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_第1页
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_第2页
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_第3页
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_第4页
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心理学

第九章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四、受众的注意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六、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由于受众的需要产生新闻)和归宿(受众的反应是新闻活动效果的衡量标准。

传播学对受众认识有一个过程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受众中心主义(大众传播的重点从信息发布者向意义接受者转变)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本质(一)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受众——群体与个体;刺激——中心是受众间的人际互动;反映——差异性。案例:“我爸是李刚”惨遭恶搞从10月16日起,河北传媒学院2008级学生李一帆在校内开车撞人事件,在各大网站论坛上迅速传播,而“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也随即走红网络。知名网站猫扑预测该句将成为“2010年度最红网络流行语”;网友也纷纷发帖恶搞这句“名言”,并且毫不隐讳恶搞的目的是为“解气”。比如“考试不及格,我爸是李刚;工作没着落,我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阎王不饶我,我爸是李刚!”又比如“横行路中央,轿车清飞扬,黄土地里养育着咱那霸道的爹娘。平凡的模样,可咱爸是局长,只手遮天的大树,还有神秘的力量。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这首由“司文痞子”创作、“声琴相拥”改编演唱的歌曲《我爸叫李刚》,如今正在网间传唱,受到千万网友的关注和热捧。

网友发起了造句运动:人怕出名猪怕壮,更怕我爸是李刚不是每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个爸爸都能叫李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爸是李刚东方红,太阳升,出了个爸爸叫李刚这世上本来没有路,因为我爸是李刚,也便成了路商女不知亡国恨,尤唱我爸是李刚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本质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1、什么是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表现于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和习惯之中。社会心理是自发的、零乱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初级的多含直觉成份的反映。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实际,直接形成于种种现实生活迹象对人们的刺激和人们的理解与感受,社会心理促成一定的社会风气。2、新闻受众心理本质是社会心理受众心理在新闻活动中产生;新闻活动中存在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传者与受众、受众之间;受众心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可变性;受众心理是受众对新闻信息以及在新闻活动中他人影响的反映。(一)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差异性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1、新闻受众心理的随意性受众对媒介种类和媒介内容在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2、新闻受众心理的交融性受众心理交融着感性世界和媒介世界的双重影响;感性世界即物质世界,是人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到的外部世界;媒介世界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精神世界。媒介世界信息与感性世界信息关系继时性同时性交互性3、新闻受众心理的互动性互动——人和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新闻受众心理的互动性,指在新闻活动中,传者与受众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通过新闻媒介或人际交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性。(1)受众心理的互动及其特点受众心理互动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新闻信息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者和受众之间以及受众和受众之间。(2)受众心理互动的种类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潜移默化与反馈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人际新闻的扩散(二)新闻受众心理的功能中介作用——舆论力量转化为受众行动的中介;受众行为是受众心理外化的结果——新闻报道的意图依靠受众的认知结构为中介实现受众的行为转化。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一)媒介刺激与受众的感受器受众心理是受众的内、外物质活动的结果;外物质——媒介符号群、符号群所代表的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内物质——受众心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媒介刺激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分析器报纸文字与读者的视觉分析器广播声音与听众的听觉分析器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与观众的视、听分析器网络、新媒体与传受者的多种感受器(二)不同媒介对受众心理品质的影响纸质媒介——滞留性、表达上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读报有助于培养读者逻辑思维能力。广播——感染力强、非专注性;广播声音易于产生联想、提供真实的感受。电视——现场感强、惰性;电视有利于提供更全面的认知。网络——超文本、多感官;发散性、跳跃性。网络、新媒体对传受者心理品质的影响。(三)受众对媒介心理的整体认知受众对不同媒介信息的认知遵循整体性原则,即不同的媒介信息在受众头脑中的最终映像是相似的,受众对它们的认知是完整的。(四)制约受众认知效果的各种变量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A维度:时间概念、时间方面的条件;表示受众在接收某种信息以前、当中、以后的心理状态;B维度:媒介信息影响的原因;C维度:受众在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之间的六种加工阶段:观看、注意、理解、接受、保持、行为。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影响受众认知效果的各种变量A时间B与人、刺激、环境有关C受众接收信息的6个维度-观看、注意、理解、接受、保持、行为。案例:非典恐惧综合症你有吗?(节选自《京华时报》2003年4月24日报道)“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本报已连续开通四天的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一半以上的读者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型肺炎。一种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症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在本报开通的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腿都软了”、“我这个症状肯定不是非典吗?”“我从外面买回的东西要不要用消毒液擦洗?”等等此类话语更是比比皆是。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博士分析,这些都是非典的“并发症”———非典恐惧综合征。好多身体健康或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会把和非典类似的症状如干咳、发烧等和非典武断地联系在一起,担心自己染上了非典。“疑神疑鬼”是他们最常见的症状,他们总是高度怀疑自己的健康,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有的人甚至连门都不敢出,出了门总觉得病毒无处不在,这里危险那里危险,怀疑自己接触到了病毒。

袁钟博士指出,非典恐惧综合征是对非典的过度恐慌造成的。尤其在非典刚刚出现时,因为传染性强、病因不明等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恐慌。其实非典的死亡率不高,仅为4%左右。人群的正常恐慌是可以理解的,这可以加强人们对非典的防范。而对过度恐慌就需要进行心理调试。要知道预防非典的最佳状态就是心态平衡,过度紧张会造成抵抗力下降。他建议人们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读书、看大片等,放松自己的心情,必要时可到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四、受众的注意注意(attention),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指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贯穿人的心理活动的始终(开端到结束)(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注意的涵义三种类别: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二)受众注意的类别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状态。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例如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但是在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而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1、无意注意是受众的常态;2、有意注意是受众的兴趣和需要之所在;3、有意后注意会使受众乐此不疲。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持续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受众注意的特征及吸引受众注意的策略人的注意在某个时间内对于呈现其面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一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其他的刺激;策略:从形式上,利用刺激物的物理特征;从内容上,追求新异性、独创性。1、注意的选择性即注意的范围,指受众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策略:进行新闻的长度控制。2、注意的广度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策略:注意节目的预告、节奏。3、注意的持续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受众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对象;策略:活动熟练度与不同感官的利用。4、注意的分配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策略:新闻编排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应受众注意的转移;传者要善于移情。5、注意的转移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趣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新闻受众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上。

