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5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主观题共17题(满分100分)名词说明(共题,每题5分)8,福建书院有什么特色,对现代教化有什么启发?(参考《闽台文化探略》)答:福建书院始建于唐,持续到清末。1,元代前以民办为主,元代开始官府渐渐加强对书院的限制。2,明代中叶后,以官办为主,逐步取代实际已趋衰亡的儒学,纳入官学系统,民办书院始终绵延不断。3,明代以前以讲学为主,是宋,明理学家讲学授徒,宣扬学术思想和实践他们教化主见的场所。4,清代,除一部分仍保持教学与切磋学术的传统外,多数成为科举的附庸,以学习八股文写作以应科举为主课。5,有相当数量与书院性质相像而规模较小的私学和以个人读书为主或数人相聚读书,互为师友,或兼讲学授徒的书堂,书室。它们相互补充,促进,在官学以外形成另一更具活力的教化组织形式。6,福建书院的兴起与教化发展是同步的,其在福建教化史和中国书院史的地位不可小觑。福建书院的发展历程总体上与全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福建书院又有特性化的一面,而且,福建区域内各地书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互有差异。启发:政府应大力支持教化事业,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风尚。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人才。对于家族式教化的重视应予爱护。兴建各种学校,开放图书馆或网络,书籍经典共享。最新闽台区域2012网考一,名词说明1。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宝,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长,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淌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像的心理特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困难,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凉爽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3。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困难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沟通中,宗教沟通因其特殊缘由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4。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供应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5。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6。“戏状元饼”参考答案或提示: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绽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好玩,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嬉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仿照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很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与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番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假如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迷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犹如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兴奋得放鞭炮庆贺。7。莆田妈祖金身巡台参考答案或提示:1997年1月24日至2月3日莆田妈祖金身出巡台湾,所到之处,都实行隆重的接驾,绕境,祀典,送驾仪式,妈祖金身驻跸的宫庙,更是人山人海。之后,妈祖巡台不断,抵台绕境为信徒祈福。8。民间信仰参考答案或提示:民间信仰是一种既直接继承了原始宗教的很多特征,又深受人为宗教影响的民间一般信仰,民俗色调特殊深厚。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保留有很多原始痕迹.如动物,植物崇拜等,同时又打上阶级社会的烙印,如神有等级等等,还受到了佛,道,儒的影响。尽管如此,民间信仰有很多方面终归不同于人为宗教,其无固定信仰对象,无统一教主,无严格的教理教义,无完整的经典,无清规戒律,无固定仪礼模式,无系统组织,无固定神职人员,无植很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之中,具有活动空间大影响范围广,信仰者从功利动身,是多神祟拜的现象。9。归宁参考答案或提示: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伴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10。打尾牙参考答案或提示: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终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终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终一次牙祭,便特别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设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挚友,庆祝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答谢,并祝福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打算过年了。11。禁忌参考答案或提示:禁忌,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人们信任,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处。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12。开漳圣王参考答案或提示:原名陈元光,又称“陈圣公”,作为漳州的地方神被崇拜。686年,陈获旨得准开建漳州漳浦郡。在任20余年,勤于吏治,政绩卓著,对开发漳州有功,逝后百姓立庙奉祀,称为开漳圣王。台湾省内,凡是闽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有开漳圣王的供奉。13。拜年参考答案或提示: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拜年活动一般由初一持续到初五。初一祭祖之后,晚辈给长辈行跪拜礼,要说“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受礼后,要给“红包”,即压岁钱。在家拜年后,一般同族的男子要到祠堂祖庙聚会,论资排辈,依次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初二,已婚妇女要回娘家做客,拜祭祖宗。一般丈夫也要同行,故又称初二为“女婿日”。初一至初五期间,街头巷尾亲友熟人相见,彼此都特别客气亲热,打躬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祥瑞话。拜年习俗现仍旧特别盛行,但不再行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或握手;时间也不限于初一到初五,年前拜年,谓之“拜早年”,初五以后拜年,谓之“拜晚年”。14。妈祖参考答案或提示:妈祖原名林黙,又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人,传闻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她秉性聪颖,救人济世,挽救海难。升天后被渔民视为海航爱护神。妈祖作为民间的海上女神,历史上又受到封建王朝的青睐,推波助澜,妈祖信仰不仅在东南沿海广为流传,而且被带往世界各地。每年妈祖的诞辰和忌辰,各地信徒都要到妈祖庙祭祀,有些还愿的信徒不远千里感到湄洲祖庙进香以示虔诚,这几年台湾的香客不断增长。15。