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价值冲突_第1页
法的价值冲突_第2页
法的价值冲突_第3页
法的价值冲突_第4页
法的价值冲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法的价值冲突第一节冲突表现一、法的价值准则的冲突(一)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二)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国家安全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七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第八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第十五条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三)秩序与正义的冲突公元前399年春,时年七十的苏格拉底因被人控告不敬神灵和蛊惑青年被判处死刑。好友克力作了最后努力来营救他,收买了看守他的人。但这唯一求生的机会被苏格拉底断然放弃了。苏氏拒绝出逃的理由是: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所教,国家即使对公民有不公正之处,个人也要忍受,不能随便反抗。虽然判决对他不公,但这一决定是有合法组成的法庭按法律程序裁决的。如果每个人都以裁决不公而不遵守国家的法律,那国家还有威信吗?它还能维护社会的秩序吗?所以他接受了审判,也承认了审判的结果,坦然闲适地饮鸩而死。二、法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一)主体自身的冲突(二)主体相互的冲突三、法的价值性质的冲突(一)真实冲突和虚拟冲突(二)抽象冲突和具体冲突四、法的价值冲突的结构第二节冲突的原因一、主体原因(一)价值主体的多元性(二)价值主体的多样性(三)价值主体的阶级性二、社会原因(一)社会需要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二)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三)社会条件的多重性与变化性第三节冲突解决方式一、主体认同方式与外在统一方式二、民主方式与专制方式三、合法方式与非法方式第四节冲突解决原则一、传统解决方法的评析(一)利害原则(二)苦乐原则(三)法的价值等级体系论(四)法的价值中心论二、法定价值优先的综合测评原则探索(一)法定价值优先原则(二)适当成本原则(三)最佳效益原则(四)补偿有余原则一、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客体)有哪些为人(主体)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状和作用。具体而言,法的价值这一范畴包含如下意见:(1)同价值的概念一样,法的价值也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其属性中为人们所重视、珍惜的部分。(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二、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所谓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大致说来,有关法学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判断的取向不同。法律的价值判断由于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因而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关差异。但事实判断则不然,它是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作为判断的取向的。简单地说,事实判断是为了得出法律制度的真实情况,如果该种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它的结论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判断的维度不同。法律上的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个人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相反,就法律上的事实判断而言,其目的在于达到对现实法律的客观认识,因而无论是认识的过程抑或是认识的结果,都应当尽可能地排除自己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主观性因素对认识问题的介入,而尽可能地做到“情感中立”或“价值中立”。

第三,判断的方法不同。法律上的进行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的方式,它关注法律应当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法律才符合人性和社会的终理想。但法律事实判断则是一种描述性判断,其任务主要在于客观地确定现实法律制度的本来面目,是典型的“实然”判断。

第四,判断的真伪不同。法的价值判断的真伪,取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契合程度。但事实判断有同,事实判断的真伪主要在于其与客体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就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意义而言,主要在于:第一,有利于明确认识、评价法律的多维角度,从而拓宽法学研究与法律分析的视野。第二,有利于协调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张力,从而使得法学研究能寻求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平衡。

三、法的价值包括自由、秩序、利益、正义、效率等,其中,自由、正义、利益、秩序通常被认为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

其中,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为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法所体现的意志的背后乃是各种利益,法也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离开了利益关系,法既无从产生,也无以存在。法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主要是通过对利益的调控而实现的。

法对利益加以适当地调控,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利益关系:

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历来强调私人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依赖和服从,当个人权利的行使危及社会利益时,必须确认和贯彻“社会利益优于私人利益”的原则。同时,法律不应当或者只关注公共利益,或者只倾向于保护私人利益,而应当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2.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为了长远利益而无条件地牺牲眼前的短期利益;另一方面,更不能使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

3.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关系。一般而言,法律应当兼顾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往往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有时可以对精神损害进行物质(金钱)赔偿。

四、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从主体而言,法的价值冲突常常出现于三种场合:一是个体之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发生冲突。二是共同体之间价值发生冲突。三是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

然而,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得价值冲突难以避免,因而必须形成相关的平衡价值冲突的规则。在这个方面,可以采纳的原则主要有:

第一,价值位阶原则。

第二,个案平衡原则。

第三,比例原则。

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1-2,单)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

2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2008-1-3,单)A价值位阶原则B个案平衡原则C比例原则D功利原则3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2006-1-1,单)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法律与利益有着内在的联系。下列关于法律与利益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05-1-1,单)A法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主要通过对利益的调控而实现B法律是分配利益的重要手段,法律表达利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利益选择的过程C民法的诚信原则在维护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D离开了法律,利益就无从产生,也无以存在5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甲解释,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2005-1-2,单)A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B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行政解释"C在此事件的认定中,交警进行了法的价值判断D此事件所反映出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

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七、(本题25分)提示:本题为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问作答。答题时务必在答题纸对应位置上标明“问题1”或“问题2”。两问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答案评阅给分。材料:案例一:2005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多人共同进行“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对于本案,B市S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向S区法院提起公诉,后又撤回起诉。案例二: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Z省L县的无业女子方某在网上从事有偿“裸聊”,“裸聊”对象遍及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脑上查获的聊天记录就有300多人,网上银行汇款记录1000余次,获利2.4万元。对于本案,Z省L县检察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起诉,L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