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8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问题
第三部分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第一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第二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情况
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行服务“三农”的对策(一)“三农”和县域业务定义
1.“三农”和县域业务“三农”和县域业务是指XX银行在县域地区开办的包括存款、贷款、汇兑、国际结算等在内的各项金融业务。从地域上看,县域较农村更加广泛,既包含传统意义上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同时也包括加快建设的小城镇与中心集镇、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县域。从业务上看,“三农”和县域业务既包含传统的农村金融业务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同时也涵盖了县域规模化融资、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等中高端金融业务。
2.与传统农村金融业务的区别
34(二)农业贷款、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1.农业贷款概念局限性农业贷款,全称农林牧渔业贷款,指金融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所属活动的所有贷款。统计范围过窄。对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搞非农生产经营,如跑运输、做加工;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开发特色资源等贷款,都不包括在内。52.涉农贷款
1.个人贷款
1.1农户贷款
1.1.1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
1.1.2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
1.2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业贷款
2.法人贷款
2.1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2.1.1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2.1.2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①农田基本建设贷款②农产品加工贷款③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④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⑤农业科技贷款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2.1.3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其他生产贷款
2.2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
2.2.1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
2.2.2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人民银行涉农贷款统计指标涉农贷款,是指按照人民银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统计的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以及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涉农贷款包括涉农个人贷款和涉农法人贷款两大类,与新“三农”、大“三农”,国家“四化同步”发展总体趋势相契合,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三农”各领域的信贷需求。
(二)农业贷款、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63.县域贷款概念:县域贷款,又称“三农金融部贷款”、“三农贷款”,是我行为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实施单独核算而建立的统计口径。其统计范围为我行地处全国所有县及县级市内的支行级机构(含县支行、地处县域的二级分行营业部)所发放的全部贷款。其中包含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如制造业、加工业、房地产等。特点:县域贷款便于核算,符合银行经营管理要求,基本上反映了服务“三农”信贷投放的总体趋势。农业贷款占比相对较低。2016年底,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贷款)仅分别占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10.4%和9.7%。涉农贷款与县域贷款规模大体相当。2017年6月底,湖北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197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186亿元,规模大致相当。其中,涉农贷款的80%左右为县域贷款,县域贷款的75%左右为涉农贷款。4.三者关系(二)农业贷款、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第一次设立与撤销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土地改革时期7设立。建国初期,为恢复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设立农业合作银行,与土地改革过程相伴随。职责。办理农业投资拨款和长期贷款。未设立分支机构,基层工作由人行办理。撤销。“三反”运动后期,中央提出精兵简政,农业合作银行撤销,归并人行。设立。为巩固和服务农业合作化运动,满足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设立中国XX银行。职责。吸收存款,办理贷款,经办国家的农业投资拨款,领导和扶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设立了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撤销。在机构设置、领导关系和业务分工等方面,因XX银行与人民银行存在重叠,国务院决定重新合并人行和农行,农行的牌子不再保留。改革开放前:三设三撤设立。经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为恢复农业生产,统一管理国家支农资金,恢复设立中国XX银行。职责。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办理国家支援农业资金的拨付和贷放。撤销。人民银行、XX银行在农村基层机构设置上产生矛盾和重叠,两行重新合并。第三次设立与撤销1963年11月至1965年11月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恢复后期(三)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第二次设立与撤销1955年3月至1957年4月一五计划时期8专业银行时期(1979年至1993年)专业银行任务: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经营范围:XX银行集财政拨款管理、商业性信贷业务经营以及合作金融组织管理于一身,在农村金融中居于绝对垄断地位。业务:办理农村各项存款和农业各项贷款,而且办理农村工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和供销合作社系统贷款。改革开放后:四个时期(三)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首先要加快农业发展,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初,中国XX银行第四次恢复建立,并设立了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机构,农村营业所、信用社一律归农行领导。XX银行第四次恢复后的服务“三农”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9商业化改革初期(1994年至2001年)“一分”“一脱”“一剥”1996年8月,国务院对农信社进行改革,核心是把农信社逐步改为合作性金融组织,农信社不再由农行代管。