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张景焕第三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过程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四节社会角色的获得第五节社会化的理论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社会化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共同关心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关心的是自然人如何变成社会人,探讨个人社会化过程本身的社会心理机制一、什么是社会化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要点:(1)社会化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2)社会化是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达成的。一方面,人接受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对环境有反作用。
一个人发展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个性化的过程,可用“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等词汇来具体表现,它们都是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强制性:
人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例:语言、风俗、习惯,对女子的称呼任何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式对其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使之成为该社会需要的成员。(二)个体能动性个体社会化一开始就表现出能动性哭、笑、不屈从;哭和笑实现交往,语言如果说早期较少选择,随年龄增长越来越表现出能动性生活目标的选择、职业选择、专业选择、性格的塑造与改造(早期、晚期)(三)终生持续性社会化是通过人的整个一生完成的,个体从婴儿其开始经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都在不断地进行
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坏孩子是父母用语言塑造出来的
学前期最为关键安娜与刘连仁(四)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个体通过社会化,既有共同性也有个别性
例如,国籍不同,国民性不同。中国:勤劳、家庭观念重美国人:进取性,家庭观念淡薄但同一国家、民族,但因其性别、年龄(甚至出生顺序不同)社会要求、期望也有差别,智力、性格等不同。三、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
(一)内容:1、按社会生活的领域划分(F·奥尔波特)政治社会化:自由人→政治人。人都有政治烙印。民族社会化:自由人→民族意识的人。法律社会化:使人按法律制度调节人的行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性别社会化:按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角色支配自己的行动道德社会化:按道德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2、基本内容:(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按一定的社会化要求去做。(2)指导生活的目标包括理想、信仰、目标、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时代、各个社会的人有所不同。eg.(前)苏联儿童的理想:当大官;美国:当大资本家,赚大钱。陕西放养娃中国的男人为什么想当官(3)指导生活规范了解社会规范及其含义,指导社会成员按怎样的道德标准衡量、支配自己的行为。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社会公德大家都有责任维护。eg“尊老爱幼”“舍己为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人民服务、慈善事业、世界大同、“爱你的邻人像爱你自己一样”(4)社会角色的获得--社会化的结果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团体中所占的位置和被该位置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权力义务、态度与情感等。(二)社会化的类型
早期社会化:
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例如,学校、企业、军队中的训练。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又承担新任务新角色。顺利时是对已有东西的补充改组,并融为一体。再社会化:舍弃过去,重新学习新的规范,行为方式,一般在部分或全部脱离以前生活,都不同程度地与原来的生活方式决裂,服从管理机构的决定,重新学习新环境的价值标准与行为方式。第二节社会化过程社会化延续人的整个一生,但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有其主要内容与任务。一、婴幼儿期的社会化二、学龄期的社会化三、成人期社会化一、婴幼儿期的社会化(0—5、、6岁)1、
婴幼儿期社会化的内容:①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②掌握口头语言
③与家庭成员及小朋友进行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感情关系
④掌握初步的道德观念:好与坏,偷东西—
不好,打人—不好2、依恋依恋:婴儿倾向于接近特定的人,跟他们在一起时感到安全,这就是依恋。1岁儿童当母亲把他一个人留下时,通常会哭叫,对父亲的这种反应直到15个月才出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不完全来自母亲的喂食作用,她为儿童提供了安全。例如,绒线猴、铁猴研究认为,依恋对于儿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稳定依恋儿童:遇困难时很少哭叫、生气,坚持解决问题,而且主动寻求在场成人的帮助;倾向于成为社会领导,他们积极发动并参与活动不稳定依恋的儿童:易受挫折而生气。很少要求帮助,(马拉斯等人的研究1978);倾向于社交上退缩,缺少好奇心,无力追求目标,(沃特斯等人的研究,1979)二、学龄期的社会化(6、7岁─20余岁)
1、儿童少年期社会化内容:①根据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方针,在教师的教育不下进行正规的有意识的、系统的学习。
②掌握书面语言:识字、写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③与老师、同学进行交往,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
④初步的人格独立:独立评价事务和人,未形成独立的评价系统
