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国际局势_第1页
战后初期国际局势_第2页
战后初期国际局势_第3页
战后初期国际局势_第4页
战后初期国际局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二战对战后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东西方冷战的开始exit2本章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next3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是冷战的起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被视为第一个冷战高潮。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亦是冷战的产物。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初期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4第一节二战对战后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一、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联合国成立1、雅尔塔体制的定义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next5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next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63、雅尔塔体系的性质next进步性:雅尔塔会议将苏联与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以及给予被压迫民族、特别是被托管地区的独立和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精神。消极性:该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苏联与英美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74、联合国成立next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包括中国代表宋子文、顾维钧、董必武)在《宪章》上签字。这一天后来被联合国确定为“宪章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联合国宗旨通常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8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联合国成立大会9联合国总部大厦联合国会徽1946年第一任秘书长特吕格弗·赖伊10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世界银行会徽1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2、关贸总协定的成立1947年10月30日,包括倡议国美国在内的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及123件双边关税减让的最后议定书。总协定共4部分38条,于1948年1月1日生效,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12第二节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一、登上霸主地位的美国第一经济大国:工业生产占53.4%,最大外贸出口国、黄金储备国和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头等政治大国:主导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头号军事大国: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1949年前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科技强国:吸纳各国优秀科学家,拥有空前智力优势,“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研制工程1、实力back13美国1946年在比基尼岛进行的原子弹试验长崎原子弹爆炸晚年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14对苏:遏制战略对西欧:大西洋联盟政策对日本:扶植next

2、战略目标:主宰世界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哈里·杜鲁门(HarryTruman)15二、实力衰退的西欧二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军事实力大量消耗,经济破坏空前严重,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战后初期的整个西欧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恢复经济、维持稳定、保障安全。西欧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加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1950年,西欧经济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同时,西欧各国政府从稳定政局出发,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普遍进行了政权重建和政治改革。但是西欧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却明显增加。为了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军事方面能够与苏联、东欧抗衡,西欧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不得不求助于美国的支持和保护,成了跟从美国全球战略的冷战伙伴。

161、英国开始依附美国实力严重削弱:英国与德国法西斯作战时间最长,实力消耗极大:债务国,海外投资和海外军事基地锐减;控制殖民地、自治领的能力下降,丧失一流大国的地位。三环外交:即英联邦和英帝国一环、大西洋两岸英语民族一环、联合起来的欧洲一环的三环一体的外交。其核心是英美联盟。

172、法国的衰退战争给法国造成1.4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由于国土沦陷,横遭战火烧夷和掠夺,法国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破坏严重,运输业已处于崩溃状态,工业产值仅为战前的20%,农业降至战前水平的50%。战后初期法国政局动荡不定。战后初期法国外交着力保持大国地位,以及处理殖民地问题。在法美关系中,依从美国;在德国问题上,跟从美国实行德国法占区与美英双占区的合并,同意联邦德国的成立、加入西欧联盟和北约;在殖民地问题上,无力维系殖民体系。

18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向法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德国法西斯德军机械化部队通过标志着法军胜利凯旋的凯旋门

193、德国的分裂战败德国,经济完全崩溃,国土四分五裂,国民精神一蹶不振。被分割成四块占领区,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纽伦堡大审判: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苏美英法四国派员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德国21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判处戈林等人绞刑、赫斯等人无期徒刑,宣布纳粹党、秘密警察为犯罪组织。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给予侵略战争的密谋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应得的惩罚。20纽伦堡大审判211948年春美英法组成的“西占区”着手整顿与改革,建立一个议会制、经济自给自足的德国,实行币制改革。1949年“西占区”制定一部基本法,并于5月23日宣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苏占区10月7日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西德总理阿登纳驻扎在柏林的战时盟军指挥官22二、处于占领和半占领状态的日本1、美国单独占领日本1945年8月底9月初,美军以联盟的名义在事实上单独占领了日本。9月22日,美国公布了《占领区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基本原则》,强调对日占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要在日本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且负责的政府”,最高统帅将通过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机构行使权力,“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的政策应居主导地位”。232、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解除日本武装惩办日本战犯进行政治整肃实行教育和社会民主改革修改日本宪法:《日本国宪法》解散财阀实行农地改革迈克阿瑟和日本天皇日本新宪法24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是铲除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为基本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这一方面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另一方面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对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的批判与消除很不彻底,导致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沉渣时而浮现,部分日本高官政客对二战历史的错误认识、错误言论再三出现。改革的历史意义253、旧金山体制1951年9月4日—8日,由美国一手操办的对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举行,包括美、日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旧金山和约》。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日本取得形式上的独立,实际上仍处于美国的半占领状态下。1951年9月8日,日美双方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驻扎军队和建立军事基地,驻日美军有权镇压日本国内暴力和骚乱。将日本置于美国的保护和控制之下。26

日本首相吉田茂在"旧金山和约"上签27第三节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一、苏联成为世界大一流强国

