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的(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D)。P8或者A.环境效益达成最大B.社会效益达成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ABCD)。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可以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互相关联重要有(ABD)。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的对象重要涉及(BD)。A.“十五小”公司B.对环境导致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准时缴纳排污费的公司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ABCD)。A.合理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的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也许为危险废物(C)。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解决厂的污泥7、环境规划的特性有(ABCD)。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ABCD)。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运用环境资源的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ABD)。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AB)。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解决的最重要依据是(B)。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ACD)。A.资源供应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社会影响指标13、可连续发展的特性是(ABCD)。A.社会可连续发展B.经济可连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连续发展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连续发展14、可连续发展的内涵涉及(ABD)。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规定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15、可连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ABD)。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连续的分派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16、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ABCD)。A.阶段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7、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D)。A.生产B.生活C.还原D.信息传递18、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ABCD)。A.人工性B.脆弱性C.可塑性D.地带性19、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有(ABCD)。A.公司的集聚效应B.功能区的邻近效应C.时间的经济效应D.土地运用的密度效应20、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ABC)。A.环境承载力理论B.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C.空间结构理论D.循环经济理论21、环境规划目的的基本规定有(ABCD)。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的的共性B.与经济社会发展目的协调C.保证目的的可实行性D.保证目的的先进性22、按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目的可以分为(ABD)。A.环境污染控制目的B.生态保护目的C.环境污染总量目的D.环境管理目的23、拟定环境规划目的的原则有(ABCD)。A.环境规划目的规定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B.环境规划目的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C.环境规划目的应当满足人类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规定D.与规划区环境特性、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ABCD)。A.选择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25、环境规划指标中的相关性指标是指(B)。A.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B.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C.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D.环境质量指标26、安全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的(B)。A.预解决方法B.最终处置方法C.资源化方法D.减量化方法27、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是(ABD)。A.合理布局B.拟定具体的环境目的C.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D.便于目的的管理和执行28、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ABCD)。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29、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AB)。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30、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ACD)。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C.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治理制度31、工业固体废物常用的预测方法有(ABD)。A.排放系数预测法B.回归分析法C.弹性系数法D.灰色预测法32、环境规划决策的特性有(ABC)。A.非结构化特性B.多目的特性C.基于价值观念的特性D.结构化特性33、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涉及(BCD)。A.系统分析法B.数学规划C.多目的决策分析D.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4、水资源系统规划可以分为(ACD)层次。A.流域水资源规划B.水资源设施规划C.地区水资源规划D.专业水资源规划35、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ABD)有关。A.水体特性B.污染物特性C.污染物的空间分布D.水质目的36、按降解机制,水环境容量可以分为(AD)。A.稀释容量B.自然水环境容量C.管理水环境容量D.自净容量37、总量控制的类型有(ACD)。A.容量总量控制B.区域总量控制C.行业总量控制D.目的总量控制38、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有(ABCD)。A.综合指数法B.加权平分法C.层次分析法D.矩阵相关分析法39、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有(ACD)。A.尚未达成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两控区”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有(ABCD)。A.综合保护的原则B.连续保护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D.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1、土地资源评价内容涉及(ABD)。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潜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资源经济评价42、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ABCD)。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C.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规划D.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规划43、固体废弃物综合解决处置的原则是(B)。百度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44、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的措施有(BC)。A.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45、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重要表现在(ABCD)。A.影响大气环境B.影响土壤环境C.影响水环境D.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46、固体废物的生物解决方法有(BD)。A.焚烧B.厌氧发酵C.分选D.好氧堆肥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大纲性文献。2、环境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3、总量控制:是指在规定期间内,对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终排入环境的数量的限制。4、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5、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运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6、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组织形式的能力。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互相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8、环境指标体系:是在一定期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9、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10、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1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2、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13、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解决、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14、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15、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在某区域内为水资源的开发运用和水患的防治所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16、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水环境分级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目的责任制的基础,是拟定和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以及水质评价的基础。