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互动_第1页
第三章 社会互动_第2页
第三章 社会互动_第3页
第三章 社会互动_第4页
第三章 社会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互动马克思指出:“社会,无论其形式如何,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和完成的,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社会角色、结成社会关系并进而产生社会结构。因此,社会互动是观察、分析、认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方面。第一节社会互动第二节社会角色第三节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第一节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三、社会互动的形式一、社会互动的含义(socialinteraction)在日常与他人面对面的接触中,我们常常意识到彼此对对方思想、感情和行动,也常常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于他人的后果,所以我们不断地根据自己身处何处以及与谁交往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通过社会沟通与交往,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即社会互动。人的社会性、人们的社会行为正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社会互动含义的理解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称为互动。例如,坐在同一辆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互动。但是当司机紧急刹车、乘客之间发生身体碰撞并开始交谈时,互动就产生了。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媒介。如果没有信息的交流,互动就无法进行。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4)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有时,人们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却可以借助信件、书籍、图画、电话、电脑等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社会互动。二、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米德提出,是指强调符号和意义在人类互动中的重要性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例如,在讨论问题时,如果某人对我们点头微笑,我们便会想到他在表示赞同。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社会互动还包括角色借用,即假定承担别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当别人推我们一下时,我们在作出反应之前,往往先想: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如果在大街上与熟人相遇,他对我们点头微笑就不是表示赞同,而是友好的问候。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意义既不是预先已经决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特定互动的结果。例如有人推你一下,立刻向你道歉,你可能一笑了之;如果对方推你,同时怒目相对,你可能视之为挑衅而报以斥责,甚至拳脚相加。2、拟剧论戈夫曼详细研究了人们在别人眼里制造形象的过程,提出了“拟剧论”。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戏剧中的演员。戈夫曼认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即所有的互动都是在为自己制造好印象。戈夫曼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相识的朋友的行动叫做“前台”行为。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即了解行动者的真实情感。当行动者意识到表演失败,没有能在观众中制造出预期印象时,就会出现尴尬情形。面对尴尬时,表演者可能做些挽回面子的事。表演者的尴尬通常也伴随观众的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观众通常忽视表演中的过失,帮助表演者保全脸面。一些批评者认为拟剧论太过于静态地考察自我了,实际上自我观念在各种互动中是略有不同的,而不是在所有的互动中都只是在尽可能地制造最好印象。还有,戈夫曼过于把人们描绘成一种非道德的形象,我们并不总是在操纵社会情境。在后来的著作中,戈夫曼间接地回应了这些批评,他承认印象管理只是社会现实的一个方面。3、本土方法论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认为,任何社会的成员都是生活在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中,互动也是在这套规则中进行的。加芬克尔发现,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人们遵守的规则主要有语言的“索引式”和“省略”原则。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是说:人们在互动时,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意思都解释清楚才能行动,而只要提示一下,对方就能理解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换个角度说,一个人在听对方谈话时,必须联系谈话人的背景和以前的互动、以及当时当地的特殊情境,才能做出准确的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态度,否则就会使互动成为不可能。例1对话语言索引甲:我的车带扎了。①请你给补一下。②借你的车用一下。③回家对我妈说,我晚回去一会儿。…乙:用我的车吧。乙的解释是:我和甲是同班同学,中午都回家吃饭,他的家比我远,我可以走着回家,他必须骑车,所以选择索引中的第②项。甲:那就谢谢啦。例2甲:我的车带扎了。乙:(实验者)你的车带扎了?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甲:你问我“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车带扎了就是车带扎了。我就是这个意思,你提的问题真怪!共同理解被破坏会招致恼怒、焦虑或困窘甚至互动难以进行下去。本土方法论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依据、然而却很少被我们意识到的共同理解。三、社会互动的形式:齐美尔1、合作合作行为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动。人们之所以进行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目标一致,否则无法合作。认识接近。即所谓的志同道合,对事物或目标有相近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相互信任和配合。行动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并有实质的配合行动。合作精神的杰出范例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fú)洛里、弗莱(lái)明和钱恩三人。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杰出范例。”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经常遭受到病菌的侵害。很多人由于受病菌感染,往往不治而终。然而,当时的医生对这些病菌了解甚少,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垂死挣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来改变这个状况。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求消灭病菌的方法,研制杀死这些人类死敌的药物。1928年夏季,弗莱明发现一种绿色霉菌的分泌物能有效地杀死凶恶的葡萄球菌。他把这种绿色霉菌称为青霉菌,把青霉菌的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在一次聚会上,弗莱明向英国一位大人物说起了自己的发现。那位大人物好心建议道:“弗莱明,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啊。想想看,这种青霉素在今后医药上的用途有多大?你赶快去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家人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为生计发愁了。”

