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3、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5、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7、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柳枝集》与《酹江集》。9、明代作家王九思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11、明代剧作家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故事,写自己参与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兰亭会》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13、明代作家吕天成的杂剧《齐东绝例》写舜父瞽瞍杀人后,舜负父而逃,以及皋陶发誓不杀瞽瞍后,舜在众人劝说下归来的故事。剧中以戏谑之笔写古之圣贤,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14、“渔阳三弄”是明代作家沈自徵的杂剧《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的合称,剧中借对古代文人遭遇的描写,体现出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和追求。15、《单刀会》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1、古代戏曲中常用误会错认法来结撰情节,阮大铖的《春灯谜》一剧就以十错认导致一系列的波澜,堪称错认法的典范之作。2、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涉及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3、南戏《白兔记》写刘知远由流浪汉而成为皇帝的故事,属于在民间颇受欢迎的发迹变泰题材。4、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又成为其他剧作的表现对象,如清代蒋士铨的《临川梦》就以戏曲形式为汤显祖作传。5、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而王骥德的《曲律》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6、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7、“本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牡丹亭》中的曲词。8、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9、明初作家丘璿的《五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都追步高明的《琵琶记》,借戏曲宣扬伦理道德,使剧本沦为道德的载体。10、南戏《王状元荆钗记》与《张协状元》、《赵贞女》等谴责文人负心的作品不同,它借书生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赞扬了文人在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11、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娇红记》歌颂王娇娘和申纯至死不渝的爱情。《二胥记》则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复楚之忠。12、明代作家沈璟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13、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龙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14、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清忠谱》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阉党魏忠贤的斗争。二、名词解释:1、院本:戏曲名词,指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也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南方的元杂剧过渡的一种形式。表演时用五人,作品都已失佚,仅《南村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余种。元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等。2、元曲“四大家”:对元代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合称。一般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或称“关马郑白”。见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明何良俊《回友斋从说》。3、董西厢:在金代,一位下层文人董解元(解元,是金元时对读书人的敬称)运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所写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即为“董西厢”。4、《大雅堂乐府》:汪道昆的《高唐梦》、《王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全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是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的《高唐赋》;《王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犯忌功臣,范蠡见面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的故事。《远山戏》取材于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的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作品以闲适与雅情为表现中心,以杂剧为游戏。1、《鸣凤记》:为王世贞门人所作,其中“夫妇死节”一出为世贞亲笔。剧本表现明嘉靖时夏言、杨继盛、邹应龙、林润等十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剧本虽以政治时事为创作对象,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注意了对事实的剪裁与组织。《鸣凤记》作者在严嵩父子伏法后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启动了此后的时事剧创作。2、吴江派:沈璟对音律的重视,对本色的提倡,得到了当时身后不少剧作家的响应,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流派——吴江派。重要作家有沈璟、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子令、范文若、卜世臣等人。其中吕天成、卜世臣等更是“衣钵相承,尺尺寸寸宁其榘矱者。”3、明传奇:4、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收录于《永乐大典》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戏文,较多地保存了原始面目。《张协状元》是一本负心剧;《宦门子弟错立身》写豪门出身的延寿马与戏剧演员王金榜的爱情故事;《小孙屠》表现的重现是家庭伦理、兄弟之情。三、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解答]: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一般为一本四折;有的剧有楔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戏又由曲词、宾白和科范三个部分组成。折,同一宫调的一套曲了唱完为一折,“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时也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楔子,指四折之外的一个短小独立的段落,它的作用是填补四折的局限性,紧密结构。题目正名,放在剧本的后面,通常是用二句或四句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而最后一句为剧名。曲辞是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辞的前面标明宫调与曲牌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对曲辞作出韵律的规定。宾白,简称为白,是剧中人物的道白。科范,又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工:一本戏中主唱者为正色,男主唱称正末,女主唱称正旦。在表演时,一本戏主有主角独唱,正末唱称为末为,正旦唱称为旦本。除正末、正旦外,尚有副末、贴旦、净、孤等。2、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解答]: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孟、卓二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慨。