⑤进一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对遵守道德规范有细致的区分eg.说谎不是好孩子:小学—一律讲实话;小学后期,理解了对教师、对病人是不同的(考虑动机)2、青年期社会化内容:①人格独立性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成熟,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主见,形成自己的看法,有一贯性,但不稳定。记日记②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但尚不成熟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对自己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算有意义有了一定的设想(人生观)。探求世界的本质,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一定的认识(世界观)。考虑人生、世界等抽象问题。③参加工作或准备参加工作④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而有婚姻、恋爱、建立家庭的需要讨论: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三、成人期社会化
成人社会化的重点在于习得与角色有关的各种行为,适应角色转换和与角色有关的事件的要求。成人社会化的主要研究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婚姻和当父母。1、工作与社会化工作是成人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会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学习适应于不同的工作要求是成人社会化的主要课题。研究提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既使没有经济的需要,他们也愿意继续工作。讨论:下岗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女性要不要工作的问题2、婚姻与社会化结婚建立家庭,担任新的角色,有了新的要求,一旦结婚双方都要适应新的要求,不适应就出现问题。有人说婚姻象围城,外面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婚姻是爱情的圣殿;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家庭是另一场战争。讨论;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使有爱的婚姻健康发展下去?3、父母角色与社会化作父母的压力是中等的或轻微的,作父母的愉快有助于抵销压力。例如,一个人只有当了母(父)亲,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女)人。责任、义务、爱心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讨论:一些家庭选择不要孩子的现象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三、学校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四、同辈群体的影响五、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六、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生物遗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人之所以为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正是因为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并使其遗产素质表现出自身发展所特有的趋势,从而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提供了可能性。动物由于其遗传素质不同于人类,它们虽长期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也掌握了某些类似于人类的生活习惯,但最终还是动物。例如,宠物、猩猩。语言文字2、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印度狼孩卡玛拉。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人类的社会生活。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是最早的儿童社会化场所学前期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在家生活约2/3时间。而学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期,足以证明家庭因素对子女社会化的重要性。家庭对子女人格影响尤为重大。家庭的因素:育儿方式家庭因素(父母期望
、文化层次、家庭气氛)1、
育儿方式对育儿方式讨论经历过“严历──宽松──中等控制”过程20世纪30年代:严厉洛克---行为主义40年代:宽松受精神分析学派影响,强调儿童情绪安全的重要性。
60年代以后:主张中等控制(1)如果父母行为要求上坚决并坚持一贯,情感上关心儿童需要,尊重儿童意见,对儿童表示亲热,就可以造就出有能力、自主性强的儿童。(2)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需要比对孩子的需要更关切,更有控制,孩子将能自我控制,对新情境或他人有些担心、信心不足。(3)如果父母的育儿方式非常宽容,既不奖赏负责行为,也不排斥不成熟行为,儿童更可能是缺乏自信和自我控制的。2、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期望总的来说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母亲的期望对孩子影响更大。子女对父母期望的反馈作用,表现如何影响父母对他的期望。父母文化层次:影响子女的行为方式,知识分子家与工作人家庭的孩子有些不同的,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其子女的成绩相对好些。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家庭气氛:58%品德不良孩子来自缺损家庭,25%来自经济残破家庭(英、波尔)。双亲不和的坏处大于双亲不全(海尔特)。母爱:从小缺乏母爱,性格孤僻孤儿院儿童:孤僻、任性、不合群。出生后第一年内,母亲突然离去,对其影响很大三、学校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是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1、学校环境、学习风气、组织管理
2、教师威信教师威信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很大作用:①学生确认教师所讲的是真实的,意见与期望是正确的。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实现教师提出的期望与要求。②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③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表扬与批评。④榜样--加以模仿。⑤道德力量--转化成自身品德。3、教师期待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作用机制:①寄以希望,用赞赏的目光看待、鼓励与肯定,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②
