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1页
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2页
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3页
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4页
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8第一节自然地理 8第二节矿产资源概况 9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10第二章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16第一节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16第二节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6第三节矿床开采 21第四节选矿及尾矿设施 23第五节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24第六节职业卫生与安全 25第七节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28第八节建设工期与技术经济 31第九节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34第三章矿山土地复垦 36第一节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36第二节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47第三节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49第四节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53第五节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62第六节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63第七节保障措施 64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68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68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73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74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75第五节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 76第六节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91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95附图目录(附报告内)图号图名比例尺01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形地质图:200002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估算图:100003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基建终了平面图:200004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200005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露天开采边界典型剖面图:200006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200007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利用现状图:1000008:200009巴东县野花坪矿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复垦规划图:200010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200011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图1:200012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200013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A--A′剖面工程部署图1:50014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挡墙结构图1:5015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排水沟工程结构图1:20附表目录(附报告内)附表1矿山基本情况表附表2矿山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附表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现状调查表附表4土地复垦现场踏勘表附表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附件目录(附报告内)附件1巴东县国土资源局遴选结果通知书附件2委托书附件3承诺书附件4《勘查报告》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PAGE88前言一、编制背景及目的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新立矿山,巴东县国土资源局拟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该采矿权。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时有效的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为国土部门对矿山企业监督管理及采矿权人合理预存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和土地复垦保证金提供依据,巴东县国土资源局公开招选了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单位,我队为中选单位。二、编制原则(一)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编制原则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应以编制的目的和用途为中心,力求实现编制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结论明确。应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和实施矿业权有偿化处置的需要;2.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标准。3.在已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矿区范围内的资源条件,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拓方式,采场布置和采矿方法。4.配备切实可行的采区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5.生产系统和生活设施,力求灵活方便,以少投入早见效为目的。6.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土地合理利用,给予充分重视,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二)土地复垦编制原则土地复垦的编制立足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从企业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根据矿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3.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特性,尽量保护与利用原有绿色植被,以保护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4.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满足当地土地主管部门相关的政策规定,细化采区土地复垦的近期目标;5.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6.目标完整,责任明确的原则。根据土地复垦服务年限内对土地造成的完全破坏进行复垦的整体设计、整体预算复垦费用。按规定要求提取和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保障项目区复垦目标的实现。(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原则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地质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3.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4.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5.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三、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报告编制所引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已有的基础技术资料如下:(一)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二)法规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2.