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代数研究-第5章-数列2_第1页
中学代数研究-第5章-数列2_第2页
中学代数研究-第5章-数列2_第3页
中学代数研究-第5章-数列2_第4页
中学代数研究-第5章-数列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数列数列简史中学数学里的数列及其求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的差分与高阶等差数列线性递归数列数列应用举例(第九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第七章第五节(第十组)1第一节数列简史关于数列的早期认识高阶等差数列斐波那契数列2斐波那契数列3

一、兔子问题和斐波那契数列

1.兔子问题

1)问题

——取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算盘书》(1202年)

(L.Fibonacci,1170-1250)

4兔子问题假设一对初生兔子要一个月才到成熟期,而一对成熟兔子每月会生一对兔子,那么,由一对初生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5解答

1月

1对6解答

1月 1对

2月 1

对7解答

1月 1对

2月 1对

3月 2对8解答

1月 1对

2月 1对

3月 2对

4月 3对9解答

1月 1对

2月 1对

3月 2对

4月 3对

5月 5对10解答

1月 1对

2月 1对

3月 2对

4月 3对

5月 5对

6月 8对11解答

1月 1对

2月 1对

3月 2对

4月 3对

5月 5对

6月 8对

7月 13对12解答可以将结果以列表形式给出:1月2月3月5月4月6月7月8月9月11月10月12月1123581321345589144因此,斐波那契问题的答案是144对。以上数列,即“斐波那契数列”13

兔子问题的另外一种提法:第一个月是一对大兔子,类似繁殖;到第十二个月时,共有多少对兔子?月份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大兔对数1123581321345589144

小兔对数01123581321345589

到十二月时有大兔子144对,小兔子89对,共有兔子144+89=233对。规律14①分析、抓住本质、简化。题中本质上有两类兔子:一类是能生殖的兔子,简称为大兔子;新生的兔子不能生殖,简称为小兔子;小兔子一个月就长成大兔子。求的是大兔子与小兔子的总和。15

2)深入观察规律

①每月小兔对数=上月大兔对数。②每月大兔对数等于上个月大兔对数与小兔对数之和。综合①②两点,我们就有:每月大兔对数等于前两个月大兔对数之和。列表观察,不仅解答了问题,而且找到了规律。16

2.斐波那契数列

1)公式用表示第个月大兔子的对数,则有二阶递推公式

17

2)斐波那契数列令n=1,2,3,…依次写出数列,就是

1,1,2,3,5,8,13,21,34,

55,89,144,233,377,…

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其中的任一个数,都叫斐波那契数。

18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分数,而是一个分母上有无穷多个“1”的繁分数,我们通常称这样的分数为“连分数”。二.相关问题:连分数19

上述连分数可以看作是中,把的表达式反复代入等号右端得到的;例如,第一次代入得到的是

反复迭代,就得到上述连分数。20上述这一全部由1构成的连分数,

是最简单的一个连分数。21

通常,求连分数的值,如同求无理数的值一样,我们常常需要求它的近似值。如果把该连分数从第条分数线截住,即把第条分数线上、下的部分都删去,就得到该连分数的第次近似值,记作。22对照可算得

23发现规律后可以改一种方法算,

例如顺序排起来,这个连分数的近似值逐次为

24为讨论黄金矩形与斐波那契数列的联系,我们把黄金比化为连分数,去求黄金比的近似值。化连分数时,沿用刚才“迭代”的思路:与斐波那契数列的联系:25

反复迭代,得

26它竟然与我们在上段中研究的连分数一样!因此,黄金比的近似值写成分数表达的数列,也是,其分子、分母都由斐波那契数列构成。并且,这一数列的极限就是黄金比。27三、数学的统一美数学中,“从不同的范畴,不同的途径,得到同一个结果”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这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也反映了数学的统一美。黄金分割点0.618的得到,是一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28

从不同途径导出黄金比

1.黄金分割:线段的分割点满足

,这一比值正是。

2.斐波那契数列组成的分数数列的极限正是。29

3.方程的正根是

4.黄金矩形的宽长之比正是

5.连分数的值正是

6.优选法的试验点,正是

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统一美。30

四、斐波那契协会和《斐波那契季刊》

1.斐波那契协会和《斐波那契季刊》

斐波那契1202年在《算盘书》中从兔子问题得到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之后,并没有进一步探讨此序列,并且在19世纪初以前,也没有人认真研究过它。没想到过了几百年之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这一问题派生出广泛的应用,从而突然活跃起来,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31