当时,弗莱明家累很重,还时常需要亲戚们的接济,所以这位大人物的建议也让弗莱明心动。但经过一番考虑,他还是谢绝了这一建议。他在给这位大人物的信中写道:“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人的荣华富贵,有意无意地去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弗莱明知道,要把滤液中含量极少的青霉素提炼出来,并制成一种临床使用的药物,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在英国皇家《实验病理季刊》上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并呼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这一研究工作中来。英国病理学家霍(huò)华德•沃尔特•弗洛里也一直在对天然的抗菌物质进行研究。他历来主张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弗莱明的发现公布以后,弗洛里决定和才华出众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一起,共同进行青霉素的系统研究。从1939年开始,在弗洛里的主持下,一批热心的科学家自愿组成了实验攻关小组。细菌学家加德纳和山德士负责青霉素培养,钱恩负责从滤液中提取青霉素。山德士还研究出一种能测定青霉素含量的简便方法。培养液中青霉素的含量是极少的,要处理好几吨的滤液,才能得到一点点青霉素。科学家每天要洗刷几百个大玻璃瓶,培制十多吨培养液,还要接种、分离、干燥……工作十分艰苦。但科学家们都不以为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研制出青霉素制剂,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福音。1940年,弗洛里等终于得到了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它的杀菌能力空前强大。这时,正好附近有家医院收治了一位严重感染的病人,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虽然医生尽最大力量进行抢救,用了大量药物,仍未能见效。弗洛里把青霉素溶液缓缓地注入病人的静脉,病人很快清醒过来,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之后,他们又用青霉素制品治疗一批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结果病人都迅速恢复了健康。然而,从青霉菌中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实在太少了,远远满足不了医学上的需要。为了寻找高产菌种,解决青霉素含量过少的问题,弗洛里等人四处奔波,从各地的土壤、垃圾堆和发霉的食品中分离出几百种霉菌标本,逐一加以研究、比较。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在垃圾箱的西瓜皮上找到了高产的优良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成倍增长。同时,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炼方法,不断提高青霉素制品的纯度,使它能成为临床用药。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恶性疾病再也不能猖獗,无数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医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人们一致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发现。2、竞争竞争专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发生需要具备下述条件:对于同一个目标的争夺,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争夺的目标必须是稀缺的,即一方获得目标的同时,意味着另一方失去目标;竞争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但不是敌对的,竞争的目的是获得标的,而不是消灭对方。竞争是有理性的,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的。竞争的积极作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的效率,消极作用则可能扩大社会上个人、群体之间的社会差距。3、冲突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和过程。齐美尔概括了冲突的四种主要类型:群体之间的战争、群体内的冲突、诉讼和理念之间的对立。冲突的特征:冲突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互动行为。冲突的根源是个人或集团间在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的根本对立。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并带有情绪上的敌对。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它往往突破了规则、规章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由于冲突通常导致破坏和带来痛苦,人们一般对之持否定态度。但是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冲突也有一些正面效果,冲突促进群体内团结,冲突可能导致必要的社会变迁。还有,即便社会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冲突,但这也许并非理想境界。一个没有冲突的社会将是毫无生机、沉闷乏味的社会。4、集合行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互动视频:泰国红衫军示威游行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集合行为”概念以描述和总结这种行为的特质。他在《社会学科学导论》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换句话说,它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集合行为发生的6个充分必要条件1)环境条件它是集合行为产生的背景,包括物质和社会条件两类。例如,没有一定的空间场地,群众就无法聚集,集合行为就不能产生,因此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剧场、街道、体育场往往成为突发性集合行为出现的地方。又如抢购风的出现是因为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的趋势。2)结构性压力这是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种族歧视、前途渺茫等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3)诱发因素环境条件和结构性压力本身并不足以引发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出现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线”。4)行为动员这是在以上各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和压力感,唤起大众情绪的行为。5)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人们必须对他们的处境形成共同感受,对某些问题产生共同的看法,出现相似的普遍情绪。6)社会控制能力集合行为是否产生还要取决于社会控制的成败。社会控制手段包括政权、法规、纪律和道德、风俗、信仰等。如果社会控制十分强大有力,就可阻止集合行为的发生;反之,集合行为将难以避免。时尚表现为一种群众性的集合行为,是基于好奇心理,追逐新颖事物的探索兴趣。时尚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时尚具有很强烈的暗示感染性,其传播、扩散迅速多变,往往难以预测。由于时尚往往牵涉到成千上万的人,因此,它可对整个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和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集合行为案例:时尚时尚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人们物质精神生活需要的增长。时尚的发源地往往是人口集中的经济、政治中心城市。比如世界上时装的发源地主要是巴黎、米兰和纽约,中国目前各种时尚的发源地往往是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时尚在其流行时,依其表现的情况和时间的长短,可以区分出“热”(如气功热、传销热、戴安娜热)、“时髦”(如炒股、上网)、“时狂”(著名的例子是世纪在荷兰发生的郁金香时狂)等。时尚在人们生活领域中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最普遍的领域,如衣着、服饰等方面(视频Dior);也可以发生在社会的接触和活动上,如语言、娱乐等方面;也有的是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如文艺、宗教、教育活动或医疗、政治活动中。