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
《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①“常见虚词”共18个。②“在文中的用法”意为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进行细致推敲。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与之110234567891112131415161718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1.并列关系。(不译,有时译为“又”或“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②然谋臣与武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③剑阁峥嵘而崔嵬④妇拍而呜之⑤北救赵而西却秦(《信陵》)2.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④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3.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③执其手而与之谋④咏而归⑤舍瑟而作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4.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④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⑤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5.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劝学》)②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④佣者笑而应曰
7.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①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遏其生机,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④表恶其能而不用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②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③余知而无罪
通“尔”,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二)用作代词。8.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以”译为“来”)三、语气助词(相当于“耳”)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②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
四、其他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既而
俄而】不久,一会儿。【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②(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
乃①刿曰:“肉食者……”乃入见(《曹刿》)②良乃入,具告沛公1.表顺承(于是、就)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2.表条件(才)
(一)用作副词。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表转折或出乎意料(竟然、却、反而)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表限制(只、仅)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④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5.表判断(是、就是)①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二)用作代词(你、你的)①非独聂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译为“而且”“可是”“于是”等。(三)用作连词。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②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报任》)【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乃尔】译为“这样”。返回返回以一、介词1.表工具(拿、用、凭……身份)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王好战,请以战喻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⑤以资政殿学士行⑥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表凭借(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3.表对象(把)①秦亦不以城予赵
②以沛公言报项王
③今以钟磬置水中4.表时间、处所(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相当于“于”,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在)③今以长沙豫章往(从)一、介词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5.表原因(因为,由于)①今以实校之。②余船以次俱进。6.表依据(按照,依照,根据)一、介词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④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忽魂悸以魄动③各各竦立以听1.表并列或递进(而、又、而且、并且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2.表承接(而、或省去)二、连词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③作《师说》以贻之④敛资财以送其行
3.表目的(来、用来、以致)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④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年
4.表因果(因为)二、连词二、连词5.表修饰(而,或省去)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筞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6.表假设(如果、假如)①以啮人,无御之者三、助词1.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2.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①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四、动词1.率领、带领。①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2.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为】2.把……作为或制成。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②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所以”五、复音词①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返回五、复音词
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他的)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他的)③秦王恐其破壁(他)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的、我、自己、或你的、你)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自己)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你)3.远指代词(那、那个、那些、那里)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那里、那些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那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指示代词(其中的,后为数词)
4.近指代词(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这个一、代词二、副词1.表祈使语气(可、还是、一定、应当)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还是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2.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②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③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三、连词1.表选择(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2.表假设(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之1.作代词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⑤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①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蔺列传》⑴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⑵近指代词(这,此)2.作助词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交戟之士欲止不内。⑴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⑵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②夫晋,何厌之有?⑶宾前标志,不译。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⑷定后标志(的,或不译)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⑸补语标志(得)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顷之,持一象笏至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⑹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译。3.动词(到、去、往)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杳不知其所之也放在“所”字后,组成所字结构,翻译为“所到的地方”为为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廉颇》)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担任”等义,须据语境灵活翻译。(一)动词。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谁说你知识渊博(或丰富)呢?“知”通“智”2.以为,认为。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
②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廉颇》)
③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3.判断动词(是)(二)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②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③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3.表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①为之奈何(《鸿门》)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③不足为外人道也4.表对象(向、对、跟、同)①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表原因(因为、由于)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三)句末语气助词(读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返回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6、表时间(当、等到)于
1.作介词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④而耻学于师。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⑴表动作行为的趋向、所自,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译为:向、给、到、从、自。⑵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为:在。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①良曰:“长于臣。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⑶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补充说明。译为:向,对,对于,由于,或不译。⑷表示被动。译为:被。⑸表示比较。译为“比”;①故燕王欲结于君
⑹与,跟,同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
(7)有时则只表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⑴作连词,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的“于是”相同。2.固定结构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⑴
【见……于】表示被动。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③于是余有叹焉。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左传》在这时。《口技》)在这职业上。对此,对这件事从此⑵放在谓语前或后,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于+此”。视语境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在……上、在……方面。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战于长勺青取之于蓝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然后解而送之于官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业精于勤荒于嬉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燕王欲结于君介词在……方面在从到比对于给向被由于由于,因为与因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表依据(依照、根据)
