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_第1页
2023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_第2页
2023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_第3页
2023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_第4页
2023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组织理论】第一章绪论一、行政组织:1、广义:各种为达成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二、行政组织的要素: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2、精神要素:①目的(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三、行政组织的性质: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积极性(现代组织仅有)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3、活动的依据不同;4、活动的目的不同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六、行政组织的功能: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派;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七、本书的研究内容: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的、②结构、③体制)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ﻫ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互相渗透的关系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1、阶级分析的方法2、系统分析的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职能简朴且未明确分化2、初步的原始分工3、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对简朴4、行政工作未职业化PS:该时期各国的行政组织情况:1、古埃及:高度混合;最高统治者:法老2、古希腊雅典: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特点:①具有原始的民主行政特性;②强调依法行政;③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④行政职能简朴3、古罗马:执政官(共和国时期,最高官职,拥有最高军事权和行政权)保民官、检察官、营造官二、封建时期的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2、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3、地方行政组织较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4、王权与教权关系密切,既斗争又合作PS:该时期各国的行政组织情况:1、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始发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行政组织形式枢密院的产生;贤人会议:全国最高法庭;“地方自治之乡在英国”2、法国:君主制度演变的三阶段:①地方分封的封建君主制;②等级君主制;③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监察官的设立,是法国完毕中央集权化的行政框架的重要标志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才是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组织)1、日趋独立,职能扩大,数量增长2、职能由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成以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3、行政权力越来越大4、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关系多样PS:该时期各国的行政组织情况:1、英国内阁、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①内阁:行政职能;决策职能;立法职能;监督职能②地方行政组织:管理交通道理;维护公共秩序和治安;搞好环境卫生;制定和实行城乡规划;发展公共事业;提供福利服务2、美国的独立行政机构(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①特点:专业型强;独立性;混合权力;办事效率高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分权,不存在直接的领导和从属关系③市行政组织形式:市长一市议会制;市经理制;委员会制;大都会区制联邦行政机构由:总统直属机构、内阁和行政部、独立行政机构(部是最重要的行政机关)3、法国:(高度中央集权)行政二头制:总统与政府总理都享有最高行政权。四、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特点:1、强化中央集权2、前后因袭、循序渐进3、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PS:该时期中国的行政组织情况:1、夏商周:“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夏:王位世袭制;商:职能设官定制;周:三司2、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公九卿制;“百官之长”指丞相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元明清:明初:结束了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五、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组织特点:1、初创时期接受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思想1、充足的人民性2、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并立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其设立与运营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3、从法律上拟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3、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集中制4、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4、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PS:该时期中国的行政组织情况: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最高行政机关)第三章外国行政组织理论外国行政组织思想人物其思想或原则初期柏拉图《抱负国》《政治家篇》①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②无学识者不能治国③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④依法行政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①初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区别②提出设立行政机构的依据③行政组织的职能的思想④行政人员的任用原则⑤建立行政监督机构⑥崇尚法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发言集》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①群众支持原则②组织内聚力原则③组织领导者必须具有超过常人的能力原则④连续存在下去的原则官房学派①建立统一、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与方法②选用优秀的人才担任国家官职③国家行政机构应将管辖的事务分部门来管理,简化礼仪和行政手续;④加强国家及政府的权力,人民须服从行政管理卢梭《社会契约论》①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强调政府官员是人民的仆从②政府与法律的关系:强调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依归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②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密尔①衡量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