但是孟称舜更关注的是唐伯虎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突出了与仁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仅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了唐伯虎的笑傲中亦有的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尝遍忧煎,始得成功。卓人月由唐伯虎之境遇,不仅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并且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的结识。1、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解答]:一方面,《浣纱记》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另一方面,《浣纱记》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清传奇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并在此后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发挥。第三,《浣纱记》写吴越的兴亡,而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贯穿其间,对后来的传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2、简述南戏与北剧的差异。[解答]:一方面,在剧作的内容上,南戏作者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娱人,为了吸引观众,作品往往叙事性强,抒情性弱,表达的是下层民众共有的“情”,作家的主体意识在剧中表达得不强烈。在剧作的重要人物身上,很难看出作者本人的影子。而北剧作家对他们来说,编写剧本既是娱人,也是自娱,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朴,抒情多于叙事,剧中的人物形象,除了正色外,一般也比较单薄。剧本中作家的主体意识也比较强烈,在剧中人物的身上,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结识与感慨。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南戏的曲文宾白,多口语俗语,俚俗无文采。而北剧的语言则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再次,南北剧作者在身份上的差异,也带来音乐曲律上的差异。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且受方言的影响,用韵混乱。而北剧作家熟悉声律韵律,在撰写剧本时重视曲律,在宫调、用律方面均有其规范。四、论述题: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解析]:《窦娥冤》是把寡妇作为关注的中心的。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年轻的寡妇,她性格刚烈,本性善良。在剧本中,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最普通但是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人,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了。即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通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在法场上,当窦娥注定要冤屈而死时,面对刽子手发下了三桩大愿。人虽然就要被处死,但她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她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欺软怕硬。慨叹百姓的有口难言。这使窦娥的抗争达成了高潮,也充足展示了她刚烈的一面。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屈招是自己所为。在绑赴刑场时绕道而行,是由于怕婆婆看到而伤心。这又充足展示了她善良、孝顺的一面。2、试论阳明心学对徐渭杂剧《四声猿》创作的影响。[解析]:明王朝建立之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带来了以颂赞为主旨的典雅文学。为了打破文学创作的平庸,前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可同时也表现出模拟古人的弊端。晚明文坛张起的“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文学上拟古向求真的变化,与哲学上阳明心学的流行紧密联系。徐渭正处在求真代替拟古,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他对王学的尊崇、崇尚“三教合流”,融通互补。第一,在理论上,徐谓把禅悟引入了戏曲批评,“填词如作唐诗,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第二,在创作上,取用、改编佛教教义,融入佛教思想。讲求“良知”。创作中注意对抒情“度”的把握,讲求事情的合“义”性与道德的约束力。论文崇尚真情,讲求剧作的“本色”和创作的发乎真情,独出机杼。第一,戏曲阐明心志,人物融入真实体味,(现实性和个性化)。在《西厢序》中,徐渭提出“本色”、“相色”的概念。第二,剧作形式上不拘泥于元杂剧的固有形式:一方面是长度的随情之所至。《狂鼓史》全剧不分折出,《翠乡梦》、《雌木兰》均为二出,《女状元》五出。第二,是韵律上的自我作祖。《翠乡梦》两出均用双调全套,且曲牌相近,从表现剧情的角度看,大体相同的音乐,正好渲染前生与再生的联系。从音乐的安排看,是对传统的一大突破。此前的杂剧剧本中尚未见有如此的解决。徐渭之后,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代杂剧完毕了它的蜕变,杂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试析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自己对“情”的追求的[解析]:在《牡丹亭》传奇中,汤显祖把对真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他所写的“情”是爱情,男女之情,也是生命中所有真诚的情感。杜丽娘梦见情人就一“灵”住,死死不放,表现出对爱情的热烈向往。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是坚决的、积极的。“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并在阴间继续跟寻,为钟情一生,终于因情而复生,在现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儿梦中人”。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不同于以往爱情剧本中的任何一位女主角,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杜丽娘的生活受束缚,行动受到太多的约束,但“情”可以超越现实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梦中之情,何须非真!”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限制的。在《牡丹亭》剧本里,汤显祖体现了道德层面,既写青春的觉醒,写对真情的执着,大胆的追求。而杜丽娘对父母的深爱在剧本里也一再得到体现:无论是死前的拜谢母亲,还是在阴间望乡台的眺望,或者还魂后闻说金军进犯时对父母的焦急牵挂,都显示了杜丽娘的赤子之心。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于的抱负的女子,是作者抱负的化身,也是剧本的一个突出成就之所在。2、高明的《琵琶记》被誉为“词曲之祖”,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解析]:高明的《琵琶记》,在他的创作中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曲这种“小道”提高到教育工具的地位。再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琵琶记》剧中蔡伯喈牛府奢华生活与赵五娘乡下凄苦生活的成功对比、穿插,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几乎成为南戏及传奇创作的基本结撰方式。在内容方面,《琵琶记》虽仍以婚姻、家庭为题材,但不再是对文人负心的批判,不再是对文人忠贞爱情的歌颂,而是通过蔡伯喈的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在《琵琶记》中高明重新塑造了蔡伯喈的形象,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服从,不仅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并且使蔡伯喈本人也因此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剧本对蔡伯喈形象的改变,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贤孝,但另一方面也使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假如说南戏《赵贞女》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了蔡家悲剧的因素,那么《琵琶记》则突破了伦理的范围,进而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与权提出了批评和思考。