199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剥离了工农中建四行9800亿元的不良贷款。农行当时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3458亿元。1994年4月,国务院决定以农行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为基础,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三)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10商业化转型时期(2002年至2007年)大幅撤并农村网点。从2000年至2007年,全国农行网点由5.1万个减少至2.4万个,人员从51万人减少到45万人。湖北分行从近3万人降为2万人。推动扁平化改革。提升经营重心,把二级分行办成XX银行的基本经营单元。上收县支行的人、财、物和稽核监督等管理权。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退出农村低端市场,上收县支行信贷审批权限。县支行主要工作是加强存量贷款管理,大力组织存款,开发各类中间业务。涉农和县域贷款下降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三)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11股改上市时期(2007年至今)落实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创新服务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改革多方满意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为什么面向三农”、“面向什么样的三农”和”怎样面向“三农”大讨论,统一了全行思想认识。开展服务“三农”试点和事业部改革试点,加大了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组织管理、县支行竞争力提升等综合改革力度。服务“三农”工作取得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党政、社会各界和“三农”客户多方认可。开展电子服务渠道、产业链运作方式、互联网金融探索、“三农”特色产品等一系列创新。(三)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第二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情况第一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行服务“三农”问题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基本情况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主要问题三农和县域业务业务工作思路123目录Contents
农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系统贡献情况同业竞争情况123业务情况一、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基本情况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情况五项行动推进情况45(一)计划完成情况县域贷款投放最多黄冈分行33.7亿襄阳分行23.7亿荆州分行23.5亿黄冈分行26.2亿三峡分行24.3亿襄阳分行20.7亿黄冈分行28.7亿襄阳分行22.3亿荆州分行14.8亿涉农贷款投放最多县域日均存款增加最多县域核心计划完成率较高。县域贷款、重点扶贫县贷款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涉农贷款超额完成进度计划。县域日均存款接近完成年度计划。县域贷款涉农贷款重点扶贫县贷款县域日均存款2017年6月末余额1187.51197518.12959.8上半年增量142.119761.3208年度计划完成率106.8%(总行按季下达计划)142.6%94.5%进度计划完成率213.7%184.1%285.1%126.1%总行考核项目6月末增量(亿元)总行计划(亿元)年度总行计划完成率县域对公贷款13183157%水利贷款26.320.1130%城镇化贷款57.824240%旅游贷款7.37.696%农业产业化贷款8.44.5186%县域对公日均存款748785%
县域特色指标计划完成情况整体较好。县域对公贷款,水利、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贷款等特色指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旅游、水利、城镇化贷款净投放居全国系统第3、4、5位。(一)计划完成情况县域日均存款增量占比51.7%同比提升3.3%净利润占比46.5%县域贷款增量占比40%营收占比46.3%同比提升1.7%县域时点存款增量占比55.9%同比提升12.7%(二)系统贡献情况1、主要业务指标系统贡献较高。县域存款增量占比超过全行50%,贷款、营收、净利润占比超过全行40%,其中存款时点、日均增量、营收占比同比提升。2、三农贷款增速快于全行,增量多于同期(二)系统贡献情况13.6%20%13.4%全行贷款增速12.6县域贷款、涉农贷款、重点扶贫县贷款增速分别快于全行0.96、7.4、0.79个百分点19761.3142.195100.236.1县域贷款、涉农贷款、重点扶贫县贷款增量同比分别多增41.9、102.2、25.2亿元。3、县域存款增速快于全行,县域日均存款增量多于同期县域县域存款、对公存款增速分别快于全行0.95、4.31个百分点。全行(二)系统贡献情况县域日均存款净增208亿,同比多增21亿。县域对公日均存款净增74亿,同比多增17亿。
4、一些核心指标优于全行或与全行一致成本收入比27.4%-7%拨备覆盖率137.2%0.9%存贷利差3.32%0.24%人均拨备后利润16.3万多1.2万
县域比全行(二)系统贡献情况存款余额份额1、四行市场份额较高建行农行工行中行建行中行农行工行
20.4%建行农行工行中行18.3%44.9%24.3%12.6%23.4%42%(+0.5%)22.1%12.5%49.2%11.3%19.2%24.8%35.3%(+1%)27.1%12.7%建行农行工行中行(三)市场竞争情况存款增量份额贷款增量份额贷款余额份额
2017年6月末,县域存、贷款增量份额分别为49.2%和44.9%,余额份额分别比年初增加0.5%、1%,四大行竞争优势较为牢固。县域存款增量份额
县域个人存款增量份额我行县域存款增量份额低,主要是个人存款竞争力较弱。农行县域存款比邮储农行县域个人存款比邮储
少增173亿
比农信社
少增290亿少增85亿
占县域存款少增的69%县域个人存款占县域存款少增的206%(三)市场竞争情况2、五行一社存款竞争力不强农行县域存款净增234亿,其中个人存款净增137亿,增量份额分别为16%和13%。
比农信社少增423亿234亿137亿319亿657亿241亿427亿310亿181亿(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全行支持“大新特”法人客户331户,贷款投放123亿。◆政府购买服务贷款净增107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月均净增2.8亿,完成进度计划110%。◆农民安家贷款净增50.4亿。◆省委调研富迪模式。◆蒋超良书记高度评价我行领头雁精准扶贫贷。◆朱正罡行长将在总行半年工作会议上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行E农管家。◆住建厅:投放项目70个,贷款投放82亿。◆扶贫办:推出“牵手贷”产品品,精准扶贫贷款增加21亿。◆人社厅:社保卡存款余额120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供销社:拟推供银通系列产品◆旅游局:鄂旅投合作持续推进旅游贷款净增7.3亿元。推合作促投放出亮点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较大五项行动推进较快(五)舞动县域营销推进情况美丽家园为旅加油精准扶贫互联网+社保卡效能提升省分行下发五项行动方案,全行系统联动快速推进。主要指标超额完成进度计划。其中,美丽家园贷款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精准扶贫贷款净增21.3亿,完成总行进度计划157.4%。帮扶带动3.35万人,完成进度计划144.6%。旅游贷款净增7.3亿,居全国第3,完成总行年度计划的96%,进度计划的192%。城镇化、水利、棚改、扶贫、公路等重点领域贷款净增108.3亿,完成年度计划135.3%。社保卡有效客户136万张,完成进度计划的225.9%。月均增存18亿,完成总行进度进度计划的148%。E农管家交易量528亿。惠农通上线1.2万个,上线率69%。E农贷试点发放1502万元。
二级分行月均增存计划完成率三峡3.8亿380%仙桃1.2亿354%襄阳2.1亿
170%
