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9题,每小题分,共57分)1、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舍生而取义者矣”D.“教亦多术矣”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

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

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6、《元史》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据此判断

A.宣慰司是管理边疆少数民族的军政机构

B.宣慰司是元代地方管理的重要机构

C.宣慰司的建制补充了行省制度的不足

D.宣慰司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7、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A.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8、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一改按辈分排列祖先的惯例,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引起了卫道之士的批评。这反映当时

A.宗法观念崩溃

B.批判思潮产生

C.君主专制强化

D.商品经济发展9、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10、“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材料意在强调

A.废除宰相的必要性

B.设置宰相的重要作用C.君主专制的局限性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1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2、在古代儒生笔下,夏商周三代是值得顶礼膜拜的黄金时代,但程颐却说:“尝观白三代

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其中与“本朝百年无内乱”有关的是

A.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B.开创科举,选拔人才

C.授田于民,安顿流民

D分化事权,收权中央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

C.宋汴梁D.元大都14、张家山汉麓《二年豫令·贼律》记载:“以城邑亭障反,降诸侯,及守泵城亭障,诸侯人来攻瓷,不坚守恧彝去之若降之,及谋反者,皆腰斩。”由此可知,汉朝设置亭的主要作用是:

A.保障边疆安全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强化了皇权

D.强化了地方行政官员的军权1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16、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宗法制原则

B.九品中正制选官

C.皇位世袭原则

D.科举制创立完善1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8、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了地方割据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9、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20、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清政府()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C.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21、“镇江军民英勇抗敌,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史中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且,震动了当时的欧洲。恩格斯曾经极其热情地赞扬镇江抗敌英雄们的‘勇敢和锐气’,歌颂他们‘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并且,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该战役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2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2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质变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2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25、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

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26、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

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国共关系的缓和27、“他们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他们的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与天王,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缺乏反对封建礼教的决心与勇气

B.具有了近代民主平等意识

C.是农民阶层学习西方的救国探索

D.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28“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凡在国人,无不崇仰。……虽顽寇尚未戟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毛泽东(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封信有利于协调中共在敌后的军事行动B.这封信是中共为挽救民族危难采取的重要举措

C.这封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D.这封信是基于蒋介石的地位及其坚定的抗日态度所写29、“在国民革命中,‘唤醒中国’既是一个革命目标,又是一个革命策略。作为国民革命中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唤醒中国’要求政治运动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唤醒中国”的具体使命是

A.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C.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

D.广泛发动群众,武装割据

30、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31、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32、二战后的某次会议拉开了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该会议的一些倡导国和积极参加国的领导人,如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理纳赛尔、缅甸总理吴努和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与会的29个参加国后来都成了不结盟的骨干成员。同时,会议倡导的和平、独立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和平、中立、不结盟原则的先声,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该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此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不结盟会议33、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但此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主要是为了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

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

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34、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B.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C.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

D.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35、“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C.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D.倡导人文主义精神36、在罗马法学家眼里,法律必须维护社会秩序。如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按照材料的观点可推断出

A.法律至上成为近代欧洲的立法原则

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较好地处理了与外邦人的利益关系

D.限制了贵族对公权的滥用37、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中记载:“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有批准或否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利。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公民监督权较大

B.监督渠道多元化C.设有独立的监察机关

D.监察制度相当发达38、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表述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的是

A.成立四百人会议

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39、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下列选项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准确对应的是

()

A.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Ⅱ卷(共46分)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43分)40、(25分)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饶州安仁书生连少连,被一富商箫氏看中,箫家请媒人求婚,连少连不甚乐意,媒人于是劝道:“秀才终岁辛苦,所获几何?今箫女奁具万计,及早成婚,即日化穷薄为富商。”

——《宋代笔记小说》(第五册)

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

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这场思潮是从比较中西之民性,反思“民族”自身存在的劣根性开始的。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首开中西“民”性比较之先。

——《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6分)

(2)

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3)

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潮”是指什么?这场思潮对中国近代“民”性起着什么作用?(4分)

(4)

材料四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7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9分)42.材料: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以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赏募钱”或“赏直”,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荑兵”,是军队中的常员,战事结束后也不遣散,编在军队中领受“牢直”、“廪赐”,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说明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7分)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DCDCC6---10BBDAB11---15DDDBB16---20DBDCD21----25ADBCC26---30DCCDB31----35ABACA36-39BAAA40、(1)现象: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商人与文人家庭的婚姻结合(任意一点2分)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市民阶层兴起;世俗化社会观念;(每点2分共4分)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倡现世幸福与享乐。(每点2分共4分)

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