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共296张PPT)gegngai_第1页
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共296张PPT)gegngai_第2页
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共296张PPT)gegngai_第3页
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共296张PPT)gegngai_第4页
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共296张PPT)gegnga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考点系统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七章力运动和力第八章压强第九章浮力第十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十二章内能及其利用第十三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四章电压电阻第十五章欧姆定律第十六章电功率第十七章生活用电第十八章电与磁第十九章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湖南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一图片、图象信息题专题二作图题

一光学作图题

二力学作图题

三电磁学作图题专题三实验探究题

一测量型实验题二探究型实验题专题四计算题

一力学计算题

二电学计算题三力热、电热综合题专题五科学、技术、社会(STS)第一篇考点系统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比它大的还有

,比它小的还有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2.刻度尺的使用:①“认”:做到“三观察”,即观察刻度尺的

;

②“选”:根据测量的

选择适当的刻度尺;③“放”: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④“看”:视线要

刻度线;⑤“读”:除读出分度值示数外,还要

;⑥“记”: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

______和

.

【注意】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几何法等.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测量工具是

.

4.误差:误差是

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米(m)

km

刻度尺dm、cm、mm、μm、nm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实际要求正对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单位秒(s)h、min钟表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考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若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

.

【注意】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位置标准相对性静止考点3: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

;②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

;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

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

叫做速度,其定义公式是

.

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

,时间单位是

,速度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二者的换算关系是

.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可以用

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它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路程时间路程快慢之比v=s/t米(m)秒(s)米/秒(m/s)km/h1m/s=3.6km/h直线速度不相等平均速度考点4:测量平均速度(详见“重要实验突破”)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长度的测量(2013·凉山州)一实心正方体.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其棱长为

cm.

【解析】此题中没有将物体的一端正对着零刻度线,所以应该用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14.00cm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11.00cm,所以棱长应该是3.00cm.3.00【方法总结】刻度尺读数要明确三点,一看测量是否是从刻度尺零刻度线开始,二看分度值,三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考点2:运动的描述“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以其中的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静止的;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C选项正确.C【方法总结】(1)明确研究对象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考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014·青岛)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A选项图象随时间t的变化速度v保持不变,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选项正确A【方法总结】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考点4:平均速度的计算

(2013·泰安)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析】求火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先根据题意找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求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可以根据火车过桥时火车运动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来计算

.【答案】(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16h30min-7h30min=9h平均速度:v===100km/h(2)火车过桥时,由s车+s桥=v2t2得:s车=v2t2-s桥=25s-400m=600m×【方法总结】如何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距离和时间

(2)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即v、s、t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时间段或同一段路程,不能张冠李戴.(3)在计算路程时,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应该与所需时间统一,在计算时间时,应注意把题中所给时间单位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但在计算速度时一般不需要单位统一,如果题中限定了单位,应将路程的单位和速度中的路程单位统一,时间的单位应和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4)如果同一个题目中有多个时间、速度、路程,则计算时要加角标用于区分.(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能用数学上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1)速度计算公式为s=vt计算路程,利用t=计算时间V变形公式为:利用=重要实验突破2.实验设计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2)用停表(秒表)测量时间.(3)分别测量出前半路程、后半路程、整个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①前半段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中点时需要的时间t1.②整个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需要的时间t2..1.实验原理:v=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前半段的平均速度:(2)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v2=s2/(t2-t1)v=s/t2.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斜面坡度不宜过大,防止小车滑得太快,不便测量时间;(2)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这样才能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解析】小车在各段运动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从题图中读出,然后运用v=计算出平均速度,通过比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在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所以小车的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答案】(1)64

90

2

6

13

16

(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第二章声现象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

.

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液体次之,气体最

.另外,声速还跟

有关,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4.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s以上,低于

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

【拓展】(1)利用回声可以测距或定位,测量原理:s=v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声v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振动振动振动介质介质真空声波快慢温度340m/s反射0.10.1考点2:声音的特性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

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其国际单位是

,符号

.

2.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

,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

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发生的低于20Hz的次声波.

3.音调:指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4.响度:指声音的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发声体的

有关.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

不同.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其振动的波形不同.声音的特征区别如下表:

定义决定因素说明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粗细响度声音的强弱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量的大小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本身:材料、形状、结构区分发声体的依据快慢赫兹Hz超声波次声波2020000高低频率强弱振幅远近音色【注意】音调、响度和音色易混: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用高、低、尖、细、粗来描述;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用强、弱、大、小来描述;音色是用以区别不同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用优美、美妙、好听、婉转来描述.考点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如

;声音可以传递

,如

等.

