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力主国际社会的美国第一节当代美国的经济与政治1第二节当代美国的外交决策和对外战略2关键词经济发展美国模式三权分立对外战略
外交决策主要内容导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美国将欧洲政治启蒙思想学说转化为政治实践,建立了美洲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对外关系中,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新孤立主义和新干涉主义等思想,始终交替影响着美国的外交决策和实践。冷战时期和冷战后,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战略因各种因素而有所调整,但力图主导国际社会始终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1.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1998.3.刘瑜.民主的细节[M].上海三联书店2009.4.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下册)[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5.刘杰.当代美国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M].新华出版社2003.7.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第一节当代美国的经济与政治一、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实力地位(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战后初期的经济调整和初步繁荣阶段(1947~1953年)2.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低增长阶段(1954~1960年)3.20世纪60年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69年)4.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滞胀”阶段(1970~1991年)5.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增长阶段(1991~2001年)美国“新经济”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经济持续增长的周期之长创美国有史以来的最新记录。2)“双高双低”经济,即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和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同时并存。3)以信息、技术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信息、技术经济”。4)进出口额大幅增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的“全球经济”。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最终实现扭亏增盈。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原因(参见教材P12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首先,美国在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军地位。2000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中,美国的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90%,系统软件产量占86%;美国的IT产业投资占全球投资的41.5%;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占全球电脑平台应用量的95%;美国互联网用户占当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50%以上,电子信箱占全球总量的58%,电子商务额占全球总额的75%,商业网站占全球总数的90%。
其次,信息革命给美国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发展效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1994——2000年美国GDP的增长中,信息产业在美国经济总产出中的比例由6.3%上升到8.3%。信息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73——199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1.4%,1995——1999年年均增长率2.8%。从2001年3月开始美国新经济由盛转衰。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作用。二是股市泡沫的破灭。三是受总统竞选、更迭等政治因素的干扰。另外,“9•11”事件的发生更是直接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使本已开始减速的经济雪上加霜。2009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经济也由此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面衰退之中。综上所述,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衰退,美国经济都无法摆脱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支配和作用。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新变化第一,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就业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地区经济结构。
第二,私人垄断有了巨大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惊人发展,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大大加强。(二)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经济的发展与其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分不开。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股票资本主义模式、市场导向型资本主义模式、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里根—撒切尔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美英模式、“新美国模式”等。该模式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从18世纪至今经历了曼彻斯特模式、“罗斯福秩序时代”模式和新美国模式三个发展阶段。每一次调整和革新,都是在市场的自由放任和政府的干预调控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其实质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扬弃或回归。
美国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2.垄断资本实力强大3.美国政府对经济只能依法干预4.在资源配置上,所有资源和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机制自动调节5.在资金来源方面,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是美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6.实行自由企业制度7.遵循平等竞争原则美国经济模式是对美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经验总结与高度概括。美国经济模式的优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优势,充分调动个人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竞争那只“无形的手”对经济的指挥作用和推动作用。实行这种模式,使美国表现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灵活性。美国经济模式的弊端——容易导致国家的必要干预作用下降,控制风险的能力弱化;——容易导致不惜牺牲长期社会利益而追逐短期利益;——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与自由竞争,使各种市场竞争主体的利益冲突关系较为明显,严重削弱了市场的协调性与社会的和谐;——强调效率优先原则,不太重视公平和合理分配的原则,容易加剧贫富分化,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追求金钱至上,讲求金钱万能,导致道德危机、人际关系淡漠等。
总之,20世纪美国经济渡过重重危机、迅速成长,证明了当代美国经济模式的成功和生命力,21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使盛行世界30多年的美式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遭到重大挫折,备受质疑,美式资本主义的感召力下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经济模式的新一轮调整和变革已经开始。(三)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西欧各国的总和,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经济体。随着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苏联的强大和后来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日益减小。经过20世纪90年代10年的经济繁荣,美国经济实力再次转强,其优势也是非常显著的。首先,美国占世界GDP和贸易比重上升。其次,自1992年以来,美国的全球竞争力连续11年高居排行榜之首。
第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位居世界前列。
