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历程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民族精神重要性(作用)民族精神的力量(三精神一魂一火炬)基本内涵内涵核心—爱国主义丰富发展特征、丰富发展弘扬培育孕育精髓包容性含义意义原因--见证----汉字、史书典籍①具体的②一致性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为什么?(实质+重要性+必要性)

怎么样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重点归纳中华文化需要掌握1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掌握1个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个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个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个为什么(为什么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个怎么做(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连续性。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过从内涵上看,具有领先性。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①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学典籍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独领风骚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B(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B.包容性C.民族性D.地域性(08年高考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11.“万物并存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08年高考宁夏卷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09年福建高考卷文综)32.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探究一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子”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的3700多尊泥塑,布满庵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典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摘自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资料

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老子、孔子塑像也能表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③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答: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分)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3分)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体,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到保护和发扬,在每年的雪顿节期间与其他歌舞、话剧相映生辉,使雪顿节成为藏族欢乐喜庆的综合艺术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回、维吾尔等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壮族等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积极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9分)(4)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高考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永远的精神火炬。(2012年高考文综重庆卷)35.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一堂,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是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拜祭活动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凝聚力,属于正常的祭典活动,不是封建迷信和宗教活动,排除A、C两项,B项表述明显错误。故选D项。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09年高考广东卷文基)12.孙中山“集毕生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地位:爱国主义与其它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2)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作用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主体、特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1)实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精一魂一火炬”(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做三者)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如何)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误区2: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注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