信息声呐探测仪

能量超声碎石机超声电动牙刷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

.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

,阻断它的

,防止它进入

.无规则振动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

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分贝dB70dB90dB产生传播人耳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不但能够传递信息,而且声音还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选项错误.D考点2:声音的特性

(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解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音量不变,这就说明两种情况播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而快速播放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大,音调升高C【方法归纳】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即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大小(即振幅)有关.

(2014·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B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温度:物体的

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物质有

.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

.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选:根据

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C.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

;D.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E.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

相平;F.记:测量结果由

组成.

4.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其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

【注意】①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②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③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水银酒精煤油摄氏温度被测量分度值液面数值单位35℃~42℃0.1℃1.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2.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考点2:熔化和凝固4.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松香、蜡、玻璃、沥青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

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条件温度达到

,

继续_____

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_______持续放热

吸热放热不断升高保持不变熔点吸热

凝固点放热

考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

2.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

.

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

、液体中含有的杂质等

有关.汽化液化蒸发沸腾沸点不变气压3.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发生条件任何温度下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供热快慢温度变化降温致冷吸收热量,温度

共同特点都属汽化现象、都要

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液体温度不变吸4.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

,气体液化要

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

液化为

,气体液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放水蒸气水便于贮存和运输.

考点4: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

,要

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要

热.

【注意】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升华吸凝华放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9℃B.38℃和39℃C.37℃和38℃

D.38℃和38℃【解析】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在38℃)去测实际体温是37℃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病人的实际体温低于38℃,体温计细弯管上方的水银柱仍无法退回,故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8℃;当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时,由于病人体温高于原读数38℃,玻璃泡中水银仍能通过玻璃泡上方的细弯管上升到玻璃管里,则体温计的读数为39℃.B【方法归纳】如果使用前未甩,当测量温度<原温度,显示原温度;当测量温度>原温度,显示测量温度考点2:晶体和非晶体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解析】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断熔化,甲没有熔点,是非晶体;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乙的凝固点,所以乙是晶体.C【方法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1)有无熔点(凝固点):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2)在熔化和凝固图象上的表现:晶体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而非晶体没有;(3)熔化、凝固图象的判断:熔化图象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凝固图象总体呈下降趋势考点3:物态变化的综合(2013·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衣服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B【解析】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要放热,A选项不符合题意;湿裤子晾干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要吸热,B选项符合题意;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放热,C选项不符合题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液态的钢水变为固态的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要放热,D选项不符合题意【方法归纳】(1)判断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再根据定义来判断.(2)判断物态变化的吸放过程可依据:固液气,向上升,要吸热;气液固,向下降,要放热.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探究海波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思路: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2)探究石蜡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思路:将海波换成碎石蜡块重做上述实验.(3)记录数据,根据记录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3.实验结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4.实验拓展: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1)使被加热物质均匀受热;(2)使被加热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停表).2.实验步骤:(2013·长沙)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

态.

(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

.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1min~5min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0℃不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在BC段物质已开始熔化,但还没有熔化结束,所以此段时间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象可以看出,在物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AB段和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加热时间CD段较长即吸收的热量较多,根据比热容公式c=可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小

晶体

固液共存小实验二:探究水的沸腾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停表).2.实验设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接近沸腾和沸腾之后连续记录水温变化,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减小直至消失.(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到水面破裂4.实验结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5.实验拓展:(1)缩短加热至沸腾时间的方法:①水量尽量少些;②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③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在烧杯口加上盖子.(2)水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外界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2013·福州)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时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解析】(1)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而由于容器底的温度偏高,所以会导致测出的水温偏高;(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92℃;(3)由图象可知,水在温度为98℃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为98℃,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C组开始沸腾的时间晚,可能是由于C组水的质量较大.高9298<质量第四章光现象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是最大的自然光源,

是人造光源.

2.光线: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

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

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等.

【注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4.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为

.

发光太阳烛光或通电的电灯带箭头同种均匀直线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不同真空3×108m/s【注意】光速比声速快得多,且不需要介质,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递增(与声速相反).考点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3.如图所示光路图中,三线、两角、一点、一面,∠r=∠i.【注意】(1)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2)发生光的反射时,两角关系只能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作光路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①线的虚实;②角的大小;③箭头方向.同一平面内两侧等于可逆的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特点射到物面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射到物面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条件反射面平整光滑反射面__________

光路图能否成像可成

不能成像应用平静的水面、平面镜、反光的黑板漫反射能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凹凸不平或粗糙虚考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

;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即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的是

像.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平面镜的应用:①潜望镜由两块

组成;②塔式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平面镜

将太阳光汇聚.

【注意】①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虚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在相关的作图中.②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大小相等相等虚垂直平面镜反射考点4: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

2.光的折射规律: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

光线与

光线分居

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光的折射折射入射法线小于大于增大不变可逆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

等.

