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与《GB 17338-1998》相比,在方法和技术细节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具体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GB/T 5009.152-2003》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提取条件等,以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相比之下,《GB 17338-1998》在这些方面的描述可能不够详尽。

其次,在分析测试方面,《GB/T 5009.152-2003》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气相色谱法(GC)作为主要测定手段,并对仪器参数设置给出了具体指导,如柱温程序升温方式的选择等,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而《GB 17338-1998》虽然也使用了气相色谱技术,但可能没有提供如此详细的参数建议。

再者,《GB/T 5009.152-2003》还增加了质量控制要求,比如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等措施,旨在进一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这一点在《GB 17338-1998》中提及较少或未被强调。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31604.17-2016
  • 2003-08-11 颁布
  • 2004-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5009.152-2003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_第1页
GB/T 5009.152-2003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_第2页
GB/T 5009.152-2003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_第3页
GB/T 5009.152-2003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_第4页

文档简介

ICS67.040C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52—2003代替GB/T17338-1998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晴单体的测定Determinationofresidualacrylonitrilemonomerinstyreneacrylonitrilecopolymersandrubber-modified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resinsandtheirproductsusedforfoodpackaging2003-08-11发布2004-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009.152一2003前本标准代替(B/T17338—1998《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测定》。本标准按照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第一法负责起草单位: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本标准第二法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上海市卢湾区卫生防疫站。本标准第一法主要起草人:吴克勤、王均甫、董建芳、潘希和。本标准第二法主要起草人:朱颖民、沈文、叶碧沙、劳宝法。原标准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5009.152-2003本标准分为第一法(NPD法)、第二法(FID法)。本标准参考了ASTM4322—83(199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和腈橡胶中的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标准试验法)及ISO4581:1994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的塑料制品中丙烯睛单体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借鉴了其测定原理和主要技术内容方面。但对具体测定条件和过程作了调整和改变,以使本标准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GB/T5009.152一2003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晴单体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顶空气相色谱法(HP-GC)测定丙烯脂-苯乙烯共聚物(AS)和丙烯膀-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残留丙烯晴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丙烯睛-苯乙烯以及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测定.也适用于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测定本方法检出限:氮-磷检测器法(NPD)为0.5mg/kg.氢火焰检测器法(FID)为2.0mg/kg.第一法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NPD)2原理将试样置于顶空瓶中,加入含有已知量内标物丙腈(PN)的溶剂.立即密封,待充分溶解后将顶空瓶加热使气液平衡后.定量吸取顶空气进行色谱(NPD)测定,根据内标物响应值定量3试剂3.1试剂纯度:用于本试验的应是分析纯试剂。若采用其他级别的试剂,则必须有足够高的纯度,不致降低测定的准确度3.2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的顶空气进行色谱测定时,在丙烯睛(AN)和丙腈(PN)的保留时间处不得出现干扰峰3.3丙睛:色谱级。3.4丙烯睛:色谱级仪器4.1气相色谱仪应配有氮磷检测器最好使用具有自动采集分析顶空气的装置,如人工采集和分析顶空气,应附加下列设备:4.1.1恒温浴,能保持90℃±1C,4.1.2采集和注射顶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