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悟)*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全部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阔农民生活日渐困苦。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须要开拓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拓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冲突的须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气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自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冲突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最主要的冲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冲突是两对主要冲突。关系:①一是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开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冲突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冲突上升到主要地位;②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冲突就上升为主要冲突;③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联系(综合46)***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旺盛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其区分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放生产力问题。两者的联系在于,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建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同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拓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旺盛和人民共同富有,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节抵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近代中国人民为反侵略斗争失败缘由是①最根本的缘由是,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1843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为维新代表人物。④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洪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还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⑤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究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太平天国失败的缘由和教训。*①根本缘由: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对西方列强缺乏理性的相识。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宏大的革命力气,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成功的重任.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综合)①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猛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③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确定程度地减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失败的缘由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靠性。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综合)*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化的开端。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缘由及其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只要缘由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教训: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不仅仅暴露阶级的懦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维新运动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综合)*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改革社会风气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①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复原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②第二,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③第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④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的主要问题和意义。(综合)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其意义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晰地相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第二,论战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气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①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②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③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斗争:①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7,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②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③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复原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20年11月,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记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综合)**第一,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第二,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局限: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第三,没有建立坚毅的革命政党。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①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拓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气也进-步壮大起来。③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气。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缘由归于思想文化。第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第三,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确定确定或确定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开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探讨社会。②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③主见文学革命。意义: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它大力宣扬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活动:①探讨和宣扬马克思主义②到工人中去开展宣扬和组织工作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探讨和实际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第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二,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既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退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扶植,是依据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坚毅的革命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分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意义:第一,有了一个坚毅的领导核心。第二,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得以成功进军的缘由在于*北洋军阀仅用半年多时间就摧毁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动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北伐军得到广阔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救济。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缘由与教训。缘由: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气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气,敌我力气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猛烈分化,使革命力气遭到严峻损失。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宣扬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积累了革命阅历。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歼灭异己力气,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②见了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③大力推行保甲制度。④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基本主见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其革命主见是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见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还大力策动军事反蒋活动,商定武装起义支配。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且牢牢地驾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的膨胀起来,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他限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究南昌起义的意义*第一,他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第二,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宏大开端。第三,他解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创建的意义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榜样;它从实践上开拓了一条在敌我力气悬殊的状况下,共产党深化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气的正确道路。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有: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接着向前发展。2)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3)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地位:1)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白出路,2)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缘由和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缘由。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接着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气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坚毅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工农武装割据阐述了共产党领导主要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依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需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3,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究。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究中曲折前进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第一,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接着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见。第四,在反“围剿”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卫的方针。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危害: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逆境。遵义会议极其重要意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结局了当时具有确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紧急的状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记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成功的历史意义**1,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歼灭革命力气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气。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5,铸就了宏大的长征精神。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日本在中国占据区的殖民统治①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驾驭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②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当。③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①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宝③强制推行奴化教化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4,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1935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北平学生实行大张旗鼓的抗日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样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其意义在于,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支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记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1936年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张学良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见。从民族利益动身,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意义在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6,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详细表现①是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②是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指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驾驭了政治上的主动权。③是1935年12月9日,领导推动北平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号召“停止内战,一样对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对国民党的政策方面,①是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样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首次直接向国民党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的建议;②是1936年9月1日,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上述一系列政策调整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3,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缘由。①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②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盼望单纯地寄予在政府和正规军的反抗上。③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实行主动防卫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大后方人民要求国民党坚持抗战,实行民主。中国共产党主动团结国统区抗日民主力气,推动国统区民主改革。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主动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③意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办法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气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马上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协作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依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绽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协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气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①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详细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成功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倡,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合全民族力气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长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拓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气。(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盼望,成为夺取抗战成功的民族先锋。(7)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决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情,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论长久战的内容及意义*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长久战》的讲演,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签筒和发展归路,阐明白长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还科学的预料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意义在于,毛泽东阐明的长久战战略思想,说明白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成功必需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主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气。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势力的特点就是动摇,不断分化。顽固势力指的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指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实行两面政策,既主见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明确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首先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冲突,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毛泽东还阐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阅历,之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其意义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详细实际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记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绽开而达到成熟。