渔民叉鱼海市蜃楼【注意】(1)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描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而引

入的“辅助线”,它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又与反射面(界

面)垂直,在光路作图时,箭头(表示传播方向)、实线、虚线要清楚区分开来.(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有“空气中总是大角”(垂直入射除外),这样易确定大致的

折射光线或介质种类.(3)分析三种光现象,要抓住要害问题——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光路

不变;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且光路改变时为光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光

在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为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考点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

.把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

2.色光的混合:把

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画面是由

混合而成的.

3.红外线:光谱中在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称为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

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越强.

4.紫外线:光谱中

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是

.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线,又要防止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光的色散光谱红、绿、蓝三原色光红外线温度紫光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2013·山西)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中的“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B选项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中的猴子捞月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D选项中的蛇影是墙上的弓通过杯中液面形成的虚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选项.A考点2:光的反射如图甲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法线就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所以可以先作出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夹角的角平分线ON即为法线,再经入射点O作出法线ON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答案】如图乙所示【方法归纳】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成夹角的平分线.考点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从而可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答案】如图乙所示(用反射定律作图合理也行)【方法归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虚像点.考点4:光的折射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甲中画出折射光线.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解析】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图中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为45°-30°=15°.【答案】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15°【方法归纳】发生光的折射时,“空气中的角总为大考点5:红外线和紫外线(2013·荆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解析】电视遥控器、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故A、D选项错误;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B选项错误;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C选项正确.C【方法归纳】红外线的应用有电视机遥控器、夜视仪;紫外线的应用有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杀菌.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设计:(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面上,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2)验证线的位置关系: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变化.(3)验证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出反射角的大小.(4)验证线的共面关系: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5)验证光路的可逆性:将激光笔沿原反射光线入射,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原入射光线射出.(2014·东营)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20°70°第二次30°60°第三次50°40°【解析】(1)若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反射光线将不会紧贴纸板射出,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一定要与平面镜垂直;(2)题表中三组数据中记录的反射角的余角与入射角相等,可见小明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答案】(1)一定垂直(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3.实验设计:(1)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并在其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透过玻璃板看后面的像.(2)探究像和物大小的关系:拿另一支完全相同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和像完全重合.(3)探究物、像到镜面距离的关系:用直线把物、像的位置连起来,并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数据.(4)探究垂直的关系:将物、像用线连接,连线与玻璃板垂直.4.实验结论:像、物等大、等距,虚像,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拓展】(1)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3)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各成了一个像.(2013·新疆)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取两支相同蜡烛是为了能比较物与像的

.

(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要观察到蜡烛A的像,也要观察到蜡烛B,故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平面,如果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蜡烛A的像.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不能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透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外形特征中间

边缘

中间

边缘

对光的作用

相关概念三条特殊光线厚薄薄厚会聚发散【注意】(1)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凸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2)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其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3)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若光线相互“靠近”,则光线会聚了;若光线相互“远离”,则光线发散了.考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______

2f>v>f照相机u=2f

v=2f2f>u>f

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

v>u放大镜倒

缩小实倒等大实倒放大实正放大虚理解记忆:(1)焦点分界: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可以概括为“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2)动态特性:同一凸透镜成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离焦点越远,像越近,像越小;可以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

而成的,

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的

会聚而成的,

用光屏承接.

会聚可以反向延长线不能考点3:眼睛和眼镜1.眼睛: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形成的像呈现在

(即光屏)上.形成的是

像.

近视眼远视眼视觉特征近处清,远处模糊远处清,近处模糊形成原因晶状体太

晶状体太

眼球前后方向太

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眼球前后方向太

成像在视网膜______矫正眼镜

透镜

透镜

凸透视网膜倒立缩小实厚薄长短前后凹凸考点4: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两组透镜构成,都相当于一个

镜,物镜成

像,目镜成

像.

2.望远镜:望远镜的物镜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进行

,从而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凸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焦点放大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013·扬州)如图甲所示,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AO,经过凸透镜沿OB方向射出,作出该凸透镜和焦点F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解析】根据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AO经过凸透镜焦点,说明折射光线OB与主光轴平行,则凸透镜过折射点O且与折射光线OB垂直.【答案】如图乙所示【方法归纳】解答与凸透镜相关的作图,要熟记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即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和通过光心的光线.考点2:眼睛和眼镜(2013·吉林)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解析】小明戴上眼镜前观察远处的帆船时,看不清,而戴上眼镜后观察远处的帆船时,看得清,这说明他视力存在的问题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即近视,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矫正,故B选项正确.B【实验拓展】(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为了使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都能成功,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和光具座长度L的关系应满足L≥4f;(3)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蜡烛越短,烛焰的位置越低,所以像的位置就越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有三种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向下移动;(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是完整的,但会变暗些.重要实验突破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设计:3.思路: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使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上面呈现清晰的像,记录每次成像时物距和对应的像距及成像的特点.(2013·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如图所示.(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

(填写字母)点的位置.