保生大帝参考答案或提示:保生大帝,医神普救众生,原名吴夲,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是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吴夲少年时时已精通药理医术,采药草炼丹煎药,以医济人无贵贱,手到病除,药到疾愈。宋代“妙道真人”,明代的“医灵妙道真君”,“万故土我极保生大帝”。吴夲遂由此被神化。保生大帝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民间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通常被命名为慈济宫16。临水夫人参考答案或提示:临水夫人本名陈靖姑,唐代福州下渡人。她的主要职能是“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福州一带多称为临水奶,天仙圣母等。临水夫人崇拜从唐代后期开始,宋代得到政府承认。17。祭灶参考答案或提示: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简称“祭灶”。祭灶的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拂尘就是祭灶这天要打扫房屋院落,洗涤用具,尤其是厨房,从灶台到锅碗瓢盆,桌椅门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卫生搞完后,黄昏时分,便开始送灶。此时各家各户陈设供品,点烧香烛,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所谓送灶神上天,是把灶台上方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从街上买来的画有靴帽衣甲,刀,箭和马匹的“甲马”一起烧掉,意为备好行装坐骑,送灶君上天述职,盼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祥瑞”。在福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鸡,鸭,鱼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饴糖或糖饼。据说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而是从口甜到心,好话连篇。台湾祭灶习俗与福建基本相同,但没有献饴糖粘灶神口的习俗。18。除夕参考答案或提示:腊月三十日(小年为二十九日)夜,旧年至此而除,故称为“除夕”,又叫“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年兜”。“年兜”即年底之意。除夕这天,外出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回家团聚。除夕之前,家家必需贴上春联,年画。黄昏时分,家家贴上新灶神像,算是接回灶神。接着,便是辞岁,即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在住宅正厅祖先灵位前和厅口各摆设一套供品,然后点烛,焚香,烧金,燃放鞭炮,由家长带领家人,向祖先和天地众神三拜九叩,祈福消灾,预祝来年平安华蜜。入夜,人们在门外用柴草燃起火堆,大人,小孩在熊熊的火焰上方跳来跳去,谓之“跳火囤”,以攘除邪秽,驱除恶鬼。是夜,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年夜饭一般都极为丰富,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来年再吃。除夕晚上,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过年零用买糖果,叫做“过好新年,口袋有钱”。“压岁钱”古称“压祟钱”,有“镇压鬼祟”之意,以祝福小孩祥瑞安康。除夕晚上,年轻人通宵不睡,叫“守岁”,以为可以健康长寿。19。清明节参考答案或提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终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季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20。中秋节参考答案或提示: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的特点是“圆”,天上月圆,人间团聚,所以又称“团聚节”。赏月,吃月饼,拜“月里娘娘”,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闽南,台湾民众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特别崇拜,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要到月光照到的地方,摆上桌几,时令果品,敬奉月娘妈。这种敬月习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对美妙生活的盼望和寄予。21。谚语参考答案或提示:谚语,是群众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简练通俗而富有哲理性的定型化语句。谚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说明。广义的谚语包括俗语和歇后语。狭义的谚语是指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和各种社会生活阅历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短小而形象的一种韵文体语。22。泉州开元寺参考答案或提示: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显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奇妙地融为一体。23。雾峰林氏大宅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的,分为顶厝,下厝,莱园三大部分,下厝创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为清朝福建陆路,水陆提督林文察的宅第,面宽十一开间,分前后五进的宫保第,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墙上和花窗嵌有青石平雕,浮雕,人物,山水,花鸟,与精致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交相辉映,为台湾最大古民宅之一。24。台湾林本源邸宅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欣赏戏剧之处。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25。民间文学参考答案或提示:“民间文学”或称人民口头创作,它是指有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人民口头文学。是民间智能,民间知识之意。广义的民间文学包括了文学,民间风俗,民间知识,信仰等。26。民间传闻参考答案或提示:指以闻名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说明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闽台民间传闻主要有人物传闻和地方传闻,原住民传闻三个方面。27。神话参考答案或提示: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相识,以及在这一相识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幻想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古老体裁之一,是古人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的反映和折射。28。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雄伟壮丽,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闻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仿照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29。客家民歌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二,论述题分析闽台地缘上的亲密关系,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亲密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白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别,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原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移在海上的部分。