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学习重点】反复吟读、理解、背诵诗歌。【学习难点】体会词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学习方法】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预学区】一、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在理解词的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借助音像资料,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领悟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对于重点字词要细致地揣摩,细心咀嚼品味,以充分感受本词语言十分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二、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知人)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二)背景资料(论世)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三)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三、基础知识1、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3、辨词填空。(1)寥廓•辽阔()的天空()的山川(2)峥嵘•狰狞()岁月面目()(3)激扬•激昂()士气群情()(4)意气•义气()风发讲究()(5)独立•独力()经营经济()四、学习导引(初读感知)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这首词共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3、请至少诵读三遍本词,写出理解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导学区】一、预学反馈二、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阙1、“湘江秋景图”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幅画面中可看出诗人的什么形象?2、哪些词语最为生动,有表现力?3、首句和末句的作用各是什么呢?(二)赏析下阙1、“峥嵘岁月图”中描绘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2、词人描绘这群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三)主题、艺术手法探究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这一句已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向”和“到”哪个更好?请谈谈自己的看法。三、牛刀小试诵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四、课堂小结五、再读诗歌,领悟背诵知识巩固(参见《课时跟踪检测》)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学习重点】反复吟读、理解、背诵诗歌。【学习难点】体会词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寓志的艺术手法【预学区】一、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在理解词的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借助音像资料,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领悟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对于重点字词要细致地揣摩,细心咀嚼品味,以充分感受本词语言十分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二、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知人)

毛泽东,字咏芝,润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二)背景资料(论世)

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起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话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三、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三、基础知识1、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答案:qìnjúmàngěchàngliáokuòchóuzhēngróngqiúèhóu3、辨词填空。(1)寥廓•辽阔()的天空()的山川(2)峥嵘•狰狞()岁月面目()(3)激扬•激昂()士气群情()(4)意气•义气()风发讲究()(5)独立•独力()经营经济()答案:(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四、学习导引(初读感知)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振奋昂扬,充满喜悦和激情。2、这首词共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答案: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3、请至少诵读三遍本词,写出理解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导学区】一、预学反馈二、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阙1、“湘江秋景图”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幅画面中可看出诗人的什么形象?答案:1、山、林、江、舸、、鱼→万物,由点到面。2、词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湘江秋景图”,表现出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宽广的胸襟、豪壮的气度。2、哪些词语最为生动,有表现力?答案: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一→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状态);竞一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3、首句和末句的作用各是什么呢?答案:1、首句交代此次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游者;奠定了全词豪壮、激昂的感情基调;也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俯视天下的领袖气度。2、末句结合时代背景可知,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祖国河山,词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一一革命领导权问题。“怅”,由上面之景自然引出下面的感慨,写出了词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起承上起下的作用。这一问也显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二)赏析下阙1、“峥嵘岁月图”中描绘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答案:风华正茂、激情奔放,关心国事、以天下为己任,嫉恶如仇、无所畏惧;2、词人描绘这群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目的是委婉回答上片提出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主宰祖国命运的、主宰中国革命前途的应该是我们这群风华正茂、活力四射、以天下为己任又无所畏惧的有志、有为又敢为的革命青年,含蓄抒发了词人问鼎天下的凌云壮志。(三)主题、艺术手法探究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这一句已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向”和“到”哪个更好?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提示:一般认为“到”比“向”好。内容上,“到”有“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江心,水急浪大,与下文的“浪遏飞舟”相符,而“向”则说明从江岸击水未到江心,效果就差了。从诗词节奏感伤看,“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遏”等和谐一致,动感强烈,而“向”是介词。从词人性格看,“到”比“向”更贴切。毛泽东一生都在风口浪尖上运筹帷幄,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引发他长久的回忆。三、牛刀小试诵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题干中已经提示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答题时就要分析诗中的“景”是什么(重点是分析诗中所用的意象),蕴含的“情”是什么。答案:该诗歌领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