17、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的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18、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19、大气环境规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成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20、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基本方法之一,其重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派、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重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1、大气污染:重要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使得大气环境质量遭到破坏,并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称其优化分派到源,以保证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的值的方法。2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24、土地运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用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25、可连续土地运用规划:是为对的选择各种土地运用区位,改善农村土地运用的空间条件以及长期保护自然资源而制定的土地运用政策及实行这些政策的操作指南。26、土地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运用规划实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和及时反馈的一种战略环境管理方法和制度。27、土地运用现状评价:是总结土地运用特点,揭示土地运用的基本趋势和存在问题,据此对土地质量做出科学评估,提出相应的调整土地运用结构的布局。28、土地开发运用限度分析:指在当前技术也许性和经济合理性条件下,在土地资源中已开发运用土地所占的比例。29、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平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30、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涉及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盐泥废石和尾矿等。31、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中,废物积聚后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映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或传染性等。32、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平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33、固体废物解决: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送、贮存、资源化运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34、固体废物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送、贮存、解决和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35、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是由固体废物及其发生源、解决途径、处置场合和管理程序等构成的完整体系。3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是在资源运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级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在良性运转。37、社区: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38、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乡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线措施,是以农村县城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39、决策支持系统(DSS):凡能对决策提供支持,充足运用可供运用的、合适的计算机技术,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帮助和改善管理决策制定有效性的计算机系统。40、复合生态的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4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42、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是用于辨认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43、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
:是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成所规定的水质目的。44、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45、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连续下降甚至丧失。46、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是指运用土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拟定区域土地资源保护的目的、制定保护方案和拟定实行反感的措施,对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以使土地在一定期期内得以充足、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运用,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47、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成充足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发明力、生产力,并促使城乡文明限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48、环境规划目的: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49、评价指标(体系):是很据评价目的而对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与属性特性进行刻画的一组概括性表征。50、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是一个环境系统工程,一般应涉及以下内容: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数据分析和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51、土地:是地球特定的地区表面,是由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填空题1、环境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的特点。2、环境规划按区域范围和层次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等;按环境规划的性质分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规划及专题规划等;按环境要素分为:水污染控制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解决与处置规划,以及噪声控制规划等。按规划期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短期环境规划。3、未来环境规划的发展方向:①增强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②强化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③完善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4、可连续发展的目的: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和更新性。5、复合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大部分组成的综合体。6、复合系统的功能:生产、生活、还原、信息传递。7、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性。8、3R原则内容:减量化、再运用、再循环。9、产业生态学原则涉及:多层次的开放性原则、闭路循环性原则、因地制宜的本土性原则和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经济性原则。10、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为:城市膨胀阶段、市区蔓生阶段、城市向心体、城市连绵带四个阶段。11、产业生态学的特性:系统性、整体性、未来性、全球化。12、环境预测的技术方法:定性预测技术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1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经济、社会现状评价,污染评价。14、环境预测按预测目的分为: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的导向型预测(抱负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预测)。15、水体水质预测方法:水质相关法和水质模型法两类。16、噪声污染预测重要内容:交通噪声预测、环境噪声预测。17、环境规划决策的特性:非结构化特性、多目的特性、基于价值观念的特性。18、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19、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环境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20、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水环境分为:区域、流域以及城市等层次。21、根据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特点,分为三个层次:流域系统、城市系统和单个公司系统。22、根据水资源系统规划的不同范围,分为三个层次: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专业水资源规划。23、水环境功能区划遵循“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计算—综合决策”的过程。24、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子系统。25、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规划。26、能流分析的基本内容涉及:能流过程分析、能流平衡分析、能流过程优化分析。27、能流过程重要涉及4个过程:能流输入过程、能流集中转换过程、能流分派过程及终端用能过程。28、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的方法一般有: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29、大气环境综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足运用大气自净能力和加强绿化。30、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一般指标筛选方法重要有: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评分法、矩阵相关分析法。