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培训—基础知识主讲:冉军Tel-mal:ranjun1023@163.com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題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4-3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90分钟)25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能力简答、计算、综合题纸笔作答100100%2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90分钟)25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能力简答、综合分析
纸笔作答(120分钟)100100%综合评审论文撰写(60分钟)口头或书面答辩100100%1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90分钟)25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能力综合题和图表分析题6纸笔作答100100%综合评审文件筐10纸笔作答100100%
项目四级企业HRM师(%)三级企业HRM师(%)二级企业HRM师(%)一级企业HRM师(%)基本要求3020单12多810单6多40相
关
知
识人力资源规划15151517招聘与配置10151517培训与开发10151517绩效管理10101517薪酬管理15101517劳动关系管理10151515合计100100100100理论知识——各章鉴定比重表
专业能力——各章鉴定比重表
项目四级企业HRM师(%)三级企业HRM师(%)二级企业HRM师(%)一级企业HRM师(%)相
关
知
识人力资源规划15152020招聘与配置20201515培训与开发15151515绩效管理15151515薪酬管理20202020劳动关系管理15151515合计100100100100历年考题:2级试题分布情况单项选择题6个26-31题多项选择题4个86-89题章试题类型考试时间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0511051105110511051105110511一单选111111111111多选011111111111二单选222222222211多选000O00000011三单选111111111111多选111111111111四单选111111111122多选211111111100五单选111111111111多选111111111111历年考题:3级试题分布情况单项选择题12个26-37题多项选择题8个86-93题章试题类型考试时间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0511051105110511051105110511一单选2222222222222多选2222222222222二单选2222222222332多选2222222221112三单选2222222222222多选2222222221222四单选3333333334224多选1111111112221五单选3333333332332多选1111111112111内容框架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
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历年考题:
单项选择题12个26-37题多项选择题8个86-93题章试题类型考试时间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0511051105110511051105110511二级单选1111111111111多选1211111112111三级单选2222222222222多选2222222222222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4.掌握均衡价格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资源的稀缺性(XP1-2)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1.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3.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2.劳动资源稀缺性:⑴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⑶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3-0805863-0805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P1BCE
(A)暂时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1111862-11118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P1CE(A)资本市场(B)就业(C)劳动力市场现象(D)失业(E)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效用最大化与劳动力市场二、效用最大化
(XP2)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三、劳动力市场(YP2-3)
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
——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2-0805263-0911263-091126、2-0805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P3B(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3-1205263-120526、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是()P2A(A)利润最大化(B)差额最小化(C)效用最大化(D)差额最大化
劳动力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居民户企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货币支出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商品市场——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2-0911262-091126、2-110526、在生产要素市场,(
)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P2A(A)居民户
(B)市场(C)劳动者
(D)企业2-110526收入循环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3-1111263-121126、
(
)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P2A(A)收支循环
(B)支出循环
(C)供需循环
(D)收入循环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XP3-5)(一)实证研究方法含义:认识客观现象,向人
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特点:⑴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⑵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步骤:⑴确定要研究的对象⑵设定假设条件⑶提出理论假说⑷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⑴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⑵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互惠交换障碍:⑴信息障碍⑵体制障碍⑶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2-0811863-0805263-0811863-0905863-0911863-1105263-121186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XP3-5)2-081186、3-081186、3-121186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
)
P4-5ABE
A.体制障碍
B.市场缺陷
C.诚信障碍D.经济滞后E.信息障碍3-080586、3-091186、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P4CE(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B)结论具有客观性
(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D)结论具有主观性(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3-0805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
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P3B
(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3-110526、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P3D
(A)源自哪
(B)怎样好
(C)为什么
(D)是什么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P5-7)(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劳动力:
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3.劳动力供给:
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P5-7)(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无弹性Es=0,见A: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有无限弹性Es→∞,见B: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单位供给弹性Es=1,见C: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供给富有弹性Es>1,见E: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Es<1,见F: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S△WEs=—/—SWWA:Es=0CES=1EEs>1BES∞
FEs<1
S2-0705263-0705262-070526、2-111126、3-0705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P6B3-121126、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计算公式为(
)
P6AA.(ΔS/S)/(ΔW/W)
B.(ΔW/W)/(ΔS/S)C.(ΔW/S)/(ΔS/W)D.(ΔS/W)/(ΔW/S)
2-1111262-121126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P5-7)(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家庭经济内部的分工中处于最优先就业的位置。(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
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2-0905262-1105863-120586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1.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3.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4.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3-130586历年考题:2-110586、从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来看,描述正确的是(
)。P6ABDE
(A)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B)老年人口劳参率呈下降趋势
(C)20~24岁年龄组的人口劳参率下降
(D)15~19岁年龄组的人口劳参率下降
(E)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口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3-120586、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的完善和推广。(A)收入保障制度(B)绩效考核制度P6AE(C)薪酬管理制度(D)社会保险制度(E)企业养老保险计划
3-130586、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教育水平提高(B)劳动法日益完善P6ACDE(C)制度劳动时间缩短(D)人口出生率下降(E)科学技术不断进步2-090526、()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A)经济规律(B)经济交替(C)经济周期
(D)经济变动P7C
二、劳动力需求(XP7-9)PQEd>1Ed
=∞
OEd=1Ed<1Ed
=0
△D△WEd=—/—DW1.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Ed<0
需求无弹性
Ed=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
需求有无限弹性
Ed→∞:工资率给定,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需求弹性
Ed=1: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相同
需求富有弹性
Ed>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需求缺乏弹性
Ed<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二、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XP7-9)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下图所示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XP9-11)ⅠⅡⅢOQLTPAPMPEDABCL1L2L3(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则:MRP=VMP=MP·
P=MC=WMRP:边际产品收益=VMP=VP·
PVMP:边际产品价值MC:边际成本W:工资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因为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利用趋于极限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容纳过多劳动要素
其一,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其二,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ab企业短期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2-1005263-1005262-090526、3-100526、短期企业唯一的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P11D(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收入
(D)劳动收入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Q4的失业人口。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Q3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供求均衡点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平均工资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YP11-13)(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含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主体:劳动者、企业客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市场性质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通过劳动力市场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3.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表现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最佳途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3-0905263-090526、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P11B(A)劳动力市场关系
(B)劳动者的劳动力
