与转型企业、项目之间的高效对接。三是建立碳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建立碳账户,加快搭建整合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程序的碳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同时建立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立体式碳账户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数据采集报送机制。编制碳核算方案,引导规范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等工作,确保碳排放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共建,支持碳账户金融应用、减污降碳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撑体系。参考文献:2.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财资环〔2022〕53号).2022年5月25日.该课题组由中国农业银5.衢州市政府办公室.《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 日. (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冷奥旗撰写)11绿色普惠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本质内涵具有一致性,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本文将从发展背景、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就未来我国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1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背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具有其必然性。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都是新发展理念在我国金融系统的具体体现,绿色金融有助于践行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普惠金融有助于践行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和“共享”。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能够更好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具有其必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了新的时代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投向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等普惠对象覆盖率较低,绿色金融的发展成果需要惠及更多更广大的服务对象。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及可得性实现了较大增长,但其发展质效仍需提升,需要引导普惠对象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点方向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发展质效,助力经济社会更广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助力农业、小微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平稳有序增长的重要手段。绿色普惠融合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途径。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普惠金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将普惠金融纳入绿色金融考核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向普惠领域有效倾斜,能够促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1220222022年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进展绿色普惠22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提出要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奎等专家均撰文就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发表看法。2022年1月,《中国金融》刊发《刘桂平:金融系统要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文,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文中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推动农业、小微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力度。刘桂平指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未来将推动更多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理念。2022年1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等人在《当代金融家》撰文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交织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理念和政策逻辑上是一致的,当前应主要关注和服务于因绿色转型带来更高经营成本的高碳行业、依附于高碳行业的小微企业及其从业者以及现有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相对较弱的领域这三类群体。下一步,可在完善政策体系、强调数字赋能和鼓励市场创新等多方面凝心聚力,持续提升绿色普惠金融发展质效。2022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撰写文章,指出绿色普惠金融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金融业通过统筹协调绿色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布局,实现两者在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业务资源等领域的相互借鉴与深度融合,进而产生“1加1大于2”的发展成效。他对商业银行从客户、科技、管理、资源四个维度探索突破绿色普惠金融提出了建议。2022年11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奎在《中国金融》发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浙江实践》,介绍了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推动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抓手满足三农领域绿色融资需求、以绿色信用评价为载体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浙江经验,并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13202022年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绿色普惠33虽然我国绿色普惠金融尚在初步发展阶段,目前业界还没有对绿色普惠金融的清晰界定,但是地方试点、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地方试点实践1.台州“微绿达”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台州作为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了一套普惠绿色金融数字化模式,并通过“微绿达”项目实现了功能落地,初步形成普惠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的“台州一是认绿,开展“流动贷款的绿色认定”:流动贷款的绿色认定是阻碍普惠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微绿达”通过行业场景剖析、建立“绿色生产资料库”、“关键词”匹配等创新手段实现流贷智能绿色认定。二是评绿,开展“小微企业主体绿色评价”:“微绿达”从重点行业出发,以“线上数据+线下尽调”互补方式,以ESG为框架,开发形成既符合小微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需求,又充分考虑认定流程可操作性、便捷性和可靠性的评价模型。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下,研究制定了全国首个普惠绿色金融团体标准《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标准,作为浙江省金融学会团体标准予以发布。三是享绿,推动普惠绿色金融信息与功能共享。“微绿达”作为全市统一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一方面,实现了普惠绿色数据的“共集、共采、共享”。另一方面,“微绿达”的各项功能向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免费共享,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有效提升了运行的规模效应与政策的集成效应。