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共诞生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历史背景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三、五四运动背景一、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军阀派系的形成和维系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式陆军,编成北洋6镇,北洋军阀武装力量形成。袁世凯罗致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曹锟、张勋等人,形成“小站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群雄无首,分裂成皖系(段祺瑞)和直系(前有冯国璋、后有曹锟)。另外有关外崛起的奉系(张作霖)。军阀混战的基本线索直皖战争:1920,皖系失败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奉系失败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冯政变,直系覆没孙、吴、冯联合反奉:1925北伐:吴、孙失败,冯加入国民军东北易帜:1928,北洋军阀终结军阀是由血缘、地缘、业缘、私缘(人缘)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家庭姻亲、门生故吏、同乡同学、结义拜盟、施恩笼络、利益结合、思想联系等方式结合在一起。血缘(子侄、兄弟、甥舅、同宗、姻亲)在宗法意识强烈的社会中,发迹者有责任和义务提携家庭戚友,被提携者也必须忠诚于他,监督外人,以为回报。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兄弟:曹锟、曹锐、曹瑛;张敬尧“尧、舜、禹、汤”四兄弟姻亲:段祺瑞、冯国璋的妻子死后,袁世凯把自己的干女儿嫁给段,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道如嫁给冯。袁世凯与黎元洪,张作霖与曹锟、蕲云鹏、张勋都是儿女亲家。地缘(同乡)利用乡土认同感,以凝聚团体,融汇上下。北方军阀的面要广一些,但也仅限于直、鲁、豫等北方数省。南方军阀则省界森严,区域性极强,外省人绝少立足。奉系官兵多为东北人。晋系多为晋人,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每个军阀对家乡都格外施恩,有诸多的建设和实利。业缘(同学、同事、门生、故吏)袁世凯与北洋将领多有师生之谊段祺瑞控制北洋武备学堂(后为保定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门生,如蕲云鹏、贾耀德等北洋名将,后来都是皖系的骨干蒋介石通过同样途径控制黄浦军校的毕业生,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中坚上司通过提拔、晋升、给钱、给地盘等手段施恩于下级,下级也应该忠诚于他,以示报答军阀得以维系的思想意识忠孝观念:使集团成员忠于首脑和长官,如北洋新军“只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绿林观念:以江湖义气为基本道德标准,讲义气、讲交情、讲良心、讲分肥法则宗教观念:冯玉祥的“基督军”、唐生智的“僧军”、刘湘与“孔孟道”、孙殿英与“庙会道”背景二:一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两大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2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451870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出现了这种情况又会产生什么?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矛盾会激烈争夺殖民地••••••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意大利则要地中海建立霸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列强矛盾说明地图”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579页)。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一战结束。影响:1.欧衰美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结束
2.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觉醒4.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道路1919年建立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给予一个启示第二,新的平等对待第三,新方法开展革命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近代中国人对改革目标的认识步步深入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形成言论出版自由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
1909:160万1912:293万1919:450万留日潮与留学生精英陈独秀:多次李大钊:1913-1916
鲁迅:1902-1909周作人:1906-1911
钱玄同:1906-1910
庚款留美学生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创刊号
李大钊
(1889~1927)
河北乐亭大黑坨村人。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发表《青春》、《今》等文章,鼓励青年参加革命。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在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与封建思想展开斗争。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7年加入新文化运动,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1914年留美时期的胡适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阿张、周樟寿、
豫山、豫亭、豫才、周树人
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
辑工作。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胡适、陈独秀、鲁迅之评价胡适温文尔雅的学者,他宁静、清晰、和平,然而软弱。他的兴趣是在学术,认为考证一个古字和发现一颗新星具有同样的价值。从待人处事到政治倾向,他都尽量照顾周全,平稳妥当。他相信并主张自由主义,提倡“好人政府”,但在当时中国现代的条件下,不得不最终依附在独裁政权下。他创作了《终身大事》,歌颂自由恋爱,但在中国的条件下,他却不能也不愿与母亲包办的旧式婚姻决裂,而宁可自己忍受一生。“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卮酒对梨花”,他满足在由成功所带来的小康舒适的人生境地中。陈独秀则不然,它是意志刚烈的革命家,勇敢、坚决、顽强,但是肤浅。他当了一生的反对派。反满、反袁、反北洋军阀、反国民党蒋介石到反共产党。陈独秀有比较彻底的理论兴趣和概括能力,密切关怀着国事民瘼,积极行动,但他由思想领袖变而为政治领袖,既是中国现代必然会有的历史误会,也是他个人悲惨命运的安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陈独秀一生处在革命的人生境界中。鲁迅与陈、胡适迥然不同。鲁迅是深成敏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爱憎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活生生的现实气息,它的情感充满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他的作品比起胡、陈来,显得具有远为强大长久的生命力。陈、胡的思想和作品(包括思想的、政治的、文艺的和学术的),今天已基本过时而不需重读了,但鲁迅却至今仍可激动着人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鲁迅的孤独、悲凉的人生境界也是超越和伟大的。胡适、陈独秀、鲁迅都开创了思想范式,从而都指导、决定和影响了很大一批人。胡适在学术领域,陈独秀在革命领域内,鲁迅在文学领域内,都各有一大批继承者、追随者、景仰者。他们作为先驱在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2)具体内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民主与科学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人权”和“科学”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两条路线的鲜明对立 科学理性——人权——民主共和——现代性 迷信——儒家礼教——帝制政治——封建主义(3)伦理革命批孔,批判旧伦理,确立新道德:“非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娜拉出走”问题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