②界定了政府的职能③行政组织的分工要合理④政府工作是专业性业务,要有专业性人才担任传统时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西方行政学”创始人①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任务和范围②改善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方法③行政组织应成为公众信赖的机关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①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相分离①管理职能的专门化③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④组织管理中的例外管理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①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②管理理论应用范围③组织的层级结构④组织管理的五要素⑤14条组织管理原则韦伯“组织理论之父”①合法的权威的三类型:传统权威;超人权威;法理型权威②官僚制组织的特性(是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古立克、厄威克①初次提出“组织理论“的学科名称②组织管理的7项要素和8项原则行为科学时期梅奥①“社会人”理论②非正式组织③组织成员的满足度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①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②组织三要素理论③权威来自接受④组织平衡的思想西蒙“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①组织的功能就是决策②组织的目的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③组织平衡论④组织影响论⑤组织设计论现代柏森斯①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四方面的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的、统一协调、形态维持②组织的三层次:决策层级、管理层级、技术层级卡斯特、罗森茨韦克①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②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③组织的权变观念雷格斯最先运用“生态理论”①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性;棱柱形;衍射型(农业社会—过度社会—工业社会)②外部生态环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制约关系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详见课本P74-76新公共行政学①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②公平之上,组织变革③公共行政组织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公司家政府理论①掌舵不是划桨;②要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竞争机制;④注重目的使命⑤重产出而不重投入;⑥树立“顾客意识”⑦重收益、集资、赚钱;⑧重事前防止,不是事后救补⑨重分权模式和合作式组织;⑩重视市场机制调节,并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彼得斯改革理论: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休斯改革理论: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六大特性登哈特改革理论:公共行政组织的思想第四章中国行政组织理论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①维护严格的等级秩序;②强调组织的和谐;③选拔正直的人来参与管理2、孟子①以人为本的行政组织思想;②举贤任能的用人原则;③专业化分工思想3、荀子①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②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③“义”是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④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二、法家1、商鞅①以人为本;②强调组织领导的一致性2、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①分析了法、术、势各自的含义;②法、术、势兼用来治理国家和行政组织自身;③组织的分级管理与监督原则三、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①崇尚“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②善下的用人思想四、墨家1、墨子①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②主张尚贤的用人原则;③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的必要性;④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⑤“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PS:古代行政组织值得借鉴的思想:政令统一、等级节制、专业分工、以法治国、责权统一、组织和谐与内聚力、组织经济与效率等思想。五、近现代伟人的行政组织思想1、孙中山①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②提倡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③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2、毛泽东①其思想的根源:马克思主义②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性质:人民自己的政府、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服从党的领导③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④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设立与运营原则: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主义的原则⑤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派: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思想3、邓小平①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②必须进行改革;③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④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六、现阶段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组织思想:1、深化行政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3、坚持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第五章行政组织目的一、行政组织目的1、含义:指一个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努力争取达成的一种未来状态。①外部目的(宗旨和合法性所在)②内部目的(实现外部目的的依托)(目的的二分法重要从内外目的论述的)2、核心内涵:①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公共指向性;②代表着一种未来状态;③实现组织木需要投入特定资源;④具有评估组织及其成员绩效的工具作用。