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_第1页
2023年《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_第2页
2023年《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_第3页
2023年《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_第4页
2023年《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书笔记本书阐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战后,现代城市与区域规划体系在英国和许多其他发达国家建立起来。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整个时期规划理论的变化,手法简洁洗练而不失严谨。该书勾勒了一系列重要规划理论:从作为物质空问形态设计活动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至1960年代系统与理性过程规划理论:从197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规划角色的观点,到规划实行理论,以及最近的将规划工作视为一种”沟通行为”。

结构

1.

编年体,基本上15~2023为一代。

2.

分代:

1.

二战后初期(1945~1960)

2.

1960年代

3.

1970~1990年代

4.

总结:最新的、后现代的思想等等。

导言

1.

“但城市绝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这个应当是当今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共同点:就是不将城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甚至建筑设计。但是这种机能主义又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机能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生态主义,或者说是以一种更加的理性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城市,将城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

2.

是积极的城市主义者,认为城市自身是积极的,所有的城市问题来源于不对的的对待和设计城市。

第一篇二战后初期规划理论

第一章

作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城乡规划

1.

认为第一个重要的误区在于混淆了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看作单纯的空间形态的设计。将视觉美学奉为中心。

2.

第二个重要误区就是试图设计城市的终极形态。

3.

城市设计不应当是一种空间美学的设计,也不应当试图去设计一个城市的最终形态。不应当是一种静态的设计。

4.

不应当是以美学为中心的。

第2章二战后规划理论的价值取向

1.

作者总是在嘲弄一种“乌托邦“的城市抱负,乌托邦是反人性的。

没有乌托邦,或者说,“乌托邦”其实最不“乌托邦”,人类生活在不完美之中,人类社会应当是多样化和充满了不可测的,而所有的“乌托邦”抱负试图将人类社会静止化和纯粹化,而这恰恰是反人性的。

2.

田园梦想,是英国的一种传统—霍华德。

3.

可不可以认为:私人汽车其实应当是一种乡村式生活的必要,而不是一种高密度的大都市生活的方式。就像拖拉机应当适合田野同样。

4.

分散性低密度城市=适合机动交通

紧缩高密度城市=步行城市,由于了交通距离的缩短。

5.

树形结构—“城市的各部分(邻里)与市中心相连,但同时又互相独立。在亚历山大看来,这种组织方式是20世纪前半叶几乎所有规划都具有的特性。”

6.

作者在这里想总结的是整个的价值取向,就这一点来说的话,我想当时的英国的规划思想的价值取向就是“反城市”,认为田园小镇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了可以称之为“城中村”的抱负城市模型—一种小型乡村的集合,这个时候的城市成为了许多乡村的一种量的加和。“城中村”都趋向低密度,整个城市成为了一种松散结构。

第3章关于二战后初期规划理论的批判

引言

可以看出来,战后的英国(或者整个西方世界)趋向于一种保守,政府加强了管制,试图建立一个“较强”的政府。

关于城乡规划的空间形态和设计话倾向的批判

i.

批判重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新开发建设质量的质疑

2.

对于物质空间规划重点的争议

重要针对的矛头还是后者。

ii.

对于后者的批判重要是对于社会学等方面的漠视,表现为要么是唯空间论,要么是空间决定论,总之将建筑设计的方法等同于城市设计的方法,认为城市设计仅仅是扩大化的或者说集群化的建筑设计。

莫里斯.布罗迪指出:“认为决定社会生活素质的主线因素是社会性的,而非物质环境的。”

关于蓝图式规划的批判

i.

所谓的蓝图式规划方法,其实是说将规划作为一种对于最终完美形态的追求设计,将其看作一个静态的结果,而非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没有最终“乌托邦”形态的东西来看待。

ii.

莫里斯.布朗:“规划必须拥有承受这些变化的能力,而只是相应的做出一个微调。”—作者赞成的是微调,认为一个失败的规划、一个没有相称的容纳力的规划必然导致无节制无控制的调整,使整个城市发展失去控制。

iii.

布朗几乎是主张摒弃总体规划,但却无力给出一个新的方法。但是他提出了一种新思绪:“我们可以以象棋的思绪来研究规划。将其提成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的行动都受限和取决于其所处的阶段,但每一步都力争为下一阶段的战略胜利预留最大的也许。”—“城乡规划应当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就是说主张一种环环相扣的紧密的历时性规划。

iv.

“规划应当作为一种弹性的策略。”—是一种“策略”,不是一种生硬的明确的图纸。策略,其英文原文不得而知,但是应当是说是一组规则。

该章节读后印象性总结:

i.