31、土地运用规划的基础方法涉及:土地评价、土地运用预测、土地运用优化配置、土地运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32、土地资源调查的程序:涉及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4个阶段。33、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综合保护的原则、连续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4、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35、固体废物的物理解决涉及:破碎、分选、沉淀、过滤和离心分离等解决方式。化学解决涉及:焚烧、焙烧、热解和溶出等解决方式。生物解决涉及: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等解决方式。3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有三个层次:操作运营层、计划策略层和政策制定层。37、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环节:总体设计、数据调查与分析、规划模型开发、规划方案生成及后优化分析。38、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多目的矛盾性、动态性、不拟定性。39、我国流域水环境变化的整体趋势存在的两个明显特点:①地表水污染仍然严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②流域水污染治理有了初步的效果,但水质很不稳定,污染治理效果仍需进一步的评估。40、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为:系统分析与优化、流域分析与流域保护、流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恢复生态学。41、评估内容将根据流域污染特性的不同而异,重要分为: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及资金贯彻情况分析、总量消减情况评估、水质评价与分析、规划目的评估以及管理措施评价等。42、流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①从宏观上以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气象、植被为依据实行划分一级区,表现出自然特性差异。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二级功能亚区划分。43、流域社会经济系统特性:系统性、动态性、目的性、复杂性和不拟定性。44、流域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性:综合性、多目的与目的矛盾性、动态性、不拟定性。45、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重要有: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连续发展两个方面。46、常用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重要有:经验评估法、综合分级评分法、标准指数加权综合模型评价法、评价信息系统。47、生态城市应具有的特性:环境良好、生态健康,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运用率搞,市民素质高,城市规划布局科学合理。48、DSS的结构特性: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交互式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图形及其他高级显示装置、对用户和谐的建模语言。49、环境问题的决策分为:环境战略决策、环境战术决策、技术决策。50、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减量化原则、再运用原则、再循环原则。51、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①全球可连续发展的需要。②突破“绿色壁垒”的需要③缓解我国现存压力的需要。52、评价对象:污染源和环境质量。5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①人口预测。②国内生产总值预测。③能耗预测。④用水预测方法。54、大气污染预测涉及两个基本方面:①大气污染源的源强预测。②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55、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的方法:①源强预测的一般模式。②污染物排放量预测。③耗煤量预测。56、水污染源预测:工业废水排废量预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生活污水量预测。57、固体废物污染重要来源: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58、噪声预测重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噪声预测和环境噪声预测。59、在环境规划中决策分析技术涉及:费用—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和多目的决策分析技术。60、水环境功能区可分为4个阶段,即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61、水环境污染整治的途径大体有两种::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二是提高或充足运用水体的自净能力。62、大气环境规划目的重要涉及:大气环境质量目的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的。63、土地运用的目的:为了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64、土地运用的规划方法:土地评价、土地运用预测、土地运用优化配置、土地运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65、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经济开发为中心,来描绘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科学蓝图。66、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67、流域环境污染的类型:水量方面的环境问题、水质方面的环境问题。简答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答: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的和措施合理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2、环境规划的重要功能。答:①保障环境—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合理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④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⑤实行环境管理目的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答: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规定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运用环境资源的原则。④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4、我国环境规划重要内容。答: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拟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规划实行计划设定,规划实行与管理、反馈。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4个矛盾。答:①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规定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②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③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④有限的地球体积,有限度的物质生产,无计划人口发展,也是一个矛盾。6、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答:①公司的集聚效应。②功能区的邻近效应。③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④土地运用的密度效应。⑤时间的经济效应。⑥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7、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性。答:①循环经济可以充足提高资源和能源的运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②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③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连续发展框架。8、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答:①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②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作用。③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④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⑤提高资源高效运用效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⑥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⑦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9、环境规划目的的基本规定。答:①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的的共性。②与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相协调。③保证目的的可实行性。④保证目的的先进性。10、拟定环境规划目的的原则。答:①以规划区环境特性、性质和功能为基础。②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③环境规划目的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规定。④环境规划目的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⑤环境规划目的规定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11、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答:①整体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规范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适应性原则。⑥选择性原则。1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答:①环境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噪声。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空气污染治理指标,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水污染治理指标,噪声污染治理指标,固废排放量指标和固废治理指标。③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类,水域环境保护类,重点污染源整治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类。④相关性指标,城市建设指标,生态类指标,经济和社会发展类指标13、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答:①污染源调查。②监测项目的拟定。③监测网点的布局。④获得环境污染数据。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⑥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拟定。