《土地复垦条例》(2012年);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4.《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8.《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11.《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2015年)。(三)部门规章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2013]101号);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80号);3.《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2011年);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7.《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四)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性文件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2.《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3.《省安监局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机械化开采的指导意见》(鄂安监发〔2014〕42号);4.《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六条规定》(湖北省安监局,2013年4月3日);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安监局等部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3〕23号,2013年3月3日);6.《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文);7.湖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安[2009]236号,2009年10月20日);8.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09]104号);9.《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号;10.《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安〔2007〕133号);11.《关于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推广相关实用安全生产技术的通知》(安监总局[2006]246号);12.《关于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局[2006]246号);13.《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五)技术规范及标准、规程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2.《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7.《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2年)。(六)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矿山基础资料1.中选通知书;2.《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2017.9);3.《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评审意见及评审备案证明(恩施州国土资储备字【2017】45号)。四、方案的适用年限根据《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求得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122b)148.2万吨,矿山台阶边坡资源储量17.7万吨,台阶边坡资源储量不可采需扣除,矿山在实际开采中,可能因开采加工损耗而导致可采储量有所降低,因此,设计开采损失率为10%,即可采率取90%,设计可采资源储量(122b)约117万吨,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约为11.7年。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1.7年,矿山闭坑后1个月内完成土地复垦及环境治理工作,考虑到对复垦和环境治理成果的监测、管护,本方案设计监测、管护期为1.3年,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13年,实际起算时间以颁发开采许可证时间为准,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服务年限顺延。若矿山未来继续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范围或改变开采方式,则应按照矿山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矿山改、扩建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五、项目概况(一)区内采矿权设置情况区内拟设置一个采矿权,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拟设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其平面直角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分别为:⑴X=3403570.11Y=37430553.72⑵X=3403678.53Y=37430724.44⑶X=3403563.97Y=37430736.33⑷X=3403484.35Y=37430654.54矿区面积:17943m2,开采标高:1780~1640m。(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该矿山为新立矿山,拟生产块石、碎石、粗砂、细砂等不同规格的产品,其生产的产品及比例可按市场变化和需求及时进行调整。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根据矿山南侧临时料场生产实际,先对表层的第四系覆土及强风化层进行剥离后,通过中深孔爆破落矿,利用600×900破碎生产线一套能加工成建筑所需的碎石、粗砂和细砂。根据矿石用途,主要进行物理加工,原矿经机械破碎、筛选成细砂、粗砂、碎石等。矿石物理加工性能好,加工工艺简单。因此,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2.工业指标由于委托方未对该矿山提出明确的工业指标,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按建筑石料矿的市场需求,对比建筑石料(灰岩)的一般要求,该矿山类比已生产开采矿石,矿石质量满足普通建筑石料用要求。其他开采技术要求参照《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灰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对比露天开采矿体一般工业指标中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以下开采技术条件(露天开采):1)最低开采标高:1640米;2)最小可采厚度:≥8米;3)夹石剔除厚度≥2米;4)剥采比:≤0.2∶1;5)开采最终边坡角≤60°;6)最小底盘宽度≥30米。3.矿产资源储量根据《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求得矿区范围内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4.5万m3(148.2万t)。(三)项目主要特征根据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年生产规模≤50万吨,属小型规模。巴东县野花坪矿区矿山年生产规模10万吨,属小型露天开采矿山;矿区面积为17943平方米,矿体开采标高1780~1640m米。建设规模根据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确定为1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约为11.7年。矿山产品单一,最终产品为块石、粗砂及细砂。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的开拓方式。修迂回上山公路至1780米标高,先对表土进行超前剥离,然后从上到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15米,开采最终底盘标高1640米,安全平台宽8米。(四)矿山基本情况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矿山地理位置矿区位于巴东县城区189°方位直距约29.8km处,行政区划属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0°16′29″~110°16′36″,北纬30°45′2″~30°45′3″。(2)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概况区内以山势高峻、地势险要而著称,境内群峰挺拔,峡谷幽深,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镇址海拔1822.5米,与太(太和山)、龙(龙头山)成三足鼎立之势,最低海拔450米,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差异明显,低山河谷桃红柳绿之时,山顶仍是冰封雪冻。全镇高山约占68%,二高山占31%,冬寒夏凉,雨量充沛,多雾寡照,低温高湿。年平均气温8.5度,年平均日照1412.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60毫米,无霜期180天。