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绽开。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方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意义在于,整风运动是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第五节抗日战争的成功及其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功做出了宏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1,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中国人民的长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建了有利条件。3,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战成功的同时,也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敬重。中国国际地位随抗战成功得到提高。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为了自己解放,为了扶植各同盟国,为了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宏大贡献。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的民族解放战争。历史意义:第一,彻底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开了遭遇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第四,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宏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功的主要缘由和基本阅历***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分。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功的确定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功,同世界全部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气的怜悯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阅历: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成功的力气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宏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防卫战争必需和能够战胜蒋介石①必需战胜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②能够战胜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气的优势和美国的救济,只是短暂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常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定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第三次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科学的建国方案。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四大表现。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拒绝参与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第三,民主党派的很多成员主动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成功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已到位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快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探讨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各民主党派热情响应。①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接连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②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闻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样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与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见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第三,为建立新中国,必需利用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政体,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同等,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沟通的政策。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请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朱德,李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中国革命成功的主要缘由和基本阅历缘由: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广阔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第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阅历: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依据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新婚姻法的宣扬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化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扬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化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国民经济快速复原的缘由主要是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复原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复原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动身,制定了正确方针政策,妥当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的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拓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今结束。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通着的历史从今结束,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第三,军阀割据的历史从今结束,国家基本统一。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创建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着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成功,标记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第一,能不能包围住人民成功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能不能战胜严峻的经济困难,快速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平安。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着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风斗的作风。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还存在这两种基本的冲突,国际上是新中国通帝国主义的冲突,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独立的社会形态。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行的实际步骤主要表现: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定**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气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气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第三节开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民安家立业,生产有所发展,生活有所改善。中国农村仔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全部,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宏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主动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主动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实行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第一,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全部制。第二,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赐予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以必要的工作支配。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其进步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支配。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准备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须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宏大历史意义的事情。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第一个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表明充分完成了前一个任务。(2)为实现国家的旺盛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有而奋斗是第二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状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了推动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实行。大会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冲突和主要任务。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主要任务是集中力气来解决这个冲突,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建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才智总结提出的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2,中共八大提出的指导方针①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②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1)接着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3)接着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③在执政党建设上,要提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3,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①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确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②支配生产是主体,确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③国家市场是主体,确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冲突的分析*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仍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事实上为主动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3,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冲突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思想及其意义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任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毛泽东在文章中还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冲突的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冲突,前者须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劝服教化的方法去解决。其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则,创建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冲突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第二节探究中的严峻曲折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1)毛泽东在1958年11月主持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当时大有马上宣布全民全部,废除商业,歼灭商品生产之势,发展下去势必会重返苏联剥夺农民的历史性错误。这次会议对于正在急剧膨胀的“左”倾错误起了确定程度的遏制作用。(2)1958年11.12月间,毛泽东在武昌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着重订正急于向全民全部制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以及企图过早的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倾向“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1)主要内容:对大跃进所造成的严峻经济困难进行指责和自我指责,总结阅历教训,明确工作方向,统一了思想。毛泽东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复原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指责精神起了主动作用,在实行“八字方针”,推动形势快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历史缘由首先,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探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晰。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阅历,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习惯于实行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峻破坏。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究的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第一,论述了必需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冲突的学说;第三,阐明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需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呈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共产党员必需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思想,务必接着的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据需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意义在于,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过规律的相识大大的向前推动,为接着进行探究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供应了重要的基础。第十章改革开发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宏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探讨。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探讨。其意义在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探讨,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订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意义。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务作出了基本结论。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记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成功完成。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重大意义。***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样向前看》的讲话,被作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其贡献在于,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大转折。全会复原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宏大的历史性转折**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严峻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全会复原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③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国拔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时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成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恒久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白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阅历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才智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珍贵的精神财宝,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绽开0,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1,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2,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1,“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是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政治体制改革的详细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按部就班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动。(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需坚持从本国国情动身,总结本国的实践阅历,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依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定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1,香港,澳门的回来(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复原行使主权,香港特殊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来祖国,澳门特殊行政区正式成立。(2)香港,澳门的回来,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记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讲话内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支配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支配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意义:1)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阅历,2)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很多重大相识问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新能源车辆租赁承包合同
- 2024版教育培训服务合同范本
- 2024版电信基础设施租赁合同
- 2024版信息技术产品开发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体育场馆食堂餐饮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个人信用担保代偿合同
- 2024年数据中心运营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度:虚拟现实内容开发与授权合同
- 2024年留守儿童教育及生活照料委托监护合同
- 2024年度大豆采购销售合同
- 2024届高考高考英语高频单词素材
- 回收PET塑料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进展研究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安全事故管理考核办法范本(2篇)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睡眠障碍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口腔诊所器材清单
- 产品合格证模板
- 天然基础基坑3M深土方开挖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