“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渐渐变暖,“东山陆桥”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2。概括闽台自然条件优势,比较其差异,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一,山岭众多。“东南山国”海拔200米以上山地丘陵地约占85%,主要有两列山脉:武夷山脉,戴云山脉。拦住北方寒流,无寒冷,霜雪少。二,海岸绵长,闽海雄风”。海岸线三千多公里,全国第二,“弯”125个天良港湾。三,江河纵横。“闽水泱泱”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河网密度大,“粗大”,流量大。对比:黄河流域面积十二倍闽江,流量仅闽江的五分之四。台湾:面积:本岛约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4个岛屿。台湾岛北通东海,南接南海,亚太地区海,空运交通要道。地形地貌丰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热带,亚热带,温带。山高坡陡,东西狭而南北长,全岛三分之二的高山林地,丘陵,平台高地,海岸平原及盆地,山脉纵贯南北。河道源短流急,快速流入海洋;3。结合实际,请你对闽台区域文化做个简单的评价。(建议可以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或提示: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是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建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闽台文化联系古今,既承袭了传统的性格,又在两岸社会的不断演进中发展,变迁着。闽台文化在漫长的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很多共同文化特征,又有若干差异的地域性文化,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特征,闽台文化特殊富有开拓进取精神。闽台文化不断地汲取其他文化的特长,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因此显得特殊活跃和朝气蓬勃。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重节气操守,开放意识较强的地域文化,成为了中华绚丽文化的一个优秀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闽台文化沟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闽台区域文化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成为激活闽台区域经济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理应成为将来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加强文化产业沟通与合作,促进闽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是闽台区域现实发展的须要和必定选择。源远流长的闽台关系和文化传统,从纵向讲,积淀丰厚,是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支特别重要的缔造力气,隐藏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为什么说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或提示:北宋时期福建路行政区划,设一府,五州,二军,皆为同一级行政机构,共八个,故福建号称“八闽”。由于长期北方汉人入闽,福建在隋唐及五代闽国时未受大的灾祸,再于由宋室南渡,政治中心转向东南,故宋代福建经济飞跃,文化发达,福建进士北宋时期2503人,南宋时期3482人,居于全国之首。北宋元丰时,福建户数居全国第八位;南宋嘉定时,福建的户数仅次于江西和两浙,居第三位。福建人位居宰辅之职的有18人,名列全国第三;《宋史》:“道学”,“儒林”列传的福建人有17人,位居全国之首。在闽文化史上,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其主要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北宋仁宗时期为闽学发展的萌芽,一批闽地学者注意对儒家经典探讨,不重训诂重义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扬儒家“尽天知性”之说,强调儒家伦理常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热衷于授徒讲学。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二程洛学入闽,在福建得以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时期。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佛教极为兴盛。宋代福建佛教加兴盛,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寺院经济发达,占据很多良田,很多达官文人都喜在寺院中设立自己读书处,以便攻读之余和高僧谈古论今,吟诵作诗。当时出现不少出家的女性,僧尼在闽南一带也发展速迅,仅泉州市区,就有“僧侣六千”,朱熹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僧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福建僧尼为“七万一千八十人。”占全国的15。4%。刻书业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宋代福建刻书的特点有四,一是地域广泛,其分布地点不但有各州府,军所在地,也有偏僻小县,几乎无处不刻书;福州地区和建阳地区刻书最盛,成为全国刻书中心。二是量大,如北宋时期福州雕版印刷的两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总数达1。8万余卷,超越两个刻书中心浙江和四川。三是所刻内容广泛,有较流行的经史百家名著和诗文集,史书节本和诗文选本,时文科举应试之书,字书,韵书,类书,农医杂书等民间日常参考好用之书等。四是编篡形式时有创新,如字体多样,最早运用黑口与书耳,经注合刊等。5。了解大陆洋务运动对近代台湾的发展的促进。参考答案或提示:近代台湾的发展并迈向近代化之路,与大陆的洋务运动有着亲密的联系。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近20年内,经过当时主持台湾新政的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的不懈努力,台湾的改革与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沈葆桢于1866年至1874年任福州船政大臣,督办福州船政局。1874年他渡台筹办海防,实行种种措施,开启了近代台湾改革,建设的步伐。光绪元年清政府正式废止内地人民入台耕垦的禁令,为招募移民到台开垦,沈葆桢在台湾设立抚垦委员,管理开垦政务,规定凡应募者日给口粮人授地一甲,助以牛种农器,3年以后,始征其租。并先后在厦门,汕头,香港设立招垦局,招募大批大陆移民赴台垦殖。沈葆桢所实行的措施使台湾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丁日昌赴台后提出购铁甲船,练水雷军和枪炮队,修造新式炮台等建议,以加强海防;还主见修铁路,建电线,购机器,硫矿煤油樟脑茶铁诸利,亦应渐渐招商开拓,或借官本,或集公司,以图拓展台湾的洋务事业。1877年10月,台南至安平,旗后的陆上电线架设完成,设立台南,安平,旗后电报局,于11月对外营业。这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电讯业。丁日昌把嘉奖移民作为治台的一项重点工作。他提出“抚番”开山善后章程21款,改善了原住民和汉族移民的关系。为进一步招募移民,丁日昌接着在厦门,汕头,香港设立抚垦局,官方派船接运移民,允许移民携眷入台。移民入台后,还配给耕牛农具和房舍。丁日昌不仅提倡垦荒和种植粮食作物,还激励和组织种植经济作物,开采矿产。在近代台湾发展史上,沈葆桢是近代化道路的开拓者,丁日昌继起筹划并主动落实,而刘铭传则进行了更广泛,更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他为了巩固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防止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修筑炮台;修建军械机器局;架设电线;实行新法采煤;修筑铁路,开凿山路;开办新学堂等。