⑦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⑧环境预测研究。14、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突出重点。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环境预测的重要内容。答:①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②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③环境污染预测。④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⑤生态环境预测。16、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①善用信息,紧指目的。②以提高资源运用率为主线途径。③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17、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答: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②分析预测的结果。③具体列出环境规划总目的和各项分目的,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的的差距。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重要任务。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18、环境规划实行的基本条件。答:①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②全面贯彻环境保护资金。③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④实行环境保护目的管理。19、环境规划实行的基本措施。答:①采用协调和审议的措施。②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③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20、8项环境管理制度。答:①环境博阿虎目的责任制。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④“三同时”制度。⑤排污收费制度。⑥限期治理制度。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⑧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21、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基本内容。答:①环境现状评价。②环境规划区域预测。③环境规划目的拟定。④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⑤环境规划功能区划。⑥环境规划方案优化。⑦环境规划实行与管理。2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答:①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②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③依据环境的开发运用潜力划分功能区。④依据社会经济的状况、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⑤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⑥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23、环境规划实行的动态追踪过程。答:①动态追踪管理。②动态追踪干扰因素作用管理。③环境追踪技术的可操作管理。④动态追踪的定量化管理。24、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答:①找出问题拟定目的。②拟定备选行动方案。③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④方案的实行即规划的执行。25、水环境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答:总原则:规划中需遵循可连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原则:①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②突出重点和分期实行原则。③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的原则。④坚持防止为主、防治结合原则。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运用并重、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6、水环境规划遵循的基本环节。答:①基础信息收集与问题诊断。②拟定规划目的。③选定规划方法。④拟定规划措施。⑤规划方案优选。⑥规划实行与评估。⑦反馈与适应性管理。27、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答: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②不得减少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③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规定。④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规定。⑤合理运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⑥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⑦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⑧实用可行,便于管理。28、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所有内容的7个环节。答:①系统分析的开始与终结。②将环境目的具体化为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数值。③对功能可达性进行分析,拟定引起污染的重要人为污染源。④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的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影响评价。⑤分析实现环境目的的各种也许的途径和措施,为定量优化选择可行方案做准备。⑥通过对多个可行方案的优化决策,拟定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组合。⑦为政策协调和管理决策,最终拟定环境保护目的和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9、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答:①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对工业公司重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对城乡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多采用最佳管理措施。②提高或充足运用水体的自净能力。③生态修复技术。④末端治理措施。⑤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技术。30、水环境控制单元的解析归类的内容。答:①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②对各控制单元的重要功能进行分析说明。③水质现状及控制断面,涉及单元控制范围内设立的控制断面及其作用和水质情况。④排放情况和重要污染源。⑤排污量与水质预测。⑥重要水环境问题诊断。⑦控制路线的制定。⑧允许排放量的拟定。31、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特点。答:①能反映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③能定量或至少能半定量地表达。④表征这些指标的信息是可以得到的。3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答:①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分别划分为一、二、三类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大气环境标准,来保证这些区域的社会功能的发挥。②应充足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③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大气环境目的的控制对策,有助于实行新的环境管理机制。3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环节。答:①拟定评价因子。②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拟定。③单因子权重的拟定。④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拟定。⑤评价结果的最终拟定。34、总量负荷分派原则。答:①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派方式。②一律消减排放量的分派原则。③优化规划分派原则。35、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基本环节。答:①土地运用现状分析。②土地评价。③土地运用预测。④土地运用战略研究。⑤土地运用分区。⑥土地运用规划方案编制。⑦土地运用规划的审批和实行。36、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答:①为土地运用发明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②实现土地资源可连续运用。③发明良好的社会效益。37、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答:①编制工作方案。②土地资源里哦那个现状分析,明确土地运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重要问题。③拟定土地资源保护目的、任务。④拟定区域重点土地类型的保护方案。⑤划分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应拟定相应的管理规定。⑥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方案。⑦制定规划实行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38、《规划纲要》明确了5项重要任务。答:①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②以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③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运用与生态建设。④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途径,统筹区域土地运用。⑤以贯彻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行保障措施。39、国内外土地运用规划的发展具有的共同特性和趋势。答:①规划理论的复合化。②规划内容的综合化。③规划手段的信息化。④规划主体的多元化。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意义。答:①土地资源保护规划能为土地运用发明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②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连续运用的有效手段。③土地资源保护规划能为人们发明良好的社会效益。41、露天堆放和填埋不妥的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途径。答:①固体废物随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体。②固体废物中的渗滤液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③细颗粒垃圾随风飘扬,落入地表水体。④固体废物被直接倾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42、固体废物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方面。答:①恶臭:在垃圾堆放地,由于垃圾、废渣中的某些有机物质进行生物分解而产生恶臭。②悬浮物:来自垃圾、废渣堆放和解决过程中产生的细尘粒、粉尘等。