产生期待之后,会更有意识地、更多地、更细致地指导。四、同辈群体的影响
1、同龄人之间存在“心理认同感”同辈群体建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他们心理上平等的,容易建立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发展友谊。他们有共同的心目中的英雄、榜样和偶像有共同的乐趣、消遣方式、服饰、发型,有的还有特殊的用语。彼此能够完全接纳与赞同,没有心理距离。2.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活动中具有“决策作用”断乳期,不愿在接受父母的指导,有的甚至希望远离父母。遇到事情时,与同伴商量,希望与同伴保持一致,按群体期望去做。一项调查(华东师大,1986)讨论:青少年的交友与犯罪团伙问题
五、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
大众传播工具:各种各样的通讯形式。拷贝世界:由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精神世界,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对感性世界的摹写与抽象。拷贝世界提供给人们的不是感性世界那种实实在在的事件,而是符号群。eg.暴力、色情电影、流行歌曲、追星、偶象崇拜讨论:网络对青少年性格发展的影响如何治疗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由大众传播形成的拷贝世界---信息环境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法避免的生活世界,它同感性世界并驾齐驱,成为决定人们生活、情感、生活欲望的重要方面。拷贝世界作为另一环境对人的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g.商品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也制造着人们的欲望掌握着拷贝世界的人掌握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夸张说法)。六、社会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总称。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交际方式)以及哲学、宗教、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思想方法等精神领域。文化无所不在如吃饭、打喷嚏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表现为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语言、习俗、服饰等;第二层表现为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第三个层次表现在文化对人们潜在假设的影响上,它以无意识的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上述各方面问题在不同的社会中的不同情况。
渔文化、茶文化、陶文化、酒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社会心理学中的“跨文化”研究
(一)
米德(G.H.Mead)的研究观察了住在新几内亚的三个原始部落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分析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发现在一个文化圈内生活的人们都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与人格倾向。住在山地上的人,传统上一向和平相处,因此,性格温和,对人亲切合作。住在湖边的正处于母亲社会,女性支配男性,握有经济大权,男的在家带孩子,有自卑感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腼腆(二)
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美国民性的研究民族:也是一种群体、是居住在一定区域,过着大体相同的经济生活,有着在民族语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文化和历史基础的集团。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是一个民族的深层意识,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与性格特点的总和。《丑陋的中国人》勒温的研究:比较了美国人与德国人的人格特征勒温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个人,其内部包含着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个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外界接触的知觉运动领域,一部分是内部的人格领域。人格领域又可进一步分为比较表面的外层深层,这个中心深层可进一步分为不同领域。人心理的各个领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所以人有个别差异。德国人人格的外围领域与中心领域的界线处在较表面部分。因此,德国人不太能直率地与人交往;相反美国人人格的外围领域与中心领域的界线在相当深的位置,所以比较开放,交往范围也广泛;可是德国人因为界线处于较表面,因而比较脆弱,容易打破界线。一旦打破界线就可以一口气开放的核心深层,从而可以看透其内心,或彼此敌对,或成为知已。美国人内心深层处于最中心,防守很牢,一般可很容易相处,很快熟悉,但不轻易露出自己内心深处,与他人推心置腹地成为知已。麦克拉纳汉的研究日本的“阿信热”: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国民的倾向性──形象地表现了日本民族上个世纪克服种种困难,从贫困走向繁荣的历程,是日本人毅力与信心的象征。表现了日本人的向往,即由贫困最终成为百万富翁。讨论:戏剧与中国国民心态(三)张世富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克木人的和基诺族:私有观念淡溥,没有盗窃、抢劫和杀人。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1、
角色定义:角色:是个人在团体中所占的位置和被该位置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权利义务、情感与态度等。意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在特定社会的群体中所占有的适当位置角色是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体系例如:教师社会化的结果总是把人们规定为某一角色,亦即在群体规范影响下所形成的行为模式。2、
作用社会角色以所对应的角色行为为基础,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3、角色丛一个人不仅对应一个角色,而是一个角色丛。这主要看人与人关系,由人与人之间关系决定角色理解,角色的认知以及角色冲突等等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
