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苏健霖)_第1页
印象主义(苏健霖)_第2页
印象主义(苏健霖)_第3页
印象主义(苏健霖)_第4页
印象主义(苏健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象主义姓名:苏健霖学号:2013211951班级:师范一班时间:2014年6月5号目录:

第一节:印象主义美术

第二节:新印象主义

第三节:后印象主义

第一节印象主义美术

一: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贝尔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启发下,注重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理论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印象主义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猛烈攻击。在这次画展中展出莫奈(ClaudeMonet)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有位叫勒罗瓦(LouisLeroy)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

二: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画家们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画家们把“光”和“色彩”作为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

在印象派画家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

马奈(EdouardManet,1832-1883年)马奈主要的代表作品:《苦艾酒的嗜好者》、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个人简介: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一副绅士派头,自视清高,热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独立自由,他反对保守,同情进步,维护共和主义,具有自发革命意识。19岁参加过革命暴动,还曾和德加、巴齐依参加过国民自卫军,年轻画家巴齐依阵亡。他同情巴黎公社起义,还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盟委员,这些都是他对自由的忠诚和浪漫的激情所致。当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9岁的马奈在沙龙展出《西班牙歌手》,在巴黎画坛上崭露头角。他的画具有古典造型基础,又有明亮鲜艳、光与色的整体表现,仍保持着形象的真实感。31岁时,在落选沙龙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遭到拿破仑三世和舆论的攻击。而左拉却肯定他的艺术。马奈总是以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华丽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画中。1882年沙龙展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因而获得极大成功,官方授予他“荣誉团勋章”。病中的马奈说:“这实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马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光和色的世界。马奈的代表作品:《奥林比亚》

《奥林比亚》中的裸女姿式并不新鲜,乔尔乔内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就是这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画家采用一种稳定的近乎平涂的受光面来描绘裸体,以最小限度的立体层次造型,然后突然转入暗部,简化了学院派的作画步骤,不表现复杂层次和立体感。在这幅画中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并为后来整个当代艺术所接受。画面以裸女躺在柔软的白色靠垫、床单和长巾上,这与人体的肉色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前景明亮的色调,在深重色背景衬托下格外轻巧、光彩和明亮,在这强烈对比中配置一位黑女佣人和一只黑猫,在画面上起着由明向暗的过渡作用。马奈的功绩在于大胆地摈弃了古典画法和学院派的教条,根据画家自由观察来描绘对象和认识世界。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因为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画家以一个凡女裸体作为象征,是有其深意的。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尔后经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有人称他是“印象派之父”,在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之上,必然产生印象主义画派。《短笛手》:

人物用右脚站稳,产生完美的平衡,左腿伸展,双臂弯曲而短笛放在嘴上;清晰的边线勾画出外形,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使外形更加鲜明。抽象的背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马内以单一而又和谐的色调来勾画其脸部。

这幅画共使用了三种基本色调:裤子的红色被赭石色的背景所烘托出来,使其更加突出;紧身上衣和帽子的黑色连成一块.而不去讲究手臂的外形;赭石的底色,在画的边缘逐渐加深,形成主角生活和演奏的空闲;红色和黑色这种基本色调间的主要关系,被衣扣和布景的金黄色,以及托住乐器的白色披带所突显出来;最强烈的黑色,是小音乐家的眼睛,眉毛的清晰线条,加强了眼部的表情。这个脸看起来虽然如此简单,却展现了马内高超的绘画手法,以及其全部的经验。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是克洛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年)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是早期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生坚持印象主义画风。主要的代表作品:《日出·印象》、《撑伞的女人》、《草垛》、《卢昂教堂》、《睡莲》

个人简介: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1874年展出惊世之作《印象·日出》。历经磨难的43岁莫奈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与阿丽丝组成新家庭定居于离巴黎40公里的吉维尼村,隐居作画又生活了43年,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重要的《睡莲》就是他晚年的名作。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年)《日出·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撑伞的女人》