③有害气体:在运送和解决固体废物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43、危险废物的管理一般从4个方面入手。答:①制定危险废物判别标准。②建立危险废物清单。③建立危险废物的存放与审批制度。④建立危险废物的解决与处置制度。44、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控制系统的规划模型具体内容。答:①固体废物管理技术经济评估。②固体废物产生排放预测。③固体废物处置场地选址及交通运送网络设计。④固体废物解决量优化分派。⑤固体废物相关的空气污染物扩散控制。⑥固体废物运送与解决相关的噪声污染控制等。45、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规划的重要技术路线。答:①基础数据的调查分析。②污染源预测分析。③规划模型建立和调整。④规划方案的权衡分析。46、开发区环境规划现状调查及评价。答: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性调查。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涉及污染源调查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等评价。③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调查各生物物种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④环境效应调查评价。调查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从植物等影响的经济分析。⑤国土综合开发设想。国土综合开发设想涉及中心规划区布局、规划区外围布局、农业发展设想、供水设想、交通设想、综合开发方向和目的等。47、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础研究。答:①大气污染研究。②水环境污染研究。③生态环境条件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④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48、社区的特性。答:①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居住环境。②有正规的社区管理委员会。③社区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精神。④社区成员的工作社区边界的拟定性质相同或相似,因而它们对环境的需求水平基本一致。⑤具有社区凝聚力。49、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答:①社区建设的基本目的。②社区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③环境背景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④社区环境预测。⑤社区环境功能区划。⑥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⑦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50、社区建设的基本目的。答:①突出地区特性。②优化环境品质。③重建空间资源。④健全网路系统。51、一个完整的县城(镇区)环境规划应涉及的内容。答:①制定环境规划的目的。②建立规划指标体系。③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环境污染预测。⑤环境功能区划。⑥环境规划方案。⑦制定政策法规。52、乡镇公司环境规划的内容。答:①现状调查和评价。②环境预测。③拟定公司环境规划目的。④拟定指标体系。⑤制定规划。53、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的重要技术路线。答:①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性研究,它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战略以及全局性的宏观决策;②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方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生产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研究;③制定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具体策略和措施。54、乡镇公司环境规划对策研究的具体对策。答:①把环境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实行。②资金的保证。没有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投资,就不也许实现环境规划目的,因此,必须贯彻好规划资金。③乡镇公司要引进先进设备和经验技术,强化环境管理。④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55、乡镇环境规划存在的局限性。答:①一些地方环境规划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中,规划落后于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规定。②功能区划分不尽合理。目前小城市大多缺少科学布局,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各种功能区交替,第三产业分布凌乱。③立法不完善,管理不得力。④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56、解决乡镇环境规划局限性,实现乡镇环境规划,必须抓好以下几点。答:①把环境保护纳入小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②乡镇环境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③功能区划分要适当合理,有条件的城乡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来隔离。④哎乡镇环境规划中,应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放到重要位置。⑤强化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57、流域的基本特性。答:①从地貌的角度,流域的边界是分水线,不同范围的流域都是由若干次一级彼此相连的小流域构成,并按其地形轮廓把它与邻近流域划分开来。②从水文的角度,流域是以河流为中心的集水区域,水系重要是水库、湖泊和河流所构成的,从自然地理特性上讲,它们都是由不同层次的水系所构成的流域,是具有水文功能的连续体。③从系统的角度,流域是由各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且系统内要素之间互相依存。58、流域保护方法重要原则。答:①聚焦地理单元。②利益相关者的参与。③制订综合方案,设定优选顺序。④将方案评价纳入整个分析过程之中。59、根据流域环境规划的环节,在规划中涉及的基础方法。答:①规划指标与目的拟定方法。②规划评估方法。③流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法。④流域社会经济预测与发展战略分析。⑤流域水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评价方法。⑥水质模型。⑦总量控制和分派方法。⑧流域环境规划的决策支持方法。60、流域环境规划方案优选模型重要环节。答:①划分子流域,并预测各子流域内的污染负荷变化。②拟定工程方案的类型。③分析不同方案在各子流域的适宜性。④拟定模型目的和约束。⑤模型求解与解译。61、邛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答: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连续发展;抓住西部开发的契机,依托资源,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统一规划,强化污染源管理。62、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重要环节。答:①分析重要问题,明确建模的目的。②拟定系统边界,划分子系统,选取变量,建立系统流程图。③编写系统方程组,完毕模型的相关校正和检查。④根据建模目的,选取控制变量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63、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答:①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②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③高素质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④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64、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答:①高质量的环境保护系统。②高效能的运转系统。③高水平的管理系统。④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⑤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65、开展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设计。答:①生态城市假设的理论与指标体系。②循环经济型生态经济体系。③可连续运用的资源保障体系。④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体系。⑤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体系。⑥先进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⑦有序先进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⑧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撑体系。66、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答:①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②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③提高生态环境意识。④进行观念创新,实现生态转型。67、生态城市的建设措施。答:①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工业。②发展生态农业、增强绿色食品竞争力。③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④在文化产业中注入生态内涵。⑤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搞好城市绿化。⑦建设生态住宅、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建筑连续发展。68、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可连续发展原则。②整体优化原则。③协调共生原则。④保护多样性原则。⑤区域分异原则。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原则。⑦扩大突出重点与分布实行相结合原则。69、生态建设保障措施。答:①能力保障。②政策法规保障。③资金保障。④组织保障。⑤教育保障与科技保障。70、DSS的基本功能。答:①针对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限度不高、说明不充足的问题。②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③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④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⑤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71、国家环境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NEMDSS)系统的功能。答:①基本数据管理功能。②国家环境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功能。③国家环境质量决策支持系统功能。④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功能。⑤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数据库功能。72、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本特性。答:①对准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限度不高、说明不充足的问题。