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获奖作品_第1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获奖作品_第2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获奖作品_第3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获奖作品_第4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获奖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专题一两次世界大战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爆发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结果同盟国失败。德意日法西斯投降结束标志德国投降()日本签署投降书()战后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两极格局战后组织国际联盟(1920)联合国(1945)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战争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革命的影响一战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到十几个,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专题二思想解放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1.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声音日益高涨。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改革开放: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二.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1.文艺复兴(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时间:14—16世纪(3)发源地: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国家。(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5)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6)代表人物及成就:意大利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巨匠。(6)影响: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思想启蒙运动:(1)时间:18世纪(2)起源:法国(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自由平等人权法治)(4)性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5)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伏尔泰: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思想。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卢梭:否定封建王权(6)实践: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7)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马克思主义(1)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4)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现实。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三科技革命名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纺织业19世纪70年代重工业20世纪年代军事工业起源英国美国,德国美国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核心)、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核能)理论牛顿力学法拉第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话,电灯互联网,人造卫星,原子弹,多利山羊影响创造力巨大生产力,改变了世界面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对中国影响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中国人开始学习科学技术。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原因:(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2)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高科技犯罪克隆人等道德问题。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专题四资产阶级革命名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辛亥革命时间1640-16831789-17941775-17831861-18651911爆发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影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没落领导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华盛顿林肯孙中山任务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同英法一样导线苏格兰人民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波士顿倾茶事件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国王召集议会攻占巴士底狱来克星顿的枪声南方军队挑起内战战役纳西比战役萨拉托加大捷武昌起义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1783年英承认美国独立结果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维护了国家统一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名称《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共产党宣言》时间1689年1789年1776年1862年1848年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颁布机构议会制宪会议大陆会议美国联邦政府共产主义者同盟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宣布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宣布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颁布意义(作用)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大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美国诞生了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员,扭转了北方失利的局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专题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重要事例意义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文艺复兴(发现了人)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积累了资金,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衰落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实力削弱,殖民体系瓦解。资本主义恢复和高度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专题七社会主义运动(一)1.前提:国际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思想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探索实践: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4.制度建立:苏联1936年新宪法颁布,中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道路探索: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的改革开放6.结果: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7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表明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重挫折,但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8.启示: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运动(二)苏联的探索领导人政策特点结果或影响列宁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帮助苏联渡过了难关,保证了军事的胜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但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赫鲁晓夫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企业由国家管理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初期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向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未收到预期效果,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导致苏联解体。专题八中外现代重要会议(一)会名内容意义一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政治主张。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八大制定了党的工作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中外重要会议(二)名称时间性质,实质内容意义作用巴黎和会1919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1921--1922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慕尼黑会议1938大国强权民族利己将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1945大国强权意志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万隆会议195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6届联大会议1971国际事务会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中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PEC会议2001经济交流合作会议达成《上海共识》《领导人宣言》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专题九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役(一)名称时间战争结局影响作用飞夺泸定桥1935国共第一次内战打退敌人,占领桥头成为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战。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抗日战争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抗战以来的重大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给敌人沉重打击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辽沈战役1948-1948.解放战争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949解放战争歼敌55万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解放战争歼敌和改编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20解放战争国民党长江防线顷刻崩溃,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收复了被敌人占领的阵地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役(二)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局影响作用纳西比战役议会军-王军击溃王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具有决定作用的一战萨拉托加大捷大陆军-英军打败英军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1916法军-德军法军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被称为“绞肉机”莫斯科保卫战1941苏联-德军德军遭遇的第一次惨败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德军苏军消灭了德军的主力二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重创日本海军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英军-德军英军获胜北非战争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美英盟军-德军完成了登陆任务。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柏林战役苏军-德军希特勒自杀欧洲战争结束专题十:国际组织类别名称成立时间性质、地位影响政治国际联盟联合国一战后(巴黎和会)二战后(雅尔塔会议)英法维护霸权地位的工具维护世界和平的工具经济欧共体和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贸组织1967年和19931989年1995年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军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一战前二战前和二战中冷战中军事侵略集团,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世界的工具专题十一:中国近代的屈辱和抗争一。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简表侵华战争事例签订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掀起全面抗战。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抗日战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19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英勇牺牲。—1901年,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6.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②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③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都是灾难,落后就要挨打,挨打首先是人民受难⑤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建设强大国家才能保证人民不受难。⑥要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让悲剧不再重演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⑧要敢于同压迫势力作斗争专题十二近代化探索过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领导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学习层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主题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结果失败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放了思想,找到了方向。主要影响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启发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启示: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中国人民具有不懈地探索精神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专题十三: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四次经济危机:第一次: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由于盲目扩大再生产引起生产的相对过剩。发源地美国,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1974-1975中东石油危机,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引起。发源地美国,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次:1997-1999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炒家炒作金融引起发源地泰国,波及东南亚和东亚第四次:2008年全世界经济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发源地美国,影响到全世界。经济危机解决办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增加就业岗位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增强农业生产岗位的吸引力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专题十四: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1、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1)第一次隔离与统一: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直到1662年被“反清复明”将士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军台湾,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2)第二次隔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3)第三次隔离: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2.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即“江八点”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3.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何在?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主要障碍: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台湾当局的“两国论”和民进党的“公投”、“制宪”、“国号简称”等活动,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蓄意挑衅,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绊脚石;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美国政府经常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设置障碍,制造麻烦,如对台出售先进武器,允许台独过境等;美国不希望中国统一和强大,希望中国保持分裂状态,以便从中渔利。4.统一的依据:(有利因素)①.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人心所向: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国际法依据:《中美联合公报》;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⑥.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专题十五:中国的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史实

