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2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3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4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田中义一(右三)召开“东方会议”明治天皇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拟订了对华侵略计划,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获得中国的资源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乃至欧洲。”

广田弘毅《田中奏折》还制定了具体的侵略步骤:第一步占领台湾,第二步占领朝鲜,第三步占领满蒙,第四步征服整个中国,第五步征服整个世界。七七事变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日军以沈阳为目标进行攻城演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坂垣征四郎“柳条湖事件”的策划者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占沈阳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日军占领沈阳城山海关角山上的﹃王道乐土﹄大满洲国之碑一二九运动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它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妥协退让方针。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这就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蒋介石写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手令

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蒋介石这是沦陷时期的哈尔滨,百姓露宿荒野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占领了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日军攻占太原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抵抗日军侵略豫湘桂战役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皇民化运动﹄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设立总督府。他们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殖民地。殖民当局还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日军占据辽宁省政府﹃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首先

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烧死的同胞被集体屠杀的同胞死难者的遗骨堆成了小山

据不完全统计,在晋冀鲁豫、山东、苏皖等7个根据地,中国军民被杀戮者即达318万人,房屋被焚烧达1952万间。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掠夺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首先冻伤试验试验目的是为了严寒地区作战的需要日军活埋南京市民日军的细菌实验场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其次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兵工厂日本军占据辽宁省财政厅日军掠夺的大量物资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兵工厂

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其次

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再次日本兵装束的伪满洲国学生伪满洲国国民优级学校日语课本介绍伪满国旗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

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日军占领沈阳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对中国军民进行大屠杀大量残害中国人掠夺资源与财富文物掠夺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对中国军民进行大屠杀在南京屠杀300余平民的田中军吉日本兵把中国人用铁丝绑住,集中在墙角处射杀

——这个孩子被故意杀死,他的妈妈被打伤照片由当时江南水泥厂的丹麦工程师辛德贝格拍摄发生南京大屠杀原因:1、基本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性、疯狂性与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2、直接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定的“给南京以沉痛打击”的方针,及其“不留俘虏”的命令。3、间接原因是国民党军队的指挥混乱。

日本神风队队员2、大量残害中国人

731部队和细菌战:日军先后在中国14省施放毒瓦斯1131次,100万中国人死于细菌战。慰安妇: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先后被逼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迫害致死中国劳工近千万人731部队为了准备细菌战争,丧心病狂地研究制造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班疹伤寒等数十种传染病菌,其生产能力之大,数量之多骇人听闻。日军细菌部队曾组织远征队在中国各地实施细菌战。1941年,日军731部队和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密切配合,在湖南常德投撒鼠疫跳蚤,上万名无辜平民死于非命。日军细菌部队在抗日活动比较活跃的浙江地区大量撒播细菌,直至现在还不断有人受到伤害。731部队还对太平洋战争中的英美战俘进行细菌实验。

活体实验是日军的一大暴行。日军为了准备细菌战,野蛮地用中国战俘和平民进行活体实验,仅死于731部队活体实验的就达3000多人。

日军用活人体进行冻伤实验侵华日军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器尚未完全清除以及中国仍有约2000名化学毒剂中毒者受病痛折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曾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了14年之久,是日军化学武器部队——“516”部队和“526”部队的大本营。侵华日军在此遗弃了大量的炮、炸弹和毒气弹。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这里发现了炮、炸弹775枚,毒气弹28枚。而未被发现、妥善处理的遗弃化学武器将成为今后诱发中毒事件的巨大隐患。“8·4”侵华日军遗毒弹伤人事

8月4日上午挖出了5个毒气罐,河南民工李贵珍将其收购,在拆卸过程中其中两个罐内的油状液体——芥子气毒剂溅到身上。21日,因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3人中毒受伤,必须接受长期治疗。这种糜烂性毒剂具有挥发性,通过呼吸及接触可对人体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生育系统等造成损伤。只要沾染上,大部分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8月7日,一名中毒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8月7日,一名受害人的腿部出现水泡,并开始糜烂。3、掠夺资源与财富《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黄金黑幕》:2005年出版。由美国两名专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历时18年调查采访而成。该书首次披露日本皇室曾利用“金百合”计划亲自参与了抢劫财宝,从南京掠夺走的黄金至少在6000吨。4、文物掠夺