②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检索技术结合起来。③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④强调对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⑤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73、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答:①合理地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②搞好地区内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充足合理地运用资源,提高资源运用率。④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循环74、总量控制的分类。答:①容量总量控制: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水体水质标准所允许的排放限额之内。②目的质量控制: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的所规定的污染负荷消减率范围内。③行业总量控制:即行业总量控制的总量是基于资源、能源的使用水平以及“少废”“无废”工艺的发展水平。75、环境承载力指标3部分。答:①资源供应指标如水、土地、生物资源等。②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人口密度。③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76、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答:①生产即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②生活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③还原即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运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连续发展④信息传递人类一方面运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操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77、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答:一是表达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达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性的数值,即通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运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78、环境预测的依据。答:①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重要依据。②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的。④城乡发展规划。79、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答: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为了合理布局,二是为拟定具体的环境目的,三是为便于目的的管理和执行。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市等来说,环境功能区划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80、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方法。答:①箱式模式。②高斯扩散模式。③多源扩散模式。④线源扩散模式。⑤面源扩散模式。⑥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⑦灰色预测模型。81、水环境污染预测的方法。答:①水质相关法:将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重要因素建立相关关系,以此作为水质参数预测的方法。如将流量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与水质参数建立相关关系,称为流量相关法。②水质模型法:找出污染排放变化与水质控制点处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预测区域未来的水环境质量。82、水质预测的目的。答:①建设工程的影响评价。②进行流域治理、制定水质管理规划。③进行水质预测的基本理论研究。83、固体废物的预测方法。答: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②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③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预测。84、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答:①明确问题。②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的拟定。③备选方案环境影响分析。④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⑤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85、决策方案的多目的评价选择。答:①根据所建立的多个目的,找出所有或部分非劣解。②设计一些程序辨认决策者对目的函数的意愿偏好,从非劣解集中选择“满意解”。86、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答: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②污水解决。③提高和充足运用水体纳污容量。④生态修复技术。⑤水资源开发运用与保护技术。87、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答:①按土地资源运用规划的性质可分为土地资源运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运用专项规划。②按规划时间期限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③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区域性土地资源运用规划和城乡土地资源运用规划。88、固体废物的危害重要涉及。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淤塞和填埋河道、水道,以及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和火灾等导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89、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答: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一方面,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然后,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90、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的重要技术路线。答:①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性研究,它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战略以及全局性的宏观决策。②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方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生产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研究。③制定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具体策略和措施.。91、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的特点。答:①从单项规划向流域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转变。②从偏重水资源规划向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综合规划的转变。③从重过程方案向综合政策、管理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转变。④社会经济系统被逐步纳入流域环境规划的分析框架之中。⑤生态管理与流域分析思想在研究中逐步得到进一步。92、流域分析的操作环节。答:①特性描述。②问题辨认、③现状评价。④参考状态选定。⑤综合分析和方案推荐。93、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答:⑴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涉及流域工业污染、石油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⑵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是植被被破坏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①大力植树造林、增长植被覆盖率。②搞好水土保持、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③加强流域水利工程保护。④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94、流域环境问题的重要特点。答:①流域水体的多样性。②流域水体功能的多样性。③流域水体所属的多样性。95、生态城市规划的系统框架。答:①基础信息资料的调查与收集。②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估。③生态环境与城市功能区划。④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⑤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⑥规划方案的实行与执行。96、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合理分派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④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⑤实行环境管理目的的基本依据。地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与环境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97、环境规划的特性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基本原则: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规定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运用环境资源的原则。④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98、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答: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是基础,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系统是目的。三者紧密相关,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只有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干使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⑵复合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生产、生活、还原、信息传递四个方面。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性。99、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性有哪些?答:⑴循环经济是指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而重构的经济系统。⑵循环经济的特性:①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运用率。