社保卡月均增存完成计划较好(五)舞动县域营销推进情况
县域支行贷款余额比年初阳新2.5亿2亿恩施市2.3亿2亿麻城1.9亿1.9亿精准扶贫贷款投放较多
二级分行月均增存计划完成率荆门0.6亿76%潜江0.2亿71%营业部0.5亿59%社保卡月均增存完成计划靠后
县域支行贷款余额比年初来凤4500万2072万保康21203万227万五峰7273万200万精准扶贫贷款投放较少县域风控压力不减县域支行存款竞争力不强县域贷款增长点不多123
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主要问题问题1、县域不良率、逾期率高位运行县域不良贷款率1.9%,虽然比年初下降,但加上县域打包转让和核销不良贷款3.75亿元,县域不良贷款率为2.26%,比年初增加0.26%。县域贷款逾期率2.6%,虽然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但依旧在高位徘徊。上半年,县域新增风险化解客户13户,化解风险贷款4.95亿元。(一)县域贷款风控压力不减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率2、县域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余额较多三大疑虑(一)县域贷款风控压力不减县域不良贷款增加额居全国系统第8位。县域不良贷款余额超年度控制计划(20.88亿)2.2亿。半年余额
比年初
不良贷款23.12.1亿
农产条线12.71.8亿
逾期贷款31.3-1.4亿逾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90天以上逾期贷款18.4亿,占县域逾期贷款59%(一)县域贷款风控压力不减单位荆门荆州咸宁仙桃孝感黄冈潜江襄阳恩施不良率7.20%5.55%2.53%1.99%1.84%1.52%1.44%1.11%1.01%比年初-2.08%-0.43%0.44%-0.13%0.22%0.53%-0.79%-0.13%-0.05%9个单位县域不良率超过1%,其中咸宁、孝感、黄冈分行县域不良率比年初增加。3、部分二级分行不良增加较多不良贷款增加较多逾期贷款增加较多单位:亿元8个单位县域对公不良贷款增加,其中黄冈、荆州、孝感分行共增20笔、4.9亿元,分别占比80%、88%。
二级分行新增对公不良笔数新增对公不良金额黄冈101.6荆州52.68孝感50.62咸宁10.295襄阳10.2仙桃10.09天门10.05恩施10.035合计255.57按区域:行业分类新增对公不良笔数新增对公不良金额制造业132.25农、林、牧、渔业92.89其他30.43合计255.57(一)县域贷款风控压力不减4、县域对公不良增加的区域和行业集中按行业:新增县域对公不良贷款主要在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共5.14亿,占比92.3%。
不良贷款增量最多、余额最多、不良率最高前10位的县域支行中,龙感湖、洪湖、通山支行占三项,大冶、黄梅、云梦、公安、钟祥、安陆等6家支行各占二项。
支行
(前10家)新增不良贷款(万元)龙感湖5328.90团风4968.21洪湖3731.16通山2787.09云梦2709.30嘉鱼2589.11黄梅2488.16谷城2252.40大冶1969.16麻城1223.97支行
(前10家)不良贷款余额(万元)钟祥39529.82公安31335.50洪湖26242.87通山11397.61龙感湖7485.98京山6595.61仙桃6333.90黄梅6181.67安陆5821.34大冶5340.45支行
(前10家)不良率龙感湖14.66%洪湖13.70%钟祥13.31%公安12.16%鹤峰10.04%五三7.96%通山7.85%安陆5.52%云梦5.08%咸丰4.64%(一)县域贷款风控压力不减5、部分县域支行贷款风险较高不良新增最多不良余额最多不良率最高县域支行五行一社存款余额份额排名分布情况(二)县域支行存款竞争力不强县域支行五行一社存款增量份额排名分布情况2253162116301045五行一社存款余额份额第1大冶天门第5恩施市来凤五行一社存款增量份额第1江陵第6远安五峰保康钟祥鹤峰份额第1的支行个数1家份额第6的支行个数5家份额第1到第6支行个数大冶天门江陵县域支行存款比年初减少五峰支行-2.8亿鹤峰支行-1.9亿远安支行-1.3亿保康支行-1亿汉川支行-0.6亿5家行存款比年初下降(二)县域支行存款竞争力不强10家行个人存款增加低于5000万三峡2家,恩施、襄阳、孝感各1家恩施、十堰各3家,三峡2家,襄阳、黄冈各1家2、部分县域支行存款增加少县域支行个人存款增量五峰23保康576咸丰1216神农架2216鹤峰2288宣恩3143郧西3567龙感湖3819兴山4720郧县4724对存款竞争形势预判不足、储备不多、主动竞争不够,还有个别行有畏难情绪。AUM考核分值少,一些逐利性资金流失。10万张社保卡激活后6个月无交易。智慧银行点均存款1400万,其中105家存款余额低于1000万元。受巡检维护力量和经费影响,村组平台作用削弱,信息员资源被农信社、邮储利用。(二)县域支行存款竞争力不强存贷联动不够AUM考核不灵活认识不到位产品运用不力村组平台作用削弱主观原因分析县域对公贷款净增131.9亿,对公存款只净增97.7亿元,对公贷存比高达135%存贷联动不够存贷联动不够相比主要竞争对手,县域支行存款竞争力弱,除了网点少、人员少、存款利率低等客观因素外,部分行还有以下主观原因。(三)县域贷款增长点不多县域贷款净增142.1亿政府购买服务贷款净增107亿,增量占比75.3%。主要问题和挑战:1、财政部87号文出台后,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紧急刹车”,对县域贷款增长影响很大。2、PPP项目在政府层面落地难。3、其他贷款尚未挑起“大梁”。13个限制性行业县域客户323户,占县域法人客户总数的35.2%。旅游贷款刚起步,投放总量较小。个人住房贷款受监管部门额度控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受市场变化和收储政策影响,每年增量有限。其他贷款净增35.1亿1、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贡献大(二)县域贷款增长点不多三大疑虑三大问题近年来,一些县域支行过度依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营销客户意愿和能力减弱,县域客户基础薄弱。县域法人客户917户,平均每个县域支行只有13户,少的县域支行只有4-6户。全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128个,我行仅支持19个,占比14.8%。全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3家,我行仅支持129家,占比15.1%。69家县域支行支持县域纳税10强企业153家,平均每行仅2.2家。原因分析2、客户基础薄弱制约县域贷款增长234建议1抓不良风险管控推"放权搞活"试点找贷款投放重点促县域稳存增存三、三农和县域业务业务工作思路5保外部监管达标稳存增存联动营销能力建设流量经营财政账户招投标;新农保、财政预算账户落地。财政资金分配话语权;贷款客户资金归行。横跨城乡“龙形客户”,集团客户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账户。代发工资、代收代付、第三方存管三大资金源头,个人贵宾客户上下联动公私联动城乡联动存贷联动(一)促县域稳存增存(一)促县域稳存增存稳存增存联动营销能力建设流量经营渠道建设产品建设机制建设分存款淡旺季灵活调整AUM考核权重。优化新农保考核方案,新农保基本账户不在农行,存款余额按50%打折考核。强化县域网点考核激励,考核及时兑现。优选县域网点主任,尽可能本土化。充实县域网点低柜、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抓好分级培训。网点对公业务下沉,智慧银行效能提升。规范服务点机主手续费补贴报账,及时足额发放。推广E农管家六种模式。惠农通和E农管家融合升级。用好农行掌银等产品,实行“错位竞争”。提升社保卡的医保功能,扩大养老金代发覆盖面,拓展代理业务,引导持卡人用卡消费。加快研究推出活利丰、定利丰等产品队伍建设稳存增存联动营销能力建设流量经营优化客户服务方案,提升账户资金流量。拓展核心账户的上下游客户账户,力促资金行内循环。拓宽渠道覆盖范围,提升服务效能,力争资金在农行渠道内循环流动。实行“存款产品+AUM”组合营销,力求客户资金在农行产品之间转化。账户流量产品流量渠道流量(一)促县域稳存增存(二)稳县域不良贷款管控IIIIIIIV做好县域“四包”(行长、前台、中后台、责任团队)加大不良清收处置力度(荆州、荆门、黄冈)严控新增不良(5000万以上要下岗请收)加强主动作为(突出风控重点区域、行业、产品、客户)不良管控(二)稳县域不良贷款管控清收处置严控新增主动作为做好四包不良管控◆加强对逾期贷款、风险客户的监测排查,前移风控关口。◆逐户制定、落实风险化解方案,严防劣变为不良。◆做好“四包”客户定期监测,督导清收处置和风险化解。◆当风险状况发生不利变化时,及时调整风险化解方案,提高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清、盘、核”等手段,做实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符合核销条件的,尽早、尽量核销。◆政府购买存量业务整改。◆县域房地产与商品流通市场的风险监测与化解。◆隐形集团客户甄别与管理◆防止过度授信,对多家银行介入的大额用信客户,我行融资占比不超过50%。