这是一个“破”的时代,而没有具体的“立”,不破不立,对于旧有思想的批判是其重要奉献。

ii.

其批判重要集中针对旧有规划思想和方法的以下几点:

1.

反城市化的—应当说是反都市化。旧有思想历来不认为大都市是或者说会成为人类的抱负居住地。完全的漠视大都市的积极性,以一种农业时代的田园梦想来作为其乌托邦之梦的雏形。

2.

简朴化的—无视都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其实是和上一点相关的:将都市当作一个简朴化的乡村来对待。而批评者认为,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恰恰是都市的优点。

3.

静态化—对于一种终极的“乌托邦”形态的追求,无视城市是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一种“蓝图式”的图示型规划方法。

反对者认为应当重要是一种导则性,要脱离开对于具体空间形态“美”的迷执,制定一种更富有弹性的规划。

4.

片面化—将城市设计混同与建筑设计,认为城市设计仅仅是或者重要是空间形态的设计,或者认为好的空间可以影响和决定一切—空间决定论,而忽视了社会学方面。

在批评者看来,城市问题不仅仅是建筑问题,甚至可以说,建筑、空间问题仅仅是城市问题的一个小的方面。

5.

表面化—忽视人之为“人”,忽视具体的居民,将所有居民简朴化为一种概念上的人,认为其可以简朴化的一体化对待,而漠视人和人的不同。

没有采用一种认真的社会调研和与居民合作的方式,而是一种专制的想当然的专家***的模式。

不真正的了解城市“生活”,不真正了解自己规划的社区生活。

脱离现实。

不是民主的,而是***的。

6.

对于都市主线结构的认知的错误:

批评者认为,城市不是简朴化的树形结构—“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独立,这些组成部分和结构主体相关,但是彼此互不交叉重叠或者相关。”这个就是一种***统治的模式,所有的命令都唯中心是从,个体之间没有组织。这个在任何大型系统中是行不通的。

城市应当是网状结构,或者是亚历山大的“半网格结构”—“组成部分不仅和结构主体相关,并且彼此之间也交叉重叠和关联。”这个是一种复杂结构,这个结构中的个体拥有了相称的自制性和自组织性,并且其中心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涌现”,从而是一种弹性结构。第4章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规划理论

引言:城乡规划思想的主线变化

我就是一个书中所谓的“数学半文盲”状态的建筑设计人员。

一个很故意思的观点:就是说,表面上或者说浅层次上来说的话,这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开始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但是其实这个时期的思想(甚至应当说涉及当代的所以的积极性思想者们)、现代主义者们的思想,都有着共同的渊源—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形成的乐观主义浪潮。

对什么乐观呢?对于人类的理性的能力—由于在这之前,“人们的生活被人类似乎无法控制的力量所支配,他们不可捉摸。无法抵御。”那是一个宗教和神灵的时代,而在启蒙运动时代,人类终于“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人类获得对自然力量的更大控制权”,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建立起一种人文主义,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高度自信!

所以,没有什么主线性的人生信念的怀疑,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深度发展,一种对于理性和技术力量的高度自信。

我想,这个时候的人类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或者说有希望可以完全的把握住、模仿、仿造一个有机生命、一个有机的东西,自己似乎开始无所不能了。

简朴的说,这种信念告诉大家:不管怎么说,城市需要规划!

这个时代是一个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开始对建筑、规划产生影响的时代,所以相应的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规划理论:

i.

系统规划理论—直接将系统论“嫁接”入规划之中。将城市看作了一个系统,开始结识到了城市的复杂性。

他们认可了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复杂的、互相联系的东西。

但是由于系统理论及其术语的晦涩,这个理论起码在当时,和实践非常的脱节,由于大部分的规划人员是“数学半文盲”。

ii.

理性过程规划理论

这个是注重对于规划过程、决策过程的影响。

这个往往是关于一种方法的理论,倾向于综合的全面的收集信息、罗列也许的应对之道、然后做出也许的结果的评估的一种过程。

其论述的方法很重要,可以借鉴其过程:

图中,过程可以分为5步。

重要的是“反馈”环,这样的话,一个过程就没有终结状态,而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

“我们的目的很少得到全面实现,即使得偿所愿,又会出现其他目的(或者问题)。”

以上的发展都是和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的质疑

i.

针对的是抱负过程论。

ii.

认为往往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或者收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不可以掌握足够的信息。

iii.