绿葱坡镇是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解放鄂西的攻坚战--著名的娃娃寨战役,就发生在绿葱坡镇北界村境内。王定烈将军亲笔书写的"娃娃寨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绿葱坡这方热土上。绿葱坡镇的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489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468万,财政收入达403万元。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318万元,年末各项存款金额892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金额430万元。民营企业发展到680个,从业人数3000人,民营经济收入达5797万元,增加值2207万元。利税总额达589万元,人平纯收入与上年增加50元。广播、电视、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相应发展。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移民搬迁和"五改三建"的参与式扶贫工作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镇党委、政府带领绿葱人民通过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克难奋进,审视度势,勾画出了绿葱坡镇发展蓝图。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土豆、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高山蔬菜等;工矿企业除矿区北东侧直距约4.6km有煤矿外,无其他工业。经济水平总体一般。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根据本次实测及调查,矿区南东侧以往曾开办过临时料场,开办临时料场经相关部门批准(见附件7)。临时料场开采面积约7318㎡,开采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长约100m,宽约78m,高约59m;开采最低标高1641m,最高标高1700m,开采边坡呈近似直立的陡边坡;开采后的矿石在采空区南东侧就近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建筑石料,用于道路建设,目前加工设备未拆除,矿山已停采。第一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绿葱坡野花坪一带,主体山脉走向北东东向延伸,地貌上属构造溶蚀中山地貌类型。区内地貌的基本轮廓,定型于侏罗纪末,尤其在挽近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形成了完好的多层地貌。总体显现为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崖壁峡谷广布,以及由多级剥夷面组构的山地地貌景观。区内一般标高1500~1920m;矿区附近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侧山顶(图幅外),标高1886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侧槽沟,标高1620m(视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266m。矿区内地表植被较发育,以灌木林及荆棘为主,乔木极少,主要为松、栎等乔木,植被覆盖率约65%。二、气象水文特征绿葱坡~野三关一带,气候寒冷,多雨多雾,为典型的高山带气候类型。据绿葱坡气象站资料统计,区内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气温平均为7.7℃,日平均最高28.2℃(78年8月5日),日平均最低—15.1℃(1972年2月8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平均144天,最大积雪厚度为50cm(1965年12月16日),历年冻土深度最深为33cm;冻土深度最浅为1cm,一般冻土深度5~15cm;多年平均降雨量1763.68mm,日最大降水量为111.6mm(1979年9月13日),其中4-9月为雨季,为年降雨量的58-86%;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19.7mm,年最大蒸发量1113.7mm(1978年),多年平均潮湿系数为2.1;雾天(包括终日雾和可变雾)多年平均251天,12月至次年3月份雾天最多;四季以东风为主,最大风速为18~19m/s。矿区及附近无地表水体分布,地表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雨量较大时,区内地表水顺坡向汇集至矿区南部溪沟向由东向西外排;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为主,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特点受地形及含水层组双重控制,一般斜坡上部地下水径流补给下部,补给形式为顺孔隙或裂隙下渗。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区域补给径流区单元。矿床充水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未来矿坑形成的位置(采矿最低水平为1640m)位于当地视侵蚀基准面(1630m)之上,雨季矿坑内可能会造成周边雨水汇入采坑,但矿山位于斜坡部位,且有利于矿坑的汇水自然排泄。因此,矿坑内存在积水的可能性小。以往临时料场开采现状第二节矿产资源概况一、矿区总体概况(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属巴东县国土资源局规划的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已正式纳入巴东县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山周边除当地村民因修建房屋、道路对山体局部小范围开挖外,未有其他工程建设活动。(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经主管部门查阅矿业权设置方案平面图及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该矿山周边未设置其它采矿权,不存在矿山范围重叠现象。二、矿区资源概况(一)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1.地层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及第四系,现由新至老叙述如下:①第四系(Q)厚度0~4.00m为残坡积层,黄褐色、土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灰岩碎块,上部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平缓斜坡、低洼槽谷处;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②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厚>306m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底部为灰质页岩夹泥灰岩。该层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赋存层位。2.构造矿区位于香炉山背斜南翼,岩层倾向210°~220°,倾角13°~17°,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矿区及附近未见断裂构造,地层中节理裂隙较发育,通过地表调查,岩层中主要分布有2组节理:①组倾向178~162º,倾角78~86º,裂隙间距0.1~0.9m,裂隙率0.32m/条。裂隙宽度0.01~165mm,多无充填物,溶蚀后为舒缓波状,属张性节理,部分微细节理充填方解石薄膜;②组倾向125~139°,倾角78~85º,裂隙间距一般为0.2~0.8m,裂面较平直,裂隙宽度10~90mm,属压性节理;虽节理裂隙对矿层有一定的溶蚀破坏,但对矿层的连续性破坏无影响。总体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二)矿床(体)地质特征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层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地层中,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矿层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底部为灰质页岩夹泥灰岩,矿区开采矿体位于底部岩性以上矿体,均可用作普通的建筑石料。矿层走向长度>300m,倾向宽度>400m,矿层厚度>306m,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呈整合接触,倾向210°~220°,倾角13°~17°;矿层层位稳定,沿走向、倾向连续性好,除节理裂隙对矿层有一定的溶蚀破坏外,对矿层的连续性破坏无影响,矿层保存完好。(三)矿石加工选矿性能依据矿山南侧临时料场生产实际,根据矿石用途,主要进行物理加工,原矿经机械破碎、筛选成细砂、粗砂、碎石等。矿石物理加工性能好,加工工艺简单。因此,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绿葱坡野花坪一带,主体山脉走向北东东向延伸,地貌上属构造溶蚀中山地貌类型。区内地貌的基本轮廓,定型于侏罗纪末,尤其在挽近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形成了完好的多层地貌。总体显现为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崖壁峡谷广布,以及由多级剥夷面组构的山地地貌景观。区内一般标高1500~1920m;矿区附近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侧山顶(图幅外),标高1886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侧槽沟,标高1620m(视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266m。