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1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3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4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的变化: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1)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2)原因:生产力低下2.商周的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诗经》(1)性质: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国有制度,它的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2)特点:公田:贵族所有,奴隶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私田:奴隶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开始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鲁国推行初税亩,是井田制瓦解的标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思考:井田制的“瓦解”应该指的是什么?答: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私人,私人可以买卖转让。所以说,井田制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地私有化的过程。(4)税收制度的改革: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私一体收税,打破公私界限,它意味着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并加速井田制的瓦解。(5)土地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废井田,民得买卖。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效果最好。①、“废井田,民得买卖”――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②、“依军功行宅田”―――—培植军功地主、自耕农。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最终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最终在我国得以形成。(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①、战国时期,地主的三个来源: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商人地主。②、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3)土地私有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土地兼并①、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私人所有,政府对兼并土地的行为不加干涉。②、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农本商末观念、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下,商业资本大量投入地产。宋、明清,土地兼并愈演愈烈。(4)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措施:①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北魏均田令规定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等。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②清前期实行“更名田”:更名田亦称更名地。原是明朝的“藩封之产”,总数约近二十万顷。清初,原明朝“藩封之产”发生很大变化,或因战乱荒芜;或因藩王勋戚逃亡后,田地为农民所占有,也有不少田地为当地豪强侵占。康熙七年(1668),清廷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将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无论是北魏的均田制,还是清前期的更名田,其基本精神就是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①、政府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整体,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制造出大量的自耕农并禁止买卖以图稳定国家。②、因为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到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已经日益普遍,不可遏制了。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土地的经营方式)1、田庄制(1)豪强地主与士族地主:东汉:豪强地主;没有身份制特征,后代不可以继承特权和地位。魏晋:士族地主。具有身份制特征,有特权,到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形成士族地主。(2)特点:①、聚族而居,劳动者受到剥削;②、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③、劳动者从事繁重的劳动,承担军事义务。2、租佃制(1)产生和发展:①、战国:租佃方式产生;②、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③、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④、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2)特点:①、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②、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明清时期,租佃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答:(1)变化: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2)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农民身份的提高;③、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3)表现:①、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②、农民有一定权力选择雇主;③、在支配产品方面获得适当发言权;④、能和市场发生联系。(4)积极作用: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补充: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赋役制度的演变①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②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③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内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④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⑤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三、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⑦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就大大增加了赋税中的货币比重。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⑧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1.(2014·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6)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A2.(2014·河南洛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答案:D3.(2014·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2)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答案:B4.(2014·河南郑州二模·25)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答案:B5.(2014·山东日照一模·14)《水浒传》第2回这样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梁。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甲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B.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