1920年,教育部将白话确定为国语,国民学校分期废除文言教科书,采用白话文教科书 没有白话文运动,就谈不上推行现代的国民普及教育,也就不可能将现代的科学知识普及到大众中去;没有白话文运动,就不可能有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吸引千百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没有白话文的通行,任何科学技术的普及运用,群众性的破除封建迷信就无从谈起,思想启蒙的工作也根本无法展开。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自由学风
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北大的兼容并包:以文科为例新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旧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陈汉章、梁漱溟等“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着贬低中国文明、而言过其实地夸大西方文明的倾向……实际上,他们都是通过望远镜来观察西方文明的,因而使得欧洲的一切都变得比实体伟大、卓越。而他们在观察自身时,却将望远镜倒过来,这当然就把一切都看小了。”
——辜鸿铭
蔡元培(1868-1940)罗家伦在1931年的回忆:
蔡元培之前
“蔡到北大的一年,适巧是我去进北大的一年,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是暮气沉沉,真是腐败极了。教员之中,没有一点学术兴趣的表现。学生在各部挂名兼差的很多,而且逛窑子个个都是健将,所以当时北京窑子里有两院一堂之称(两院者参议院众议院,一堂者京师大学堂也)。”
蔡元培之后“当时我们除了读书以外,实在有一种自由讨论的空气……大家见面时候,便讨论着自己所读的书籍,而回去的时候便去看书……
“这两个房子里面,当时确是充满学术自由的空气……当时的文学革命可以说是从这两个地方讨论出来的,对于旧社会制度和旧思想的抨击也产生于这两个地方。”
“除了早晚在宿舍里面常常争个不平以外,还有两个地方是我们聚合的场所,一个是汉花园北大一院二层楼上国文教员休息室……另外一个地方是一层楼的图书馆主任室……在这两个地方,无师生之别,也没有客气及礼节等一套,大家到来大家就辩,大家提出问题来大家互相问难。大约每天到了下午三时以后,这两个房间人是满的……
影响以一个大学来转移一时代学术或社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青年思想,恐怕要算蔡孑民时代的北京大学。
——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杜威的评价:拿世界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哈佛等等,这些校长中在学科上有卓越贡献者不乏其人,但是能以一个校长身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无二人。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意义:1.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上的条件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思想文化,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改造中国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缺乏革命实践和群众基础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
三、五四运动1、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新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社会舆论:“公理战胜强权”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希望:收回山东,收回主权巴黎和会的现实: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益。北洋政府顾虑陷于外交孤立,准备签约
《凡尔赛和约》草案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须向德国支付的辛丑赔款,要求德国归还在庚子战争中掠走的天文仪器,归还山东以外的租界地,赔偿一战期间给中国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3、事件:五四运动的过程媒体:“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5月4日集会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蔡元培辞职,北京各校校长辞职风潮
5月19日北京总罢课,学生运动的扩大北京政府态度强硬,镇压学生运动各地学生响应6月5日以后,上海及各地三罢运动的展开,扩展为学、商、工各界参加的全国性运动
天安门集会上海各界集会五四运动的结果:免除曹、陆、章,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曹汝霖: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913-1916年任外交总长,订二十一条的代表之一陆宗舆:北洋政府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章宗祥:驻日公使,1918年中日密约订立时表示“欣然同意”华盛顿会议(1921-1922)与山东问题的解决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由中国开为商埠,准许外人自由居住、经营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日军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日本声明同意放弃“二十一条”中某些条款。5、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文化思潮和社团组织的活跃: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知识分子逐渐走向激进,与工、商、农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和国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基础。第二节马主义传播与中共创立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李达,瞿秋白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李大钊的早期宣传李大钊: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林伯渠《庶民的胜利》,1918《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
创办《每周评论》,1918
主编《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种主义纷然杂陈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瞿秋白)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新村主义实验主义改良主义工读主义
……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争