矿区内地表植被较发育,以灌木林及荆棘为主,乔木极少,主要为松、栎等乔木,植被覆盖率约65%。(二)气象水文特征区内气候寒冷,多雨多雾,为典型的高山带气候类型。据绿葱坡气象站资料统计,区内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气温平均为7.7℃,日平均最高28.2℃(78年8月5日),日平均最低—15.1℃(1972年2月8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平均144天,最大积雪厚度为50cm(1965年12月16日),历年冻土深度最深为33cm;冻土深度最浅为1cm,一般冻土深度5~15cm;多年平均降雨量1763.68mm,日最大降水量为111.6mm(1979年9月13日),其中4-9月为雨季,为年降雨量的58-86%;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19.7mm,年最大蒸发量1113.7mm(1978年),多年平均潮湿系数为2.1;雾天(包括终日雾和可变雾)多年平均251天,12月至次年3月份雾天最多;四季以东风为主,最大风速为18~19m/s。矿区内无长流地表水体,无泉点出露、无季节性冲沟,矿区南西侧槽沟1620m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未来矿山拟设最低开釆标高164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三)矿区含水层与隔水层组根据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和含、隔水层性能,划分如下:1.第四系粘土夹碎石孔隙含水层(Q)厚0-4.0m黄褐色、土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灰岩碎块,表层为植物生长层,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于平缓斜坡、槽谷低洼处;该层组结构较松散,含孔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潜水迳流途径短,富水性弱。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泥质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岩组(T1d)厚度>306m该含水层为碳酸盐岩组成,分布于整个矿区,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灰岩夹泥质灰岩,底部为灰质页岩夹泥灰岩,含裂隙溶洞水,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为斜坡地形,坡度25-70°,地形有利排水,大气降水绝大部分形成坡面流,由高处向低处径流,排泄入矿区南东侧槽谷中,仅有极少部分通过岩层中岩溶裂隙转入地下形成岩溶裂隙水,在地势较低处以溶洞、裂隙泉点出露,受降雨强度的影响,该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总体来说区域富水性弱。(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形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补给条件差,地下水径流通过岩溶管道、岩溶裂隙由矿区北西侧山脊向南东、北西或沿岩石倾伏方向由南西径流,通过出露于地表的溶洞或裂隙以泉点形式出露,地下水最终排泄入矿区南东侧溪沟中并向南西排泄,区内地下水补给源单一,具有就地补给,迅速排泄的特点,因此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简单。(五)矿区供水水源矿区内无常流地表水体,在矿区南东侧直距约130m有溪沟径流,溪沟流向由南东向南西径流,据实地观测,流量约6.235升/秒(2017年8月28日观测);矿区附件约500m范围内无居民,据访问,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靠水窖蓄积大气降水及在附近出露泉点引水至蓄水池。未来矿山生产生活用水推荐在矿区南西侧溪沟处修建蓄水池,引用溪沟流水至蓄水池,据访问及实测溪沟水流量,溪沟流水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六)矿床充水因素矿区内矿层及围岩均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含岩溶裂隙水,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引起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含水层中的岩溶裂隙水,直接渗入采坑的大气降水,可通过修筑截水沟或排水沟引排到矿区外,采矿时应特别注意隐伏地下的承压溶洞水,应采取“边采边探”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综上所述:矿区含水层单一,补给条件单一,排泄通畅(除承压溶洞水外),拟开采建筑石料灰岩矿层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因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工程地质(一)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区内岩性组合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将本区划分以下工程地质岩组:第四系松散软土石工程地质岩组(Q)分布于平缓斜坡、槽谷低洼处,厚0~4m,为残坡积层,主要岩性由黄褐色、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灰岩碎石组成,分布不连续,结构松散~稍密,孔隙较发育,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较大,易饱水变形,稳定性差。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坚硬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工程地质岩组(T1d)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灰岩夹泥质灰岩;为坚硬岩类,岩石坚硬性脆,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二)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区内经调查暂未发现较大规模的塌陷、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矿区南东侧以往临时料场开采形成采空区,采空区面积约7318㎡,开采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长约100m,宽约78m,高约43-59m;开采最低标高1641m,最高标高1700m,开采边坡呈近似直立的陡边坡,边坡岩石裂隙较发育,浮石较多,易发生岩石掉块及崩塌灾害。(三)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岩体类型为层状结构基岩区,岩层倾向南西,倾角13°-17°。矿区南东侧以往临时料场开采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约43-59m,边坡近似直立,边坡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浮石未清除,易发生岩石掉块及崩塌灾害,威胁公路上的车辆及行人安全,应及时清除边坡浮石。未来矿山开采将形成北西侧主边坡,为斜交边坡,岩层倾向南西,倾角约15°,预留安全边坡角60°;北东、南西侧为两边边帮,南西侧边坡为反向坡,北东侧边坡为顺向坡,预留边坡角60°;矿山开采垂高约140m,开采应严格按照台阶式开采,及时清除危岩,规范开采,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掏挖开采和不分层的“一面墙”等开采方式。矿山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虽小,但在强降水条件下生产土体滑动的可能性存在,但规模较小。矿区开采在北西、南西、北东三侧形成边坡,边坡的稳定性与坡高、坡角、岩石倾角相互关联,开采时应因势利导,加强边坡的管理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综上所述,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极小,工程地质岩组以层状坚硬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岩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固性较好。未来开采易产生小规模崩塌及岩石掉块,工程三、环境地质(一)区域地震地质与地壳稳定性评价鄂西山区自第三纪喜山期以来,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抬升,形成多期夷平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地貌,多期夷平面基本保存完整,第四纪未发生构造变动现象,显示本区以大面积整体隆升为主,地震地质背景总体显示为弱震、微震频繁和震源深度浅的特征。在鄂西南和鄂西山区范围内,历史上发生的强震,多出现于咸丰、利川、秭归等地。如于公元1856年6月10日发生在咸丰县大路坝的6.2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造成严重山崩地震灾害;1931年7月1日发生于利川县斑竹园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1979年5月22日发生于秭归县龙会观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但未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上述这些大地震的震中,与本矿区相距均较远,对本矿区影响轻微。近年来,三峡库区相继发生地震,但震级小,地震烈度不超过Ⅴ度。