(三)找贷款投放重点城镇化16个中部百强县市11个新型城镇化试点21个四化同步试点乡镇67个特色小镇27个省级农业示范区供给侧改革国省优新消绿龙头企业134个4A景区853家国省级龙头企业县域纳税10强企业县域优质个人客户,如现有的65万个人贵宾客户市场需要重点客户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县域资产业务要尽快摆脱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过度依赖,持续突破三个重点,多点开花促进有效投放。政府购买服务(扶贫异地搬迁,棚户区改造)PPP项目落地政府增信业务农民安家贷E农贷试点(三)找贷款投放重点加强县域贷款投放,要更多借助外部力量,落实好省分行签署的系列战略协议,深化银政业务合作,大力拓展项目,实现银政企三方共赢。深化合作借助外力拓展项目多方共赢住建厅水利厅扶贫办旅游局长江投授信25亿鄂旅投产业基金4.5亿农担公司业务基层对接供销社战略合作协议银政银企业务合作(四)推“放权搞活”试点信贷授权利率规模成本费用产品创新机构人员大冶麻城汉川仙桃◆专项费用倾斜◆简化财务审批流程◆一行一策◆分类指导授权◆灵活定价◆配足规模◆自主创新◆差异化信贷政策◆优化人员结构◆培养锻炼骨干(五)保外部监管达标达标目标49家县域支行事业部达标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达标路径加快贷款有效投放加强重点支行监测分析加大帮扶督导力度明确达标责任严格达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达标保障武当山、浠水、鹤峰、云梦、南漳、建始、通山、随县、神农架、龙感湖、嘉鱼、洪湖等12家支行事业部达标按进度没有达标。
第一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第二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情况
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行服务“三农”的对策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4849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一)改革的内涵(二)改革的背景(三)改革的主要任务(四)改革的主要亮点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50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改革的内涵(改革概念的提出、完善)
1、2015年底–2016年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出到逐步完善。
2015年12月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2016年12月先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密集提及。
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内涵深化。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51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改革的内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和文件时间会议/文件内容2015.12.2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消化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2016.1.28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2016.3.8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6.7.30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九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10.20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2016.12.9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12.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12.20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7.2.5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52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改革的内涵
概括来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
一是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二是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三是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着眼于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更注重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53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农业供给侧方面。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2、经营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3、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4、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5、粮食财政负担沉重,持续大幅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空间有限。6、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54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1、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现状:供求平衡、个别品种供大于求,总量矛盾缓解、结构问题突出。
从总量供求看,2003-2015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从4.31亿吨增至6.21亿吨,增长44.3%,粮食产量“十二连增”,2016年回调至6.16亿吨,减少0.8%。2010年以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总产量增产15%以上,消费量上涨不到6%。
从结构性看,部分农产品供求失衡,其中以玉米和大豆的供求矛盾最为突出。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2.25亿吨,而消费仅1.75亿吨,供大于求约5000万吨,各地库存压力巨大;2016年玉米库存超过粮食总库存的一半。而大豆自1996年以来供给一直小于需求,进口量逐年激增,大豆消费高度依赖进口,且库存消费比低,2001年以来长年保持在10%左右。55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1、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续)。56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1、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续)。57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2、经营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据统计,我国有2亿多分散的小农户,户均土地只有8.4亩(只相当于美国的1/50,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被分成近10块,种植3种以上作物。农业经营的分散和碎片化,导致难以实行规模经营和采用新技术、机械化作业,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链产加销各环节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相应导致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不畅,农产品卖难、价格剧烈波动等现象时有发生。如这些年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轮番上阵,“粮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时有发生。58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3、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较低。2004-2015年,我国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亩均成本大幅攀升,从395元增至1090元,增长175.6%;其中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增长112.4%,亩均人工成本增长216.6%,亩均土地成本(流转价格)增长302.7%。