战后中国政府所公布的八年抗战中,日本人在中国所掠夺的文物:书籍2742108册;字画15168幅;碑帖9377件;古物16385件;古迹741处;仪器5122件;标本32486件;地图56128件。5、强制推行奴化教育二、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20日,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宣战。

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到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白山黑水间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诗篇,以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赵尚志(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一曼为代表的无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血沃疆场,表现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二)局部抗战和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1931年上海市爆发2万多人的反日大罢工和10万学生的反日大罢课。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党外合作张学良与杨虎诚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多数以退却、失败结束。失败原因:

客观: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日军占优势;主观: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①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②战略战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变为消极抗战——抗战全局上,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战略收缩,以便保存实力;同时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国民党发动的进攻性打击1939年桂南会战第五军消灭日军4000千余人。1940年5月枣宜会战,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守军经20多天激战,迫敌北逃。1942年5-8月,浙赣战役。1943年鄂西战役和常德战役。1942年国民政府组织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与盟军协同作战,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名英军。1944年5月以后,打通了中印公路,收复了许多城市,歼灭了日军3.1万余人,为收复缅甸,配合盟军作战作出了贡献。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1941年初,晋察冀边区军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

八年抗战,随着沦陷区的扩大,从事敌后游击战的地域一也同步扩大,几乎每个战区均包含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敌后游击战,涉及范围达十余省,游击队数量成百上千,作战次数成千上万。从事游击战的各类国民党军队,据何应钦军事报告,1938年底达80余万,1940年底有60余万,以后经过整编,逐年减少,至1944年4月仍有27万。国民党游击队来源大致分为7种:国民党派遣的正规军;流散军人;省、地保安部队;地方十绅;失意军人;县保卫团、乡自卫军;绿林好汉等。研究者认为: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在1939年达到高峰,1942年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对比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和武装力量成长壮大的情景,应当说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大多是不太成功的。有学者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一积极反共,被共产党打败;二战略战术错误,被日军打败;三内部矛盾,自相火并,并发生分裂。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起来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思想。思考题: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日本方面:

1、它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

2、日本对华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3、日本是岛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4、失道寡助。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方面1、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的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2、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正义的,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3、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4、得道多助。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八路军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50万人,还建立了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加上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拥有1亿人口。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共产党配合作战的典型:忻口会战忻口战场我军冲向敌阵与敌展开肉搏图片

由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攻击,共产党军队(115、120、129师)担负外围作战,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统一指挥。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1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苦战23天日军三易其帅而无济于事,成为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历时最久、交战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抗日军队先后加入战斗兵力计约16个师10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日军投入兵力约5万余人,死伤两万多人(采用毒瓦斯等助攻)。

驻守崞县西关独立第七旅、一九六旅全体官兵阵亡,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壮烈牺牲。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便基本结束,而由敌后游击战争支撑着华北的抗战局面。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来看,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的,敌后战场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的作用。

游击战争有地位和作用吗?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如百团大战。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转入反攻准备了条件。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群众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反对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在山西、河北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2、1941年,皖南事变;3、1943年春,国民党策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各阶层。※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根据地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方的利益,有利于根据地的社会稳定。1942年大生产运动※文化建设和干部教育各根据地创办了大量的中小学校,吸收农民子女入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和专门学校也建立起来。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背景:没有在全党范围内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为了实现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同心同德战胜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需要进行一次全党的整风。阶段:整风运动在全体干部中普遍进行,是从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风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这两篇讲演开始的。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主持的总学习委员会。学习共分发动、学风学习、党风学习、文风学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五个阶段。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意义:整风运动的重大成果,是在党内外展开了怎样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怎样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怎样对待三十年代前期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阵地。整风运动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提高了一步,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会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朱德在七大主席台上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1、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大的历史功绩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日本裕仁天皇决定投降1945年8月14日天皇投降诏书南京受降现场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书

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签字1945年9月2日徐永昌将军,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长

北京紫禁城受降仪式:中国受降主官召日军投降代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率领参谋长高桥坦以下廿一员幕僚入场小日本向中国投降小日本在同盟国军舰上投降签字毛主席为抗战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