最后的结尾,我们可以读到的忠与孝的矛盾,是功名利禄的虚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简答题总复习概要站长的话:所列的简答题答案,仅仅只是答题纲要。回答时应当适当展开。一、元明戏曲部分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因素答:⑴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连续发展繁荣;⑵文人地位的变化;⑶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答:⑴初期: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沧桑,并且熟悉舞台表演;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⑵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更关注爱情自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等。⑶晚期:特点是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答: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组成。4、简述不同时期杂剧创作的特点答:⑴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长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有而所突破。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⑵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是:形式上折数不定,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聊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如何的影响?答: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不同:元杂剧作家重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休的地位明显上升。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经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6、简述关汉卿《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单刀会》的故事情节答:《窦娥冤》描写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对贤德继母进行颂扬;《调风月》中对侍女内心进行挖掘,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单刀会》则叙说了正统的历史观和沧桑的历史观。鲜明的儒家思想,借助杂剧表现他对社会的观测和思考,是关汉卿剧作典型的思想特性。7、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答:⑴浓郁的抒情性:A、曲辞的缠绵悱恻、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中心的剧情结构;⑵唐明皇专情情人形象的塑造。8、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答:作者通过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之间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把冲突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孤儿搜出以后,屠岸贾挥剑将婴儿砍作三段,作者运用这样的情境写人物在遭受极大困难时的复杂感情。搜出婴儿,消除了屠岸贾对自己的怀疑,赵孤得救,全国的婴儿得救,但自己的亲生儿子却遭到杀戮,内心悲痛却又不能表现。作者这时借助科介来表现程婴的内心。应当说《赵氏孤儿》在冲突的组织上充足运用了故事所提供的表现空间。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不同的社会因素是什么?答:杂剧《曲江池》较之小说《李娃传》做了很大的修改。在作品的主旨差异上表现为:石君宝在《曲江池》里,把唐传奇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了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于是李娃故事便成为元代很有代表性的题材——书生妓女题材中的一分子,这使得剧本在道德方面的意义更加突出了。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许多文人与倡优关系密切,亲身参与杂剧的创作、表演。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以往认为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元代文人的知音。而元代文人便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石君宝笔下的李娃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答:关汉卿与马致远比较,两人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也正因如此,他的杂剧更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剧本中也多以下层民众为主角,比如《窦娥冤》以童养媳与高利贷者为主角,表现了一个童养媳的悲惨遭遇。马致远在精神上体现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更多地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马致远在他的作品中,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比如,在他现存的杂剧中,《荐福碑》写士人不遇的坎坷,倾诉沦落文人的悲哀。这是马致远与关汉卿剧作的一大区别,也是马致远士大夫色彩的重要体现。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辞上的特点答:在内容上,马致远在他的作品中,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在曲辞上,马致远杂剧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重要在其曲辞的写作,其曲辞风格在元代是领袖群英的大家。他的曲辞,有豪放的一面,但在豪放中有一种清逸、爽拔之气,韵味悠长。12、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答:朱有燉对儒、释、道三教均抱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三教的肯定中,儒教仍是最基本的。作为皇室的一员,虽有政治上的倾轧,但对政权的维护则是至为重要的。加之朱有燉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故面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扬、关注,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贯穿了朱有燉的剧作。特别是那些表彰贞节忠顺的作品。《曲江池》是朱有燉改编石君宝作品而成,因素是由于朱有燉觉得石君宝原作在思想教育作用上有所欠缺,才重新创作《曲江池》剧本的。在改编中,朱有燉沿袭了元杂剧所确立的歌颂李郑忠贞爱情的主题,故事的发展脉络与元杂剧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同指向是对道德操守的关注。13、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答:⑴语言互相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⑵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⑶对元杂剧独唱体制的突破,增长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14、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见解答: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启动了明代短剧的创作。内容上,⑴寓言作品的创作,如康海的《中山狼》;⑵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如王九思的《沽酒游春》;⑶对道德的重视,如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15、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答: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珂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慨。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更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珂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珂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仅如此,卓珂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珂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仅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并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结识。