刘铭传还成立轮船公司,开拓上海,香港,西贡,新加坡等航路;邮政局,办官医局,养老院等。至19世纪末,在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地区已从西部平原扩大东部偏僻的山区,开发面积占台湾地区土地的80%以上,还出现了台北,基隆,高雄,台南四大城市,台湾成为一个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较发达的省区,成为祖国东南的国防屏障。6。概括郑氏政权时期的闽台关系与台湾建设发展。参考答案或提示:郑胜利收复台湾是一个划时代的事务,它给台湾地区的开发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民族英雄郑胜利是明清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对收复与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开台圣王”。他在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开发台湾,以郑氏政权统治台湾的23年中,台湾普遍实行了与祖国大陆一样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其它封建制度,使台湾地区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生活在统一的封建制度之下基层,加速了两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这种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在当时台湾还停留在原始氏族社会以及广阔土地尚未开拓的历史条件下,在肯定的时期内,还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台湾“从今进入封建制的大门”①。台湾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郑氏政权时期,台湾人口,除高山族外,汉族移民和郑氏官兵,约近20万人。这些人不仅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而且还带去了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台湾经济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经过明郑20多年的大力开垦,原来人烟稀有,土地荒芜的地方,渐渐变为良田,稻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谷米产量逐年递增;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使蔗糖生产快速发展;冶铁技术的传入,改变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落后状况;晒法的传入,使台湾食盐的产量得到提高;渔业相应得到发展;原始森林也开始了有效的利用;海贸易的发展,使造船业旺盛。一些新的村镇也随之出现。开始时,拓殖区域限于承于府,安平镇旁边,渐次向外拓展,南至凤山,恒春,北迄嘉义,云林,彰化,埔里社,苗栗,新竹,淡水,基隆各地。军民艰苦创业,为台湾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过明郑几代的经营,台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和文化教化,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人畜兴盛,特产丰饶的旺盛景象。台湾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汉族和高山族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与郑氏政权的推动分不开的。郑氏政权时间虽短,但在台湾地区开发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7。如何从文化遗址中相识闽台人缘的亲密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觉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觉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窟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觉的旧石器相像,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觉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说明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像。大坌坑文化事实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亲密的亲缘关系。圆山文化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分布在台北盆地,延长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很多相像之处,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出现少许青铜器,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凤鼻头文化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觉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特别相像,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8。概括清代(1840年前)的闽台移民状况。参考答案或提示: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福建省。从今,台湾在清朝政府统一的全国政权的统辖下,与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之间在各方面休戚相关,不可分割。清政府在统一后的初期将郑氏官兵及部分移民迁回大陆,使台湾人口削减了一半。不久又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内地人移台湾。但台湾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剧烈吸引着大陆沿海很多失去生计的百姓,他们冒着危险,偷渡入台。乾隆年间台湾人口增至912920人。但由于清政府一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移民台湾(包括偷渡者)的汉人多为男性,移民台湾的汉人流淌性较大,相当一部分是农忙时入台耕种,收成后即回福建与家人团聚,这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文化在台湾的全面传播。乾隆以后特殊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后,大批妇女迁入台湾,与丈夫一道建设新家园,台湾开始从移民社会渐渐过渡到定居社会。台湾“商贾安于市,行旅安于途,舟车络绎,百贷麇至”。清初居台的汉人已从郑氏经营时的10万人增加到二,三十万人。18世纪中叶大陆移居台湾的人口已不下数十万,至嘉庆120多年间台湾汉族人口增加6倍多。台湾的汉族移民中,福建人约占83。1%,其中泉州籍约占44。8%,漳州籍约35。1%,汀州,龙岩,福州等籍约3。2%;其余为别省的移民。由于闽南人占台湾移民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史也是福建文化移植到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诸如台湾移民大多数讲福建方言,闽南话几成为台湾通用的方言;台湾移民社会基本上保留着闽南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建筑风格,婚丧喜庆和岁季节庆风俗;台湾的文化消遣如戏剧歌舞,儿童嬉戏以及宗教信仰等也由福建传入。9。为什么说福建有“戏剧之乡”的美称?你对哪一种戏曲感爱好?为什么?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戏曲特别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莆仙戏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闽台地方戏曲的旺盛,有多方面的缘由,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富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喧闹非凡。