根据2015年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T50011-2010等有关资料规定,恩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综上所述巴东县长潭河野花坪矿区一带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见图1-1)图1-1区域地震烈度及地震震中分布图(二)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评价根据实地调查,目前矿区暂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往临时料场开采边坡以斜交岩石边坡为主,边坡近似直立,现状边坡基本稳定。临时料场开采破坏土地约14765㎡,破坏较严重,主要为挖损和压占,现状未进行生态恢复。未来开采矿区植被较发育,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矿区及周边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无民房及重要建筑设施,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简单。(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矿山的开发加剧工程活动引起环境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不稳定边坡矿山开采形成的人工边坡,其中北西侧为主边坡,边坡类型为斜交边坡;南西侧及东侧为次边坡,南西侧边坡类型为顺向边坡,东侧边坡类型为切向坡;将来开采时边坡部位层面构成主要的外倾结构面,特别是层间夹的页岩、泥岩软弱夹层遇水软化的情况下岩体有向西(采坑内)滑移的可能。同时由于岩体存在软弱结构面,将来边坡在结构面的组合下有可能出现局部小规模崩塌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加强监测,及时清危,进行有效治理,即可避免危石崩落造成灾害。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本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区需第四系松散土层剥离后再进行岩石爆破,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但开采范围内植被为低矮的灌木,且分阶段开采,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矿石不易分解有害物质,对水土无污染。矿区资源量小,占用土地资源少。3.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及破坏情况矿山开采对原生地形地貌破坏程度较大,形成永久性边坡,形成景观的斑点,影响其连通性,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受采矿活动影响“较重”。矿山范围内无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分布,也无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4.矿区含水层破坏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矿区处于区域地下水补给,即处于饱气带内,地形坡度有利于大气降水迅速排泄。矿区内矿(体)层虽为含水层,但埋藏较深,矿山开采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及水资源的枯竭,使矿区内的水环境条件明显改变。总之矿山的开采对区内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较轻”。5.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矿山为新建矿山,以往临时料场开采对土地资源造成损坏,未来矿山开采还将对土地进行损坏,矿山开采将损毁土地3.0502公顷,矿山开采带来的植被破坏主要由矿山开采、表土剥离引起,由于植被破坏加剧了区内的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但经复垦措施实施后可得到缓解。如上所述,矿山现状地质环境质量良好,矿山开采活动可能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不稳定裸露岩石边坡,矿山开采加剧水土流失,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破坏。(四)小结综上所述,开采范围内的矿体位于当地视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坑可以自然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和围岩的物理力学强度较高,稳定性好,西侧形成的边坡为顺向坡且坡度小于岩层倾角,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因此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以简单类型(Ⅰ)。第二章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第一节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矿产品需求分析矿区资源主要用作普通建筑砂石料的原料,服务于工民建建设。目前,绿葱坡镇无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砂石料紧缺,供不应求。巴野公路即将竣工,交通条件大大提高,将带动绿葱坡旅游业的发展,绿葱坡镇基础建设将不断加大,对砂石料需求较大。该矿区运输条件便利,开采外部条件较好,资源储量潜力较大,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市场需求有很大的空间。二、产品价格分析类比绿葱坡镇当地原采石场生产成本等财务指标,目前市场上石料的销售价格为碎石45元/立方米,粗砂50元/立方米,细砂70元/立方米,矿石平均销售收入55元/立方米左右(当地销售收入),利润空间较小。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基础建设项目不断的投入,普通建筑石料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矿区共求获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保有资源量54.5万立方米,可采储量47.97万立方米,以粗略估算矿山建设需投资788.76万元,投资回收期约3.9年,矿山服务年限约11.7年。建议业主强化内部管理,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还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在当今市场条件下,本项目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及安全等其它条件符合有关规定,在满足当地矿产资源规划的前提下,矿山开采在经济上基本可行。第二节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一、开采方案(一)矿床的开采方式根据矿床赋存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势、地表径流等因素,矿区剥采比小于0.02∶1,以及现阶段矿产开采工艺,确定本矿床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台阶开采。(二)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矿山范围据《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该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组成,面积为17943m2,其开采标高1780-1640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表2-1矿山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坐标拐点坐标XYXY13403570.1137430553.7223403678.5337430724.4433403563.9737430736.3343403484.3537430654.542.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原则:①保证其最终境界上边坡线不能超过规定的矿区范围;②尽量少占和不占耕地、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③充分考虑边坡的稳定性;④满足安全生产要求;⑤矿区平均剥采比小于0.02∶1;(2)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和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该普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属坚硬岩类,力学强度高,具可溶性,厚度较稳定,层状结构,稳固性好,岩体完整性好;采场最终形成六级台阶,台阶坡面角60°,采场最终边坡角按60°设计。(3)开采境界的确定:根据矿层赋存条件,将来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开采境界可能有所调整,但调整范围不得超过资源储量计算范围,本矿区开采境界范围与矿区范围一致,开采境界可由矿区范围与开采标高共同圈定。(三)开采边界内资源储量1.占用保有资源量根据《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求得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保有资源量(122b)保有资源量54.5万立方米,体重按2.72吨/立方米计,约148.2万吨。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中2.9.1“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估算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直接确定为122b”的规定,故保有资源储量类型为122b。2.设计利用和可采资源储量在勘查报告中,求得矿区内保有资源量为54.5万立方米(148.2万吨),资源储量估算扣除了因岩溶、夹层及地表覆土层造成的储量损失,拟对其全部加以利用。但在实际开采中,需预留台阶边坡,台阶边坡需扣除17.7万吨,设计开采损失率为10%,即可采率取90%,可采资源储量为117.45万吨(约43.18万立方米)。3.