莫奈对于他的作品,大致都能非常细心地掌握主题。部份创作是以大笔挥洒而成,这些作品多半带着迷人的自发性趣味;不过绝大部份还是属于精雕细琢,相当润饰过的作品。因为颜色刻意刷得较明亮,使画面显得更稳健、细致。1875年的作品《撑伞的女人》,画中人毫无疑问的为莫奈的妻子卡蜜儿,而一旁则是他年幼的儿子。这幅画的笔触大胆狂放,人物充满活泼生气,可说是印象派作品中最具有特色,也是莫奈作品里最迷人的女人画像。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年)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主要作品有《狄安娜》、《包厢》个人简介:出生在一个穷裁缝的家庭。5岁时全家迁居巴黎,在13岁时已学会画瓷器画的手艺,尔后又学会画屏风,初步掌握了绘画技巧,还赚了一笔钱。这使他在21岁时有可能入巴黎格莱尔的画室学习,在那里的同学有莫奈、西斯莱和巴齐依。他们一同走出画室到枫丹白露的森林去外光写生。在巴比松作画时遇到慈父般画家狄阿兹,狄阿兹不仅资助他还忠告他:“你为什么画得这样黑?”从此他开始放弃传统的暗调子,逐渐走向明媚和五彩缤纷的光与色的境界。他在最初的艺术活动中不仅向前代大师提香、鲁本斯学习,还向同代的柯罗、德拉克洛瓦、库尔贝学习。雷诺阿是位具有特殊艺术气质的人,他的生活态度和他的艺术创造是一致的。1870年代雷诺阿和莫奈经常共同外出写生作画,切磋画艺,他俩经常为贫困所扰,但总是互相帮助鼓励共渡难关,他俩共同探索画中的光与色的描绘,终于创造出由闪烁的光与变幻的色彩编织成的动人交响乐章。雷诺阿艺术的主体旋律--毕生所竭诚表现的是女性肉体的魅力。他所描绘的女性着意在外表美而忽略其性格深度,但就其自然魅力而言是高贵雅致的。他兼收了罗可可和巴洛克两者的娇媚和雄健之风,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创造了独有的雷诺阿风格。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年)雷诺阿的代表作品:雷诺阿于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上露面的这幅《包厢》,被称为一个绝对的艺术奇迹,它的技艺是一种挑衅和登峰造极,标志着雷诺阿风格的成熟。

雷诺阿在描绘女性面容时善用高调手法,用重色突出双目,其余用浅淡肉色描绘,像是粉嫩的脸上镶着两颗黑色宝石,醒目媚人。尤其令人倾倒的是少妇身上那一道道浓重的黑色条纹,由于条纹的边缘是用细碎的笔触轻轻扫过,这使黑色条纹像镶在薄纱衣裙上的滚滚丝绒,厚重柔软,它在少妇脑前划成两道饱满的圆弧,然后向四周放射开去,用抽象的线条表现了女性丰润的美。

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1917年)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自己说他是“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代表作品是:《苦艾酒》个人简介:有幸得到古典主义一代宗师安格尔的忠告:“年轻人,你要想出人头地就要画素描,要凭记忆和写生画画,要多画线条。”德加铭记在心,终生不喻,据说在他临终时请人在他的墓碑上题写“他终身热爱素描”所以德加一生坚持古典的造型与印象派的色彩结合,作品始终表现出严肃和一丝不苟的写实风格。德加早期受古典主义影响,崇拜安格尔,但天才而敏锐的画家总是紧跟着时代前进,德加一生的作品有深厚的古典主义造型基础,但更多具有浪漫气质,而在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中又体现出自然主义倾向。在绘画本身的语言上--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上,却是浪漫主义进而又是印象主义的。他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而又坚持自己见解和艺术方法的画家。19世纪70年代是德加真正显示印象派风格的辉煌时期,是他在色彩、人物动态和构图方面走向更加成熟和富有特色的时期。德加不仅是油画家,而且擅长色粉笔画,他尝试用色粉笔画出油画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轻柔明媚的特色,显示出与油画不相上下的艺术魅力。德加一生勤奋作画,他在几乎失明而不能画画时,仍摸索着做雕塑,以印象派的方法塑造各种动态的人和马。

德加(EdgarDegas,1834-1917年)