16、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答:⑴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朴,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⑵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⑶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17、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答:⑴创作主体和表演对象: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毕,表演对象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表演,还搬演于文人雅座上。⑵题材内容: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⑶体制: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角色扮演上较南戏有所突破。18、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答:⑴剧本不再标题目,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⑵剧本“分出标目”;⑶剧本分卷;⑷每出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19、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答:⑴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人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以及家庭伦理、兄弟之情。⑵艺术表现上,A、无谓的插科打浑明显减少;B、曲辞由俚俗转向诗化;⑶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20、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答:⑴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赞扬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⑵形式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21、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答:⑴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⑵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⑶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22、试分析《鸣凤记》“灯前修本”和“夫妇死节”两个片断答:23、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答:⑴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⑵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⑶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⑷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⑸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二、明清小说部分1、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答:短小,语言精练,有简朴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尤特别注意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2、《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体现出了哪些时代特性?答:《金瓶梅》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而围绕西门庆家庭内外的活动,《金瓶梅》广泛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和世风的堕落。3、举例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内容答: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重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重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认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4、举例简述《聊斋志异》中的作品采用了哪几类形式体制?答:⑴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⑵志怪短书;⑶纪实性的散文小品。5、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当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性。6、为什么说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自身,它们和小说文体的异同重要是什么?答: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明,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7、《搜神记》中的《阮瞻》一篇,基本内容是什么?它说明了志怪小说的什么特点?答:《阮瞻》一篇,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有鬼论和无鬼论的斗争是很剧烈的,而这篇故事却故意让无鬼论者阮瞻吃了败仗,用“事实”来说明鬼的确是存在的。志怪小说具有以下特点:⑴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少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⑵短小、有简朴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朴,艺术上比较粗糙。8、明清传奇和唐传奇有什么样的区别?答:唐传奇文言短篇小说,明清传奇长篇戏曲。9、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答:⑴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性;⑵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⑶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10、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答: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人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11、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什么?答: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12、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列出四部代表作,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种小说类型?答: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13、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答:⑴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规定;⑵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⑶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14、《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在诸葛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在诸葛亮身上,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恩义”和“忠义”思想。他与刘备的关系,是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达成了儒家提出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抱负境界。