边坡台阶资源储量计算矿区求获保有(122b)54.5万立方米(148.2万吨)。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估算中边坡台阶尚未扣除,根据开采终了台阶底盘边界线对边坡台阶占有资源储量进行估算,矿区预留安全台阶底盘边界线与资源储量估算底盘边界线之间平面水平投影面积1645平方米,开采边坡最高标高为1780米,最低标高1640米,开采垂高140米;边坡台阶资源储量采用椎体储量估算公式估算。边坡台阶资源储量计算公式=S/3×L×K×T。上述式中:S=台阶水平投影面积(m2);L=采高(m);K=可采率(%);T=矿石体重。边坡台阶资源储量=1645÷3×140×85%×2.72=17.7万吨4.潜在资源量为满足矿山业主对资源储量要求,矿体开采最低标高为1640米,开采矿体(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底部为灰质页岩夹泥灰岩,为细晶~粉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层理清晰。岩石致密、质硬性脆,是良好的普通建筑石料。若需扩大生产规模,沿矿区南西、北东两侧扩展其建筑石料灰岩仍能满足矿业权人需要。本方案暂不对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矿山生产能力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做相应调整。(四)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根据巴东县人民政府批准文件,该矿山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根据矿山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一年按有效工作日300天计算,需日产砂石料333吨,采用每天1班,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在计算储量时,已扣除了地表覆土层及岩溶率及夹层所损失的储量后,求得划定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122b)148.2万吨,扣除台阶边坡储量17.72万吨,设计利用资源量为130.5万吨。本项目采用露天开采,矿石可采率按90%设计,则可采储量如下:设计利用储量×平均可采率=可采储量,则:130.5×90%≈117.45万吨。矿山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则服务年限117.45÷10≈11.7年。2.产品方案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开采运输条件,拟生产碎石、粗砂、细砂三种规格的产品,其生产比例可按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3.“三率指标”汇总据《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在计算可采储量时,已扣除了地表覆土层、岩溶率所损失的储量及台阶边坡储量,求得估算范围内可采资源储量,在开采过程中拟全部加以利用,资源利用率为100%。但在实际开采中,可能因开采搬运损耗而导致可采储量有所降低,因此,设计开采损失率为10%,即可采率取90%。(五)开拓运输方案1.开拓运输方案的影响因素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灰岩矿山为新建的山坡露天矿山,矿区内地形坡度一般为35°-55°,相对高差为140米,属浅切割中低山区地貌单元,风、雨、冰、雪、雾等气候对运输均有影响;极端恶劣天气应停止生产施工。2.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1)开拓系统选择原则①生产工艺简单可靠;②基础工程量小、投资少;③生产运营成本低;④建设速度满足投产要求;⑤预见生产规模扩大对系统通过能力的要求;⑥不占良田,不占耕地,有利于改地造田,防止污染;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⑧有利于维护、检修,应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开拓运输方案。(2)公路运输开拓矿山大多采用汽车运输,机动灵活,弯转半径小,宜与装载设备配套的运输设备,装载点的出入及调车等候时间短,从而提高挖掘机作业效率,有利于采用移动坑线开拓,排弃废石简单灵活,线路工程量小,基建时间短,投资少。以矿山南侧的工业场地为中心,修建迂回上山公路至1780标高,首先对表土进行超前剥离,然后从上至下分台阶开拓,采用公路运输开拓方案。3.开拓工程布置在修上山公路时,以能满足两车相会为前提,边坡应加固,保证行车安全,使车辆能快速将山上石料运至加工场地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开拓方法,既要运输联系方便,又要尽可能减少开拓工程量。在开拓工程布置时,要保证矿山采矿、剥离、开拓工作的正常进行。二、厂址方案(一)厂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矿区属浅切割中低山区地貌单元、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类型。据现场调查当前无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但岩层中软弱结构面及节理裂隙的存在,易引起岩石的崩落,厂址选择时应避开岩石易崩落区。且地形相对平缓处。(二)厂址选择的原则厂址选择的大致原则是:尽可能节约占地面积,少占或不占良田﹑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能够落实,辅助材料的供应经济合理,最好有充足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交通运输条件比较方便﹑经济,不污染环境,不破坏文物古迹,不妨碍文化﹑旅游及其他精神文明建设,对拟建项目留有适当发展余地。公路的选线,要根据沿线运量的发展前景,地形地质条件的好坏,土石方量多少,控制工程大小难易来定。总体原则是: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题方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厂址。(三)厂址方案的确定本次厂址方案选择位于矿区南侧,工业场地占地约6673平方米,场址布置详见附图06《湖北省巴东县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三、防治水方案(一)地下水控制本矿区属露天开采矿山,最低开采标高(1640米)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630米),矿山范围内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简单,矿区内无地下水出露。(二)采场排水根据勘查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本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用露天方式开采,最终形成三面边坡,边坡比高约140米,采场可能汇集周围地势高处的地表水,但汇水面积较小,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泄,防治水工作较简单。(三)地面防排水矿区开采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自然排水条件较好。暴雨季节矿坑可能形成局部短时积水,矿区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坡面水。开采时可在采场底部挖排水沟排水,在上部开阻水沟使坡面水分流至采场之外,以预防暴雨季节雨水对采场内设备的损坏。第三节矿床开采一、首采区及初始开段沟位置(一)首采区选择首采区的选择应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要求投产快,生产上能满足市场供应,并能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对其投资进行回收。为满足安全生产,从上至下开采的原则,首采区应选择在矿区范围内北西侧标高1760米以上矿体,基建期主要是修建加工场地及上山公路至首采区,预计建设时间为0.5年。(二)初始开段沟位置选择露天矿开段沟是露天开采的准备工程,为建立台阶或台阶初始工作线而掘进的水平堑沟,开段沟的尺寸和布置方向决定着露天开采新水平的准备周期,决定着露天矿剥离、采矿工程的发展程序。遵循上述原则,将首采区开段沟位置设计在矿体标高1760米处,沿矿体走向掘进,从上至下开采。二、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一)采区划分根据矿区地形条件及以能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矿区开采范围内资源相对集中,矿区范围较小,划为一个采区进行开采,矿体开采标高1640-1780米,资源量估算面积17943平方米。(二)开采顺序露天矿的开采顺序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并要根据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矿区先要修建简易上山公路迂回进入矿体顶部,并对矿体顶部表土进行有计划剥离,然后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沿已形成的运输系统将开采的矿石运至工业场地加工后出售。三、开采工艺及开采方法(一)开采工艺的选择露天矿开采工艺的选择,应结合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开采规模等因素,本着因矿制宜的原则,避害趋利,近期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并应遵守下列原则:保证剥、采系统的可靠性;力求生产过程的简单化;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设备选型规格尽量大型化、通用化、系列化。就目前露天矿开采工艺规范要求;根据本矿山设计开采规模及地质条件等情况,采用挖机剥离表土,中深孔爆破,开采顺序为从上至下分台阶式开采,预留足够的最终边坡角及安全平台。(二)开采方法根据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装备等情况,确定如下:⑴采场最小底宽及位置:根据相关要求及本项目所采用的公路运输开拓方式和所采用的装运设备情况,需要保证露天采场底部宽度不小于30米。