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很多首诗作了生动的描写,“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事,薄俗如今几偃师。”其二又云:“巫祝欢言岁事详,丛祠十里鼓箫忙”,记述了莆田演戏酬神的盛况。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季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如此常见的祭祀活动须要演戏,当然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特别旺盛。10。福建传统音乐有哪些类型?你最宠爱哪一种?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四种类型,民俗型:如山歌,渔歌,儿歌宗教音乐等;雅集型:如福建南音,福州十番,莆田十音,闽西十班等;剧场型:戏曲音乐,如莆仙戏,梨园戏的音乐等;音乐会型的传统音乐:闽南筝派,闽派古琴等。民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分成福佬系民歌,客家山歌和高山族民歌三种。(一)福佬系民歌。台湾“福佬”,又有谐称“河洛”,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旋律抒情哀怨的为多数,节奏活泼的具有讽刺性的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曲调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闽南民歌《月光光》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台湾的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像之处,如《天乌乌》,流行在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台湾和闽南民歌中有着大量的情歌。两地情歌特别相像,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二)客家民歌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都是福建省西南部和广东大埔,饶平过去的,并传去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在台湾流传的客家民歌:1,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2,台湾高屏客家民歌《摇篮曲》,与闽西上杭,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3,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4,有的山歌是从广东传入,闽粤客家民众的共同创作。(三)高山族民歌高山族音乐保留有古老的原始音乐成分。他们把音乐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工具,体现了原始人类对神灵的畏惧和认为音乐可以通灵;音乐在族人中有很高的地位,具有生活性和全民性;他们的音乐体现团结奋斗的精神和粗犷豪放的性格;高山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台湾原住民的歌谣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部分,隐藏着浓郁的民族风味与乡土气息,且兼具华胄文化的精髓。11。请概括闽台戏曲旺盛的缘由。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方戏曲的旺盛,有多方面的缘由,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富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闻名的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就发布过《喻俗文》:“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聚敛财物,装弄傀儡。”到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的学生陈淳针对漳州城乡百戏盛行的状况,上书官府,要求“严禁止绝。”不但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喧闹非凡。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季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常见的祭祀活动须要演戏,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特别旺盛。12。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价值的相识。参考答案或提示:一,福建金石金少石多,金主要是钟,鼎只有梁代福州之定光塔鼎。而钟之中,铜钟为数不多,有以铁铸钟,以铁铸钱。这说明青铜文福建相当薄弱。二,福建金石出现甚晚,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几乎都是出土于近,现代,夏,商,周等时代的金石几乎没有出现。最早出现的是晋代政和护国寺的铜钟,而石碑最早的是晋太和二年的福州光孝观于山碑记。三,福建之金,历代铸造的甚少,从晋到明,年代可考者,晋一件,萧梁一件,隋一件,唐五代四件,宋十五件,明四件。以上现代出土者未计入。而石刻,石碑之类,却在唐以后大量出现,金之数量无法与之相比。四,福建石刻,石上题字题名,诗刻及碑记,于晚唐,五代始盛,至两宋而大盛,此后渐少。两宋时期的石刻,题字,题名等,以处所论,几乎占了一半。其数量可谓洋洋大观。其中以题名最多,达120处左右。五,福建碑刻中,据不完全统计,诗刻约有120处,碑记约有150篇。诗刻均在名山胜景之处,为诗人巡游抒发吟兴之作。而碑记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作者多为官宦或出名望的士人。六,福建石刻,题字,题名,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及名胜地之处。福州鼓山,于山,乌石山,南安九日山,长汀苍玉洞,泉州清源山以及武夷山,都是石刻,题字,题名最为集中的地方。七,福建金石以地区论,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其次为闽北,,莆田,汀州,漳州。这些地区在福建历史上开发较早,而且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中心。而闽东和今之三明地区则甚少,闽东地区只有数处而已。八,福建金石有相当数量与宗教有关。与道教庙,观有关者近30处,与佛教寺,院有关者更多,塔之碑记,碑铭有十多篇,其中有佛塔和比丘塔,经幢。九,福建金石不少与教化相关的。有关文庙和州,府,县学的有20多篇,还有记述武夷书院,泉山书院,勉斋书院,武夷精舍等碑记。这些碑记或为地方官员撰写,或记述地方官员倡建,倡修庙,学之事。十,福建金石之中属生活用器者甚少,石器只有石盆1,石炉2,石甑1,棋局石1,而石井,石井栏也不超过10个。13。请概括闽台谚语的类型与特征。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谚语的类型与特征(1)关于人生关于人生与天理这方面的俗谚,大都是来自人民的生活阅历与对生命的看法。内容包括:人生,家庭人伦类,教化孩子的谚语,家庭人伦,挚友关系。(2)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家教,勤俭(3)关于谋生闽南话里面也有一些关于谋生方面的闽南谚语。闽南地区,特殊是台湾很多人靠海为生,因此,形容渔民们工作的俗谚也就特殊多。(4)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在闽南,台湾还有一类的俗谚,是与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亲密相关,这些俗谚大部份都具有相当深厚的乡土色调,从这些俗谚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的生活情形。谚语不仅和生活相关联,更是农民们耕作的指标。谚语是农民们长期看天吃饭所得来的阅历与智能,是闽南,台湾谚语的精髓。14。闽南方言是怎样向台湾流播的?参考答案或提示:语言的载体是人,方言的传入和定位,定型,是随着移民播迁和聚居区的建立而渐渐形成的。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与福建的关系特殊亲密。