3、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粮食成本:以钟祥市一亩中稻为例,自种成本种子60元、育秧30元、耕整70元,加上农资、收割,合计最少820元。粮食产量:2015年,湖北省粮食面积6699万亩,总产2703万吨,不仅连续三年(2013-2015年)突破2500万吨,实现十二年连增,而且创下湖北粮食总产的历史纪录,比上世纪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2634万吨)高69万吨粮食每年增产10亿斤量级,2016年是大灾之年,粮食总产仍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60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3、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续)。在粮食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政府以托底收购(2004年开始)和临时储备政策(2008年开始)保障种粮积极性。再加上国际粮价从2012年开始大幅下跌、国际海运价格下降以及人民币兑美元2005年以来总体升值,当前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30%-50%。61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3、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续)。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产品进口压力空前加大。2003-2015年,粮食进口量从2283万吨增至12477万吨,增长446.5%,其中约2/3为大豆;粮食出口量从2230万吨降至164万吨;净进口量从53万吨激增至12314万吨。自2011年以来,大豆自给率降至20%以下,2015-2016年更是不到12%。62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4、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利用率低(我国化肥利用率不到40%,农药利用率仅为35%,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为51%,而农膜残留率高达40%)。据统计,1991-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2805万吨增至6023万吨,增长114.7%;农药使用量从76.5万吨增至180.7万吨,增长136.1%。63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4、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续)。2000年以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64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5、粮食财政负担沉重,持续大幅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空间有限。一方面,种粮需要补贴;另一方面,储粮还需要成本。2012-2016年,玉米、小麦和稻谷库存量合计从1.09亿吨增至4.57亿吨。其中,玉米库存从0.43亿吨增至2.75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154%。根据测算,每吨玉米库存成本为252元/年,2.75亿吨玉米每年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高达693亿元。65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6、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农产品需求增长和城镇化带动就业都受到明显影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引擎”降挡减力,特别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从增速上看,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增长16%,2014年增长9.5%,2015年增长7.4%,2016年增长6.2%,逐年下降。
从结构上看,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构成。因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效益提升空间有限,导致家庭经营收入减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依靠城镇化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收窄,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同时,受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影响,转移性收入也难有大的增加。66
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改革的背景
6、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续)。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已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从2007年的3.33缩小到2.73:1,但绝对收入差距从9645元扩大至19773元。而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湖北省目前还有287.5万贫困人口。67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任务:“实施三大调整、强化两个支撑、深化三项改革”。
实施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强化两个支撑:——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基础支撑
深化三项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8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大调整”之一——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一是以“稳粮、优经、扩饲”和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为重点,统筹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二是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三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五是推动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69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大调整”之二——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一是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上,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化肥农药管控,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逐步提升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二是在农业环境治理上,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实现耕地、草原、河湖的休养生息。