时狂1634年发生于荷兰的“郁金香热”,是常常为人所引述的时狂的典型个案。当时,荷兰人突然对郁金香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此花的身价骤增。社会各阶层都纷纷投资生产郁金香及其球根,卖房卖地的不计其数,并且也确实有许多投机者因此发了大财。当这股狂潮达到顶峰之际,郁金香球根的价格等于与其重量相等的黄金。但随后由于传闻而使郁金香的价格暴跌,一大批无法卖掉手中用重金购进的花和球根的花主们,倾刻间破产成了穷光旦。与此十分类似的是70年代末流行于中国北方城市的“君子兰热”。当时,一盆君子兰换一台彩电是十分普遍的事,最名贵的君子兰的售价曾达到65万元一盆。而这几年盛行于中国的股票热、彩票热,其狂热程度更是令人震惊。第二节社会角色从本质上说,社会互动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互动形成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概念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一词是美国人类学家林顿于1936年在其著作《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等,因而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多种多样的。怎样判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呢?就是通过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来认识的。可以说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内在依据。(视频:指挥交通)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1)社会角色是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权利,是社会规定个人所享受的利益和允许行使的权力,即这种角色有权力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义务,是社会规定个人从事一定行动的责任,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进行某些活动,表现出某种行为。所有角色都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动态表现形式。个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被称为“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2)社会角色也是一套行为期待社会之所以要对特定社会地位的人做出行为模式的规定,就是希望他按照这套行为规范办事,这种希望被称为“行为期待”或“角色期望”。这样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时,便预先期望他能表现出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角色。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都能表现出该地位应有的角色行为。如果他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就是不称职的。古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几个角色时,就叫做“复式角色”。这些角色虽然互不联系,但却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众多的社会角色反映了这个人的多重社会归属。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总是与其它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人的多种社会角色是其多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张三的复式角色张三的多重角色工厂工人党员共产党学校学生家庭丈夫车工张三的“角色集”班长车工张三同车间工人车间主任修理工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而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础。由夫、妻、父、母、子、女等角色组成的血缘群体,称之为家庭;基础设施、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角色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学校;工人、车间主任、厂长等角色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工厂。总之,社会角色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失去了这些角色,社会群体与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性别、种族、民族等角色。(在封建社会,贵族的儿子生下来就是贵族,平民的儿子永远是平民,这些都是终身不可改变的;西藏农奴社会的郎生;)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既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如一个人大学毕业后,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个想明星角色的人,必须具备歌唱、表演才能和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伯乐)。自工业化社会以来,许多原先属于先赋的角色变成了人们后天获得的自致角色,如职务、职称、头衔等不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靠人们的后天努力获得。这种先赋角色向自致角色的转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所谓规定性角色,是指其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如警察、法官、政府公务员等。人们扮演这些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所谓开放性角色,是指其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严格明确的规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待来扮演它。夫妻、父母、子女、朋友、亲戚、同学等角色都属于开放性角色。人们在扮演这类角色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例:规定性角色的严格限制:例如一位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定罪、量刑要以法律规定为唯一尺度,而不能徇情枉法。开发性角色有较大选择余地:如父亲这个角色,婚姻法只规定他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是怎样去履行义务和运用权利,则无明确具体的要求,这要靠做父亲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根据当前社会的要求,去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来扮演这个角色。3、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1)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的价值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如商人、经理、企业家。功利性角色扮演成功的标准是实现效益目标。当然一个人在扮演功利性角色的同时,并不排斥他会同时扮演其它角色。2)表现性角色是指主要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艺术家的表演,医生的看病,教员的教书和科学研究,政府领导人的公务活动,慈善家的慈善行为。他们之所以去履行自己的角色行为,主要是出于对个人地位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上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主要着眼于报酬。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否定表现性角色的扮演者获得个人正当利益。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男人和女人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运用同样的比喻方法,可以说,所有的群体成员都是演员,每人都扮演一种角色(role)。现实生活也同样,人们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有一系列行为模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选择一种角色,并可以长期一致地扮演这种角色,对角色行为的理解就简单多了。