由于台湾和福建一衣带水,地理相接,血缘亲近,语缘一样,从而演绎了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中原人南迁入闽,又从闽南东迁入台湾的漫长历程,因而,语言上就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从中原古汉语——闽南话——台湾省方言的清楚脉络。闽南人已经成了移居台湾的汉族的主体部分,总人数约占全岛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生产,生活,文化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综上可见,闽南话是来自中原的河洛话,闽南人的根在中原,而台湾人的根又在闽南,“人同根,语同根”,表现了“闽台同文,两岸同根。”15。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凹凸,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运用均以辈份凹凸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倍感亲切。(3)地名命名的共同特点地名一般由专名与通名两部分构成。闽台地名中的专名多实行闽台方言中对同类地形,地物的惯用指称为主要构词成分,再辅以大小,形态,方位,色调以及姓氏,人名,数字等各种描写性成分,进行相互结合而加以命名,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闽台方言中称小块平地或略带倾斜的平坡为埔”,而两岸带词素“埔”的地名便不计其数。以地物命名的地名之中,以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的地名在闽台方言中的数量颇为可观。两岸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出现出相同,雷同的现象。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直接袭用福建省的。例如,在台湾省境内,台北有长泰和南靖,台南有诏安,台中有龙溪和德化,彰化和云林都有同安,云林有泉州,南投有平和,屏东有南安。福建闽南的地名在台湾比比皆是。第15题。长滨文化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觉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窟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觉的旧石器相像。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觉,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5,为什么台湾民俗则丰富,假如你去台湾,对哪些风俗感爱好?为什么?答:一,台湾民俗丰富多彩的缘由是:一是大陆民俗活动的翻版和复制,台湾的移民都是从大陆去的,大陆有多少民俗活动,台湾就有多少民俗活动,有的还在传承中不断完善。二是于无奈之中求平安的思想极为普遍,台湾先民在开拓台湾时,由于条件险恶,有些困难难以预料,有些事情更无法把握,只好求助于神灵及祖先保佑,于是大大地推动了各种民俗活动。三是心灵安慰的要求,先民们经过艰苦创业,苦尽甘来,手上有了些钱,他们认为是神灵或祖先护佑,拜了之后心灵才会感到平安。四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居民开始并不熟热衷介入民俗活动,但别人都加入了,你不加入,万一家中出了事,会被认为是神灵怪罪,也就跟着介入了。五是不愿浮人好意,特殊是一些要收费的民俗活动,左邻右舍都参与了,同事挚友也热衷于此,别人来约,往往不愿拂人好意也就参与了。六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特殊一些地方举办的各种节,有借此推销本地特产,扩大本地知名度的意义,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①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②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③极强的家庭观念。二,通过学习闽台民俗文化,对台湾的布袋戏,春节,元宵节,台南的“蜂炮”等风俗产生较大爱好。之所以宠爱台湾这些民俗,1,感觉像春节走亲访友拜年的风俗,有利于促进亲朋好友的感觉,增进之间的友情,更加体现中国人一家人的情感,2,其他相关节日风俗,相当部分都很多古老的消遣项目,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更有力身体健康,同时也陶冶我们的情操,有效把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传承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完善和弘扬,3,我个人觉得台湾的风俗更具人文色调,把人的现实中无法满意或者存在的隐患赐予神灵或者子虚乌有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更好在现实社会中工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启迪我们心中要有信仰,风俗就是信仰的现实化,他是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这是我对台湾风俗爱好的缘由所在。6,诗钟竞咏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对现代消遣活动是否有参考价值?答: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缘由:1,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2,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3,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诗钟竞咏对现代消遣活动具有较大参考价值:1,在台湾近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诗社活动常常化,常规化的风气。2,促成台湾各地,各界文学爱好者的联谊;3,推出一批佳作名篇。4,具有抵挡异族同化大文化上的抗拒意义。7,列出你知道的闽台美食习俗,你认为哪些传统美食可以传承和发展?(激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答案)答:闽台美食习俗是中华饮食文化结构中的重要元素,通过个人的探究,目前我就有所知道的闽台美食习俗其中包括传统的习俗主食,肉食,蔬果,器用,好酒,嗜烟,饮宴,嚼槟榔,调味,食人等最具台湾原住民的饮食风俗,但是台湾的饮食风俗也有很多是从大陆移植过来的其中淮,粤,川,鲁这四大菜系在台湾得到发展和完善,台湾名产的的食品如米粉,面线和鱼丸都是由福建移民带入岛内的。我认为大部分从大陆饮食风俗和台湾相结合的,形成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备受当今人们宠爱的,是可以长期的发展,同时那些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够带动两个民生建设,丰富我们饮食文化的习俗,我们要取之精华,接着发扬光大,推动闽台美食习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BD第1题(已答)。布袋戏【参考答案】布袋戏或称掌中戏。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都属南管系统擅长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CH第2题(未答)。出海大傩【参考答案】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乡人傩在民间实行。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较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峻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协作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DB第16题(已答)。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觉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像。大坌坑文化事实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亲密的亲缘关系。FB第5题(已答)。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觉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特别相像,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FY第7题(已答)。