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正稿_第1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正稿_第2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正稿_第3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正稿_第4页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正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013考试说明:1、“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线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中国向何处去?(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方向:学习西方到学习苏联,向现代化过渡学欧美:学造器物(技术)→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文化心理)学苏联:传播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欧美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技术(器物)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激进派(民主与科学)制度思想学苏联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考点梳理:考点1顺乎世界之潮流:(1)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A、根本原因:清朝国势日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B、直接原因: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中国有识之士。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3、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4、活动:编译书籍,仿制战舰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魏源:编写《海国图志》。C、思想基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5、评价“新思想”:新思想是对列强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主张向西方学习,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A、进步性:B、局限性:只能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不能认识到西方国家进步的根本原因,并且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就无法实现真正富强模拟能力提升1.(2011年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2题)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A(1)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C考点梳理:考点1顺乎世界之潮流:(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代表人物:2、时间:3、主张:奕、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4、活动:洋务运动(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5、结局:甲午战败,标志失败。“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早期维新派(1)背景:(2)代表:(3)思想:(4)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弊端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上:中体西用—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付诸实践不但学习西方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冯桂芬考点梳理:考点1顺乎世界之潮流:(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2、代表人物:3、时间:4、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甲午战后(19世纪末)1、19世纪末维新思想发展的背景:A、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D、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5、活动:戊戌变法6、对维新变法的评价(影响):A、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人民的觉醒;B、是一次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C、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积极性;D、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相同:不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①学西方的根本目的不同:②学西方的内容不同:③两者性质不同:林: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林: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林:地主阶级的自救思想;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这种思想特点产生的原因。原因:A、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和其本身固有的软弱和妥协性;这样做可以减少变革的阻力。C、根源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孔子改制考》: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D、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概况代表人物

著作主要思想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

《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谭嗣同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严

复翻译《天演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他坚信弱国只要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竞争中由弱变强。他所宣传、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模拟能力提升1.(2011年安徽卷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 B.林则徐C.洪秀全 D.严复3.(2010·江苏单科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C(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DC材料三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相同:(1)从背景看: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2)从内容上看: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不同:(1)从社会基础上看:

l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3)从发展过程来看启蒙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维新思想: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2)从作用上看

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维新思想: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兴起,但很快就夭折了考点梳理:考点1顺乎世界之潮流:(4)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共和1、代表人物:2、时间:3、主张:4、活动:孙中山19C末20C初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5、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双半状况依然★康、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有何异同?相同:不同:主要目的相同:挽救民族危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①维新派保留清王朝前提下,通过自上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模拟能力提升材料二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材料三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1分)说明理由。(4分)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2分)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2分)

(4)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原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4分)

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1分)

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4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2分)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考点梳理:考点2新文化运动:(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95-1911687万17家

1912-19182300万79家材料1.1年均投资年均办厂材料1.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了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材料1.2(袁世凯)为了称帝,通令全国要“尊崇孔圣”,“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1、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2、政治方面: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3、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直接原因)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政治:袁世凯独裁思想:尊孔复古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民主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模拟能力提升B(1)历史背景:A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为什么民国建立了,农村还有这样的春联?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不广泛,反封建不彻底,特别是在思想领域尤其不彻底。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1.该对联从格律要求上来说有什么特点?字数不相等2.这副上下联字数不齐的对联一出,国人一致叫好,你知道它好在哪里吗?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3.结合教材,用史实说明“袁世凯是怎么对不起中华民国的”?

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宗旨是什么?“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办杂志改造国民思想,以巩固共和(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主要人物——主要阵地——主要活动基地——1915陈独秀《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青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考点梳理:考点2新文化运动:思考: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考点梳理:考点2新文化运动:(3)主要内容:“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打倒“孔家店”---吴虞“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李大钊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代表、主张)前期[1]思想革命[2]文学革命: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后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1、两先生是谁?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2、为什么要引进两先生?“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什么思想的杂志?

《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杂志。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到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和救亡图存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

——郑大华

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1.该对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当时为什么要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

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2、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3、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材料三:“儒者三纲之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自负为一九一六之男女青年,其各奋斗以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陈独秀《新青年》第一卷第5号局限:这个号召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提出打到旧道德,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新道德: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精华: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提倡“民本”与“德治”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糟粕: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1.该对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形式上: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内容上: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代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代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文化教育普及的需要;

2、新文化翻译、传播的需要;科学实证精神的弘扬。

3、反对形式主义的需要,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为什么要提倡白话文?)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打倒“孔家店”-吴虞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内容基本内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前期1915――1919后期十月革命后⑴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⑶共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⑵鲁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倡导文学形式)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倡导内容革命)⑶鲁迅: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狂人日记》⑴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⑵概况:李大钊: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歌颂十月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模拟能力提升1.(2010·江苏单科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3.(08海南历史,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D(3)主要内容:DA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在总数为1000票中,孙中山得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没超过50票,而孔子只有1票。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用)爱国热情高涨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作用)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作用)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材料全面的文化转型。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白话文的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作用)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作用)4、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作用)“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作用)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作用)4、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作用)5、对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都存在着片面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看法。(局限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考点梳理:考点2新文化运动:(4)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A、进步性:1、思想革命: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2)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3)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联系?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2、文学革命: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B、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2)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子。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三个政治派别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对比刊物政治派别学习重点实践结果维新派反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过程中并未涉及君主立宪问题,且未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未能真正实施,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和改变半殖半封性质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由;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存在的某些合理内核,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区别:⑴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它对中国的国家命运与如何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表态。⑵而五四运动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它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革命口号。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把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进一步升华,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阶级的领导,使得中国社会朝着光明的前途发展。模拟能力提升1.(2011年安徽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2011年浙江卷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A(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传播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并接触西方各种政治思想。梁启超:较早提及朱执信介绍部分学说和理论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不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正式传播李大钊主要活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设课程作用提高人们的觉悟,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陈、毛等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广泛传播问题与主义之争(略)工读互助组实践的失败原因影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方式:组织学会;展开论战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D、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C、组织学会,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A、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B、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报刊杂志;出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出版《新青年》《共产党》等杂志。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考点梳理: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概况: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实质:要不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论战关键: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模拟能力提升1.(2011年浙江卷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