1、综合性学习。角色本身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是根据它所占的地位由各种各样行为方式综合起来的一个整体。
eg.:教师这一角色,就要学习教师各方面的行为2、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学习角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师、夫妻关系(角色隐藏)3、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很容易发生变化竖:儿子──父亲──祖父。横:外面──科长;家里丈夫、父亲、商店的顾客……三、社会角色期待
1、定义角色期待:社会或个人对于某种角色应表现出哪些特定行为的期望。角色期望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要求。2、意义期待是实现角色的有效手段,期待意味着一种关心、信任罗森塔尔效应、父母的期待期待理解问题没有期待,社会化过程就受影响,但个人对“期待”也有所理解,知道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有一套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社会有什么要求)角色模糊:即不明白对这种角色的确切期望是什么角色模糊会使人产生紧张感和对工作的不满。有时与上级谈话可解决,但有时上级也不清楚。角色超负荷:要求人做许多事,但是给人少许时间,体验到角色超负荷的人心率加快,胆固醇水平高,免疫力下降,易患病。例如:“望子成龙”四、社会角色的认知
1、途径根据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言语、表情、姿态等)来认识对方的身份eg.办公室主任、班长2、在角色的相互关系中,明确双方的地位eg.售货员与经理,总经理到学校来学习五、角色冲突
(一)定义角色冲突是因角色期望的矛盾而使个体在角色扮演上左右为难的现象。(二)几种情况1、同一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同一角色内心冲突)例如,工作中的学生2、角色改变引起的(新旧角色间的冲突)例如:老工人是退休,老干部退休,干部被聘与解聘。3、一个人身兼几个角色,各方面提出不同的期望,使人感到无法同时满足(不同角色之间的)。例如,教师、事业型主妇4、角色人格与真实人格之间的矛盾(同一角色中的)例如,一个外交人员应机敏、善言、灵活应变,但本人却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力不从心。招聘、择业注意人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六、有关性别角色的研究
性别角色有生理上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社会化的结果1、抚养方式另一项研究观察母亲对6个月婴儿玩耍时要求的情况,让男女婴在地板上爬,发现母亲允许男孩爬得更远,鼓励其独立性。H鲍里(1957)研究了社会对于男女行为的强化与鼓励鼓励行为对于女孩对于男孩家务与照顾弟妹82%0%服从35%3%负责61%11%成就3%87%自立0%85%2、大众传播与教育麦克阿瑟分析了一大约200个电视商业广告发现男性--知识权威或专家,女性—受用者威茨曼(1972)对美国的几个杰出的作家在1967--1971之间出版的学龄前儿童读物作了抽样分析发现,书中男女主角比例为7:2,插图:男性为261张,女性23张,比例为11:1女性在故事中出现,总以从事服务工作为主,或扮演被救助与被帮助的角色,而男性常以领导人或救人、解围的英雄角色出现。我国对现行幼儿园及1984──1985年的统编小学语言教材的调查表明,男女主角比例差比国外小,幼儿园为3:1,小学1--3年级2:1,4--6年级为5:1;男性多以导师、烈士、科学家、女性多为主妇,一般职业妇女。3、
跨文化研究杜亚拉吉人:当男孩16岁时由父亲将面巾授予儿子,他们的风俗是男的抛头露面不成体统。马奴斯乌人:男性只负担抚育子女的任务,男孩就比较喜欢布娃娃,富有嫉妒心。可见被世俗公认的男女性格特征,也并非天生的。4、我国社会心理学有关角色的初步研究。东北师大张德调查了一个宣传干部学习班的51者学员(男48、女3名)。要求他们回答男人和女人各有什么特点。结果是:男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直爽、深思熟虑、有勇有谋女人:细心,善操家务,性格温和,心善良、嫉妒、软弱、好哭、好嘟囔有人还调查了男女担任何种社会职业,结果:男人:矿工、战士、政治领导、企业经理、航空、举重、外交、法官、警官。女人:服务员、保育员、纺织工、秘书、护士、演员、缝纫师、小学教员、办事员、广播员讨论:1、小龙和小凤谁更应该去上学(父母期望)2、职业的性别特征3、“成功人士中女性少”的社会心理原因第五节
社会化理论
麦独孤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探讨一个人从生来的无道德及自我中心(自然人)经过社会化成为一个有道德观念的社会人。因此,关于社会化的理论既是道德社会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四大派别一、从本性与动机的趋向入手的精神分析学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埃里克逊、弗洛姆二、强调环境作用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华生、班杜拉三、从认知倾向入手的认知发展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科尔伯格四、强调先天遗传或生物因素影响的正常成熟理论代表人物是格塞尔一、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心理学及整个人文科学的影响都相当大。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弗洛依德思想的渗入,整个西方的思想就不可以想象”(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关于个体心理的形成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理智)潜意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求生、求食、逃避等)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按“快乐原则”行事,不受逻辑、理智、道德约束。浑沌的,充满各种激情、冲动的沸腾的大锅
eg.“仇父恋母情结”、“王子复仇记”
自我:对本我和超我加以控制和统辖。按“现实原则”行事。即要寻求快感,获得满足,又要适应社会。自我受伊底的驱使,受现实的约束,受超我的控制超我:即良心,是道德限制的代表。人格的最上层,以道德原则为准绳道德化了的自我,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规定了一套行为模式。超我在幼儿期形成,自居作用。核心:超我的形成过程即社会化过程,本能冲动主要是性冲动,生物的观点。性:泛指人对快乐的寻求与满足。比较宽泛,泛性论。性的发展经历5个时期,人格的发展也经历5个时期。口唇期(0-1岁)肛门期(2—4岁)生殖器期(4—7岁)潜伏期(7—青春期前)性器期或生殖期(青春期—成人)在这一过程中,自我和超我的能量发泄作用与反能量发泄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人格发展的道路。前三阶段重要。
关于群体心理用“力比多”分析群体心理,以性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为爱,而爱又是从人格发展阶段中与父母的关系中转化而来的,群体的构成方式源于家庭内部的构成关系。群体或社会中的文明压抑人的原始冲动。(二)