因此认为现实规划是“渐近的、阶段性的、机会性的、实用性的”,是“非连贯的、渐进的”。

iv.

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少数的往往是“最佳的”—往往是凭借经验、常识或者直觉来判断—的选项进行考察就可以了。

总的说,这一章开始了一些建立可实行的方法的尝试,但是抱负的方法恐怕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的尝试往往更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抱负,人类的理性仍然给予了人类极大的信心。人类仅仅是开始了其用理性超越理性的征途。人们没有否认理性,而是希望理性更加的“理性”,而不是任凭浅薄的理性变为非理性。第5章规划是一个政治过程

现代主义和城市抗议活动

该章重要是对于上一章节的理性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但是我想也许应当更着重“修订”,由于理性主义总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完全的漠视人的感情,居住本来就是充满了感情的事情。

同时,上章节的系统理论等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可以容纳方方面面的因素的更加开放的构架了。只是它才刚刚开始,还不全面还不完善。

1.

“价值判断”问题:认为系统论者和理性过程论者都忽视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认为价值判断“是一些强烈的、有时充满情感色彩的意愿和异议,换句话说,对城乡规划的判断更多的是政治性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或者科学性的。”

科学、价值和理性:伪技术主义

2.

总之,这个章节—或者说战后建筑、规划的发展的趋势主流就是将人性、将感性的东西重新引入过度依仗理性力量的设计理论之中,有些东西无法根据绝对理性予以界定。

3.

技术主义者总是认为技术和专家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了居民和民主制度。

但是究竟应当如何去运作?这个现在在看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我尚不可以下结论。

重要是在规划过程中引入了调研和民主公投的一些东西,让居民自己的意见可以通过某种合理机制对于规划方案进行干预。

但是是否最后的决定权就要在乎民众来公投?专家是否只能起到一种征询师的被动地位?我看假如是这样涣散的民主恐怕也是不可以的。想起来毛泽东打仗的事情,完全的民主是只能导致毫无效率的无政府主义,应当是民主集中制。

但是具体应当怎么样?也许这些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动态的、有很多因素或者细节过程不能也不应当完全死板的拟定。

规划评估

4.

这个时代甚至涉及当代,似乎人们忽然结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但是却一时找不出非常合适的方法应对。出现了非常多的解决问题的尝试但是往往都不可以全面的解决问题。往往是顾前不顾后的一些东西。似乎只能是一种动态的、不断的进行的针对部分的修正、去渐渐的尽也许的逼向完美,但是完美是不可达的。

5.

一个社会整体的思潮发展的轨迹,往往会和一个人的思想的发展有着某种契合:这一章表现出来的那种非常的困惑、多种思潮的不可以被明确评判的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似乎又都有问题的状态,其实很像我现在的状态。

6.

总之,这一章是反对将规划这种社会性极强的东西来作为一个纯学术的东西来对待,说明它脱离不了政治,但是这里的“政治”这个字眼似乎有一定的不同于我们平常使用的东西,或者说这个“政治”更“学术”,似乎是指一种不那么纯净的、包含了更广泛的甚至是全体的牵扯者的意见的一种东西,就是说在“规划”之中不应当排除掉任何的东西、任何的因素、任何的人,而应当全面的考虑。

全面的一个能调众口的方案是不也许的几乎,只能是无限逼近,如何的方式、如何的取舍才是最佳的?比如你让穷人多满意些还是让富人多满意些?这里面立刻就有了个立场问题,就有了个政治问题。并且这自身还牵扯到了对于民主政体的讨论,各个国家自然不同。

就是说,做规划,就必然牵扯到立场和价值观,这个就是个政治问题。

7.

总之,这一章里面把政治、政策因素又考虑了进来,政权作为一个积极的不能忽视的因素进来了。

8.

“任何规划活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关于做什么最佳之类的问题,这些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9.

诺顿.朗:“规划就是政策,在一个民主国家,无论如何,政策就构成了政治。问题不是规划是否会反映政治,而是它将反映谁的政治。”

民主国家的政治,就是说不是某个人的随机性的一言堂,而是政策。

公众参与

10.

“有人说,自柏拉图的《共和制》发表以来,‘多少限度‘的民主(或参与)是可行的或抱负的这个问题一直是民主理论探讨的核心(任何普通政治哲学的讨论中心)。因此,关于公众参与规划的讨论是关于民主这个一般哲学思辨的组成部分。”

“关于民主的抱负限度,也就是参与的抱负限度,见解上一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如同赫尔德所说,存在着不同的民主模式。”

11.