2.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系统助力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浙江湖州是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深化绿色信贷创新和绿色保险试点,参照国际通用ESG模型框架,结合地区实际,形成了融资主体ESG评价的“湖州模型”。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模型和数字化系统为全国首个区域性ESG评价数字化系统,有效破解了融资主体绿色认定难的困阻,实现了绿色评价智能化、全量化和价值化。该系统围绕小微企14绿色普惠业群体特征,对小微企业ESG指标权重赋分进行合理调整,使其更加凸显绿色普惠,惠及中ESG评价“湖州模型”共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方面,共55个四级指标和95个底层因子,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到ESG总得分(0-100)。其中,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中小企业可以查看ESG报告,了解自身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强项和短板,可对照采取措施,提升ESG表现。该系统支持将评价结果应用到绿色贷款贴息政策、绿色担保费率政策以及部分银行的授信政策,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 (二)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实践农业银行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将绿色金融业务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具有农行特色的“三农+小微”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从发展战略、业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在发展战略方面,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三农”普惠战略确定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二,全面推进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设立“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加强对绿色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印发全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十四五”时期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目标愿景、支持重点。出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从业务推进层面进一步细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具体工作和政策措施。同时,强化普惠小微支持力度,实施“三农”普惠战略,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业务体系方面,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要求纳入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三农信贷政策指引和普惠金融信贷政策指引,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总体要求和管理措施,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发展。2.安吉农商银行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农商银行也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先行先试,立足绿色普惠服务架构,以打造“绿色普惠标杆行银行”为战略目标,在2018年15绿色普惠就率先提出了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理念。安吉农商银行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银行碳中和银行建设规划路线图,并从绿色普惠架构、绿色普惠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绿色普惠战略体系,促进绿色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在绿色普惠架构方面,安吉农商银行通过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三农、绿色金融)委员会、在高管层面设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在总行和支行分别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与绿色支行,形成了绿色普惠金融完整架构。在绿色普惠管理体系方面,安吉农商银行一方面制定绿色金融的五年发展规划,探索小法人银行绿色普惠评估与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在湖州市率先开展“绿色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依托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系。 (三)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实践1.蚂蚁集团网商银行案例网商银行成立于2015年6月,是由蚂蚁集团发起,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从成立之初,运用金融科技方式,全力打造“小微的首选银行”。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网商银行创新推出针对小微供货商、小微经销商、小微电商以及小微投标商的系列产品。网商银行在2021年推出首款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采购贷”,该产品旨在对绿色核心企业以及其供应链下游的小微经销商进行融资贷款,鼓励小微经销商向更绿色、更环保的企业采购绿色商品与服务。此后,网商银行扩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深度。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网商银行向天猫电商客群中销售绿色商品的商户推出“绿色0账期”服务,帮助小微电商主体快速拿到销售回款。2022年,网商银行推出面向建筑行业小微供货商的“绿色供货贷”。“绿色供货贷”是由网商银行向中国建筑旗下产业互联网公司上游的上万家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小微供货商提供的融资服务。 4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展望一是从理论层面进一步研究绿色普惠金融内涵,并建立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的标准。当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仍有待拓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需要明确界定绿色普惠金融的内涵,完善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的标准建设,为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打好理论基础。16绿色普惠二是建议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展符合普惠对象绿色化的产品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应深入理解普惠对象特征,积极创新适合普惠对象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如绿色供应链产品,与核心企业针对供应链上小微企业创新可持续挂钩贷款及票据贴息、促进龙头企业财务公司融资或与银行合作等。通过业务实践的方式总结提炼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材料,推动绿色普惠金融融合领域的发展。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及地方试点层面的创新联动,为金融机构及企业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机制保障。建议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及国家小微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区域优先开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试点。地方政府可以运用奖补、贴息、风险分担等政策支持工具,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设置政策激励,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动力。根据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出台鼓励小微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四是加大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领域的应用。