二、特性:①强制性;②服务性;③和谐性;④复杂性;⑤动态性三、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整合作用;④管理工具作用四、结构:①纵向目的;②横向目的;③外部目的;④内部目的;⑤战略目的;⑥战术目的五、类型:①悲观目的;②积极目的;③经济目的;④文化目的;⑤社会目的六、外部目的:①维护社会公平;②提高社会生产率;③回应社会公众的规定;④提供公共服务七、内部目的:①管理资源:较私人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它拥有权力机构赋予的公共权力资源;根据用途的限定限度高低分为:①高限定用途、②低限定用途、③不拟定性用途②绩效管理:原则:①效率与公平并重;②效率与民主兼顾;③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③机关管理④组织发展八、制定组织目的1、原则:①民主参与;②系统协调;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④现实可行性2、方法与技术:①目的分解法;②目的综合法;③目的滚动法;④环境适应法;⑤资源规划法3、目的管理的过程:制定、执行与协调、监督评估与反馈4、①杜拉克:目的与管理结合;②奥蒂奥纳:程序性活动;③韦里奇:一套广泛的管理系统九、目的执行:1、前提条件:①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强;②组织认同感强;③组织目的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④目的明确2、具体开展执行事项:①目的与人力配置;②目的与组织资源配置;③组织协调与监管④目的修正十、1、目的评估:1、评估标准(回应性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满意度标准);2、评估方法(数据分析;现场分析;自我评估;内部评估;外部评估)2、目的反馈:①奖惩负责人员;②提供目的管理信息十一、目的管理优点:①奖励作用明显;②管理成本低;③资源配置效率高;④有助于组织发展局限性:①容易偏重于短期目的;②设立目的存在困难;③管理权变性差;④容易导致管理缝隙十二、进行目的管理的注意事项:①适于目的管理的组织与情势;②组织的成熟度与组织成员的素质;③合理组合组织目的第六章行政组织结构一、行政组织结构含义:是行政组织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它是各要素的分工合作关系。要素:①物质要素:人;②精神要素:权责关系物质与精神要素的综合体现为:人、目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人、目的、权责,这三者的最初结合,构成职位,职位是构成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功能:①有效的达成行政组织目的,②稳定人员情绪,调动人员的积极性,③保持组织的良好沟通关系,④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⑤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二、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1、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2、标准:①任务与组织平衡;②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③分工明确,合作良好;④适应环境,具有弹性(良好的行政组织都以职能为中心)三、影响行政组织的因素:①战略与结构;②规模与结构;③技术、任务与结构四、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以层级制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垂直分工的内容是管辖地区的大小1、特点:层级越高,管辖地区的范围愈广,数量愈少层级愈低,管辖地区的范围愈窄,数量愈多2、当今世界上比较大的国家,起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一般是四级行政组织。3、影响因素:①政体;②国家发展战略;③外部性五、行政组织微观纵向分工1、新趋势:有代表性的分工模式;强调分权、责任统一和目的导向原则六、行政组织纵向分工1、职责分派关系:①高层(决策层,负责制定总目的、总方针、总政策和实行方案,本机关的人、财、物分派)②中层(执行层,负责执行本部门最高行政组织制定的总决策、目的、方针和政策)③基层(基本为封闭型,纯属内部问题)2、优点:①有助于分层负责、行动迅速、决策及时,②调动各层级行政组织的积极性,③能培养全面的行政管理人才3、缺陷:易于形成地方块块分割七、行政组织横向分工1、就是行政组织的部门间分工。有宏观和微观之分。①宏观指一级政府内的部门分工;②微观指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个机构和职位的划分,形成组织的机构系列和职位系列2、必要性:①适应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②适应行政管理专业化、技术化的需要;③适应行政管理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需要;④适应行政管理程序的需要。3、分类:①按行政业务性质:如国务院下设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②按行政管理程序:如记录局是信息部门、监察部是负责监督③按管理对象:如农业部、铁道部、交通部等④按地区:如铁道部在各个地方的铁路局八、影响行政区划的三因素:在同一层级,按地区设立行政组织的基础是:行政区划①利于各地区人民和各民族的安定团结;②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固;③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足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第七章行政组织体制一、行政组织体制:实质是:权力关系的制度化、程序化。权力分派关系,是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和运营动力二、权力分派关系制度代表国家政权集权制法国分权制美国均权制制约其权力分派关系的因素①社会的需要;②国家的结构形式首长制美国的总统制委员会制瑞士混合制完整制分权制国家大部分采用分离制中央集权制、我国采用名誉经理制市经理制产生于美国三、行政组织类型1、按职权大小:①统率机关;②被统率机关2、按业务性质:①业务机关;②辅助机关;③综合性管理机关;④专门性管理机关3、按活动程序:①决策机关;②执行机关;③征询机关;④信息机关;⑤监察机关4、按行政层级:①中央行政机关;②地方行政机关5、按设立时间:①常设机关;②临时机关6、按其特殊性:①派出机关(街道办);②分支机关;③合署办公机关第八章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一、行政组织的界线:含义:指行政组织用以过滤外部环境的投入与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功能:①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持行政组织的独立性;②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组织自身的产出,维持行政组织的生存和运转特点:开放性;可渗透性二、外部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国内社会环境)三、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体现在:统一辩证的关系1、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2、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四、经济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行政组织本质是阶级概念、政治概念①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立③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营的物质基础④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①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性质和变化②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配置和运营模式(经济体制类型: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3、计划经济中,其行政组织的特性:①直接而广泛;②命令强制;③公司被动适应五、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国体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基本性质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限度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限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限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限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营状态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限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六、文化、民主、宗教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文化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一般行为的盼望、首脑权力、运营方式、内部人际关系、行政到的观念)2、民族民族环境:①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组织设立;②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③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