②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运用效率。③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运用。④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运用各种废旧资源。⑤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100、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拟定的原则是什么?答:⑴类型: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源指标,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对此作出的一定评价等级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综合整治指标等。⑵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101、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重要内容是什么?答:⑴环境预测按预测目的分为: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的导向型预测(抱负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预测)。⑵环境预测的重要内容:①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②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③环境污染预测。④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⑤生态环境预测。102、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答:⑴综合环境功能区划涉及:①重点环境保护区。②一般环境保护区。③污染控制区。④重点污染治理区。⑤新建经济技术开发区。⑵部门环境功能区划涉及:①大气环境功能区划。②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③噪声功能区划。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功能区划重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规定为分类准则。部门环境功能区划重要是以具体内容进行区划。103、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答: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②分析预测的结果。③具体列出环境规划总目的和各项分目的,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的的差距。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重要任务。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104、环境规划实行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答:环境规划实行的基本措施:①采用协调和审议的措施。②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③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应发挥的功能:①完毕综合机能。②完毕诱导机能。③完毕科学的、合理的机能。④完毕调整环境的机能。⑤完毕保证实行机能。105、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重要包含哪些内容?答:①拟定整个规划年限内拟建的城市和工业废水解决厂、市政排水系统、工业公司与水污染控制有关的技术改造或厂内治理设施等的清单。②拟定与农业、矿业、建筑业以及城市地表径流等有关的非点污染源,并提出控制措施。③提出经解决后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置途径和方法。④估算实现规划所需的费用,并制定实行规划的进度表。⑤建立执行规划的管理和评估系统。106、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答:⑴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⑵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定,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的,拟定合理开发运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⑶层次:①流域水资源规划。②地区水资源规划。③专业水资源规划。107、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答:①按水环境目的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和管理环境容量。②按污染物性质分类: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和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③按降解机制分类: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④按可再生性分类:可更新容量和不可更新容量。⑤按可分派性质分类:可分派容量和不可分派容量。108、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用的技术措施。答::①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对工业公司重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对城乡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多采用最佳管理措施。②提高或充足运用水体的自净能力。③生态修复技术。④末端治理措施。⑤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技术。109、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答:①弄清问题。②、拟定环境目的。③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影响关系。④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⑤拟定优选方案。⑥方案的实行。110、大气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如何综合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治?答: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①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涉及合用新能源、改变现有燃料构成和改变煤的燃烧方式。②集中供热。③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涉及控制颗粒物排放和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④实行清洁生产。⑤控制移动源的排放。⑵充足运用大气自净能力。①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②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⑶加强绿化。①植物净化。②合理设立绿化隔离带。11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答:①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涉及合用新能源、改变现有燃料构成和改变煤的燃烧方式。②集中供热。③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涉及控制颗粒物排放和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④实行清洁生产。⑤控制移动源的排放。112、总量负荷的分派原则是什么?分派时如何体现公平性?答:⑴总量负荷分派原则是指如何将允许排放总量分派给每个污染源,是总量控制方法中的技术核心。⑵公平性分派的方法为:①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派方式。②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派原则。③优化规划分派原则。第七章土地运用规划113、土地运用规划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答:①土地评价。作用: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比较土地运用的规定和土地质量的供应。②土地运用预测。作用:是对土地运用的有关问题进行的预测,是土地运用规划的前期工作。③土地运用优化配置。作用:提高土地运用优化决策的精度和效率。④土地运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用:对土地运用规划实行后也许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辨认、分析、预测和评价,进而提出防止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114、土地运用优化配置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数学模型方法被应用与土地运用优化配置?答:⑴目的:是以区域土地运用系统为对象,以土地的可连续运用为主线目的,通过系统拟定、系统分析和系统调控等各个环节的不断调控和反馈,对土地运用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和综合效益。⑵土地运用优化配置需要的数学模型方法有: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多级参数平衡法、灰色控制模型法、目的规划模型法和遗传算法等。115、如何理解可连续发展前提下的城市环境规划?答:实现城市的可连续发展,规定在城市规划中除了涉及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连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绪。116、简答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答:开发区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既有着区域环境规划的共性,又有独特之处。通常,开发区是在原农业区或未开垦的区域上重新建设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环境质量良好。117、比较城市环境规划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异同点。答: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现状调查及评价、基础研究、环境预测与规划。相同点:城市环境规划和开发区环境规划都需要实行现状调查及评价和环境预测与规划。不同点:开发区环境规划的规划内容还涉及对一些环境基础的研究。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条件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等。118、什么是社区?如何划定边界?答:⑴社区是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⑵社区边界的划定。①依据自然生态条件的连续性来划定。②依据人们的互相联系状况来划定。119、结合实际理解社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答:建立可连续社区环境规划的程序:⑴社区评价:①生态环境状况。②社会经济状况。③社会指标。⑵趋势预测:①自然资源呢。②社区可连续经济增长预测。③可连续预测。⑶规划目的:①环境目的。②经济目的。③社会目的。④可连续目的。⑷规划方案:①环境管理行动计划。②土地使用行动计划。③社区参与行动计划。④环境健康行动计划。⑤能源行动计划。⑸方案优化。⑹方案实行。120、结合实际,说明编制县城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答、⑴制定环境规划的目的。⑵建立规划指标体系。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①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调查。