(C)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D)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YP11-13)(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4.劳动力市场均衡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3.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的方法。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L瓦尔拉1.均衡的含义其一是经济现象所处状态其二是指分析方法
2.均衡状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2-0705862-07058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P13ABD(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C)体现工资差异(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E)增大工资总额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YP11-13)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均衡工资率能否增长就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1)人口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劳动年龄组内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构成的变化(3)人口城乡结构
3-0705873-070587、2-101186、2-111186、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P13BC
(A)就业人口总量(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2-1011862-111186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作水平与工资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形式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XP14)均衡价格论——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所以工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受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基本工资(XP15-16)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和福利。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是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三个因素影响。
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计时工资—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特点: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适应性强,范围广。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具体形式: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
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决定了: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劳动过程的控制成本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管理成本较大。2-0705273-0911273-091127、3-091127、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收入分配。P15B(A)要素性(B)功能性(C)结构性(D)成本性3-1111262-070527、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P16B(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X价格(D)货币工资X价格指数3-111126、计时工资不包括()。JP16C(A)小时工资制(B)日工资制(C)月度工资制(D)周工资制3-130527二、工资形式——福利(XP15-16)福利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其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自定性和灵活性法定性;福利:福利是工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1.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⑴降低企业按基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⑵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⑶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2.延期支付优势:⑴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⑵形式多样灵活,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⑶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⑷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3-1111863-111186、福利的特征包括()。JP17BDEA.公平性B.法定性C.企业制定性D.灵活性E.福利支付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总量的决定失业及其类型需求不足性失业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就业总量的决定(XP18-20)
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㈠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
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Y=C+S=C+I
㈡就业总量决定
总供给价格函数:Z=ƒ(N)总需求价格函数:D=φ(N)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最低预期收益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2-0811262-0905863-0705863-0811263-0905273-1005273-1105273-1205273-121127历年考题:一、就业总量的决定(XP18-20)3-070586、均衡国民收入等于()。P19ABDE
A.消费与储蓄B.总需求C.投资与储蓄D.总供给E.消费与投资3-081126、2-081126、3-120527、
(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P18C
A.总需求
B.总需求价格
C.总供给
D.总供给价格3-090527、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18C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C.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3-100527、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P19AA.总供给=消费+收入B.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C.总供给=消费+储蓄D.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2-090586、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P20ABEA.总需求水平B.总供给水平C.国民生产总值D.劳动力数量E.均衡国民收入3-110527、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
)为决策准则。P19D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C.最低成本
D.最大利润3-121127、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
P19C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
二、失业及其类型(YP20-21)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而引致的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办法:超前的职业指导和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致的失业。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解决办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类型特征: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3-0705272-0805863-0711863-1011863-1105863-1211872-121186历年考题:二、失业的类型(XP20-21)2-080586、3-110586、3-121187、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P20ABCDE(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3-070527、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P20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3-071186、3-101186、失业类型分为(
)。P20-21ABCD(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2-12118686、缓解结构性失业的有效对策包括(
)
J20ABCD(A)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
(B)超前的职业预测
(C)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D)超前的职业指导
(E)较高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YP21)需求不足性失业形式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增长差距性失业——
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
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它是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是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是非正常性的失业造成非正常性的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3-0805273-080527、(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P21D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YP21-23)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100%=———————————×100%社会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Σ失业者×周期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人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平均失业持续期(周)年失业率(100%)=×———————————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52周
持续期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重要指标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动态性平均持续期延长,则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
失业的负面影响: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②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③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2-1005862-091186(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期间)3-0811273-1005863-1111873-111127历年考题:3-111127、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项指标是失业率和失业()P21B(A)稳定期(B)持续期(C)波动期(D)变化期3-111187、失业率等于()。JP21CE(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E)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3-081127、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
)P22A(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2-100586、2-091186、3-100586、年失业率取决于()P22CE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失业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P23-27)㈠政府支出:(YP23)各级支付支出的总和。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1.政府购买具体项目包括: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2.转移支付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3-130587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P23-27)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YP23-24)
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最低社会保障工会基本功能: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确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3-0711873-1011873-1105863-120587历年考题: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P23-27)83-130587、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包括()。JP23BCDE(A)社会救济(B)公共管理服务(C)政府雇员薪金报酬(D)公共工程项目(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3-071187、3-101187、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P23-24ABD(A)工会
(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劳动力供给量3-110587、最低劳动标准包括(
)。P23AE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条件
(C)最低社会保障
(D)最差就业环境(E)最长劳动时间标准3-120587、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主要包括()。(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P24BDE(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权利义务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P23-27)㈢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XP24-27)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1.财政政策:
含义: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内容: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类型:⑴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⑵收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3-0805873-0811873-0911873-100587历年考题: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