三是在生态建设上,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70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大调整”之三——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打造优势农产品产地加工产业集群。四是培育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71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两个支撑”之一——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明确新品种选育、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装备研发等领域的方向和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三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创新积极性。四是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72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两个支撑”之二——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三是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更多享受发展福祉。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2017-2020年每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73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项改革”
——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方向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玉米临时收储制度。
——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改革。
方向是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6年湖北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产业专项扶贫资金66.6亿元。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改革目的是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74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
建设“区、三园、一体”1234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主体、新业态。转变财政支农方式。创新农村金融。75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1、建设“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确保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五大产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76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1、建设“三区、三园、一体”(续)。
“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园,目的是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是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三区、三园、一体”建设,目的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77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
2、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主体、新业态。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农业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截至2016年底,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80万个,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超过1270万人;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2016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2016年接待量达到24亿人次;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增长,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5.5%。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专业大户达到7.54万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0521家和25630个。全省实现农村网购金融70亿元,农副产品网络销售额50亿元。
78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
3、转变财政支农方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并提出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效率,解决“三农”资金投入问题。主要转变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二是撬动。发挥财政资源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资金进入“三农”领域。文件提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橇动资金的机制和办法。79第一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四)改革的主要亮点
4、创新农村金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的篇幅是历年来最长最多的。相比以往,在对各类金融机构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三是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四是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等。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8081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机遇方面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2、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3、衍生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4、更为有效的风险分担体系。(二)挑战方面1、新型经营风险的挑战。2、政策性风险的挑战。3、国际化风险的挑战。4、产品服务创新挑战。
总体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82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