(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3)南京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2)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1)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2)成就

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

③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④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1)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2)成就

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三.中美关系(1)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2)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3)走向和解、中美建交。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4)前进道路,一波三折。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⑸据史说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合作与发展。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加快发展自己,也要对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⑹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美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四:中日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2)改革开放后,日本扩大对华投资,中日经济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额巨大。(3)小泉纯一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降至冰点。(4)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华罪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5)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公然向中国人民挑衅,侵犯中国主权。2.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几点认识.(1)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2)在处理中日关系时要本着:“与邻为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去努力改善,避免过激的不理智的行为发生。5你觉得应如何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中日关系必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平友好始终会是双方关系的主流。应把“以和为贵”、“和平共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发展”与外交的原则性进行综合性体悟,站在全局性、大局性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的走向,立足于中日友好。五.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①.弱国无外交②.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专题十六:民主法制的进程1.世界近现代民主法治的进程(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2)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提出天赋人权不可侵犯。《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法国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4)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农奴获得解放。(5)美国内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从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2.中国近现代民主法制进程(1)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虽以失败告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4)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3.启示(1)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国模式。(2)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3)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专题十七:中外近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内外交困,统治集团欲寻求救亡图存之出路,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改革运动,洋务派创办了许多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了新式海军,开办了新式学堂,但后来,随着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了。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3)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俄赫鲁晓夫改革: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力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3)东欧国家的改革: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成为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最有成效的。但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进而带来了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改革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2)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改革应注意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4)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发展。(5)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专题十八: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活动的愈演愈烈,世界呈无序状态。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国际会议和一系列的条约建立起战胜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二战后期及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仍然是建立在大国强权政治基础上的。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仍然不断。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2.确立标志:(1)1919年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3.作用:(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4.存在矛盾(1)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2)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的矛盾。5.结束:德日法西斯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突袭波兰。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标志着这一体系彻底瓦解。二.二战后国际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2.形成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3)扩展到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4)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5)结束: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3.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1)“一超”:美国(2)“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5.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专题十九:三农问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二.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世界史农业问题

1、俄国

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它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2、苏联(苏俄)

十月革命时期,苏俄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农民交够农业税之后余粮归自己支配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有利于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但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美国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主要是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4、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四、关于政策调整的启示: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② 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③调整经济政策必须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④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专题二十:国共关系1.三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成就: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开始: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结束: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成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始:卢沟桥事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第三次合作: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补互利开始: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实现“三通”,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2.两次内战:第一次内战:1927年南昌起义----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危害:给日本侵略造成可乘之机。第二次内战:开始: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危害:从此海峡两岸分离3、启示:①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②合则两利,战则两伤③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④团结就是力量⑤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⑥任何党派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个伟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邓小平: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