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1、基本特征: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具体表现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科技(1)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思想解放—现代化的理论准备;B、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现代化政治准备(2)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突出(3)“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1)对内改革: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84年——改革全面展开;B20世纪80年代启动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F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对外开放: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B、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成熟A、大力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裁军、维和等)B、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活动;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特点)载人航天技术(神舟飞船)1.(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链接高考c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链接高考B3.(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链接高考A4.(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链接高考D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链接高考热点追踪:党的重要会议1921年中共一大——党的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通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毛核心确立;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目标具体化;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论成指导思想;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时间政策原因核心意义1950年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护富农政策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1、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受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影响很大,因此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斯大林模式有很大的相似形。中国的计划经济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管理为主。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影响企业和农业发展。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主要表现在企业上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材料一许多中国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
材料二“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国际: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②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国内:③中国内忧外患。(三点6分)1.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②“一边倒”,学习苏联;③经济起点低,底子薄。(三点6分)影响:①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工业体系;②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两点4分)学法总结:审题:时空定位,联系知识框架原因(背景)题:全方位(政经文+国际)影响(评价)题:辩证(正反)+全方位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既调节生产,也调节流通,既调节消费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也调节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转移过程。
《经济研究》1957年3期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顾准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10分)1、概述顾准思想的核心内容2、顾准思想产生的背景3、全面评价顾准的思想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应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2分)背景:①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中共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双百”方针的提出;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任答两点4分)评价:①顾准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②该观点揭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并提出了克服弊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办法。(2分)③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下,顾准敢于发表这样的观点,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1分)评述题答法归纳:1、评述对象的内容2、时空定位说背景3、辩证全方位评价3.1992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材料:《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注:根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4分),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4分)年份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牟1989年物价指数11.9%7%8.8%20.7%16.3%特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任答两点4分)影响:①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两点4分)表格数据特点题解法:1、看表头、纵横比较项2、抓首、尾、最高、最低的数据,寻找规律性数据热点追踪: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清朝: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曾三次和祖国大陆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3)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台湾问题: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外交问题。)热点追踪:台湾问题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1)《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2)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表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和1978年《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热点追踪:台湾问题4、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3)台湾与大陆经济具有互补性。(4)“一国两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指导方针。热点追踪:台湾问题5、台湾回归的阻碍因素6、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1)国际反华势力。(2)岛内台独势力。(3)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出现台湾被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变故;如果出现外国侵略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例题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有一副《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影响: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市民文化发函,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没有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室内住在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1985--2006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简要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面对城市的告诉发展,有人积极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背景:1950-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60,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第二、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生活水平。发对:加剧能源危机,占有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等。例题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中国占世界科技的比例70%58%29%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领先转为日渐落伍)。原因:自然(农耕)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和文化组安置政策,禁锢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美苏冷战(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阜阳师范大学《标识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一(有答案)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国文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西方音乐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原理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含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化工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歌曲分析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12章 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 利用绘本让幼儿快乐阅读
- 高速公路交工检测方案(交工验收单位编制)
- 预制梁场成本分析
- 《Monsters 怪兽》中英对照歌词
- 华东地区SMT公司信息
- 物业管理公司法律顾问服务方案
- 拌合站粉罐基础验算(共11页)
- 自动售货机投放协议(模板)
- 签证用完整户口本英文翻译模板
- 初三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共4页)
- 甘肃省公路路产损坏赔偿收费标准
- 骨折病人伤肢肿胀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