诸葛亮出山自身,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此后他一生的行动,就是报答刘备的这种“恩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事必躬亲)15、《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三大战役是指什么?有什么样的异同?答:三大战役: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⑵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⑶彝陵之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衰亡。三大战役的相似之处:都用火攻,都是以弱胜强。三大战役的不同之处: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16、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例,说明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异同答:17、从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答:18、《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答:⑴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⑵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⑶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19、试简析孙悟空“强者为尊”思想的时代特色。答:⑴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⑵孙悟空规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规定对人和人的才干的尊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20、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其典型意义表现为:A、他的首要特点是贪财,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商人的突出特性。B、他的第二个特点是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进而获取暴利,这是当时商人同封建势力结合产生的市侩的典型特性。C、他的第三个特点是好色纵欲,这揭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21、李瓶儿性格的简要分析答:⑴痴情是李瓶儿性格的重要内容,痴情的满足也就成了她生活追求的重要目的。李瓶儿的悲剧可以说是一个痴情者的悲剧。⑵李瓶儿有很强烈的情欲,或者可以说她是一个情欲型的女人。但她又跟潘金莲不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淫欲而可以不择对象、不择手段,她还真心希望得到一个人妻所应当得到的男人的关爱和体贴。她是一个十分感情化的人,她的人生选择为强烈的情人所左右,缺少理性的考虑。⑶也正由于情欲,使得李瓶儿在进入西门庆家庭后,其性格由本来的凶狠残忍而变得温顺宽厚。对生活的满足,使她锋芒内敛。李瓶儿因得到西门庆的溺爱而遭祸,这是由她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决定的。她的悲剧命运,是那个制度导致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她所无力改变的,她成了以男权为中心的一夫多妻制度下妻妾争宠的牺牲品,这的确是很可悲可叹的。22、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及其时代意义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事实上是杜十娘悲剧真正的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的确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事实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23、《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局限?答:⑴特点:第一,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于科举考试,不乐意出来做官。第二,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⑵局限:这些人物身上也承袭了传统思想道德的精神承担,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抱负。24、简说《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答: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范进中举一回里,就有许多余色的对比描写。比如范进中举前门庭冷落和中举后门庭若市的对比。其中最精彩的是胡屠户前后两次贺喜的对比。同是贺喜,但那礼品的规格和送礼时人物的身姿意态,却因秀才与举人之别而迥然不同。对比之中,不仅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并且人物的卑鄙的灵魂也被和盘托出了。25、《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特色?应当如何评价?答:26、应当如何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答:奉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毕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并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解决,也大体符合曹雪芹原意。缺陷在于宝黛性格与前八十回有不符之处,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27、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因素答:⑴社会和时代的变化;⑵新小说理论的兴起;⑶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⑷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一、元明戏曲部分1、《王粲登楼》:是元曲大家郑光祖所作的最能表现作者个人艺术风格的文人事迹剧。描写的是王粲因与当朝丞相蔡邕之女订有婚约,并由王粲的傲慢及由此而引起的王粲与蔡邕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故事,表达了对文怀才不遇境地的感慨。此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人的赞赏。2、院本:戏曲名词,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一也。”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一种形式。演时用五人,作品均已失佚,仅《南村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余种。元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等。3、元曲四大家:对元代四位著名杂剧家的合称。一般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或称“关马郑白”。见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明何良俊《回友斋从说》。4、董西厢:金代一位下层文人董解元根据唐人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运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而作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使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至此得到极大的丰富。特别重要的是,“董西厢”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较《莺莺传》作了较大的修改,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5、《大雅堂乐府》:明代剧作家汪道昆所作,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剧目分别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和《远山戏》。这是汪道昆因“厌听繁音”而将风流遗事改作为杂剧,以此满足自己的欣赏规定,来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这当中,以杂剧为游戏的态度非常明显。6、《四声猿》:明代徐渭所作,即《翠乡梦》、《雌木兰》、《狂鼓史》、《女状元》四剧。关于四声猿的命名,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听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吟。其中《狂鼓史》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四声猿》处处流露出“真性情”,作者在剧本长度、音律等方面的随心所欲,使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杂剧完毕了它的蜕变,从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7、南戏(永嘉杂剧):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是北宋末年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时称“南戏文”、“南曲”、“南戏”。