(2)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解析】(1)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且物和像都在2倍焦距处,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B点到C点距离的一半,故f=×20cm=10cm,光屏应位于距离透镜20cm处的D点;(2)蜡烛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因为光屏原来在2倍焦距处,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成像情况类似.10D左缩小照相机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考点1:质量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温度和

的改变而改变.

2.单位: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

,此外还有单位

.实验室中用

测物体的质量.

3.天平的使用:①放:天平放在

上;②移:游码移到标尺

;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④称:左“物”右“码”,并移游码,使横梁平衡;⑤读:m物=m砝码+m游码.

4.使用天平注意事项:①被测质量不能超过天平

;②加减砝码时用

夹取,不能将砝码弄湿、弄脏,

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中;③移动位置后,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质量形状状态位置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天平水平台面左端零刻度线处量程镊子潮湿物品化学药品【注意】(1)称量前,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若指针右偏,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反之,向右调.(2)称量过程中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更换砝码,调节游码.(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线为标准.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m=(m总为n个相同物体的总质量).(4)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考点2: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定义公式是

.

2.单位: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实验室常用单位是

,二者的换算关系是

.

3.理解密度公式ρ=m/V:(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

,

即m1/m2=V1/V2;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V成

,即V1/V2=ρ2/ρ1.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m成

,即m1/m2=ρ1/ρ2.

之比ρ=m/V

kg/m3

g/cm31g/cm3=103kg/m3正比一般不同特性反比正比考点3:测量物质的密度(详见“重要实验突破”)考点4: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在0~4℃时

.

2.密度的应用:①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质量,m=

;②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体积,V=

;③由公式ρ=求出密度,用来鉴别物质;④物质的密度值可以作为选择应用材料时的标准.

【注意】典型的密度计算问题:①质量不变,如水结冰,冰化水问题;②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③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以上三类问题都属隐含条件问题,分类求解时,

先求出这个隐含量,隐含求解时,应用已知量和待求量表示这个隐含

量,列出物理方程再求解反常膨胀ρVm/ρ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密度(2013·长沙)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测得一块腐乳的质量约为10g,体积约为8cm3,则其密度为

g/c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

.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腐乳的密度ρ===1.25g/cm3;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1.25不变【方法归纳】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考点2:密度的应用(2014·烟台)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A.重力B.质量C.体积D.密度【解析】鸡尾酒中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层.【方法归纳】不同的物质分层排布时,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层.D重要实验突破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1.实验原理:ρ=m/V.2.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3.实验步骤:(1)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浸没法)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③将金属块放入量筒里的水中使其浸没,测

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2;④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2)测量液体的密度(剩余法)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倒入一部分液体于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④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实验拓展】①测液体的密度如果不用剩余法,先用量筒测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质量,

此时量筒内壁会粘附一部分液体,使所测液体质量偏小,导致密度偏小.②测量不溶于水的固体密度,如果先用量筒测体积,再用天平称质量,则固体上

会带有一部分水,使所测质量偏大,导致密度偏大.③特殊测量法:对于液体中漂浮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体积;对于不易与

液体接触的物体,可以用固体小颗粒代替液体进行测量(2014·连云港)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读九年级的儿子.聪明的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2)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

;

(3)

;

(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粉=

.

【解析】要测石英粉的密度,需要测量石英粉的质量和体积,从题中所给器材可知,没有直接测量体积的工具,而器材中提供了水,所以可利用等体积法间接地测出石英粉的体积,即先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再用玻璃杯分别装满石英粉和水,然后分别测出其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和水的密度已知,计算出玻璃杯的容积,石英粉的体积和玻璃杯的容积相等,从而计算出石英粉的密度.玻璃杯和石英粉的质量m1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ρ水【方法归纳】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可以用容器的等容性来间接测量,即不便直接测量的“体积”用水的体积来“替代”.第七章力运动和力考点1:力1.力的概念及单位:(1)力是

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

;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对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

,即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图示:(1)力的

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条

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物体物体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相互的牛顿牛N运动状态形变大小方向作用点带箭头【总结】关于画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时,首先确定受力物体,其次确定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上,然后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在线段末端),并在旁边标明力的名称和大小.考点2:弹力1.弹力: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

.发生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

,同一物体

越大,弹力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

,分清它的

,所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弹簧的轴线方向跟

一致.

弹性弹性形变相反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所测力的方向【注意】生活中的支持力、压力和拉力是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都属于弹力考点3: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