①新主体方面,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三农”领域有望形成一个更加规范、更符合准入条件、规模数量可观的客户主体群。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向规模化、规范化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综合经营、联合经营发展趋势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机遇方面83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截至2016年末,全国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已达300多万家;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达87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9.4万家,2万多家合作社开设社区直销店开展“农社对接”。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9万家,销售收入9万多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湖北省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48家和85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达37个。
(一)机遇方面84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助推了土地流转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
2017年,湖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7984.50万亩,人均耕地1.30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2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800.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9.7%。
(一)机遇方面85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②新产业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有望催生一批高成长、高回报行业。包括: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优势农业行业;休闲农业、现代食品加工等多功能农业行业;农机装备、种业、高效安全化肥和农药、农业生产服务业等农业发展支撑性行业,都将进入加快发展期。
据统计,三大农资市场资金需求近1.5万亿元,其中种子约3500亿元、化肥约7500亿元、农药约3800亿元,农机具市场资金需求约6000亿元,均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机遇方面86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③新业态方面:
A.农业农村物流在电商、冷链等带动下发展迅猛。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电商物流运行报告》显示,2016年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增长速度接近200%,比同期全国增速高30个百分点以上。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目前多地冷链物流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
(一)机遇方面87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③新业态方面:
B.农村电商等新领域发展迅猛。互联网对“三农”产、供、销各环节的渗透日益紧密,从生产环节看,越来越多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和企业管理。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已超过10%。从销售和流通环节看,企业积极发展电商销售渠道,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超过3000家,初步形成了包括期货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农产品B2B、农产品网络零售等在内的多层次立体销售体系。从消费环节看,2016年,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达8945.4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7.4%。据阿里公司预测,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农村网购使用率(即农村网购用户占农村网民比例)将超过60%,城乡之间网购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机遇方面88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③新业态方面:C.县域旅游、乡村旅游面临较大发展空间。2000年以来,全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持续增长,近7年更是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增速接近GDP增速的两倍。过去两年,我国旅游投资额实现翻番。2016年,乡村旅游投资增速高达60%以上,高出全国旅游投资增速约30个百分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00万家,年经营收入超过4000亿元。
2016年湖北省县域休闲农业点达到4700家,综合收入达265亿元,从业农民人均收入达23500元。全省农产品电商蓬勃发展,农业众筹、线上线下营销配送、信息化平台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一)机遇方面89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1、催生一批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续)。
③新业态方面:D.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蓬勃发展。在《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等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全国涌现出一大批产加销一体、农工贸协同、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末,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90万家,占比超过50%;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合计达9万多亿元,带动农户超过1.2亿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明显。
(一)机遇方面90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2、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等33项重大工程,预计投资金额超过10万亿元。到2020年,全国将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农村危房1600万户左右;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根据《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确定了七大扶贫行动、十大扶贫工程,仅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到1.8万亿元。
湖北省以47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为重点,计划到2020年,建成357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平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一)机遇方面91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3、衍生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一)机遇方面一是资金需求规模更大。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提高。二是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包括存款、结算、理财、保险等延伸综合金融服务。三是金融需求层次更高。除了传统金融需求外,还需要债券、金融租赁、融资顾问、资金管理等新型金融服务。92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4、更为有效的风险分担体系。