(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2.表凭借(依靠、凭借)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3.表条件(趁着、趁此)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
4.表对象(通过、经由)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②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1.表因果(因为、由于)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②因而化怒为悲(《促织》)③因拔刀砍前奏案2.表顺承(于是、就、便)(二)用作连词。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五)动词(沿袭、接连)返回①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孔雀》)②无因而至前也(四)名词(原因、缘由、机缘)因仍——沿袭因革——沿袭或改革因循——①沿袭因循旧习②拖拉,疲沓因循误事
何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②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1.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①大王来何操(《鸿门》)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译时,“何”要后置。(一)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或反问。①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3.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示询问,可译为“什么”“哪”。①何以能田猎也(《庄暴》)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二)用作疑问副词。①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西洲》)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常与“其”连用。①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没有实在意义。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四)何:通“呵”,喝问。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何如】常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什么样”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示询问怎样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①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何乃】译为“怎能”。返回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②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一)用作语气助词。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②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可不译。①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乎:于。前“乎”:在;后“乎”:比。乎:对。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返回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五人》)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一)用作连词。①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3.表让步关系。尚且,还。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②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石钟》)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不出,火且尽
(《游褒》)②且为之奈何
(《鸿门》)1.将,将要。(二)用作副词。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且如】就像。返回①视之,形若土狗
(《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
1.像,好像。(一)用作动词。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
1.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二)用作代词。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三)用作连词。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2.至,至于。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
②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至若】【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话题,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的意思。有时不译。返回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1.处所,地方。(一)用作名词。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1.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二)用作助词。①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2.“所”和动词结合,如果后面还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报任》)【为……所】表示被动。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谓】所说的。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信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
【所在】1.到处。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所在】2.所在之处,处所。返回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廉颇》)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须据语境灵活翻译。(一)用作动词。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2.以为,认为。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②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廉颇》)3.判断词,是。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二)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②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①为之奈何(《鸿门》)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①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三)句末语气助词(读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返回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一)用作兼词。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②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1.用在动词之后,做第三人称,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二)用作代词。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2.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可译做“哪里”“怎么”。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1.句末语气词,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了”“啊”。(三)语气词。①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于是余有叹焉(《游褒》)4.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返回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1.表示判断语气。(一)句末语气词。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过秦》)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3.在句中或句末,表肯定、感叹的语气。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
②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
5.表示感叹语气的,“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1.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二)句中语气词。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病梅》)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返回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1.依照,根据。(一)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2.依靠,凭借。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3.趁着,趁此。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
4.通过,经由。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1.因为,由于。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②因而化怒为悲(《促织》)1.于是,就,便;因而。(三)用作副词。(二)用作连词。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1.沿袭,接连。(五)用作动词。返回①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孔雀》)2.原因,缘由,机缘。(四)用作名词。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1.在,从,到。(一)用作介词。①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2.“在……方面”“从……中”。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3.向,对,对于。①君幸于赵王(《廉颇》)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4.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①燕王欲结于君(《廉颇》)5.与,跟,同。①良曰:“长于臣。”(《鸿门》)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6.“比”。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五人》)
有时则只表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触龙》)【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2.放在谓语前或后,相当于“于+此”,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等。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愚溪》)【见……于】表示被动。返回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1.和,跟,同。(一)用作介词。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2.给,替。①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3.比,和……比较。①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勾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伤寒的诊断和治疗
- 2024年中外技术转让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可调式自动捆扎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静电架空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钻石批花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焦化甲苯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石英玻璃纤维套管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自装卸补给车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紧急锁止三点式安全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盆栽非洲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
-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永椿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800 吨邻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系列产品、1500 吨 2,6- 二氟苯甲酰胺系列产品、500 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500 吨 3-氨基-2-溴-5-氟苯甲酸甲酯等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GB/T 21837-2023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给高二孩子的一封信
-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模板-稳定性研究资料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计划表《遗忘曲线》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综掘机、综掘工艺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