④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3、宗教宗教环境:①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立和职权行使;②推动或妨碍着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七、其他因素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自然①地球环境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模式、财力基础、部门设立、功能发挥②《地球环境决定论》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应当是影响论而不是决定论2、国际环境①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②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③国际社会中的许多共同问题;④国际组织的出现;⑤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国际法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八、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①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②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③充足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政治环境:①积极稳妥地推动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②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足的体现;③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队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④大力推动法制建设3、国际环境:①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②反对侵略、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九章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一、物质条件1、构成:①人员(主体性要素)②物资设备(物质前提)③图书资料(重要保证)④经费(财力基础)2、影响:①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与活动效率;②物质设备制约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③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④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二、制度条件1、分为:对外行使功能的制度;内部自我管理的制度(涉及:组织制度、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办公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2、影响: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①相对稳定性/②统一性;③促进行政组织活动的法治化,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保持行政组织的廉洁;④制度的健全限度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⑤制度的优劣影响行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制度问题,是行政管理中最主线、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三、人群关系1、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①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内聚力的关键)②行政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团结或分裂的关键)③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整个组织是否团结一致的最终反映)2、人际关系的影响:①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②内聚力;③工作效率四、群团强调人际关系层面1、含义:指行政组织中为达成共同目的而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2、特点:①具有共同目的;②成员之间有特定的地位体系;③成员互相依存;④群团也有自身的结构与规范3、按其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团、非正式群团按其功能发挥情况划分:分文:有效群团、无效群团4、功能:①完毕行政组织的任务;②满足群团成员自身需要;③与其他群团建立良好关系五、非正式群团的影响:①积极影响:帮助行政领导全面、及时的掌握信息;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填补正式群团的局限性②悲观影响:抵制正式群团的目的和政策,妨碍行政组织目的的实现;反对改革和创新,妨碍行政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破坏行政组织内部的团结与纪律六、区分“正式群团”和“非正式群团”正式群团非正式群团故意识建立自发建立的领导是正式委任,其成员的地位体系和其职位结构相一致领导是自然形成的,成员地位是在领导能力、资历、技能等因素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有正式的组织分工与任务分工,成员相对固定没有正式分工,自发分工的,也没有固定成员七、区分“有效群团”和“无效群团”有效群团无效群团完毕组织任务同时满足群团成员自身的需要不能完毕组织任务,或只能满足成员自身的需要与其他群团保持良好、和谐的群团关系与其他群团之间缺少必要的良好关系八、组织摩擦1、含义:指行政组织中两个以上的人或群团为了达成各自的利益而形成的彼此对立、争执与争斗的关系。2、因素:客观:①组织结构和体制的不合理;②角色摩擦;③信息沟通渠道受阻;④资源短缺;主管:①目的与利益不同;②价值观念的不同;③性格爱好的不同3、影响:积极:①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②统一群团成员的思想;③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④保持其心理平衡,利于组织的稳定;⑤利于组织的自我完善悲观:①导致对峙局面,妨碍组织的团结;②导致其成员心理不平衡,导致工作情绪低落,妨碍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③导致摩擦的双方片面地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的的实现九、发明良好的内部条件:1、物质条件:①科学选人、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②按需适时购置,统一分派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③发展国民经济,增长行政经费物质条件的改善限度:取决于行政经费的多寡④大力节约行政开支2、制度条件:①填补制度空白,使行政组织制度配套化,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网络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反映行政组织运营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制度3、人际关系:①平等民主的原则与方法;②利益共享的原则与方法;③意见沟通的原则与方法;④激励强化的原则与方法4、群团关系:①使群团目的与组织目的保持一致;②增强群团的内聚力5、解决组织摩擦:①订立平衡目的;②增强沟通机会;③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的与规范;④强调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奉献第十章行政组织的设立于自身管理一、设立的指导思想:①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②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对立统一;③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对立统一二、西方不同时期设立的一般原则传统理论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权变理论时期①组织目的②指挥统一③层级节制与幅度适中④权责相称⑤授权⑥专业分工①以人为本②人与组织平衡③参与、沟通、激励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