但是不管上班时,还是下班时,我们都要扮演多种不同角色。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即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阶段。1、对角色的期待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它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与要求。人们在承担了某一社会角色后,首先遇到的就是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无论承担了多么微不足道的角色,都会感到社会对这些角色的期待。这是角色扮演的第一阶段。一般而言,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人们应尽力了解社会或他人对某一角色的要求或期望。2、对角色的领悟角色领悟,也叫角色认知,它是指角色的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观念,是一种外在的力量,那么角色领悟则是一种个人内心的观念,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人们扮演某种角色虽然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即角色领悟的情况。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对同一角色的理解常有差别,甚至很不相同。怎样处理这种领悟上的差别呢?一般说来,应该尊重社会上多数人的看法,努力缩小自己的领悟与社会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因为一个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以社会的评价、而不是个人的评价为标准。美国CNN主播辱骂中国人卡弗蒂言论中文翻译:“我不知道中国是否不同了,但我们跟中国的关系肯定是不同了。其一,中国人对我们的敌意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其中一个原因是伊拉克战争。他们拿着我们数以千亿计的美元,我们也累积他们数以千亿元计的贸易逆差,因为我们不断输入他们带铅油漆的垃圾产品和有毒宠物食品,又将工作出口至一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你可以给工人一元的月薪,就可以制造我们在沃尔玛买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跟中国的关系肯定有改变。我认为,他们基本上同过去50年一样,是一帮暴徒和恶棍。”“Well,Idon’tknowifChinaisanydifferent,butourrelationshipwithChinaiscertainlydifferent.We’reinhawktotheChineseuptooureyeballsbecauseofthewarinIraq,foronething.They’reholdinghundredsofbillionsofdollarsworthofourpaper.Wealsoarerunninghundredofbillionsofdollarsworthoftradedeficitswiththem,aswecontinuetoimporttheirjunkwiththeleadpaintonthemandthepoisonedpetfoodandexport,youknow,jobstoplaceswhereyoucanpayworkersadollaramonthtoturnoutthestuffthatwe’rebuyingfromWal-Mart.SoIthinkourrelationshipwithChinahascertainlychanged.Ithinkthey’rebasicallythesamebunchofgoonsandthugsthey’vebeenforthelast50years”CNN主播卡弗蒂辱骂中国人,就是没有正确地进行角色领悟,新闻播报员只需客观播报新闻事件,这种随意的辱骂谩骂,违背其职业道德规范。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记者的职业标准之一是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人类尊严,尊重一国国家、它的民主机构与公序良俗的规定;这种行为也违反了1996年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的《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3、对角色的实践角色实践,也叫角色行为。它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如果说角色领悟是一种个人心中的观念,那么角色实践则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角色领悟与角色实践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领悟与实践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角色实践除了受角色领悟的指导外,还受到当时主客观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使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领悟的那样去做。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个时期工人不能做工,农民不能种田,学生不能上课,教师不能教书,都在做所谓“关心国家大事”的事情。这种行为与个人对角色的领悟,与社会对不同角色的期望都有很大差距。他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他们都这样领会自己的角色,而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自主观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以往经验等因素。津巴多(Zimbardo)的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和他的同事完成了一个相当具有说服力的角色实验。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应该注意,参加这次实验的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神智正常、情感稳定的人。你从这个监狱模拟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参加这次实验的学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在家庭(父母与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以及在其他包含有权和无权关系的场合,学习到了关于罪犯和看守的角色定式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这些学生就能够不费力地、迅速地进入到与他们原来的人格迥然不同的假设角色中,了解了该角色的期待,进行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并且,人格正常、没经过新角色要求训练的人,也会非常极端地表现出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一致的行为方式。四、社会角色的失调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所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出现角色差距,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1、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的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就会发生矛盾,产生角色紧张。个人在其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称之为角色紧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角色紧张现象经常发生。2、角色冲突(RoleConflict)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两种基本类型: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即一个人承担了多种角色后,在他自身内部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是因为角色紧张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角色规范相互矛盾引起的。比尔的多重角色比尔-派特森(BillPatterson)是凤凰城(Phoenix)一家大型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电子工业公司——的一名工厂经理。在工作中,他要扮演多种角色,比如,电子工业公司的雇员,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电子工程师,公司在本社区的主要发言人。下班后,他要扮演的角色就更多了:丈夫,父亲,天主教教徒,网球选手,乡村俱乐部的会员等等。其中的许多角色是相互兼容的,有些则是相互冲突的,比如,比尔的宗教信仰,会不会影响到他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去作出裁减雇员的决策?最近公司的一项新任命要求他调往别处,但其家人却非常希望他留在凤凰城。他的工作角色要求,应该在丈夫和父亲角色要求面前让步吗?比尔的角色冲突比尔·派特森所扮演的多种角色中,就有一些是相互冲突的。比尔试图调和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期待与作为公司主管的角色期待。一方面前者强调家庭稳定,关心妻子和孩子,希望留在当地的愿望很强烈;