②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对土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运用进行调查。⑷环境污染预测。⑸环境功能区划。⑹环境规划方案:①制定环境污染防治规划。②制定自然生态保护规划。③制定工业发展结构与合理布局规划。④制定环境管理规划。⑺制定政策法规。121、乡镇公司现存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环境规划?答:⑴存在的问题:①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使规划落后于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规定。②功能区划分不尽合理,缺少科学布局,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③立法不完善,环境管理落后。④环保意识淡薄。⑵乡镇公司环境规划:①现状调查和评价。②环境预测。③拟定公司环境规划目的。④拟定指标体系。⑤制定规划。122、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答:①从单项规划向流域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转变。②从偏重水资源规划向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综合规划的转变。③从重视工程方案向综合政策、管理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转变。④社会经济系统被逐步纳入流域环境规划的分析框架中。⑤生态管理与流域分析思想在研究中逐步得到进一步。123、简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为系统分析与优化、流域分析与流域保护、流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恢复生态学。124、简述流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环节。答:①流域资源、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调查。②流域水环境问题诊断与规划目的拟定。③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④流域环境规划基础研究。⑤流域环境规划方案。⑥规划实行与管理。125、简述流域社会经济预测的方法。答:常用的预测方法是采用历史数据与发展指标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法,即水平法。趋势分析法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发展指标来拟定社会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此外,作为一种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动态分析法,系统动力学在区域社会经济预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6、简述流域环境规划方案的组成。答:①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调研。②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分析。③单个子流域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框架。④备选技术提出与技术优选。⑤单个子流域污染控制技术。⑥污染物削减量估算与目的满足限度评估。⑦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方案。127、简述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路线。答:生态城市规划,规定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可连续发展。128、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功能区划包含哪些内容?答:①生态环境现状评价。②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评价。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④生态功能区划方案。⑤各生态功能区概述。129、什么是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它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答:⑴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依据。⑵作用:以城市生态综合发展度作为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系统发展能力与协调化限度。130、生态城市的问题是什么?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⑴问题:①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协调。②对生态的结识局限性。③城中村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④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差强人意。⑥城市的生态环境较差。⑵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①转变思想,提高环保和生态意识。从不可连续发展思想向可连续发展思想转变。②)加快理论研究,建立生态城市理念,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③创建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新机制。,④把握关键环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⑤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131、什么是DSS?它是如何产生的?答:⑴DSS是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t"_blank"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⑵它是HYPERLINK""\t"_blank"管理信息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HYPERLINK""\t"_blank"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132、DSS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⑴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重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⑵数据部分作用:用于支持决策分析所需要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模型部分作用:为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提供的一套分析、判断、解决信息及其模拟决策活动。推理部分作用: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前提给结论提供理由或证据。人机交互部分作用:用以接受和检查用户请求,调用系统内部功能HYPERLINK""\t"_blank"软件为决策服务,使模型运营、数据调用和知识推理达成有机地统一,有效地解决决策问题。133、简述DSS的开发环节及要点。答:开发环节:①制定计划。②系统分析。③系统设计。④系统实行。开发要点:①交互设计。②用户的参与。③结合决策风格。④开发时间。⑤基于生成系统的积木式设计。⑥学习和发明。134、环境问题通常提成几个决策层次?它们各自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答:环境问题的决策一般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环境战略决策。目的:该层所要解决的问题重要是统筹环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使环境质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之上。任务:要协调环境保护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环境战术决策。任务:是在环境目的已经拟定的条件下,寻求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的最佳方案。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决策。任务:是为实现战术决策所拟定的方案选择和拟定最佳的技术措施。135、环境规划DSS有哪几部分组成?答:环境规划DSS是由规划决策者、环境系统、DSS软件、DSS硬件和用户系统界面5部分组成。论述题1、我国目前土地运用规划的方法涉及的几种类型。答:①以土地质量为基础,从土地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提出土地评价和规划,强调的是土地的质量。②从地理学和景观生态角度提出景观评价和规划;强调的是景观生态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各种景观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特性;空间格局的生态优化是以往土地运用优化配置中的薄弱环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完善为填补此项局限性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③从系统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生态规划;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土地的生态功能。④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最优化问题。⑤从社会学和政策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土地运用规划是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妥协的结果。⑥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自然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2、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答: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个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拟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拟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②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行业仓储配送培训总结
- 汽车美容销售顾问销售总结报告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轻巧夺冠)
- 2024年税务师题库及答案【易错题】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名师系列)
- 2024年计算机教师的个人总结7篇
- 2024年菏泽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分钱合同范本(2篇)
- 办公场所人脸识别合同(2篇)
- 2024年监理内部管理制度-监理内部管理制度
- 德邦物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项目诊疗
- 基于西门子S7-200型PLC的消防给水泵控制系统设计
- 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图
- 盈利能力分析外文翻译
- 不合格医疗器械报损清单
-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 新一代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操作手册all
- 矿山环境保护ppt课件(完整版)
- 档案保护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教材
- (高清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 聚氨酯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