德加的代表作品:《苦艾酒》中画的是版画家台斯色丹和女演员安德蕾在巴黎新雅咖啡馆。可能是画家出于偶然的原因为穷困潦倒的朋友画了这一幅富有性格特征的肖像。画中所描绘的画家台斯色丹据说原是个乐天派。他为人重义气,生活随便,常处于穷困境地,德加表现他出入于咖啡店或小酒馆的生活一面,并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因为印象派从来就不感兴趣于社会内容。画中男女很有个性化,女演员早已姿退色衰,生活没有保障,一杯苦艾酒衬托出两个失意人的精神状态。这幅画构图奇特,将主体人物置于右上角,画面前景大部空间用来描绘下等酒吧的简陋摆设,空旷乃至空虚感与失意人相映成趣,用笔粗犷概括,画境不一般。

英国血统的西斯莱(AlfredSisley,1839-1899年)是一位风景画家,是法国印象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曾受库贝尔的影响,更崇拜柯罗。主要代表作品:《阿尔让伊特的塞纳河》个人简介:

出生在英国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温文尔雅富有教养。曾入巴黎格来尔画室学习,在那里遇上了莫奈,后来与雷诺阿、巴齐依往来,他们常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写生,常逗留在美术馆大师的画前和咖啡馆讨论艺术问题。当他们来到巴比松时为柯罗作品上那种明媚阳光照耀下清新而庄严的画境所吸引。他在继承巴比松画派风格的同时,在色彩和笔触上又表现出印象派的画法。他在描绘阳光普照的景物时,特别喜欢用温暖漂亮的橘红色以及相应的黄和红,因此他的画面上总是显得明亮并充满生命活力,即使是画雪景也有暖意。西斯莱生前的作品从不被官方接受,但他的艺术实践也从不向官方让步。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与莫奈同往莫雷,往来密切,这时期作品深受莫奈影响,但总是力不从心。晚年的艺术也失去了早年那种潇洒有力和神采飞扬的感觉。59岁时病逝,不能否认他对印象派作出的贡献。西斯莱(AlfredSisley,1839-1899年)

逼真的景物造型,透明的云天水色,充满阳光与空气,明媚的景色引人入胜,丝毫没有泛洪水的凄凉。毕沙罗看了这幅画后说:“就我平生所见在其他画家所画的洪水泛滥的作品中,很少有像他那样丰富和优美的,那是一件油画杰作。”画家善于运用多变的、碎而有序的小笔触描绘天空、屋宇和水中的倒影,产生一种形体的厚实感,既有写实主义的功力又有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体现巴比松画派向印象派过渡的特点。逼真的景物造型,透明的云天水色,充满阳光与空气,明媚的景色引人入胜,丝毫没有泛洪水的凄凉。毕沙罗看了这幅画后说:“就我平生所见在其他画家所画的洪水泛滥的作品中,很少有像他那样丰富和优美的,那是一件油画杰作。”画家善于运用多变的、碎而有序的小笔触描绘天空、屋宇和水中的倒影,产生一种形体的厚实感,既有写实主义的功力又有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体现巴比松画派向印象派过渡的特点。西斯莱的代表作品:

卡米耶·毕沙罗是印象主义运动中关键人物之一。思想比较激进,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也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个人简介:毕沙罗的父亲是法国犹太商人,指望子承父业,在毕沙罗11岁时被送往巴黎学习,17岁回家经商,但他倾心绘画,不得不在22岁时弃商从艺。又来到巴黎进入丹麦画家麦尔的画室学画,并在艺术学校短期学习,但他更重要的是在画室之外学习。毕沙罗(CamillePissarro,1830-1903年)第二节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了被称之为“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思潮和派别。1.试图用光学科学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

2."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现代绘画>>上首先使用的,它恰当说明了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上,新印象主义是进一步发展了;

3.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

4.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修拉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

5.把修拉开创的理论加以发扬的画家是保罗·西涅克。修拉死后,西涅克成为新印象派的首领。

第二节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试图用光学科学的实验原理指导艺术实践。人们对色彩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时期,可谓历史久远。但是,应该说色彩学研究的真正开始,应从1666年,牛顿通过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出七色光色散时开始,许多学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牛顿揭示了对光色的感觉是由光波刺激视感官而产生的,而物体的色彩是物体表层对光的不同吸吸和反射呈现出来的。