另一方面,电子工业公司期望员工服从公司的需要以及满足他所担任的工厂厂长的角色要求,使他应该到外地去。这样,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期待与他作为公司主管的角色期待就发生了矛盾。虽然从比尔的财务收入和职业兴趣来说,他愿意服从公司的需要,调往别处,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是家庭角色期待和事业角色期待之间的冲突。

陈州放粮《陈州放粮》的故事,当时陈州三年大旱,包拯的侄子包冕与庞国舅一起去陈州放粮赈灾,他们却在米中掺砂,又“大斗进、小斗出”,缺斤短两。国舅还乘灾打劫,强掠民女,伤人性命。包拯奉命调查此事,不畏强权,大义灭亲,用其特有行刑工具虎头铡铡死二人。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作为包冕的叔叔,他要保持叔侄情谊,就要赦免包冕。在这两种角色的激烈冲突中,包拯选择了前者,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3、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常常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对于角色讨论的兴起,有助于逐步澄清人们对这一角色的理解。90后的一些典型特点:1.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9.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案例:90后与社会期待1.很多孩子学习焦虑2.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3.嫉妒心比较强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90后的偏差4.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5.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6.对网络十分依赖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社会对90后的关注点1.缺失真正的偶像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偶像,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而90后的偶像则找不到,大多数的90后孩子也许会回答:李宇春、张靓影等。而在这些偶像的影响下,许多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对人生价值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对自己的偶像的一举一动极为关注,对有价值的东西嗤之以鼻。90后心中最敬仰的文学家大部分是时下流行的通俗作家,而鲁迅、金庸等传统作家要么“排名落后”要么“榜上无名”。缺失真正的偶像,使90后的成长显得有些迷茫。2.家庭的变化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3.学习压力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90后普遍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4.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4、角色失败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角色失败通常有两种表现: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角色扮演者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是实践证明其角色扮演已经失败。第三节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一、社会关系的含义二、社会关系的类型三、社会关系分析四、社会结构一、社会关系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互动、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即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社会学家麦基弗说:“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经纬,无社会关系即无社会。”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科学、艺术、教育、宗教等关系都是次生关系。二、社会关系的类型1、从交往的密切程度上可分成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即首属关系与次属关系。首属关系指人们之间经常发生面对面的互动,因而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次属关系指人们之间不经常发生直接的频繁的互动,因而不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1)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里,血缘关系地位、作用不同: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在中国,目前仍起较重要作用的血缘关系有: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十分浓厚。2、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上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案例:中国宗法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构成的重要方式。宗法制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几经演变,在唐朝末年瓦解。宋代,宗法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并一直延伸到封建社会结束。家谱是宗法的形式之一,是使人们知晓统系来处的方法,又可以使家族不散不失传。然而修家谱的目的是治国,将古代宗法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变成了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中的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的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的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2)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地缘关系是人类采取定居形式后形成的。牢固的地缘关系形成后,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村落发展到国家,甚至出现了超越国界的联盟或国际组织。地缘关系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前者即产业革命以前的社会关系,那时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被限制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后者指产业革命后的社会关系,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摆脱地域限制,更具流动性。3)业缘关系是人们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行业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同级关系。行业外部的彼此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制约关系等等。业缘关系不是与人类社会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

关系的基础之上由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形成的复杂的社