⑵采场最终边坡角:从安全角度看,陡边坡易导致崩塌事故,为此应尽可能减缓边坡角。根据相关规定及矿山开采矿石稳固性、硬度等情况,最终形成五级台阶,设计最终边坡角按60°。⑶最终台阶坡面角:开采台阶坡面角60°。⑷台阶高度:根据相关规定及本矿技术装备等情况,其采用机械化开采,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设计均为15米。⑸平台宽度:凿岩平台6米,安全平台宽度8米。⑹开采标高:1780-1640米。(三)穿孔爆破方法本项目区采用潜孔钻机穿凿中深孔,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还需配备手风钻辅助凿岩,修整难处理的边角及清理爆破根底。在今后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爆破由矿山业主聘请具有资质的民爆公司进行爆破,因而本项目不设计穿孔爆破工艺。(四)采剥工作进度计划采剥工作进度计划是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山企业可依据采剥进度计划编制生产、财务、劳资、材料供应、设备运转及维修等计划。由于该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山基建期主要是修建加工场区及上山公路至标高1780米,矿山开采需利用挖机先剥离表土,剥离工作面应离开采工作面4米以上,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剥离的表层土运至表土堆放场单独存放。矿山开采初期,应先对初始开段沟及矿体顶端进行表土剥离,矿山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进度。四、采、装、运设备选型根据矿山建设规模(10万吨/年),以及相邻矿山生产实际和设备使用情况,综合分析提出以下采、装、运设备。表2-6主要设备特征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价主要技术参数数量小计备注1挖掘机徐工XE260C85.0铲斗容量/1.1m31台85.02运输车东风单桥自卸车7.8载重10T4台31.23装载机LW320f8.0额定斗容量1.7m32台16.04潜孔钻QC702.3孔径为80-100mm2台4.65空压机复盛TA-651.8排气量6/(m3/min)2台3.66破碎机鄂破PE600×90018.050-180(t/h)1套18.07变压器S9-630/354.0功率/400(KVA)1台10.0合计168.4第四节选矿及尾矿设施一、选矿方案(一)选矿实验研究及评价野花坪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属新建的建筑石料灰岩露天矿,生产的矿石作为普通建筑石料利用,未做选矿实验。(二)选矿方案矿石作为普通建筑石料利用,加工技术条件简单,加工的砂石料直接销售,不推荐选矿方案。(三)产品方案及工艺流程考虑到市场需求,产品方案拟生产碎石、粗砂、细砂三种规格的产品,加工出产品后暂时堆放料场或直接销售。(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根据矿山开采规模及矿区地质条件,主要设备选型以能满足矿山生产需要为前提,其采矿设备建议选择复盛TA-65螺杆式空压机(6m3/min),QC70潜孔钻机,600*900破碎生产线进行矿山开采;剥土设备采用徐工XE260C挖机剥离;装运设备LW320f型装载机装车,东风单桥自卸汽车运输。二、尾矿设施因本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加工为机械破碎,不需选矿及尾矿设施。第五节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一、总图运输(一)总体布置该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山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布置选择在矿区外南侧,矿山开采的总体布置为保证安全生产,需修建上山公路至标高1780米,并对区内矿体顶部表土进行有计划剥离,然后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沿已形成的运输系统将开采的矿石运至工业场地加工后出售。(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外南侧,由办公房、加工场、堆砂区、排土场及挡土墙构成,平面布置情况见附图06。(三)内部运输矿体开采所产生的废石、废渣以及剥离表土用载重10吨的东风单桥自卸车运至废石堆放场、表土堆放场存放,加工的成品直接进行销售。(四)外部运输矿区南东侧直距约50m处有村组公路(碎石)经过,村组公路向东公路里程约4.9km与S245省道相连,形成了较好的外部交通运输网络,运输条件具备矿山开采要求,外部运输设备齐全。(五)道路设计矿区内矿山公路设计为碎石路面,路宽4米,上山公路在适当地段应留好会车位置,与乡村公路相通。(六)机修、汽修设施不单独设置机修、汽修场地。(七)占地面积矿区范围外生产生活场地、矿山公路等基建设施,共占地面积总计为7489平方米。二、供电、通信与自动化仪表设计S9-630/35变压器1台,以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照明、小维修及矿山照明等用电需求。矿山用电设备主要有600*900破碎生产线及小型维修设备,办公生活用电电器,装机容量小于500KW。地面照明采用混光灯具照明,配电房采用日光灯照明。配电房侧采用电缆连线,避雷器装在架空线路终端与电缆头连接处。地面低压电气设备采用接零保护,配电房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配电电源来自配电房,根据供电用途,分别安装配电电路,办公用电及生产生活照明应由单独线路供电,安装配电箱配电。矿区内移动、联通网络全覆盖,通信比较方便。三、给排水矿区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需在矿区南东侧溪沟引水并修筑蓄水池蓄水。四、供热与通风、除尘本项目为露天开采矿山,建议不考虑供热、通风等设施,现矿石加工均采用全湿化加工进行除尘,缓解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现场工作人员可配备防尘口罩进行防护。第六节职业卫生与安全一、采场及排土场边坡稳定(一)地质条件分析采场及排土场地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基岩裸露,地形坡度有利于地表降水迅速排泄。矿区内富水性弱,矿山范围内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简单,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由于岩层层面与风化裂隙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割裂体在自重、降水和爆破震动作用下有产生小规模崩塌的可能,尤其矿山东侧及南北两侧在采矿过程中对于矿层层间的裂隙发育情况在开拓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总之,开采过程中只要规范采矿,及时清危撬毛,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可以避免。综上所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矿区边坡影响较小。(二)采场边坡稳定边坡稳定分析:边坡失稳通常发生在一定地质背景条件下,是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激发而导致的;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和地质活动频繁时期,大量的降水和地震是通常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除上述条件外,人为野蛮施工,盲目开采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未来开采东侧的边坡为主边坡,为同向边坡,将来开采时局部页岩、泥岩软弱夹层遇水软化后以及结理裂隙发育的情况下,有产生滑移崩塌的可能,威胁对象主要为采场工作人员、机器设施、车辆等,但规模小,防治难度小;按照从上至下开采,预留足够安全平台,最终边坡角不大于60度,坡高不超过15m,发生大规模的地表变形的可能性小。应采取的措施: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小组和措施保障,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对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特别是边坡稳定性检查的力度。对开采形成的边坡设置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监测。一旦发生险情,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对危险区实施警戒。(三)排土场边坡稳定排土场边坡稳定分析:排土场边坡的变形主要有滑动、沉陷与流动,与这些变形相联系的还有陡坡周期性的崩塌,非固结土石的突出、剥落、侵蚀等。其中,最重要的变形是滑动(即滑坡),当排弃超载或排土场基底软弱时均可发生。如果顺坡堆积,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较大。应采取的措施:为加强堆放场坡面的工程防护,在堆放施工期间及时采取平整、压实、修建挡土墙措施,既可稳定坡体也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在排土场南侧设置挡土墙,长78m,墙高3m,顶宽0.6m,基础埋入灰岩深0.5m,挡墙中部设置一道伸缩缝,墙脚距地面1m设置一排泄水孔,水平间距为3.0m。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为边生产、边复垦、边治理,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约1346平方米,设计堆高3—6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将首采区表土进行剥离放入表土堆放场,待首采区采完后对其进行复垦、治理,废石短时堆放后可进行破碎分级加工,将不会堆积过高,对地基表土进行平整、压实,排土场及堆放场周围照明线路确保可靠和畅通,设专职人员对排土场不定期检查和巡视。