由于南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杂剧”,故初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喜杂剧”。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收录于《永乐大典》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戏文较高地保存了原始面目。《张协状元》是一本负心剧;《宦门子弟错立身》是描写豪门出身的延寿马与戏剧演员王金榜的爱情故事;《小孙屠》表现的重点则是家庭伦理、兄弟之情。9、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在明清两代的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本。四大南戏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的创作影响深远。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10、明传奇:是从南戏发展而来的长篇体制的戏曲形式,剧本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它即是为舞台表演而作,同时也有大量作品是作为个人抒情言志逞才的手段而创作的。表现出对现实、历史的关切,对作品个性、情感的张扬,在体制上也表现出规范化的特点。11、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作品,为明代传奇写作巨手汤显祖所作。“四梦”之中,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而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在舞台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也是常见剧目,从其剧作完毕之初,直到今天,汤显祖的忧伤表现出不息的生命。12、《宝剑记》:李开先所作,故事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然剧本所写故事与小说不同,最引人注目的不同是关于林冲受迫害的因素。林冲与高俅等人的冲突,不是由于高衙内图谋其妻,而是由于林冲反对高俅等祸国殃民的奸臣。民众乐道的衙内的荒淫,转换成士大夫所关注的忠奸斗争。一个本来充满市井味道的草莽英雄故事,敷演成了士大夫的歌唱。13、《鸣凤记》:为王世贞门人所作,其中“夫妇死节”一出为世贞亲笔。剧本表现嘉靖时夏言、杨继盛、邹应龙、林润等十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剧本虽以政治时事为创作对象,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注意对事实的剪裁与组织。《鸣凤记》作者在严嵩父子伏法后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启动了此后的时事剧创作。14、《博笑记》:沈璟所作,由相对独立的十个喜剧构成一部市井生活画卷,塑造了一批市井细民的形象。他们或善或恶,或亦善亦恶,以此讽刺、揭露各种社会丑恶现象。15、吴江派:沈璟对音律的重视,对本色的提倡,得到当时及身后不少剧作家的响应,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流派——吴江派。重要作家有沈璟、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徵等人。其中吕天成、卜世臣更是“衣钵相承,尺尺寸寸宁其榘矱者。”16、汤沈之争:汤沈之争是20世纪中期以来戏曲史、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研究结果表白,汤沈二人在戏曲创作理论上的确存在着不批准见,汤显祖对于剧本的写作,重视“立意”与“才情”,而沈璟则从场上之曲出发,强调合律。当然,两人的分歧,仅只是创作观点的不同,并不能被视为带有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对的与错误之分。他们二人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剧本的写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回应了当时曲坛的需求。17、折子戏: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戏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表演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在明代。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二、明清小说部分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即已具雏形,被推称为后世小说章回之祖(王国维语)。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2、志怪:即记神鬼怪异之事。神鬼怪异之事本来并不存在,是人们虚构的想象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时大量出现。志怪小说篇幅虽短,有简短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少性格),但内容简朴,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3、唐传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时才使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走向成熟。唐传奇一般都文辞华丽,很有文采。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铺展为几千字的规模,能比较完整地、丰富地反映生活,写出生活流动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艺术描写趋于进一步、细腻。注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丰富了复杂的社会内容。4、英雄传奇小说:鲁迅先生曾对“英雄传奇小说”下过如下的定义:“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个或数人者。”这类小说的特点是,由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反映的生活内容,从纵向看不如历史演义那么长,但从横向来看,却比历史演义反映的生活面要广阔得多,几乎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人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描写了市井细民的生活,在描写中又有较多的艺术发明和虚构。5、历史演义小说:指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此类小说被称为历史演义小说。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发明;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6、拟话本:是文人摹拟话本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指文人由编辑加工话本进而自己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故意识地模仿话本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假如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7、三言:明天启年间冯梦龙编刻的《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三言”各书都既收宋元话本,又收明代话本小说和文拟作的短篇白话小说。8、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作品四十篇。9、谴责小说:多直露的谴责而少含蓄的讽刺。鲁迅称为:“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旨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躁,笔无藏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相去之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10、话本: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大放异彩。话本来自民间,产生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艺术。这里所说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和开拓。11、《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内容简朴,文笔粗劣,人名地名颇多错别字,但它有鲜明的民间传说色彩,其中的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相称重。