有人比喻说,“有关斐波那契数列的论文,甚至比斐波那契的兔子增长得还快”,以致1963年成立了斐波那契协会,还出版了《斐波那契季刊》。

32

2.斐波那契生平斐波那契(Fibonacci.L,1175—1250)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他小时候就对算术很有兴趣。后来,他父亲带他旅行到埃及、叙利亚、希腊(拜占庭)、西西里和普罗旺斯,他又接触到东方国家的数学。斐波那契确信印度—阿拉伯计算方法在实用上的优越性。1202年,在回到家里不久,他发表了著名的《算盘书》。33

斐波那契的才能受到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重视,因而被邀请到宫廷参加数学竞赛。他还曾向官吏和市民讲授计算方法。他的最重要的成果在不定分析和数论方面,除了《算盘书》外,保存下来的还有《实用几何》等四部著作。34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35

3.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任一个数,都叫斐波那契数。斐波那契数是大自然的一个基本模式,它出现在许多场合。下面举几个例子。36

1)花瓣数中的斐波那契数

大多数植物的花,其花瓣数都恰是斐波那契数。例如,兰花、茉利花、百合花有3个花瓣,毛茛属的植物有5个花瓣,翠雀属植物有8个花瓣,万寿菊属植物有13个花瓣,紫菀属植物有21个花瓣,雏菊属植物有34、55或89个花瓣。37花瓣中的斐波那契数花瓣的数目海棠(2)铁兰(3)38洋紫荊(5)蝴蝶兰(5)黃蝉(5)花瓣中的斐波那契数花瓣的数目39花瓣中的斐波那契数花瓣的数目雏菊(13)雏菊(13)402)树杈的数向日葵花盘内葵花子排列的螺线数42

43向日葵花盘内,种子是按对数螺线排列的,有顺时针转和逆时针转的两组对数螺线。两组螺线的条数往往成相继的两个斐波那契数,一般是34和55,大向日葵是89和144,还曾发现过一个更大的向日葵有144和233条螺线,它们都是相继的两个斐波那契数。44

松果种子的排列45

松果种子的排列46

松果种子的排列47菜花表面排列的螺线数(5-8)48这一模式几个世纪前已被注意到,此后曾被广泛研究,但真正满意的解释直到1993年才给出。这种解释是:这是植物生长的动力学特性造成的;相邻器官原基之间的夹角是黄金角——137.50776度;这使种子的堆集效率达到最高。49

4、股票指数增减的“波浪理论”

①完整周期3上2下(或5上3下或3上5下),常是相继两斐波那契数;②每次股指增长幅度(8,13等)或回调幅度(8,5),常是相继两斐波那契数。股指变化有无规律?回答是肯定的。5051

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艾略特在通过大量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了股指增减的微妙规律,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波浪理论”。该理论认为:股指波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周期)是由波形图(股指变化的图象)上的5(或8)个波组成,其中3上2下(或5上3下),如图,无论从小波还是从大波波形上看,均如此。注意这儿的2、3、5、8均系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52同时,每次股指的增长幅度常循斐波那契数列中数字规律完成。比如:如果某日股指上升8点,则股指下一次攀升点数为13;若股指回调,其幅度应在5点左右。显然,5、8、13为斐氏数列的相邻三项。53可以说,斐波那契以他的兔子问题,猜中了大自然的奥秘,而斐波那契数列的种种应用,是这个奥秘的不同体现。妙哉数学!54

5.推广的斐波那契数列—卢卡斯数列

1)卢卡斯数列卢卡斯(Lucas,F.E.A.1824-1891)构造了一类更值得研究的数列,现被称为“推广的斐波那契数列”,55即从任何两个正整数开始,往后的每一个数是其前两个数之和,由此构成无穷数列。此即,二阶递推公式中,递推式与前面一样,而起始整数可任取。56

斐波那契数列1,1,2,3,5,8,…是这类数列中最简单的一个,起始整数分别取为1、1。次简单的为1,3,4,7,11,18,…现称之为卢卡斯数列。卢卡斯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57