①系统②整体③开放④封闭回路⑤权变三、行政组织设立原则的作用:①有助于设计与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②有助于指导和规范行政组织的平常管理;③有助于改革与完善行政组织四、中国行政组织设立原则:1、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是主线宗旨)2、职能决定原则3、统一原则(机构设立统一、领导指挥统一、职责与职权统一)4、系统原则(保持整体平衡、坚持平衡、坚持开放、管理封闭回路)5、效能原则(机构设立与人员编制要精简、层级与幅度要适中、进行专业化分工、简化办事程序)6、法治原则五、行政组织的管理方法:1、内容:①行政组织对系统内部的自身管理;②行政组织对社会的管理2、确立依据: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理论上(性恶论=X理论亦善亦恶=Z理论)3、研究意义:①是行政领导控制与管理行政组织的工具;②做好其自身管理是行政组织实行社会事务管理的前提4、一般方法:①规制型管理(①组织标准化;②工作秩序化;③管理规范化)该管理模式盛行于工业社会②情感型管理(①激励、②沟通、③参与、④协调)③市场型管理(①内部管理;②内部人事制度;③自我服务功能)六、中国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1、民主集中制①自身管理要民主;②其自身管理在高度民族和的基础上应实行高度的集中2、重人与重制度相结合人与制度是最重要和基本的两要素①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②重视制度3、目的管理“德鲁克”初次提出目的管理①分类:长期目的(5年以上)中期目的(2-5年)短期目的(2年以下)②方法:制定→执行→检查成果→反馈→注意问题第十一章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行政组织编制(是行政组织的结构表现形式)1、含义:指一个行政组织、一个行政单位的人员定额,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2、种类(社会组织的种类决定的):①行政组织编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类)②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的编制③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的领导机关的编制④各民主党派的中央与地方的各级委员会的办事机关编制⑤各人民团队的领导机关编制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的办事机关编制⑦特殊编制(①专项编制;②单列编制;③临时编制;④机动编制)二、行政组织编制管理1、内容:①职能管理(1988年,我国正式把职能管理作为编制管理的内容之一)(职能管理的因素:没有注意行政职能的调整与变革)(“三定”方针: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②机构管理(职能总量和类别、规模、划分机构、级别、名称等)③人员管理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内容:①制定各级政府的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②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③拟定人员编制结构)2、性质:(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行政编制的性质和服务方向)①政治性;②服务性;③系统性3、意义:①利于勤政、廉政和提高行政效率;②利于节省财政开支;③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组织管理的法治化三、行政组织编制设计1、原则:①职能决定原则;②职位设立原则;③协调平衡原则;④动态调整原则;⑤经济原则;⑥依法管理原则2、总体设计依据:①职能种类;②人口数量、质量与人口密度;③地区面积及地势地貌(决定各级政府编制数量的因素)④经济发展水平;⑤行政区划3、单元设计依据:①部门设计依据:实际业务需要;种类与工作量大小相结合;上下级业务对口,但机构不一定对口;不同性质核定编制②内部设计依据:以最少的职位完毕最大的工作量;员额的结构合理相同业务尽量交由一个具体单位或个人完毕四、行政组织编制1、设计程序:①发现问题,拟定目的;②拟制方案,分析选优;③试行实行,反馈调整;④依法呈报,核定实行2、审批程序:①权限及程序;②规定3、管理方法:①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②管理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4、现代管理:借鉴方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第十二章行政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一、变革因素:1、外部因素:①社会形态的变迁引发(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农业社会→过度社会→工业社会)社会形态决定规模和独立性;社会形态的变迁决定发展和变化②经济类型的转换、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经济职能的增长,是变革的主线动因)③政治制度的更迭(其表现:①质变②量变)(政治的质变,是制度性质的主线性变化,为谁服务的问题;量变:只是具体政治制度的变动)④社会发展限度促进或制约⑤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2、内部因素:①目的的选择与修正;②规模的过度膨胀(帕金森现象);③人员的变化3、行政组织变革的因素:重要来自社会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行政组织自身的膨胀和老化。二、变革征兆:1、职能膨胀引起与其他社会组织职能的冲突2、与国家政治系统中其他组织的职责关系不顺3、部门林立、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协调困难4、上下级间的纵向信息沟通困难,指挥不灵5、内部开拓进取的动力不大,缺少生机活力,空气沉闷6、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行政职能三、变革四内容:目的组织目的是组织的基本要素1、目的变革的重要性:①定位作用;②定向作用2、基本目的:①提高行政组织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力、改造力;②加强行政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使其稳定、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稳定性是变个性的基础职能1、职能作用领域的变革(由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步以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2、职能作用性质的变革(初期政府是保卫性质、统治性质,转变为管理性和服务性职能)3、职能分化限度的变革(传统时期的政府,立法组织、司法组织职能机构都是混合的,现代政府其分权明显法治化)4、职能行使方式的变革5、职能作用深度与广度的变革结构1、横向部门:①行政管理的过程看: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征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征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平衡②行政管理的社会功能看:关键看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2、纵向层级:多数国家采用三级制;大国采用四级制权力1、横向分权(过去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转向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相交织的状态)2、纵向分权(科学纵向分权,是领导成功的关键)3、向社会组织还权4、领导者向普通成员分权5、社会的宏观控制从分权走向集权四、变革中动力与阻力1、动力:①为满足统治阶级完毕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需要;(最直接、最深层的动力)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更替③组织成员为自身的全面发展④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规定所推动⑤新的科学、民主、效率观念的出现,为行政组织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便宜政府、“3E”管理理念—效率、效果、效益)2、阻力:①最大的阻力来自其自身“经济人”特性②资历较高者,年长者的阻力③人际关系的阻力④对变革后的科学、高效的新秩序和廉政、勤政的新作风不适应而产生的阻力⑤对陌生事物的疑虑、对变革后果不了解而产生的阻力3、克服阻力方法:①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推动行政组织的变革②广泛宣传和进一步动员,导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