方言飞地【参考答案】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就移民缘由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FY第14题(已答)。方言【参考答案】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它的内部发展规律是听从于全民共同语的,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作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二是属于同一古老语言发展的结果。GS第5题(已答)。官送【参考答案】由于台湾属福建管辖,未设乡试考场,故台湾的士子必需远赴福州应试。由于海峡内风急浪高,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里,常常发生应考士子船翻人亡的惨剧。从1874年开始,为了使应考者能够平安到达福州,每逢考期,清政府便派遣官轮将考生由台湾的淡水港护送至福州。这一举动被称为官送。KJ第10题(已答)。客家民歌【参考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MJ第6题(已答)。冒籍【参考答案】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与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MJ第9题(已答)。民间传闻【参考答案】指以闻名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说明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闽台民间传闻主要有人物传闻和地方传闻,原住民传闻三个方面。MT第9题(已答)。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宝,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长,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淌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像的心理特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QJ第12题(已答)。区际司法帮助【参考答案】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帮助行为,即某地区司法机关接受另一地区司法机关的恳求,在其管辖的区域内代为履行某些司法行为。闽台司法帮助正是属于这种区际司法帮助关系,它是海峡两岸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逐步落实和发展起来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域之间在个主权,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生的司法帮助,是复合法域国家内部的司法帮助。QZ第13题(已答)。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雄伟壮丽,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闻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仿照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QZ第3题(已答)。泉州开元寺【参考答案】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显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奇妙地融为一体。TW第4题(已答)。台湾林本源邸宅【参考答案】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欣赏戏剧之处。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SD第13题(已答)。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困难,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凉爽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SY第8题(已答)。熟语【参考答案】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闽台方言中的熟语为我们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供应了牢靠的依据。WH第10题(已答)。文化【参考答案】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供应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WH第11题(已答)。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XS第11题(已答)。刑事诉讼管辖【参考答案】即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分工。由于对司法机关这一概念两岸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刑事诉讼管辖的定义也不同。在大陆,刑事诉讼管辖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权限划分,以及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在台湾地区,则仅指法院系统内在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故亦称法院之管辖。XZ第6题(已答)。戏状元饼【参考答案】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绽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好玩,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嬉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仿照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很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与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番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假如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迷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犹如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兴奋得放鞭炮庆贺。YS第7题(已答)。圆山文化【参考答案】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长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很多相像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ZG第15题(已答)。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参考答案】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等。ZH第8题(已答)。郑和抵闽台【参考答案】永乐年间(年),郑和下西洋,自江苏太仓开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长乐一带停岸一段时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然后才从福建起航远征。郑和的船队曾在台湾赤嵌汲水,并深化大冈山一带。郑和第7次(1431年)下西洋到过台江(即今台南,高雄之间海岸)。郑和船队中有很多福建人,他们随船队到达台湾,澎湖以后,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留在当地。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肯定的政治影响。ZJ第12题(已答)。