建议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靠科技力量为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赋能,降低绿色识别成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支持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普惠金融综合数据库及绿色普惠企业库,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客户ESG评价模型及对接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力度。 (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章璐撰写)17金融机构ESG评价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与ESG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本文分析了ESG评价应用的发展背景、国际ESG评价应用趋势、国内ESG评价应用政策支持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并就国内如何发展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提出展望。 1ESG评价应用的发展背景1、“双碳”背景下可持续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重要趋势近年来,可持续金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社会挑战,联合国、欧盟、美国、英国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也通过开展绿色金融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021年,G20峰会首次成立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并于当年10月核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转型金融框架》,进一步明晰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在国际范围内,可持续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发展趋势。2、ESG投资发展推动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将ESG投资理念融入我国金融市场顶层设计、政策、规划及指引成为我国实现自身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责任,推动我国ESG投资发展,进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3、ESG投资理念推广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广ESG投资理念有利于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带领下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以及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ESG投资市场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将ESG理念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和章程,部分领先金融机构也将ESG理念融入机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流程,以期通过开展ESG投资活动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高质量18金融机构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金融机构ESG评价221、国际ESG评价应用趋势随着ESG投资理念在全球的兴起,各国际评级机构先后发布多个系统全面的ESG评价体系。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明晟(MSCI)、晨星(Sustainalytics)、标普(S&PGlobal)等国际评级机构的ESG评价方法影响力较大。近年来,国外ESG评级产业已由快速发展期过渡到行业兼并整合期,中国ESG评级产业发展晚于国外但发展较为迅速。表1主流国际ESG评价方法学梳理上市公司、共同基金、人力资本等10薪酬等37项关键指标。 (2)确定各行业适用的关键评价指标 SG G行业相对ESG得分; 评级。企业ESG表现和风险分析、建立ESG投资组合。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包含ESG风险放风险评级。 G经通过公司管理规避;哪些是企业未管理的风险。 (4)计算风险管理缺口和不可控风险的总和,得到公司ESG评级。企业ESG表现和风险分析、基金公司ESG投资策略应用。ES、G三通用指标。 G (2)将不同维度各自的细分项得分乘ES、G维 ESG评分总分。企业ESG表现和投融资评估和执发展指数编制。资料来源:根据各国际ESG评级机构公开披露信息整理19金融机构ESG评价ESG评价标准逐渐整合,共识亟待建立。近年来,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展ESG评价标准研究。从评价主体特点、业务需求、投资者诉求出发,各金融机构的ESG评价指标框架和评价流程各有不同。受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机构风控和客户诉求、数据信息披露状况影响,目前尚无较为权威且统一的国际ESG评价标准作为各金融机构制定ESG评价方法学的具体指主流ESG评价标准尚未体现发展中国家特点和需求。当前各国际主流ESG评价方法学基本来源于发达国家和市场,较少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业和社会特点,“人权”、“女性领导力”等ESG评价指标并不是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ESG评价的关键议题。随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ESG越发重视,不同产业链、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的ESG指标体系将逐步完善,推动发展中国家企业ESG评价科学化、合理化。我国在加快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将基于当前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国别特色的ESG指标体系。2、国内ESG评价应用政策支持在我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础上,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快构建金融机构融资主体ESG评价及信息披露政策支持,为金融机构规范ESG管理、评价及应用提供具体指银保监会加快完善ESG投资指引工作,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2013年7月,原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明确商业银行经济、社会与环境责任中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以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ESG)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民银行通过制定标准指引和信息披露规范的方式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主体ESG评价及应用工作。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20金融机构ESG评价意见》,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此后,人民银行持续发布绿色金融和ESG相关政策指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ESG信息披露及评价工作。在标准指引方面,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并于2021年4月进行修订,该《目录》明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为中国绿色债券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框架。此外,人民银行积极制定金融行业标准,规范银行业企业融资主体ESG评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ESG标准融入信贷流程管理。在信息披露方面,2021年8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识别、量化、管理环境相关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3、国内外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 (1)国际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国际商业银行ESG发展时间较长,其ESG评价方法和管理流程发展较为完善,为我国商业银行践行ESG评价及应用提供参考。从ESG实践内容看,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已发展出较为完善的ESG评价方法学;法国兴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已就ESG风险管理进行探索;花旗银进行ESG金融产品创新,构建了花旗ESG全球指数系列。专栏2-1:花旗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 ("Arabesque")计算。