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但是盟国的战时援助和德国的战后赔偿,为战后初期苏联经济恢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二战期间,苏联从美国那里得到了价值约110亿美元的租借和援助。战后,它从德国那里得到了包括设备在内价值上百亿美元的赔偿,还把德国的一部分科技力量拿到了自己的手中。另外,它又从欧洲和亚洲取得了约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扩大了疆域,补充了人口,并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和经济。

四五年计划(1946—1950年),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苏联经济的较快好转使其成为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大国。28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苏联在红场上向西方显示其军事力量遭到严重破坏的苏联城市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9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大的贡献。苏联的国际威望越来越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战后,苏联理所当然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头等政治大国。二战结束时,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仅次于美国的空军。战后初期,苏联在东欧和东亚一些国家驻扎了它的军队。1949年,苏联试制原子弹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成了战后世界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头等军事大国。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由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代表组成的“新的特别全权国际组织”,他还希望战时划归苏联的领土能得到国际承认,在东欧建立“安全圈”,使西部邻国实行对苏联友好的政策。此外,他还希望推进世界革命,使更多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30二、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一种类型是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国家的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一直掌握着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得到苏联某些援助,最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铁托霍查31在苏军反攻并追击法西斯而进入本国的有利情况下,以本国人民的武装起义或配合斗争,与苏军一起击溃了法西斯,成立了人民民主国家。有保、罗、匈、波、捷五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二战期间追随德国进行侵略,成为战败国,它们在战后的发展比较曲折,构成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第二种类型。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期间都被德国占领,进行抵抗运动,两国共产党发挥应有作用,因此战后向人民民主制度转变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属第三种类型。

罗马尼亚爱国者配合苏军肃清法西斯军队捷共主席、总理哥特瓦尔德在发表演说32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在德国分裂和苏军占领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1946年4月,德国东部的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并在当年举行的东德地方选举中获胜.1949年5月,在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由人民委员会草拟的新宪法。

1949年10月7日,人民委员会改组为临时人民议院,并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和总理的职务分别由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人皮克和格罗提握担任。

民主德国首任总统皮克和总理格罗提渥33在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后,普遍接受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银行和工矿大企业国有化及计划经济。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趋同与苏联的社会结构。2、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二战后,亚洲的越南(北方)、蒙古、朝鲜(北方)和中国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受苏联模式极大影响。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10月,蒙古人民共和成立;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4胡志明毛泽东金日成354、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在日本宣布投降之际,以胡志明为首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发动越南八月革命取得胜利,原傀儡政权皇帝保大随即退位。

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河内宣告成立。1946年初,胡志明经大选当选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法国于1946年12月派遣军队大举进犯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人民投入了长达8年的抗法战争。1954年3月至5月,越南人民军奠边府大捷给法军以致命性打击。7月,法国被迫签署日内瓦协议,法军撤出越南,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365、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1950、6-1953、7)美国扩大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三天,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政;7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随之美国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0月19日,在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最终取胜。朝鲜停战谈判:板门店谈判进行两年之久,最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规定以北纬38度线附近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解线。意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增强了朝中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37第四节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一、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演变战略利益: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要求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战后,美国需要为其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大量产品和大量资金,去最大限度地拓展海外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是驱动美国向全世界扩张的原动力。战略总目标:主宰世界,以维持其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战略构想:摒弃美苏合作,一手搞核弹威慑,一手搞金元外交,使用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手段,1、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38控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非拉,施压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国家,遏制苏联,独霸世界。2、苏联的战略总目标、战略利益和战略构想

战略利益:苏联的安全利益。

战略总目标:确保苏联头等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发展壮大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推进世界革命。

战略构想:维持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安全带,推进并领导世界革命393、美苏关系的变化

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苏联成为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主要障碍。东欧的解放成了美国公开反苏的直接原因。发展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力量是美国第二障碍第三个障碍是觉醒的亚非拉人民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这样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对手。40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1、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杜鲁门政府首先抓住东欧问题大做文章。拒绝承认苏联支持的波兰临时政府,指责苏联在东欧扩张,宣布保、匈和罗不应是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利用苏联同伊朗、土耳其的争端,支持伊朗、土耳其对抗苏联。苏伊争端源于撤军问题,美英支持伊朗,最终苏军撤出伊朗;美国趁机渗入伊朗,使其成为美国对苏军事威慑力量之一;苏土纠纷始于战末,美国打着遏制苏联的旗号,渗入到土耳其。412、八千字电报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乔治·凯南

发了一份八千字电报,对战后苏联做了全面分析,认为苏联将“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对手,拥有足够的武力对付苏联,要“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后促使苏联政权崩溃。乔治·凯南

42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攻击苏联将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呼吁英美合作,建立特殊关系,以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这篇讲话无异于发出公开号召,要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铁幕”

丘吉尔43三、杜鲁门主义与“冷战”的全面展开1、希腊和土耳其问题希腊和土耳其扼东地中海,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的汇合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3月2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杜鲁门立刻意识到,英国此刻已将左右世界局势这一任务移交给了美国。这正是美国政府期待已久的天赐良机。

