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是一项国家标准,专门用于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及非运动型(NM)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从样品采集到结果报告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确保检测过程科学、准确。

首先,在样品处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要求,并指出了如何进行样品稀释以及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对于不同的食品类型,如肉类、蔬菜等,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以保证后续实验的有效性。

接着,标准描述了增菌培养的过程,包括使用哪种增菌液、培养条件(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设置。此阶段旨在提高目标菌株在样本中的浓度,以便于下一步骤中更容易被识别出来。

然后是选择性分离步骤,通过将经过增菌后的液体接种到特定的选择性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利用这些平板能够抑制其他杂菌生长而促进目标菌种繁殖的特点来实现对O157:H7/NM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分离。

之后是对疑似阳性菌落进行鉴定的过程,这通常涉及生化反应测试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以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或NM型别。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填写相应的报告表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样品来源、检测日期、所用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编号等,确保整个检测流程透明可追溯。

该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实验室安全和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在执行任何实验之前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指南,以防止潜在的危害发生。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4789.36-2016
  • 2008-05-16 颁布
  • 2008-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_第1页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_第2页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07.100.30

犆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犗157:犎7/犖犕检验

犕犻犮狉狅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犲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犳狅狅犱犺狔犵犻犲狀犲—

犈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犈狊犮犺犲狉犻犮犺犻犪犮狅犾犻犗157:犎7/犖犕

20080516发布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4789.36—2008

前言

本标准分为四法,分别为:

———第一法:常规培养法;

———第二法:免疫磁珠捕获法;

———第三法: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筛选法;

———第四法: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筛选法。

本标准的第一法修改采用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细菌分析手册》第4A章(2002年)(Bac

teriologicalAnalyticalManual,Chapter4A,2002);第二法修改采用了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NMKL)

No.164,1999;第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分析家学会(AOACINTERNATIONAL)AOACRIPerform

anceTestedMethodsVIDAS犈.犆狅犾犻O157(ECO)Test,No.010502;第四法修改采用了AOACRIPer

formanceTestedMethodsBAX犈.犆狅犾犻O157:H7,No.050501。

本标准的第一法与美国FDA/BAM方法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菌培养基以mEC+n肉汤替代了EEB肉汤。

———增加了CHROMagarO157显色培养基。

本标准的第二法与NMKL,No.164,1999的方法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菌培养基以mEC+n肉汤替代了mTSB肉汤。

———修改增菌培养温度41.5℃±0.5℃为36℃±1℃。

———增加了CHROMagarO157显色培养基。

本标准的第三法与AOACRIPerformanceTestedMethodVIDAS犈.犆狅犾犻O157(ECO)Test,No.

010502的方法相比主要差异为增菌培养基以mEC+n肉汤替代了mTSB肉汤。

本标准的第四法与AOACRIPerformanceTestedMethodsBAX犈.犆狅犾犻O157:H7,No.050501的

方法相比主要修改为生肉以外的其他食品增菌培养基以mEC+n肉汤替代了EEB肉汤。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

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秀梅、廖兴广、张秀丽、陈倩、程苏云、刘桂华、谢茂慧、李晓虹、田静。

犌犅/犜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犗157:犎7/犖犕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O157:NM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O157:NM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天平:感量0.1g、0.01g。

2.2均质器。

2.3冰箱:2℃~5℃。

2.4恒温培养箱:36℃±1℃。

2.5恒温水浴箱:46℃±0.5℃,100℃。

2.6生物显微镜:10×~100×。

2.7细菌浓度比浊管:MacFarland0.5号或浊度计。

2.8无菌锥形瓶:500mL,250mL。

2.9无菌平皿:直径90mm。

2.10无菌试管:10mm×75mm。

2.11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12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13长波紫外光灯:366nm,功率≤6W。

2.14磁板、磁板架、DynalMX1样品混合器1)。

2.15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

2.16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miniVIDAS或VIDAS)2)。

2.17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BAX系统)3)。

3培养基和试剂

3.1改良EC肉汤(mEC+n):见第A.1章。

3.2改良山梨醇麦康凯(CTSMAC)琼脂:见第A.2章。

3.3亚碲酸钾(AR级)。

3.4头孢克肟(Cefixime)。

3.5三糖铁(TSI)琼脂:见第A.3章。

1)由挪威Dynal公司提供的产品的商品名。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

可。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的产品。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