ArabesqueS-RayESG评级系统采用定量方法获取ESG信息,并衡量公开上市的全球股票的可持续性。花旗银行ESG评分将公司在22个不同ESG相关领域的表现汇总到一个分数中,其中每个功能的加权方式旨在反映该功能对公司所属行业和行业组的财务重要性的衡量标准。花旗ESG指数使用领先的ESG数据和分析公司Arabesque提供的ESG评级,以嵌入负面筛选方法来减少ESG风险,并采用差异化的方法确定ESG指标方面表现最佳的公司。专栏2-2:法国兴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构建了一套完善的ESG框架落实相关政策和流程,建立一系列工具来识别、评估和管理ESG相关风险。ESG框架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将ESG尽职调查适用于所有交易及服务,以体现ESG的理念;二是制定特定行业的ESG尽职21金融机构ESG评价是将ESG整合到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法兴通过工具和流程识别隐含ESG风险的相关银行金融产品及服务、行业实践和国家。法兴通过打分卡形式,明确客户ESG评级,同时在银行的核心系统上标志客户和交易的ESG标识,以建立完善的ESG尽职调查数据库。对客户进行ESG评估以后,法兴将根据ESG潜在影响、被识别的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采用不同的预防性或补偿性的行动方案,例如在集团合同文本中加入明确的ESG条款、限制性条件等。同时,法兴成立了一个专职管理机构“责任承诺委员会”,集中处理集团内所有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议题、规范框架等工作。专栏2-3:德意志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的信贷评级程序不仅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也会根据行业和国家层面风险、客户上下游交易方的相关风险等评估客户的气候和其他ESG风险,并将风险进行分类。对气候和ESG相关风险的评判和分类让德银能够评估客户的碳排放强度,并将其与相关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比较,同时在集团层面确定哪些客户和部门是德银融资的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对于德银而言,关注ESG的投融资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在规避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同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国内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国内商业银行发展ESG评价及应用发展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基于信贷客户ESG风险特征发展出完善的ESG评价方法学,并就ESG评价结果融入信贷风险管理作出尝试。湖州银行等部分小型商业银行也依据地区产业特色和信贷客户小微企业特征搭建ESG评价框架。专栏2-4:中国建设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根据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数据供应商等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基于全行约70万对公客户构建ESG评价模型,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ESG风险敞口差异,来构建ESG评价模型。建行信贷客户ESG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后续将用于客户信用评级调整。22金融机构ESG评价专栏2-5: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以下简称“工行湖州分行”)参考湖州市金融办绿色融资主体ESG指标体系,以湖州市金融办数据、行内数据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为数据基础,就家具及制品等十个行业的信贷客户为数据样本,构建信贷客户ESG评价模型。工行湖州分行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将ESG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管理全流程。专栏2-6: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浙江省分行”)以政府部门、数据供应商、公开数据平台、本行提供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虑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污染程度和企业规模特性划分模型敞口,构建ESG评价指标体系。该行ESG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行内信用风险管专栏2-7:湖州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湖州银行以行内数据和湖州市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在考虑当地主流产业特色和信贷客户规模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当地小微企业的ESG评价模型。目前,湖州银行ESG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后续将用于信贷定价。 3国内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展望1、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ESG评价应用标准指引从ESG起源来看,ESG评价主要从投资角度出发,服务于金融市场投融资管理,通过金融手段更能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向重视金融机构ESG评价与应用相关标准及政策建设。人民银行持续推进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并逐步以金融行业标准形式规范相关流程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企业融资主体ESG评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ESG标准融入信贷流程管理。建议由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加快完善ESG标准指引建设,推广企业ESG评价应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3金融机构ESG评价2、金融机构应着重开展ESG评价一是将ESG评价融入金融机构管理战略。金融机构在已有ESG共识原则框架和监管机构导向的指引下,应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符合自身理念和实际的ESG管理实践,建立ESG应用及风险管理机制,将ESG评价纳入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核心业务流程。二是加强金融机构ESG评价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可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引导下,积极传播ESG理念,归纳优秀企业ESG实践,加强机构自身教育。通过举办ESG投资论坛、发布ESG专题策略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升同业机构对ESG评价的内在价值和ESG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的了解和认可。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ESG评价团队建设,加快构建全面科学的ESG评价方法学。三是开发金融机构ESG评价数据和模型资源。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更全面更有效的ESG数据资源,提高ESG议题广泛度和ESG评价覆盖的资产类别。同时,金融机构应着重开展ESG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挖掘对融资主体财务表现具有重大影响的ESG议题,帮助融资主体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识别、分析和管理ESG风险。在完善ESG评价方法学的同时,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ESG评价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应用。商业银行可建立ESG相关信贷管理流程制度,根据融资主体ESG风险特征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并开发可持续/ESG挂钩产品及转型金融产品,引导融资主体推进可持续发展。社保基金、保险等资产所有者和大部分资产管理者需有意识地进行ESG整合,开发ESG投资产品。资管机构可加快开发ESG股票指数、ESG债券和ESG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参考文献:GSustainableFinanceWorkingGroupGSustainableFinanceRoadmapR3.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EB/OL].[2013-07-19].4.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12-30].5.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EB/OL].[2022-06-0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EB/OL].