44二战前,希腊和土耳其一直是英帝国的势力范围。二次大战期间,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反法西斯占领者的战火中发展壮大。1944年底到1945年初英国和它所支持的希腊政权,对人民力量进行了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使希腊人民武装斗争一度陷于停顿。1946年,人民武装斗争再度兴起,使英国和希腊政权穷于应付。希腊陷落将危及土耳其和中东地区,将带来灾难性影响。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的照会终于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插手希腊、土耳其事务并论证其世界霸权主义的大好时机。

当时美国经济中的新因素是它正处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开端

。美国面临一个越来越难以驾驭的中间地带。欧洲共产党势力正在扶摇直上,法国共产党人在战后首届内阁中担任部长。希腊民主军愈战愈强。英国王冠上的两颗明珠--印度和埃及的独立运动规模空前。印度支那三国开展抗法战争。其它一系列亚洲国家也在积极争取独立。尤其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已经处在全面反攻的历史转折点。美国越来越惊恐地看到;这是对它自身的巨大威胁。美国国务院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对上述地区的控制。45美国战后遭遇罕见严寒美国失业工人罢工杜鲁门号召援助希腊、土耳其46

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者们就以反苏反共意识形态掩盖其强权政治而得到两党支持。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他要“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同时要求选派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增援。47这项政策声明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可见,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就是打着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保卫自由制度的旗号,遏制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手段,镇压战后民族民主运动,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48四、美国的全球性扩张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1、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意识的辞藻来掩盖其全球扩张。之后,美国加紧在全球的扩张和进攻。对苏联,美国公开宣布苏联为敌手和对苏联实行遏制和冷战政策;对西欧美国在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思想指导下,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组织的三部曲”;对亚非拉,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1949年提出“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试图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拉拢亚非拉。至1953年,美国向亚、非、拉35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400多名技术人员,并拨款3亿多美元。

492、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背景:战后欧洲满目疮痍,生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加上1946年严寒,人民饥寒交迫,西欧出现经济崩溃的现象。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使西欧统治阶级惶惶不安,也使美国忧心忡忡。提出:为了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联进行遏制,在杜鲁门授意下,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政府要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50实施: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实施。4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与西欧的经济援助达131.5亿美元。意义:帮助了西欧的复兴、美国控制了西欧使其成为跟从美国的冷战伙伴。16个欧洲“受援国”在巴黎签署《欧洲经济合作公约》51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8年3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五国签署了为期50年的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和约,成立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这是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的。美国表示支持。

1948年7月美国、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签订了《华盛顿文件》,为北约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正式成立,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实行集体武装防卫。标志着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52北约签字仪式北约总部53北约作为以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手的军事集团,设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即欧洲联盟军最高司令部和各分司令部,历任最高司令一职均由美国人担任。北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各成员国的外交、国防和财政部长组成,常设行政机构是秘书处,设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北约成立,是美国完成以欧洲为重心的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标志,也是冷战进入高潮的反映。艾森豪威尔544、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为了遏制中国和中国革命胜利在亚洲影响的进一步扩大,镇压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美国通过一系列双边、多边的军事协定,建立了一个以它为首的亚太地区军事体系,在中国的外围构筑了一道新月形军事包围圈。五、苏联的“安全带”政策1、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55积极方面:苏联首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巩固二战的胜利成果,争取一个较为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确保国家安全创造条件。其次,是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严防帝国主义插手干预。第三,苏联竭力防止德日重新武装,东山再起,再度成为新战争的策源地。第四,在不危及或者有利于苏联安全利益的前提下,支持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消极方面: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关系平等的原则,粗暴干涉别国党和别国的内政,对苏联稍有不从,即予以惩罚。562、共产党情报局1947年9月苏、波、南、保、罗、匈、捷、法国和意大利九国共产党和工人代表在波兰召开会议,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这是苏联从政治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协调各国间的内外政策,以对抗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冷战攻势的重要措施。在情报局的活动中,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表现得十分明显,它对南斯拉夫和其他东欧国家内政的粗暴干涉,产生了恶劣影响。

573、经互会

1947年7—8月,苏分别与保、捷、匈、波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1949年1月,苏、波、匈、罗、保、捷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月,阿尔巴尼亚也决定加入。其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苏联力图通过经互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市场,并以此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相对抗。

58随后加入的还有:民主德国(1950)、蒙古(1962)、古巴(1972)和越南(1978),至1988年底共有10个成员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政局发生急剧变化,经互会的作用日渐衰弱。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解散。经互会旗帜

59背景:1955年5月,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使北约的锋线推进到东西方对峙的最前沿。这种形势对苏联构成巨大的威胁,苏联立即作出反应。成立:5月14日,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条约。华约组织是一个军事同盟,设有统一的武装部队司令部,华约部队总司令由苏联国防副部长兼任。影响:华约的建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军事集团,两大阵营的对峙也具有了更强烈的军事对抗色彩。4、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60611、“柏林危机”德国是美苏“冷战”的主战场。美国在德国问题上既定政策:把美英法占领区统一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分裂德国,把德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五、冷战初期的重大冲突驻扎在柏林的战时盟国指挥官62

1947年美英占领区合并,成立“双占区”,1948年伦敦外长会议把法国纳入,成立西占区;苏联抗议,宣布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并宣布在西占区和柏林之间实行10天交通管制;

1948年6月美英法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