会关系。3)从构成社会关系的要素出发,区分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群体、组织关系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质。三、社会关系分析1、社会网分析社会网是指个人之间的复杂的联系网。许多网络是我们一生中自然地结成的,如亲戚网络、校友网络、同事网络。这些网络会对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地位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一个人的许多决定和选择都受朋友、家庭、亲戚网络的影响,同时网络也是信息、资源的一个基本来源。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根据其强弱程度进行分析:所谓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当我们遇到个人麻烦时,我们通常会向与我们有强关系的人求助。所谓弱关系,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大多数人有着比强关系多得多的弱关系,但是不应低估弱关系的重要性。2、差序格局——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模式“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在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先生将这种社会关系模式,称之为“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①中国的传统社会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和坐标的,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血缘关系。也就是说,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石是“缘”,是地缘,尤其是血缘关系。②这种传统的社会关系讲求的是特殊主义伦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人际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人治社会的特点也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密切联系。其特点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社会关系的历史传统。而“关系”又是根据亲疏远近,各不相同,所以普遍性、一视同仁的法律精神、原则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占主导地位。3、“关系”与“契约”1)“关系”:指特殊的人际关系,即血缘、地缘或其它个人间的好恶、熟悉以致利益上的相联。特殊主义的人际关系仍然在中国盛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中一时还没有建立起普遍的信任机制。人们更愿意相信熟悉的个人,而不是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正式合约。这种“关系”主导的社会交往形式,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效率,应该由一视同仁的普遍关系代替。2)契约精神:是指社会交往的双方或己方都以共同自愿认可的契约为依据,只要他们达成了契约,就会严格遵守,不管自身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管和对方的历史上有过什么恩怨,只要是契约规定的,都可以相信对方将实践契约,而自己也会不折不扣地履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契约精神仍然没有取得足够的认同。契约中规定的责、权、利是不随个人意志更改的,是大家的行为基础。一旦加入,既受制约,也受保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防君子不防小人”,主要是通过道德来约束双方,而不是通过契约来制约社会交往的双方。这正是中国文化区别于欧美社会的特点。为了增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融入国际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政治与行政,有必要提倡契约精神。四、社会结构1、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中产生的、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例如,一座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地板、墙壁、屋顶、入口,可能还有诸如窗户和各种用途的管道等装置。所以建筑物的结构都十分相似,但是每一栋建筑物的特点如一栋小型别墅、货栈、小木屋或高层办公大厦——又取决于其组成部分的具体性质和彼此间的关系。2、社会结构的要素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1)地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占据着一个或者更多的位置——女人、教师、女儿、母亲等等,这样的位置被叫做地位。地位包括职业、职务、排行、受尊敬的程度等。一个人的地位决定着他在社会上“适合于”呆在什么位置上,以及他或她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达赖喇嘛(ta-la-Bla-ma)被藏传佛教认定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已转世至第14世达赖。是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会面,互赠尊号。阿拉坦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其中“瓦齐尔达喇”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执金刚;“达赖”是蒙文音译,意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译,意为“上师”。这就是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公元1653年,清朝顺治帝又授封第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才被确定下来,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的尊号。藏传佛教的活佛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2)角色社会上的每种地位都有一套被期待的行为模式、义务和特权,换句话说,即一种角色。地位与角色的区别很简单:占据的是地位,但扮演的是角色。因此,地位和角色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在一生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他们在某一特定时间刚好占据着的地位。浏阳市委书记在农村租田种水稻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去农村做了农民的“佃户”,以200斤稻谷/亩的价格租赁了农民2.8亩稻田种水稻。易佳良强调:“没有任何目的,也没有政治目的,纯粹是玩一玩,休闲,回归大自然。”但有人说易佳良种田很可能是做秀,有政治目的,或承包土地搞特殊,搞样板田高产田,一一被易佳良否认。但农民汤国峰对市委书记种田充满另一种期待:“现在什么都涨价,很多农资价格涨幅超过了30%。现在是市场经济,书记能来种田是好事,他可以亲自体会下农民的不容易,这样对农业政策和我们农民都有好处。”可见,易佳良作为政府官员,拥有决策权,在社会上占据较高的地位,因而不同的群体对他扮演的市委书记的角色有更多的期待。于是,官员种田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劳动,而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期待。3)群体群体是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他们在对彼此的行为有着共同期待的基础上,一起进行有规则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群体就是一群地位和角色相互关联的人。多数社会行为都是在不断组成和改组的群体内部以及群体之间发生的。由于人实质上是协作性的社会动物,群体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奥运火炬在日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群体4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日本长野开始了境外第16站的传递,在日本生活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纷纷从大阪、京都、广岛等日本各地赶往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