(一)新闻受众的需要1、新闻受众需要的内涵新闻的党性和受众的期待引导心理;新闻的真实和受众的求真心理;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的求快心理;新闻的新鲜性和受众的求新心理;新闻的接近性和受众的求近心理。2、新闻的特点和新闻受众需要新闻受众的动机是在受众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指引起和维持受众个体接收新闻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二)受众的动机和兴趣1、新闻受众的动机

新闻受众的兴趣也是以受众需要为基础的。它是推动受众接收、认知、理解新闻信息的一种社会性动机,是受众对新闻媒介所传递的新闻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选择倾向,是判断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2、新闻受众的兴趣六、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新闻受众群体即接受新闻媒介宣传的广大人民群众。它属于社会群体并具有社会群体的主要心理特点。(一)什么是新闻受众群体群体假设群体现实的群体实验的群体自然的群体大群体小群体无组织群体有组织群体正在形成的群体集体接受暗示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受众的心理承受力(二)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受众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接受将某种意图隐蔽其中的新闻报道影响的一种心理现象。和暗示相对的是明示。明示,一般在社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1、接受暗示心理案例:对话刘吉桂2008年初,一篇央视某栏目编导发表的《44个被救的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当这44名湖北人纷纷被人指责忘恩负义时,一些当事人也发表了言论,揭露他们认为的事件真相,开始对CCTV进行声讨。事件起因还得从春节期间的雪灾说起。湖南农民刘吉桂三兄弟将京珠高速上一台出了车祸的大巴内的44名乘客接到家中,食宿四天三夜。一句“如果你们不嫌弃,就到我家里烤烤火吧!”让我们深深地被刘吉桂的质朴和真诚感动。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上,44个湖北人全部齐聚晚会现场,一起向刘吉桂敬酒感恩。经过湖南卫视报道此事后,无数中国人为此感动。央视栏目组重新邀请了刘吉桂作为嘉宾参加特别制作的一期节目《温暖的力量》,节目讲述的是这场雪灾中3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当节目组打电话邀请被救的44名湖北人时,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这让节目组感到了“痛心不已”。受众个体在强大的舆论或由这种舆论引起的人际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社会知觉、社会判断、态度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舆论相一致的现象。

2、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与传者意图相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强化原有态度、作出逆向选择、贬损宣传者。3、逆反心理对抗性即传播效果不仅是零效果,而且是负效果。表现为受众接触传播后与传播者和传播内容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心理失衡,形成心理对抗,采取“对着干”的态度。情感性即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是情感成份,次要因素是认知成份。表现为不满、抵触、对立等情绪激烈的心理现象。延续性即受众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后,对后续相关和类似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都会在评价、情感和行为上产生逆反心理。受众逆反心理的特征传播者形象的逆反效应1、传播者的行为有背道德规范时,道德信誉降低,导致受众对传播产生怀疑、厌恶情绪。2、传播者的品格低下,影响受众对传播者的信任度,对媒介产生怀疑,并可能泛化,对后续传播产生怀疑和不信任。3、传播者态度偏激、简单化、说教味太浓会引起受众逆反心理。4、传播者的表述能力差,导致受众疏远传播者。

受众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受众需求和自由选择的逆反效应1、求奇心理的逆反效应。2、自由选择与逆反效应。受众在接受传播时,有权力自由地选择他所需要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如果此种自由需求受阻,不能获得满足,就可能诱发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

受众逆反心理产生原因传播信息(内容、方式、强度)的逆反效应1、传播内容失实、虚夸、片面或极端2、传播方式不当引起的心理抗拒。3、传播信号刺激“失度”,也可诱发逆反心理。

失实:假新闻失真:是真实事件,但没有报道出本质失当:报道中把握失当、失度失策:处理的角度存在问题失误:新闻事件报道从开始就是错的受众逆反心理产生原因1、新闻信息力求真实全面准确2、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反映新闻事实3、要给受众适当的选择空间4、把握信号刺激的“度”逆反心理的防止与引导案例:“滚蛋事件”2009年12月23日晨8点47分,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直播时,主持人晓君和小畅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笑,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请团成一团,以一种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上海”。主持人在节目中,以这种不带一个脏字的句式,要求听众“滚蛋”。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能否接受的主观感觉。4、受众的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能力测试新闻报道在时机上的控制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新闻报道在量上的控制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案例:三则新闻和受众的反应昨晚借着夜色的掩护,白色宝马车撞倒行人逃离现场,行人伤重抢救无效死亡。昨天,朝阳交通支队透露,他们已找到车号为粤SB1057的白色宝马嫌疑车,交警希望司机尽快投案自首,也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交管部门将予以奖励,对知情不报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新京报》)评论:蛋哥:有点钱眼睛都长头顶上去了,人命都被她个垃圾当狗命这样的人要重判严判才能让大家解恨名落孙山:有钱你不去做善事,拿奔驰去撞人,一定捉她打把游客:人渣有钱人的作风但是做的太过分你真是魔鬼游客:你有钱吗?没有。所以你买不起宝马,奔驰,你也不能连环撞。人家有钱就能。兄弟姐妹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