[2016-08-31].24金融机构ESG评价8.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EB/OL].[2021-04-02].9.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21.CitibankCitiWorldESGIndicesFamilyESGDisclosureROL22-04-29].11.Euronext.FitFor1.5°:Euronextstrategi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SGbestpractices[EB/OL].[2022-04-22].DeutscheBankESGSurveyWhatcorporatesandinvestorsthinkROL1-22].BankSustainableFinanceFrameworkDeutscheBankGroupROL (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易嘉榆撰写)25绿色金融地方试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重庆等多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改革示范效应,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积累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地方经验。本文从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机制、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就我国未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提出发 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背景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由监管机构组织建立完整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为推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建设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此后,2019年11月,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重庆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次扩容。 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现状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以来,经过五年的改革创新实践,试验区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实体经济转型、研制适用绿色金融标准、引导金融机构绿色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推动激励政策实践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一)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机制试点地区均成立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改革创新推动合力,相关政府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多层级绿色金融试点领导小组体系,统一协调组织并监督各部门协力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6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一是成立高层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试点地区主要领导(如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管委会主任等)担任组长牵头挂帅,政府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并建立多层级绿色金融试点领导小组体系,高层次组织并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各试验区均已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体现出对绿色金融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试验区在省级层面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湖州市建立了市、县、金融机构的三级联动绿色金融领导体系,形成上下协同的立体布局。衢州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广州市从省、市、区三个层级分别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制度,领导小组涉及17个部门,并多次召开金融机构专题座谈会,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统筹组织金融机构需求反馈。湖州市每年召开绿色金改推进会,组织动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小组成员单位,根据绿色金改推进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年末由市金融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赣江新区建立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和赣江新区管委会三家单位组成的绿色金融联席制度会议制度。哈密市形成“金融办——成员单位——企业——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良性循环共享机制。昌吉州建立联席会机制、优势产业和绿色项目库遴选推进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政策支持机制和督察考核机制,加强上下联络和部门互动。克拉玛依市建立由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克拉玛依中支双牵头,各成员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细则及政策制度。在总体方案的框架内,制定并围绕实施方案推出任务分工、扶持政策、绩效考核、风险防控、评价方法、资源配套等细则,例如《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清单》(黔府办函〔2017〕126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19〕103号)及湖州金改“25条”。其中,衢州发布衢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发改发〔2017〕107号),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各试验区从绿色金融自身发展特色出发,提出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开展阶段性集中攻关,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质效,例如《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金发〔2018〕20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关于开展衢州市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监测工作的通知》(衢银发〔2017〕28号)、《中国银监会27绿色金融地方试点衢州监管分局关于印发衢州银行业“绿色金融深化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衢银监发〔2017〕37号)、《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州政办发〔2018〕13号)等政策文件。 (三)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支持绿色实体经济转型各试验区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项环境指标、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取得较为明显的改善,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明显。湖州市、衢州市、赣江新区、广州市、贵安新区及克拉玛依市等试点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试验区政府在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绿色发展共识。