埃里克逊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发展要继续到人的整个一生,人格发展是一个经历许多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特殊的矛盾或核心问题。1、婴儿期: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0--18个月)2、童年期:获得自主力,避免怀疑惑和羞耻时期(18个月--3、4岁)3、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阶段(4、5岁)4、学龄初期:获得兴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6--11、12岁)5、青春期:获得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阶段(青少年期、初高中12、13--17、18岁)6、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18--30岁)7、成年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成年期)成家立业阶段。8、成熟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时期,(老年期、成熟期)①
认为人格是一个经历许多阶段的过程,人格发展持续一生而不是仅由童年经历决定。②注重文化的影响③对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社会心理问题。临床观察、经实验、总结,调查病历,持续一生。缺少严格控制的实验。(三)精神分析的发展荣格:集体无意识阿德勒:自卑的超越霍妮:焦虑弗罗姆:人的个性化是在社会各种复杂关系中实现的,理解个体的无意识必须以批判地理解他所在的社会为前提。个体心理---社会心理学(人与人,人与社会)二、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华生(Wason):1913年《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将注重人的内在心理研究转移到研究外显行为上来。斯金纳(B.F.Skinner):所有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直接观察行为然后加以描述(相反的思路是先有假设,然后实验检验)操作性行为:斯金纳箱、强化、《凡尔登第二》
米勒和多拉德Miller,Dolard,30年代):学习包括4种基本因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模仿学习
Skinner用动物,米勒等用人研究
例:弟弟学哥哥,孩子学父母强化是模仿行为的先决条件—从众(股市)—态度改变(法论功)—群体班杜拉(A.Bandura):研究群体情境中人的行为的习得和改变强化只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不是引起学习的原因,认知因素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eg.榜样学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注社会行为、学习和强化,方法是实验室实验(一)基本观点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后天习得的过程。道德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以改变,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如,社会文化、外部条件、榜样、强化的方式等,不承认年龄特征。
(二)主要实验
1、模仿学习实验:班杜拉、麦克唐纳1963、1968年,5--11岁被试,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故事。一测(分组):a\与一不同就强化
b\榜样+强化
c\榜样+不强化榜样(或无榜样)后,学生判断,强化或不强化。二测结果b,c>a,;三测时:a组下降,b,c组提高说明成人判断的榜样作用对儿童道德判断产生了影响儿童道德判断并非年龄差异,而是个人差异。原因──社会学习、成人及同辈榜样的作用。说明社会既要强化正确的道德认识,更要树立好的道德榜样。eg.“学习雷锋”2、抗诱惑实验瓦尔特斯1963,5岁,诱惑性的玩具,告诉孩子“不许玩!”,看孩子玩了玩具后受到奖惩的电影三组:榜样奖励组80秒榜样批评组7—15分钟
控制组5分钟人们对钱(诱惑)的态度:文革时期(青松岭)改革开放后:赚钱3、言行一致的实验道德标准的教化有两种情况:口头劝导,行为。言行不一致最有影响,米斯切尔1966年小型滚木球游戏奖。一致组、不一致组:
在场
不在场,得奖比例1%,50%陈欣银研究同龄人榜样的作用要使儿童遵守一定的原则,不仅要有成人的口头劝导,更要有成人严以律的实际行动,同时还要注意儿童伙伴的作用。“伪善的儿童”学习理论重外部条件,不承认年龄特征。道德和道德行为不能单靠道德说教去完成,周围人的现实道德榜样更重要。电影、电视、书刊一类的宣传工具的作用不容低估。“官德隆而民德盛,官德降而民德衰”三、道德发展的认知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对规则的态度:他律--自律年幼:服从成人权威,游戏规则一成不变,以服从为持征,服从的就是好的,对的,否则,就是坏的、错的。年长:规则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大家判定、共同遵守的,为了共同的目的。2、对道德事件的判断:后果判断—动机
8、9岁以前的儿童多是根据损失大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艺术品买卖合同:某拍卖行拍卖古代瓷器
- 2024年度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合同
- DNA分子的结构课件(示范课)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投资回报预测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演出活动与报酬分配3篇
- 课件设计思路
- 《胸腔闭式引流术》课件
- 2024年度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合同
- 2024年度机器设备租赁与购买期权合同
- 2024年度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协议
- 鲁JJ-042工序交接检查记录
- 最全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定除杂
- 轨道交通车辆段风水电机电安装、综合管沟、轨道及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立井更换首绳安全技术措施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国标)
- 汽车空调制冷不良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
- 酒店装修施工进度表
- 华能电厂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 140t干熄焦工程监理11页
- 《骨髓穿刺术》 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