(一)机遇方面一是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公司于2016年5月在京成立,各省也将在3年内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目前,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担公司组建完,在保余额超过90亿元,为700多个农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湖北省也成立了省农业担保公司。二是鼓励地方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保险。四是创新“三农”抵质押物权。
五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减免税、减免监管费、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专项再贷款等。93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1、新型经营风险的挑战。
(二)挑战方面一是转型风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低端农产品、部分加工产品、农机、饲料和农药化肥的产能过剩、滞销问题、安全问题将日益凸显,这将引发金融机构的存量风险。二是集群风险。区域化、集群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但一旦产品出现市场滞销、自然灾害、病虫害、质量安全问题,风险也将是区域性、集群性的。三是多元经营风险。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多元化的战略不断得到重视,这将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控制能力带来挑战。94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2、政策性风险的挑战。
(二)挑战方面一是抵质押创新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财政支出、农机具、农产品等抵质押物权的创新,是以完善的抵质押物管理制度、顺畅的流转市场以及强大的兜底制度设计为基础的,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政策风险较大。二是政府过度参与产业发展的风险。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冲动仍然较强,很容易造成农产品局部生产过剩、产不对销等问题,加上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市场渠道和流通机制,农业产业发展风险仍较为突出。95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二)挑战方面3、国际化风险的挑战。农业产业资源和市场的“走出去、引进来”正在加速,相应带来涉农行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挑战。投资失败风险。由于农业投资的特殊性,投资地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都需要金融机构更加审慎的应对。1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大量农产品进口和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定价权和话语权,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23汇率和贸易风险。汇率波动加剧提高了涉农企业的盈利管理难度。贸易摩擦增加,也将加大农业的市场风险。96第二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
(二)挑战方面56一是创新的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问题。二是创新的前瞻性、时效性问题。三是创新的实用性、针对性、精准性问题。四是创新的全面性、持续性问题。五是创新的价值创造问题。4、创新能力的挑战
第三部分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行服务“三农”对策第二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情况
第一部分XX银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历程98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对策
XX银行要主动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扎实有效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用金融的力量,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具体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转变三农金融服务理念(二)调整三农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三)做实三农和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四)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六)实现三农金融工作全面提升(五)防控三农金融新型风险99第四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对策(一)转变三农金融服务理念(二)调整三农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三)做实三农和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四)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六)实现三农金融工作全面提升(五)防控三农金融新型风险100
1、树立服务“大、新、特”三农的理念。
2、树立绿色金融的理念。3、树立普惠金融的理念。4、树立全面创新、持续创新、精准创新的理念。5、树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工具协同服务三农的理念。6、树立商业可持续的理念。(一)转变三农金融服务理念为更好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环境、新要求、新特点,全行上下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三农”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出租车行业品牌推广协议
- 2024年度项目合作与投资合同模板
- 程序员2024年度团队协作协议
- 保密协议完整版
- 二零二四年度LED显示屏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电力传输合同标的:新建跨区域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与施工
- 北京市二零二四年度广告代理合同
- 2024年度购物中心品牌特许经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款结算与审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旅游业务合作与代理合同
- GB/T 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 GB/T 24304-2009动植物油脂茴香胺值的测定
- GB/T 19266-2008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
- 沙迪克线切割维护手册教案资料
- 演绎法教学讲解课件
- 钛白粉基础知识及的应用课件
- 第二思维找主体词
-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管理规定课件
- 动物模型课件
- is620p系列伺服用户手册-v0.2综合版
- 幼儿园《小壁虎借尾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