1730年莱·布朗发表了红、黄、蓝三原色学说。1776年哈里斯发表了最初的色相环。一百多年后,才由伊顿发展并用于自己的色彩体系。

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这个画派也叫点彩派(Pointillism)。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M.E.Chevereul)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乔治·修拉以新的色彩理论为基础,画了具有新印象主义特点的油画《阿尼埃尔的水浴》。代表作品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个人简介:

勃朗的论断:“服从于一些肯定规律的色彩,是可以像音乐一样地教授的”。令他信服。他思索谢弗勒尔提出的规律:“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品时,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修拉在画面上将一些黑色块集中起来,而让一些空白的部位显出明显的形状。通过达到完美平衡效果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把意想不到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捕捉着光和色,将它们在黑色和白色中复活起来,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光亮充满神秘色彩,过渡的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和谐的曲线在相互制约着、平衡着,各种形状浮现着,明确地发出光的异彩。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纯色的优越性后,他们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它们互相渗透到只有极小的差异程度,他们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年)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修拉花了两年之久绘制了这幅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作品,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修拉是根据自己的理论来从事创作的,他力求使画面构图合乎几何学原理,他根据黄金分割法则,以及画面中物象的比例,物象与画面大小、形状的关系,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平衡,人物角度的配置等,制定出一种空形的构图类型。注重艺术形象静态的特性和体积感,建立了画面的造型秩序,这幅《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创作的代表作品。

画中人物都是按远近透视法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似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来构成画面,画中领着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画面上有大块对比强烈的明暗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组成,使我们的眼睛从前景转向觉得很美的背景,整个画面在色彩的量感中取得了均衡与统一。

在这幅画里画家使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几何分割关系和色彩分割关系,描绘了盛夏烈日下有40个人在大碗岛游玩情景,画面上充满一种神奇的空气感,人物只有体积感而无个性和生命感,彼此之间具有神秘莫测的隔绝的特点。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以及后来的主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被称为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的画家有塞尚、高更、梵高等人。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第三节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1.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2.“后印象主义”画家曾一度受到影响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仅对于光和色的表现,因此他们另辟蹊径来探讨艺术的本质。(批判性的发展)3.塞尚擅长表现客观物体的内在结构,对后期立体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凡高与高更擅长精神性的表现,并赋予画面象征的意味。凡高的创作深刻地影响了表现主义画派,而高更更多地影响了象征主义。

保罗·塞尚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虽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代表作品有《吸烟者》塞尚崇拜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写实派的库尔贝,再加上印象派的影响,在他的脑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造力。他宣称要创作一种像古代大师们那样可以进博物馆的永恒艺术。为了强调质感,他采取库尔贝用调色刀作画的方法,还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描绘对象,并且都表现出透视关系,还要把一个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面都引向中心,用分解景物,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的作品,最后达到简化和几何化的效果。塞尚在新艺术观念指导下创作的画不仅受到官方沙龙的拒绝和舆论的攻击,而且公众也不理解。因此没人买他的画。失意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乖戾,他不能容忍社会的压力和社交界的虚荣,当他纯朴的自尊受到障碍时,内心便变得更加痛苦怪僻,觉得世间没有人理解他的艺术思想,有时他也发出自尊自大的言词:“在法国所有活着的画家中最伟大的是我塞尚。”塞尚在艺术上是个不被赏识的、孤独的探索者,他也是一个意志坚韧的、孤辟的人,他不是为生活而画,是为画而生活,甚至不为别人画,而完全为自己画。他在死后20年才赢得声誉,成为画坛巨星,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年):《吸烟者》:塞尚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虽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代表作品有:《向日葵》、《星空》、《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夜间咖啡馆》个人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德埃一个小镇新教牧师的家庭,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他的三个叔叔在荷兰拥有最大的画店。16岁的凡·高在他叔父开的古比尔画店当职员,这期间他读过很多书,见识过各地的博物馆,还爱上一个女人,女人无法理解他那粗鲁、然而又炽烈的爱,同时又遭到不懂艺术的顾客横加指责,这使他积蓄的感情受到打击和压抑,产生一种为了拯救自己也拯救一切痛苦灵魂的信念和寻求神灵的愿望,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牧师。可悲的是因没有口才和太善良而终告失败,在他看来唯一的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