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通过绿色金融的支持,一方面能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包括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投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以湖州市为例,湖州编制《湖州市制造业高质量赶超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四个新兴产业指导意见,构建“4210”现代绿色智造产业体系,在绿色金融引导下,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湖州市构建“绿色金融”支撑制造业“绿色智造”转型的产融合作新路径,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为全国获得该荣誉最多的地市之一;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 (四)积极开展“自下而上”创新,研究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各试验区共发布数十项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绝大多数试验区结合本地产业规划,制定了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标准;部分试验区围绕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统计、专营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维度设计建设与评价标准。试点地区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标准体系建设为全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发布了《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绿色项目融资评价规范》、《绿色银行评价规范》、《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规范》等。浙江省衢州市制定了《绿色企业评价规范》和《绿色项目评价规范》、《衢州市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服务规范》、《衢州银行业绿色金融试点行、示范行评审标准》及地方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江西省赣江新区发布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含“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并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票据标准研究成果。28绿色金融地方试点 (五)加快绿色金融市场主体规范创新发展绿色专营体系快速发展。各试验区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覆盖绿色金融部、绿色支行、绿色分行以及绿色柜台等形态;非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中绿色保险、融资担保、研发基地、金控集团、智库研究院等多种业态涌现,体现出绿色金融对试验区金融业的广泛影响。各行积极建设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强化对绿色金融资源支持,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绿色化发展。在审批流程方面,通过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对绿色产业或项目予以简化支持,优先安排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在资源配置方面予以倾斜,通过岗位增设、配套专业化绿色金融服务团队、费用奖励等方式增强对地方绿色产业的支持。试验区绿色专营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展现了绿色专营机构特色化和专业化服务的特点,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引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试验区落实重点任务的重要抓手。试验区多家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转型战略规划或绿色信贷专项规划,从机构绿色发展战略、绿色金融业务指引、碳中和措施等方面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六)试验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各试验区充分运用试点优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一系列差异化政策、机制、产品推动下,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以湖州市为例,湖州银行率先引入金融科技打造特色化ESG企业评价体系及违约率测算模型,分析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维度的表现及违约风险预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绿色信贷管理流程;长兴农商行首创“能源碳效贷”贷款模式,根据企业“能源碳效码”,提供差异化的利率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碳减排改造提升;安吉县创新推出“两山银行”模式,规模化收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各试验区鼓励辖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各类绿色债券。以广州市为例,创新债券种类,广州地铁300亿元大规模绿色优质企业债券成功获批,一次审批发债金额,分期发行,解决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作为优质企业债券这一新债种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定;围绕双碳目标创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如2021年2月,南方电网成为全国首批碳中和债的发行人之一,同年3月广州市公交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首批碳中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各试验区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涌现出一批兼具地方特色及推广效应的优秀案例,包含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农业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例如衢州市建设“安环29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云”平台,建立“监管+保险+风险管理+科技”的政府社会管理新机制,研发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赣江新区推动辖内保险机构联合成立绿色保险产品创新中心,推出柑桔“气象+价格”综合收益保险、“保险+期货”成本价格保险、家庭装修有害气体治理保险等 (七)积极开展绿色项目库和融资平台建设浙江湖州、衢州、广东广州、贵州贵安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新疆克拉玛依、昌吉、哈密、甘肃兰州新区、重庆等全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均已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库。这些地区以绿色项目(企业)库为抓手,支持金融机构与具有绿色低碳示范效应的地方项目 (企业)高效对接,绿色项目库建设覆盖面和融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搭建金融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通畅的问题,促进政银企更加富有实效地交流和合作。广州市搭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与粤信融平台对接,引入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非银金融机构等主体,实现绿色企业和项目信用信息共享。湖州市“绿贷通”银政企网上融资对接平台汇集了湖州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类共35家银行机构入驻,实现绿色金融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融资主体ESG评价模型和数字化系统,实现绿色评价智能化、全量化和价值化。 (八)持续加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和风险防范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监管评价方式。例如湖州市将绿色金融纳入“双支柱”政策框架,构建了绿色金融综合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执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开展综合评价等的重要因素。加强地方配套政策保障绿色金融发展动力。如湖州市建立绿色金融改革专项资金,每年度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25项政策;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奖励(补助)暂行办法》奖励辖内优秀绿色金融创新项目;克拉玛依市印发《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不同绿色领域1.5-2%贴息。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配套政策,例如湖州市《关于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昌吉州《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建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如贵安新区印发《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办法》和《绿色金融风险预警工作方案》,明确各金融管理部门在绿色金融风险预警方面的职责与分工,建立绿色金融风险快速反映机制。