(四)边坡监测为保证安全生产,需对其开采过程中局部形成的采场边坡进行监测,以了解边坡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圈定边坡可疑的不稳定区段,确定不稳定边坡的滑落模式及滑移方向和速度,掌握边坡发展变化规律,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设置专职人员对采场边坡巡视,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应加强巡视力度,发现异常及时预警。二、安全卫生与消防(一)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危险因素有:地震、雷击、岩石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机械伤害、物体、落石、滚石打击、电击、工作面土石滑坡、车辆伤害、火灾等。(二)防治措施⑴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理论技能考试合格,持证上岗;⑵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禁止无证人员操纵机械设备;⑶严禁非机械操作人员进入危险的机械作业现场,确需要进入的要先与机械作业人员取得联系,在安全措施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现场;⑷机械设备检修,必须断电作业,电闸处必须悬挂警示牌,并派专人监护,确认断电后惯性停止才能检修;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留人进行点车。⑸等装车辆要停放在指定位置,待上一车装满退出后再入,不得乱停乱靠、防止伤害采场工作人员。⑹施工过程中发现工作面有裂痕,或者在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可能塌落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至安全地点,采取安全措施和消除隐患。

⑺采石场的入口道路及相关危险源点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禁任何人员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三)消防安全措施⑴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消防安全情况;⑵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落实;⑶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⑷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⑸组织实施对矿区所有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修保养,确保完好有效;⑹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月奖、风险金、年终考核的内容。对消防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根据消防安全分项制度条款予以罚款、警告、降职、撤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四)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的防护措施⑴建立以矿山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职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调查,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奖惩,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等制度,并严格执行;⑶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合格的专兼职安全员,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在采掘作业现场跟班作业、现场管理。⑷制定符合可操作的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的操作规程;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考核。聘请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⑹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⑺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须的应急救援人员器材和设备。第七节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一、环境保护方案(一)环境质量现状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山地气候类型,降雨充沛,植被茂盛,矿区平均海拔在1600~2000m左右,空气清新,无水质污染和噪声污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二)环境污染影响⑴建设期:矿山环境因在建设期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和状态,如植被破坏、噪声的产生等。⑵生产期:随着矿山采场的推进,施工开挖或弃渣压埋,粉尘、噪声、废石的产生,地形地貌景观改变,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影响植被的恢复,环境受到污染和影响。(三)污染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必须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昌盛的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污染防治主要措施: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阶段还应注重对矿山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应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污染,从而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持续使用,社会和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四)生态保护方案1.根据国家颁布的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矿山内部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2.矿山应聘请有关专家对矿山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工程进行专业咨询,制定合理的生态恢复方案和措施,使矿山闭坑后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工程切实有效。3.加强矿山企业生产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轨道,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布局,实行农、林、牧、全面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态体系中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形成良性循环。4.对表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表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以便用于土地复垦保持地力,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5.采用生物工程对矿场底盘、工业厂区和堆放场进行土地复垦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进行优化。二、水土保持方案(一)水土流失现状该区域属浅切割中山区地貌单元,山大人稀,林草覆盖率较好,目前当地农户开荒种地以及乡村公路的修建,对地表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但破坏程度较轻,影响甚微。(二)项目建设对水土保持影响在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施工开挖或弃渣压埋,都不同程度的对原地貌形态、地表岩石结构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因林草被破坏削弱其拦挡作用、草皮被压埋失去固结功能等。(三)水土保持措施⑴水土流失防治:根据本矿山开采和水土流失特点,采取适当的工程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土地整理工程:由于矿山服务年限较长,应及时进行土地整理,应根据排弃进度逐年覆土绿化,尽快恢复山林植被,同时服务期满后,采取复垦措施,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⑵方案实施的进度: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止水土保持设施滞后造成不应有的水土流失。三、土地复垦方案(一)土地复垦标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谁破坏、谁复垦”作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以及沿线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并结合沿线的调查、踏勘,合理界定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责任范围。本工程土地复垦以《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一条之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复垦方案,方可通过审查:(1)土地利用现状明确;(2)损毁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