“达维多夫……指出,规划人员应当更积极的投入到政治过程中去,他们应当在公众中充当各色市民团队的‘支持着’,特别是要支持那些弱势群体或者少数民族,由于他们的利益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得到充足的表达。”

12.

这一章节很多不同的理论,这个大约就是一种变动和混乱期的特点。但是总的趋势是将更多的、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考虑进来,不允许一种一个人的规划、或者强势群体的规划,这个就是政治!第6章有关规划效果的理论

从这一章开始进入了第三篇“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规划理论”。

这本书应当被定义为“非常好的泛读书”,由于它可以让你迅速的知道规划是什么,但是很多东西的讨论现在是不容易理解的。它可以帮你建立一种基本的结识和态度。

战后整个时期世界思想都在和世界上的一切同样飞速的同时混合化的发展着。于是呈现出一种不容易把握和解析的混杂态,其整个理论界有着非常多样的潜规则“网”在作用,即使是思想界也已经不再是单线化发展。世界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变得不容易把握和似乎不可琢磨。

这个时代是个思想的战国时代,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同样。每一个理论都难调众口,没有一个理论得到一种大面积的广泛的认可,但是每个时代总还是会有一种更加“大约”的、更加方向化的一种大约的调子。比如当今的可连续性是个主题,那么如何才算可连续?这个就会有很多方向。

这是一个互相讨伐和批判的时代,似乎每一个学派都在对此外的东西的批判中建立起自己。混乱。所以你只能是寻找出或者进行自我的建构一种信仰体系。你可以信仰的是自我构建的“共产—资产”体系。

在这一章里面,政治和规划更加的不分彼此起来。这里面的“政治”,我想是: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社会结构持什么样的立场?比如你是站在哪一边的问题。你更加关心什么人的利益?等等。总之,是说是你对于这个社会结构的一种总的立场,它直接影响了你在规划中的判断—立场决定了决策,而规划就是决策过程,一系列的决策过程。

批判—对于理性过程论的批判

1.

质疑理性过程和实践的脱节,认为是空洞和空虚的。

2.

作者不认同这种批判,同时当时就存在着对这种批判的批判:由于认为理性过程论自身就是一种指导性的思想大纲的东西,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体系。“譬如,这有点像批评美国约翰.罗尔斯的著名的公平理论,说它不是基于对公平在美国的实际状况的经验调查。”

3.

但是这种批评者的提倡的有些东西我想还是故意思的:非常的注重经验主义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因此非常的注重“脚踏实地”的调研。

“规定规划理论根植于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调查”。

对于战后(英国)规划政策的评估--《英格兰城市控制》—彼得.霍尔

1.

检查规划体系的目的、运作和效果。

2.

认为到1970年代,战后规划体系的三大效果:

a)

城市控制—是3结果中的最主线因素

b)

郊区化—认为是城市控制的结果—更长的上下班距离

c)

土地和物产价格的上涨

3.

“霍尔观测到,这些效果中只有第一个效果是实行规划体系的设计师的意图,防止城市蔓延是战后规划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说大部分结果都是出乎意料或者和盼望相反的。

我有个疑问哦:是不是一定要防止城市蔓延?假如认为城市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防止城市蔓延?

4.

霍尔考察了战后规划的“分派”效果,认为“规划的效果一直是从穷人那里剥夺他们所拥有的少量财产,同时给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

霍尔认为规划应当对这种不公平抱有重要责任,但是作者(尼格尔.泰勒)不认为这样。

规划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关系

1.

普遍的有观点认为市场干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力量其实远远大于规划体系,特别是皮克万斯的分析,认为“规划‘所产生的用地形态与没有规划情境下会发生的用地形态不会有差异’”,这个几乎是一种“规划不作为论”。

2.

我想上述观点起码表述了:城市现象其实是另一个更大系统(政治经济体系)的一种作用后的表象而已。

3.

马克思主义观:政府和规划是整个自由***的组成部分,不能彼此孤立。

或者简朴说: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规划体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了规划体系。

“规划是这个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城乡规划在实践中往往发挥着支持市场并维护市场的作用”。

建设性的观点—这一章中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1.

玻珀:规划需要一种“渐进式”而不是“乌托邦综合”的方法。

2.

所谓的“乌托邦”方法,翻译的不是很清楚,我的理解就是是一种习惯于“一揽子”作风的“革命”方式,就是说一下子就要完全的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乌托邦的那种作风。

3.

