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1页
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2页
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3页
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4页
高三地理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3.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浏览思考满城尽披黄金甲昔日美景今何在摧毁易再造难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荒漠化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化。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一)、荒漠化的概念江南丘陵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地球的癌症”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1、位置:(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大部。范围: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2、地形:(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内蒙古高原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格尔盆地阿尔泰山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景观:3、气候: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干旱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部:草原西部: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缺乏,河流少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学以致用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B(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基本条件物质基础1.干旱的气候——潜在因素干旱的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强戈壁与沙漠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四)、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贫困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土地生产力下降过度放牧荒漠化加剧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2.人类的活动不当(四)、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等。(1)过度樵采挖发菜苁蓉——名贵中药材(2)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3)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归纳: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盐渍化的过程蒸发盐分积聚于地表灌溉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②草原地区打井数量过多:斑点状荒漠化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塔里木河上游河道(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塔里木河是新疆的一条生态走廊,近年来,由于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导致流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减少,大批胡杨林枯死。下游荒漠化古代(唐宋后),由于人类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原因,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荒漠化。

(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2)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思考:(1)河流都发源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荒漠化越来越严重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深度思考]2.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方法技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小结:

(2013·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高考探究](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11考点二荒漠化防治措施1、三项内容:一、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一)、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梭梭胡杨林沙拐枣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沙枣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在干旱内陆:减少水井的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在牧区草原:4.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绿洲绿洲内部前沿地带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沙漠前沿植树造林草原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生物措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包兰铁路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效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沼气池薪炭林风力发电太阳能(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高考命题方向: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以我国某区域城镇变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

【例1】(2010·海南)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2)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A【典例剖析】[2011·浙江文综,37(1)节选,12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我的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1.(2012·海南地理,14~15)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