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6 黄-于_第1页
演示文稿6 黄-于_第2页
演示文稿6 黄-于_第3页
演示文稿6 黄-于_第4页
演示文稿6 黄-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课程标准》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于一真《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有三条,其中第三条(总第十条)的标题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规划纲要》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1.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2.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3.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原有“内容标准

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

”63

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理解压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通过实验,探究并

了解焦耳定律。会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3.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1)基本操作类:7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测定性实验:4项●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3)探究性实验:9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问题: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问题:《课程标准》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么要删去?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删去这两条文字,是为了使行文的含义准确,避免重复陈述,并没有删去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求。问题: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说明:不能这样认为。理解和了解,是解决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水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没有刻板的必然联系。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解的,也可以计算。理解和了解的区别在于:理解需达到转化的水平;而了解只要通过回忆就能解决问题,其情景是常见的、书上的。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1.正确认识确科学探究的目的《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以提高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探究的结果。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的过程,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3.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课内的探究课外的探究能力目标●在课内完成,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部分要素。●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充裕,可以经历完整探究过程。课题内容●按教材的进度,探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容项目。●不受《标准》和教材约束。其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课题提出●由教材的内容和进度决定。●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探究能力的形成●通过不同课题侧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整个初中物理课只完成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通过完整探究过程,发展全面的探究能力。4.《标准》用实例消除教师困惑《标准》原有科学探究实例两个,在当时情况下,实例的的编写目的,是增强对科学探究要素的认识。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撰写了两个,作为课堂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案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两对矛盾的?5.对科学探究项目能力要求进行规划发现问题: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分析与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评价促进学生发展1.我国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1)1996年以前:物理《教学大纲》中没有关于评价的内容(2)1996年:《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第一次对“考试”提出要求,这是在物理《大纲》中首次出现关于学习评价的内容。(3)2000年《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以“考核”为标题,第一次提出“除书面考试”,还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查”,但整个“考核”主题的内容仍然是对“考试”要求的说明。

(4)2000年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第一次出现“评价”这一用词。指出评价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长处和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出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根据,还要在实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在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评定根据。至此,已看到了发展性评价的萌芽。(5)200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中,第一次提出“发展性评价”概念,并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作为五大课程理念之一,明确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目的。《标准》第一次在教育部关于国家课程要求的正式文件中,系统地对学习评价提出实施建议。但鉴于新的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建议中关于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可操作性还有待于优化。(6)2003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第一次把“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发展性评价特点,写进了课程理念。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生评价的修订《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发展性评价的概括,明确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2)“评价建议”把评价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在操作层面上:●强调了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评价的三维目标内容●对多种评价方法的使用作出了说明●提出了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一、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答案的获得已不再是难事2.技能的具体内容总是在与时俱进

如果使用电子天平,原来机械天平的操作技能训练便失去了意义。电子天平3.“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4.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时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适当减少了内容要求的条目,但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加强。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从“过程”、“情感”目标来思考二、从“过程”和“情感”目标思考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怎样形成并增强实践意识●怎样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平和的科学态度●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初中物理课应在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实践意识、科学态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关于以上五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值得专题研究,此处从略。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1)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趣(出乎意料)的问题,让学生研究●增添联系自然、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研究情境和学习氛围●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设计有趣的(意料之外)的研究问题设计有趣的(意料之外)的研究问题创设活泼的研究情境,增强学生的研究乐趣增添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图9.1-2骆驼有宽大的脚掌,不会深陷沙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控制教学要求的难度,使学生所解决的物理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让学生获得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新情境的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套用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后劲”的重大因素。●把物理问题分成一些类型,让学生感悟和概括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让学生死记一些解题套路来套出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好的教学过程。甚至于,把各种具体题目的解答也命名为“××法”,让学生记住解答的最后公式在考试中套用。它不仅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更严重的是对学生正确思维的形成有很大摧残作用。●初中物理“方法”教学的一个调查记录的启示例:×老师让学生记住测电阻的各种“法”。方法1:伏安法AVR1R2方法2:双伏法V1R1R2V2例:×老师让学生记住测电阻的各种“法”。方法5:单伏法之一

方法6:单伏法之二方法7:单安法之一方法8:单安法之二方法3:双安法之一R2R1A1A2方法4:双安法之二R2R1A1A方法9:单安法之三方法10:等效法这种要学生死记题目类型答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盲目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让学生产生对物理课“呆板、乏味”的误解,丧失对物理学的兴趣,致使学生发出“我讨厌欧姆!”的呼声;更严重的是这样下去,学生难以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将贻误学生的一辈子。3.教学联系生活、社会,增强学生实践意识(1)实践意识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也是教学现实中提高纸笔测验成绩所必须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对2011年新课程高考试题进行“红黑榜”式点评之后,又对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进行了点评。为此,中国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学会网站上举行了高考题、中考题的“最佳题”和“欠佳题”评选活动。以上举措对2012年高考和中考试卷命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对今后高、初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对“最佳题”的评选中,实践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最佳题之一:昆明市中考物理试卷第24题

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科技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需要1至2万千瓦的功率,最大融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融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从而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如图13为位于某电网线路上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