推广的斐波那契数列与斐波那契数列一样,与黄金分割有密切的联系:该数列相邻两数之比,交替地大于或小于黄金比;并且,两数之比的差随项数的增加而越来越小,趋近于0,从而这个比存在极限;而且这个比的极限也是黄金比。

58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数列

其极限也是59

6.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更深刻的性质

1)通项公式

一个正整数序列的通项,竟然可以用带有无理数的式子表达,这是十分意外的结果。该证明由法国数学家比内(Binet)做出。60

2)斐波那契数列的后项除以前项做成的分数数列的极限为黄金比的倒数称为第二黄金比。即有613)斐波那契数列的有趣特性数学家发现了许多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例如:1,1,2,3,5,8,13,21,34,55,89,144,…第3、6、9、12等项的数字能被2整除。第4、8、12等项的数字能被3整除。第5、10等项的数字能被5整除。其余依此类推。62从斐波那契数列体味数学文化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提炼其精髓采取合适的方法(如列表)是关键善于总结,从而得出一般规律(这里,建立了二阶递推公式)63第二节中学数学里的数列及其求和数列的定义及其表示有限数列的通项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数列求和法

中学里的数列教学内容,主要是建立数列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级数求和方法,特别是仔细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各种性质。64一、数列的定义及其表示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构成数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中数列的定义为: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关于数列概念应该注意:①数列具有严格的顺序性;②集合与数列不完全是一回事;③数列不等于序列,序列是比数列更广泛的概念。651.与通项an有关的问题例课本P134,例32.与前n项和Sn有关的问题①分组求和法(P135,例5)②裂项相消法(P135,例6)③错项相消法(P135,例8)

④反序相加法(P135,例9)3.与an和

Sn有关的问题三、数列求和法66第三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6768697071课堂练习:72737475第四节数列差分与高阶等差数列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列差分数列的差分高阶等差数列中国古代的高阶等差数列76一、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列差分数学1数学5数学4数学3数学2必修模块选修1-1选修1-2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5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1选修3-6选修4-1选修4-2选修4-3选修4-44-10……77数列与差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离散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差分和差分方程是描述离散变量变化的重要工具,在理论上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有广泛的应用。本专题初步研究数列的差分和简单的差分方程,使学生掌握一些用离散变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78二数列的差分定义对于数列,称为的一阶差数列。并称为的一阶差分(简称差分);的一阶差分叫做的二阶差分;一般地,设m是任一正整数,则称为的m阶差分。79数列的差分

课堂练习求下列数列的差分①数列1,1,1,1,1,1,……一阶差分:0,0,0,0,0,……②数列1,2,3,4,5,6,……一阶差分:1,1,1,1,1,……二阶差分:0,0,0,0,……80数列的差分

课堂练习③数列:即1,4,9,16,25,36,……一阶差分:3,5,7,9,11,……二阶差分:2,2,2,2,……三阶差分:0,0,0,……81数列的差分

课堂练习④数列:即1,2,4,8,16,32,……一阶差分:1,2,4,8,16,……二阶差分:1,2,4,8,……三阶差分:1,2,4……82数列的差分定理对于数列,,有⑴⑵,这里为常数⑶或⑷83数列的差分证明:⑴、⑵、⑶直接应用差分定义即可;⑷由⑶,有于是84数列的差分

例题例1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法一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85解法二86解法三因为所以87例2求和解法一88解法二见课本P14389解法三见课本P14490三高阶等差数列定义对于数列,若有正整数m,使是非零常数列,则称为m阶等差数列。当时,m阶等差数列统称为高阶等差数列。常数列叫做零阶等差数列。91高阶等差数列92高阶等差数列9394四、中国古代的高阶等差数列早在北宋时期,数学家沈括就创立了与高阶等差数列有关的“隙积术”;南宋末期数学家杨辉亦研究了高阶等差数列,并提出了“垛积术”;到了元朝,优秀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在以他为主编著的《授时历》中,就用高阶等差数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天文计算中的高次招差问题。朱世杰则在其所着的《四元玉鉴》一书中,把中国宋、元数学家在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方面的工作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对这一类问题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求和公式,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创造了“招差法”(即“逐差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