《三国志平话》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它已初步具有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发明、加工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1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的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但却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即“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战争场景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到位。应当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就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根据生活而纯出于虚构的一般的小说。13、毛氏父子评改本: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改、评点《三国志演义》。毛本的加工,重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上,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使情节比本来更加紧凑,文字也更精练、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在罗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至此以后,毛本即成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毛氏父子在《三国演义》的传播上功不可没,同时在小说的理论批评方面也有值得重视的奉献。14、《大宋宣和遗事》: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是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内容宠杂的资料书,其中有一段三四千字的梁山泊故事,也许由南宋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加工而成,其中的水浒故事已有了比较连贯和完整的情节,是《水浒传》最后成书的重要基础。15、《水浒传》七十回本:为明末金圣叹将一百二十回《水浒传》“腰斩”而成,题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文字也作了一些修改。由于这个本子保存了全书的精华部分,文字也比较洗炼和统一,同时又附有大量精彩的批语,因而成为此后最通行的本子。16、《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约刊印于南宋时期,也许是北宋时期一个说经的话本。全书分十七节,每节字数不等,第一节缺。书中已出现了化为白衣秀士的猴行者和深沙神,即是后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沙僧的雏形,但还没有猪八戒。此书篇幅不大,情节离奇而比较简朴,文白夹杂,描写也较粗糙,但取经故事已初具轮廓,为《西游记》的最后写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7、《金瓶梅》:在明代,《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这部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拓意义,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但由于书中存在比较露骨的性描写,长时期中被视为诲淫之作而列为禁书。其实这部书,自它问世以后,古今许多学者对它的评价都是很高的。18、《金瓶梅词话》:19、铸雪斋抄本:是现存能拟定具体年代的时代较早的一部抄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全书共十二卷,收目488篇,其中有目无文的14篇,实收作品474篇。是目前保存作品最完整的抄本之一。20、三会本《聊斋志异》:由张友鹤先生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简称为三会本。三会本以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基础,在版本、注释、评点三方面都带有总成的性质,作了一次在今天看来还只能说是初步的然而却是规模宏大的总结,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全书共收作品494篇,是目前《聊斋志异》收文最多、最完备的本子。21、《司文郎》: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杰出的讽刺作品。写一个盲僧,把文章烧后可以用鼻子闻出好坏来。一个叫余杭生的人文章写得非常不好,盲僧闻后“咳逆数声”,立即就要呕吐,赴考后却高中了。可经他鼻闻鉴定文章写得很好的王生却反而落选。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将自己的科场失意提高到了一个人才问题来结识,深切地感慨当时的社会不懂得爱惜人才。22、《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最杰出的代表作,通过席方平的灵魂到阴间告状所历经的过程,以及在二郎神的帮助下大仇得报等具体形象的描写,来突现席方平这一光辉的复仇者形象。而这一形象的出现,显然是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艺术概括。23、脂评本:即《红楼梦》八十回本。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刊本问世以前,这部长篇小说以八十回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这种钞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就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24、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第一次以木活字刊印,开始了《红楼梦》的印本时代。印本全题为《新镌所有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和高鄂序。程序称,《红楼梦》原目本一百二十卷,但传抄仅八十卷,“读者颇认为憾”,经他多方“竭力搜罗”,在“积有廿余卷”之后,又“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于是“同友人(即指高鄂)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所有,复为镌板,以公同好”,这才有《红楼梦》全书的“告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程甲本”。2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所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此书中描写的是一个到处是“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的“鬼域世界”。小说所写的时间为二十年左右,地点以南京、上海为中心。写出“怪现状”的目的,也就是让其“现形”,也就是对社会丑类进行揭露和谴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填空题总复习概要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藏懋循编的《元曲选》和近要隋树森编的《元曲选外编》。2、在元杂剧剧本中,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科范(简称科)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3、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正旦,男主唱则称为正末。4、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空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麦淀粉生产课程设计
- 2024年紧急用款个人借款协议
- 2025年度智能设备研发与制造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环保工程土方清运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旧房买卖合同与附属设施改造与租赁协议3篇
- 笛子吹奏课程设计案例
- 2025年度水利设施安全监控系统维护与防洪预警合同
- 2024年门窗安装安全协议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合同3篇
- 2024年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参数与安装调试服务规定
- 2025版酒店客房设施抵押租赁合同样本3篇
- 征兵眼科科普知识讲座
- 酒店宴会部的培训资料
- 小班社会《围巾、帽子、手套》课件
- 第三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应急药品的使用培训课件
-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
- 獐子岛审计案例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 选煤厂安全规程
- 《妇科肿瘤化疗方案》课件
- 航空物流教育培训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