关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并不是劝人不研究一切学说和一切‘主义’。学理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工具……种种学说和主义,我们都应该研究。有了许多学理做材料,见了具体的问题,方才能寻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我希望中国的舆论家,把一切‘主义’摆在脑背后,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这些半生不熟的主义去做口头禅。”李大钊:社会改造问题必须“根本解决”社会主义之争
罗素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只适用实业已发达的国家,而不适用于实业未发达的国家”。中国不可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张东荪、梁启超:愚、穷、弱、私。资本主义是不可越过的“必然的阶段”;社会主义不能在发展资本主义之前进行;救国之路就是开发实业以增加富力。李达、陈独秀等: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中国要开发实业,最好采用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之争
吴稚晖、黄凌霜、区声白等: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组织……无非建立私权,保护少数特殊幸福的机关”。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蔡元培、巴金等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陈独秀等:在阶级消灭之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强权所以可恶,是因为有人拿他来拥护强者、无道者,压迫弱者与正义。若是倒转过来,拿他来救护弱者与正义,排除强者与无道,就不见得可恶了。”“最终目的,也是没有国家的”。(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特点:1.重视理论学习2.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开始提出应与群众结合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上海:1920.8,陈独秀北京:1920.10,李大钊、张国焘武汉:1920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词历史上根本没有,党一开始就叫“共产党”。早期党员人数分布:上海党员9人,北京15人,武汉8人,湖南10人,广东7人,山东8人,旅日2人,共59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进行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党的“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8月1日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与党章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阶级选举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一大”代表北京:张国焘(24岁)、刘仁静(19岁)湖南:毛泽东(28岁)、何叔衡(46岁)武汉:董必武(36岁)、陈潭秋(25岁)济南: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上海:李汉俊(31岁)、李达(31岁)广州:陈公博(29岁)旅日代表:周佛海(24岁)陈独秀个人代表:包惠僧(27岁)马林、尼科尔斯基平均年龄为27.28岁中共“一大”会址是两栋具有20年代上海市区典型民居风貌的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浙江嘉兴市南湖红船(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16——23日在上海召开代表12人,全国党员195名。制定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中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工人运动方面
专门机关:1921,上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高潮:起点—1922.1香港海员罢工终点—1923.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2.农民运动方面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国共合作的形成二、国民革命的兴起三、国共合作的失败一、国共合作的形成1、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的转变
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2、联俄、联共:
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俄政府:“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9-12月,“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俄
1923年10月,鲍罗廷来华,被孙聘为政治顾问3、改组国民党:1922年9月,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的会议
1923年,孙中山重新指定国民党本部各部部长、副部长及参议人选
1923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决定次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李大钊步入会场二、国民革命的兴起1.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2.黄埔军校的成立3.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4.中共四大5.五卅惨案6.省港大罢工黄埔军校1、党军的建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的最高领导机关为校本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本部总理,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至北伐战争前,军校共招收五期学生,约7400人。1924年10月、12月,军校以毕业生为骨干建立两个教导团,后又扩充为师,由此兴起一支不同于军阀部队的“党军”。2、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的合作:政治部主任:先后有国民党人戴季陶、邵元冲,共产党人周恩来、邵力子和熊雄担任;教授部主任:国民党人王柏龄,副主任:共产党人叶剑英;军事总教官:国民党人何应钦;政治总教官:共产党人恽代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蒋介石个人地位的上升:黄埔军校校长,1924.5
东征军总指挥,1925.2、1925.10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协议购房
- 分家协议范本2025
- 2024版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协议15篇
- 工作领域2 新居住项目产品与价格策70课件讲解
- 2023年酒店、厨房设备用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消化系统用药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全自动金属带锯床超精密加工机床项目融资计划书
- 【虎啸】2024年虎啸年度洞察报告-3C家电行业
- 机械制图考试题+答案
-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2》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2024年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师企业实践总结汇报
- 抖音快手区别分析报告
- 高考英语高频短语按字母排序
-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与优化
- 质量损失培训课件
- 《维修车间管理》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3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高处作业吊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