宗教【参考答案】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困难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沟通中,宗教沟通因其特殊缘由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ZZ第14题(已答)。左镇人【参考答案】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觉,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二,论述题(共题,每题10分)CN第3题(已答)。从哪些方面理解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参考答案】闽台宗教渊源流长,关系亲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移民潮将闽地宗教带进台岛。福建向台湾的多次移民不仅推动了台湾的开发,也推动了台湾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前往台湾的福建移民将宗教信仰带进台岛,除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信徒外,伊期兰教在明末有大批郑胜利军中穆斯林随军定居台湾,明清时闽南一带穆斯林亦随着多次移民浪潮分批进入台湾的嘉义,鹿港等地定居,有代表性的如福建惠安白奇回民郭姓移民台湾鹿港,基隆等地,约有七千余人。二,台湾的宗教仪礼大多源于福建。台湾的佛教仪礼大都来自福建,这是因为清代台湾出家人在本岛受戒有困难,于是纷纷渡海赴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当时受戒时间为每年阴历四月八日及十一月十七日,鼓山涌泉寺都广而告之,受戒回台后一切佛教仪礼皆依主庙之制。台湾道士法师从事法事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也是由福建传入的,其缘由是这些科仪由福建道士直接传入台湾。道教于1590年传入台湾,传教者是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三,闽台地缘的便利使两岸地宗教有一种自然联系。除了佛,道两教因地缘便利而成为台湾宗教的传播地外,天主教,基督教也因地缘便利长期互动。天主教于1619年传入台湾后,即以台湾为中转站向福建传教,如明末清初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巴黎外方传教士赴福建传教,都是先到台湾而进入福建。台湾基督教因地缘关系由福建传进台湾。四,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亲密,台湾佛教是源自中国佛教的有鼓山涌泉寺,怡山长庆及福清黄檗。台湾正统佛教都与福建佛教法脉相联,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困难,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凉爽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五,闽台两地宗教场所之间关系亲密。特殊是佛,道两教,闽台两地不仅在寺观名称,建筑布局等相近,而且在香火上是一脉相承。台湾很多寺庙是福建寺庙的下院或廨院。如福建仅晋江安海龙山寺分支衍传的龙山寺在台湾就有410多座,其中最主要的有3座:台北万华区的龙山寺,为台北最古老的寺庙,至今这座山门外立有石碑,上刻衍自安海龙山祖寺。鹿港的龙山寺,其规模格局与安海龙山祖寺几乎一样。被称为台北三大庙门的台北艋舺龙山寺,至今香火鼎盛。⑾与福建有关的道教在台湾的道观,更是难以计数。六,闽台两地语言上的互通使传教较为便利。以道教为例,福建漳州的三奶派,泉州的徐甲派等从闽南传入台湾后,做法事时都用闽南话。台湾讲闽南语,纳入厦门宣教区,长老会传教士大熟识闽南话,在赴台传教上有语言优势。传教士还编写了大量以厦门音为参照的读物以供在台湾传教之用,受到台湾居民欢迎。七,在宗教组织从属上关系亲密。以天主教为例,1859年天主教再进入台湾时,将台湾划为福州教区;188年,福建分为福州,厦门两个教区,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1895年,台湾虽然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但台湾天主教仍划归福州主教区监管。八,闽台两地宗教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佛教为例,福建很多佛寺的修建,就都得到台湾的支持,福州怡山西禅寺的修建就是在台湾的资助下得以完成的。福建僧人赴台湾募化建寺,已成为惯例。九,台湾的宗教教化直接受福建影响。以佛教为例,很多在闽地佛学院的法师赴台湾后大大推动了台湾的僧教化,如曾求学于闽佛学院的慈航法师赴台后,创建了台湾第一个佛学院台湾佛学院。CM第17题(已答)。从冒籍现象分析闽台科举考试制度的联系与交融。【参考答案】为了激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恳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用时赐予倾斜。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设立保障名额大大激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化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亲密。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与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特别频繁。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胜利。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亲密。DB第4题(未答)。对比闽台民间信仰,你是如何理解闽台民间信仰叶与根的关系?【参考答案】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亲密关系。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爱护,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犹如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爱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立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在台南,鹿港,台北和淡水等地也有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有440座之多,都是福建泉州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的分灵庙,其名称和建立式样与主庙一样,仿佛未曾离开故土。福建不同地域的神灵在台湾的开基庙及各地的分灵庙建立之后与福建主庙产生血统上的承袭关系,保持与主庙源头的联系与香火持续,定期到祖庙乞火,进香谒祖,参与主庙的祭典,就像诸子归祭祖坟,赴主屋或长子家中团聚一样,以示自己是主庙的直系后裔。台湾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前往大陆祖庙朝拜,各寻其根,各祀其神。闽台庙宇间的绕境巡游仪式与中国古代中央巡狩四边相像,是对祖庙权威的确认,巡游的地方以此提高本地区的重要性,强调与祖庙的直属关系,大陆祖庙神灵金身巡游台湾分庙,成为祖庙与各地分庙的盛大祭典。进香谒祖不仅寄予着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还深刻反映出不同地方,同一群体的真实面貌,守护神的庙宇成为移民聚会活动的场所,传承家乡文化的载体,维系移民之间感情的纽带。FX第1题(已答)。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亲密关系,举例说明。【参考答案】闽台地缘上的亲密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白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别,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原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移在海上的部分。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渐渐变暖,东山陆桥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GK第16题(已答)。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价值的相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