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一)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从实物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内消费品总量、投资品总量、商品库存增加量、商品净进口量以及劳务总量之和。从价值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社会成果经过社会分配后所形成的总消费、总储蓄和政府净税收之和。用AS表示总供给,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Tn表示政府净税收。则总供给公式:
AS=C+S+Tn(二)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上的货币支出总额。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出口=外国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总需求。进口=本国人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减少总需求。用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需求,X-M表示净出口需求,则总需求公式:
AD=C+I+G+X-M
二、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一)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curve)总供给曲线说明厂商供给的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与微观经济学的供给曲线相同,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与供给产品呈正向变化,正相关关系。
总供给曲线
价总供给曲线
格水P3
D
平
PCP2
A
BP1Y0Y1Y2
Y3
YF
产出Y涨价了,生产多多,更多。。。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物价水平和厂商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在高的价格上,设工资不变,每一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一些产品,从而总供给更大。根据厂商在价格水平上升时愿意供给的数量,可以划出所有厂商愿意供给的产量水平的轨迹,得到一条总供给曲线。在低产量水平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此时很小的价格上升就会引起很大的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相对平坦(有弹性);在高产量水平时,基本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此时很大的价格上升才能引起很小的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相对陡峭(无弹性)。Y3点,生产能力饱和,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完全被利用。Y3为充分就业产量或者潜在产量,在这一产量水平点,所有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都被雇用。能上班赚钱喽!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在长期中,供给量取决于经济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量,以及把这些投入变为技术。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在自然产量时的一条垂线。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粘性工资理论:未预料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实际工资,引起企业减少雇佣工人和减少生产。粘性价格理论:未预料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减少了它们的销售,并引起它们减少生产。错觉理论:未预料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引起它们减少生产。
粘性工资理论粘性工资:是指名义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迅速调整。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是由于工人与企业之间存在固定名义工资的长期合约,还可能由于社会规范、社会公正和社会道德。物价下跌了,可工人的工资不能降!
粘性价格理论粘性价格:是指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迅速调整。价格的缓慢调整,部分原因是因为高速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部分原因是企业的心理因素。别人的东西再便宜,我也不降价!
错觉理论错觉理论: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会暂引起供给者对市场变动的看法。但供给者看到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可能会错误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完了,再降下去就赔死了,少生产点吧,呜呜。。。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二)总需求曲线
(aggregate-demandcurve)总需求曲线说明家庭、厂商、政府与国外的商品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与微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相同,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负相关关系。
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
P1
●
P2
●
总需求
0Y1Y2产量涨价了,少买点,等等再买吧!总需求曲线表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社会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当物价水平高时,社会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当物价水平低时,社会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根据物价水平上升时社会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的变化,可以划出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轨迹,得到一条总需求曲线。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都更为富裕,又可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刺激了消费品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家庭购买商品和劳务所需的货币就越少,于是家庭会去进行股票、债券投资,或者储蓄,导致利率下降。鼓励了更多的投资品支出,刺激了投资品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利率下降,实际汇率贬值,刺激了净出口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但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情况下,任何影响总需求发生变化的因素变动,都将导致AD曲线的移动: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变动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引起总需求减少的因素变动使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总供给曲线格水平AD1
P
AD
AD2
Y0YF产出Y
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A.预期因素:包括预期收入、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利润率、预期资本边际产品等等。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和预期资本边际产品增加,将使家庭、厂商、政府增加当前的消费或者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相应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B.政策因素:政府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将直接增加总需求,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比如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等,将直接减少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
三、总供求曲线的应用AS曲线和AD曲线均衡图是基本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现实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产量和物价水平调整到AS曲线与AD曲线相交点E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E:均衡点PE:均衡物价水平YE:均衡产量为什么E是一个均衡点?如果价格水平高于E点,厂商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将超过产品的需求量,存在过剩的产品供给,将导致价格水平降低;当价格水平低于E点,情况刚好相反,存在产品供给的不足,将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正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当价格水平达到E点,实际的GDP的供给与需求才相等,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平衡。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均衡
价总供给曲线格水
平
P
E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整形科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个人财务规划咨询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车辆购置贷款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个人知识产权抵押转让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激励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强固型工业显示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全国房地产个人居间服务协议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图书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合同3篇
- 2025个人借款合同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4篇
- 2024版借款施工合同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天润乳业营运能力及风险管理问题及完善对策(7900字论文)》
-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
- xx单位政务云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2.0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死亡病例讨论总结分析
- 第二章 会展的产生与发展
- 空域规划与管理V2.0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商户用电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