而“渐进式”,里德:“这里的问题是:‘假如你试图同时改变太多的政策……你就不也许知道哪一项观测到的效果应当归因于哪一项政策的变化。’”就是说不可以理性评估了,变得盲目了。

4.

所以玻珀主张:“公共政策应当按照他讲的‘渐进式’社会工程的方式来推动。政策的改变是谨慎的、渐进式的,因此个别政策的效果能随时得到监视。”

这个很故意思的是,人类总是在寻找将复杂问题解析为简朴然后加以逐个击破的方法,这个应当是基于人类的智能的有限性的一种自然的追求,这个也是。第四篇总结

第9章范式变换,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规划理论和范式变化

所谓的范式,是托马斯.库恩的东西,是指一种世界观式的主线的一种科学观,其形成之后必然有一个稳定期,而一旦改变必然性成一种整个科学界甚至涉及了普通民众的观念的革命。

作者在这里是一种“借用”,就是将这个词用来定义某个领域内作为基础的、主线性的、框架性的价值观的一种结识。

1945年之后的两次范式变化

1.

1960年代,城乡规划由艺术变为系统理论和理性程序理论

2.

1970~1980年代,规划师作为技术专家变为作为“协调者”。

两个范式的变化:

1945年前,城乡规划是艺术,是“建筑的延伸”。

1960年代,系统理论和理性程序理论,由艺术变为科学。转变可以归纳为4方面

1.

城乡是个物质空间结构~城乡是个不断变化的互相联系的功能系统

2.

空间地理学和形态学(美学观念)~空间社会学(社会、经济)

3.

终结状态、蓝图式规划~过程

4.

规划技术手段变为了科学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空间设计的手法也并没有完全被取代,1960年代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而其重要的是区分了两个规划层侧:

1.

策略性、长期性规划层次——是系统和理性过程里面的重要应用的层次

2.

地方性、感知性规划层次——注意了一定的美学观

从专家到沟通者

1.

初期的规划论认为规划师是技术专家,但是当时人们结识到“城乡规划最主线的是价值判断(有别于纯粹的技术判断),一种渴望去发明或者维护的环境类型的价值判断”,城乡规划充满了价值判断和政治色彩,因此质疑规划师是否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专家”才干。

作为两种意见的一种综合和修正,开始认为规划师应当是“辨认和调停涉及到土地开发的不同利益集团需求”。

2.

保罗.达维多夫:“而是让顾客充足结识自身的优势,并且发挥这个优势来取得个体的发展。”

重点强调了沟通和突出重点(发现本质)的能力。

可以看作另一次范式变化——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者把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当作能带给人类光明未来的关键,如今这个信心基本崩溃了。”

挑战科学和理性

i.

在我的理解,重要挑战的是一种一言堂的、其实往往无法验证的权威主义,“任何依靠单独说明来支撑的权威性是靠不住的,并且应当被抵制。本质上,后现代主义断言一种元叙事优于此外一种元叙事是始终不能鉴定的。”

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者主张一种更多元化的、更民主的、更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

后现代主义是反乌托邦的,就是说是反对一种理性的抱负的终极的唯一的图景的。

ii.

往往于是就有了一种相对主义的倾向。

iii.

作者不是非常的支持后现代主义,但是在我看来对于这些思潮应当都是一种去粗取精的态度比较好。

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都其实对于整体理论的进步可以提供一些积极的东西,可以提供不同样的视角。

后现代主义的最珍贵的地方是对于过度的理性的修正,毕竟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最终将会导致人类自己的灭亡。

iv.

战后的重要思潮其实都和政治体系的日益民主化有关,越来越广泛的族群结识到了自身的尊严和价值。不再苟安于别人的压迫和权威。

v.

作者顺便批评了亚历山大:“像亚历山大表现的,让一些城市自然生长的主张是误导,由于大部分人类活动都有某种限度的规划。”

看书信一半。

作为生活质量替代标准的后现代主义

i.

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所有人都满意的抱负环境类型,环境质量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者通常为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而欢呼。

ii.

由于大城市生活多样化和多元化,以及由此提供的选择自由,赞美大城市生活成了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iii.

“后现代主义者容易走向极端,任何不同的事物都可接受或被允许”——作者认为“也许还要有城乡规划的包罗万象的‘共同’抱负”。

就是说,虽然是支持多元化,但是仍然会有一个度,好的和坏的并不是绝对没有差别的,后现代主义的积极一面应当理解为重要是“扩大了”可接受的范围,但是绝对不是“取消了”。

iv.

就是说,我认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