30绿色金融地方试点 3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未来展望现状一是深度推进试验区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长期以来,试验区发挥了很好的先试先行作用,如绿色金融标准的试行。试验区为绿色金融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国有大行、地方法人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紧抓试验区发展机遇,协调多方力量,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大量创新及探索,为绿色金融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更好的推广试验区经验,需加强对过去5年试验区的实践成果总结工作,包括典型案例、优秀实践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指导下一步工作提供样板。同时,试验区外的其他地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各地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人民银行等部委积极引导推进,建议鼓励引导更多地区应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本地绿色低二是加大运用绿色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绿色发展。发挥绿色金融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加大绿色金融对重点领域及项目的支持,例如长江大保护和清洁取暖改造项目。建议试验区继续推进绿色金融的应用工作,将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包括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是瞄准“双碳”目标开展绿色金融工作。我国担当大国责任、践行低碳发展承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如何推进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非常重要。未来,试验区需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委政策标准指引下,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开展全面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及碳核算工作,并将从“绿色”为主的环境信息披露扩展至全面的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综合考虑我国“双碳”目标及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相关工作。同时,试验区需加快推进转型金融探索实践。人民银行正在研究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和相关政策;相关产业主管部委逐步出台一系列与行业转型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设立了“转型金融工作组”,组织业界力量开展转型金融标准、披露和产品方面的研究;在地方层面,浙江省湖州市已经出台我国第一份地方版的转型金融目录,启动第一批转型项目,对转型项目提供了激励政策。建议未来在试验区层面,加快探索实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精准支持转型活动,支持经济社会公正转型。四是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绿色金融国际影响力。试验区应注重吸纳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强化研究和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国际合作并引领绿色金融全球实践。如浙江省湖州市撰写了《绿色金融在湖州》,详尽介绍了湖州市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31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学理念指导下,通过绿色金融改革快速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改革创新模式与案例。建议未来试验区积极总结试验区发展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接待国际机构或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调研,组织国际及国内绿色金融重大会议活动,积极向外部推介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与进展,为试点示范效应的推广落地、宣传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成就及促进绿色金融跨国、跨区域交流合作建立交流窗口。 (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章璐撰写)32绿色银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积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明确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组织机制逐步完善。当前,开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重塑竞争优势、谋求差异化转型的重要 1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背景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服务主体之一,也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先行实践者。银行业凭借强大的资金融通能力、广阔的服务网络、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丰富的产品体系,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把握发展机遇,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主体,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的投入,以发展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引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实体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提前把握全球监管趋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立足点。绿色金融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国际性金融高地,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新兴领域,全球监管机构持续关注及加快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标准建设与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参与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是彰显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中坚力量,掌握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银行机构大有可为。同时,在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UPS主机高效环保版保修及深度售后保障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渣土运输及处置合同3篇
- 2024年度成品柴油定制包装与物流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vi设计作品版权交易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二手车抵押贷款债务重组合同3篇
- 2024年度民航旅客运输合同规范文本2篇
- 2024版存量房买卖合同修订合同生效条件3篇
- 2024版二手房买卖标准合同A3版(含房产增值保障)2篇
- 2024版BIM技术咨询与风险评估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电梯设备安装与品牌形象合作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运动生物力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体育学院
- 消防设备消防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案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医美容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
- 水生产企业(自来水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21-2022版)
- 包茎环切手术后的护理
- 曹禺生平简介
- 在线网课知慧《逻辑学(山盟-德州)》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MOOC 国际贸易实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