第四,美国在产业结构和关键性产业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五,在企业竞争力上,美国同样拥有较大优势。第六,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金融实力。第七,美国拥有世界最雄厚的科技实力。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整体经济科技实力相对无损。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强国的地位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无可替代,影响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的能力随着经济的调整也将逐步恢复。随着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多种经济科技力量的增强,美国的地位和优势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挑战。
二、分权思想与美国的政治实践三权分立既是美国立国的基本政治原则,也是美国的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政治学说,分权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以近代英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翰·洛克和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最具代表性,而后者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约翰·洛克的分权思想
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和行政权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行政和对外权由一个机关行使。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谓三权分立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在欧洲分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英国历史和美国早期历史中分权的实践经验,针对美国领土广大、人口众多等国情,美国制宪者通过宪法的形式,最终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制度,同时又使欧洲思想家的分权制衡理论向着双重分权理论完善和发展。美国的双重分权体制
即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的结合所谓纵向分权,又称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是指联邦与州之间的分权与制衡。主要通过联邦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实行分权。当然,州与州之间也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联邦制的设计,既划分了联邦与州的权力,同时又兼顾了州对联邦权力的制衡。所谓横向分权,又称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划分和制衡。美国宪法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管。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参议院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分配各州在众议院的议员数,共435名。参、众两院议员均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院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则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以连任,但不超过两届。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任命,如无过错则终身任职。美国宪法分别赋予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独立享有和行使各项权力,但同时又使它们的权力相互制约。首先,国会的权力及受到的制约。其次,总统的权力及受到的制约。最后,最高法院的权力及受到的制约。如何认识美国的分权体制?美国的分权制衡体制最早将分权理论转化为政治实践,分权基础上的制衡设计精致而又复杂,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任何一种权力形成专制性的权力,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美国200多年的政治实践证明,通过分权,政府专断的可能性得到了扼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了更高程度的保障,美国政治、社会的稳定基本得到了延续和保证。政府的效率低下、职责不清以及国家权力总体权威的缺失等,也是分权制衡体制无法革去的弊端。
“如果这种体制使政府碍手碍脚并使既定利益容易抵制变革,那么这一体制正是按其所预期的在运转。”分权与制衡的体制,就是要通过利益牵制的机制,来达成权力之间的制约,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第二节当代美国的外交决策和对外战略
一、美国外交的思想传统和冷战后的新理论(一)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
1.孤立主义
早期孤立主义是美国统治集团关于处理美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的一种对外政策思潮。最早由乔治·华盛顿总统于1796年9月17日提出。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孤立主义的基本要义是,要保持美国的“超然地位”,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在发展商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联系,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性同盟,以保持美国的选择自由。早期的孤立主义立足于美国建国初期的国情,是审时度势的典范。它适应了美国的需要,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成果,为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孤立主义思想贯穿了19世纪美国外交的始终。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对日作战,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宣告破产。
门罗主义2.扩张主义对欧洲以外的地区,美国一直奉行的是扩张主义原则。门罗主义就是美国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体现。门罗主义由美国詹姆斯·门罗总统于1823年向国会提交咨文时首次提出。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门罗主义的主要含义:①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②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③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门罗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它是美国涉外事务的转折点。门罗主义是美国政府第一次明确而公开地表述自己的外交政策。它既表明了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也表明美国拒绝和反对欧洲干涉美洲事务,更重要的是,美国以此方式悄悄申明了它对美洲的保护权。由此可见,门罗主义具有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双重属性。它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准则。(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外交思潮。1.现实主义——关于世界政治的基本观点:1)民族国家是世界政治的主要角色;2)国家行为的主要动力是以国家力量为中心的利益;3)力量均衡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平衡是所有国家必须随时关心的问题;4)一个国家应当根据国家关系的本质而不是内政的临时需要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5)现实主义者从人的自私本性出发,强调权力均衡是保证国际和平的一个要素2.理想主义——关于世界政治的基本观点:
1)民族国家只是外交关系中众多角色之一,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增无减;2)决定外交政策反应的首要因素是价值观念而不是物质利益;3)权力分配不是唯一值得关心的问题,社会经济问题与军事问题同样重要;4)决定外交政策的主导因素是世界发展的客观因素,而非单纯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理想主义者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的原因是有缺陷的政治制度,只要改造这种制度,就有希望实现永久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美国的外交中都有不同的体现。上述两种传统虽有区别,但在美国外交实践中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贯穿始终,共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三)反共主义(来源于维基百科)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的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标志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保护人民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人民没有选举权、没有言论自由、社会缺乏法治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国内便兴起反共思潮。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为什么?二战后反共主义成为贯穿美国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一条主线。
(四)新孤立主义和新干涉主义
1.新孤立主义
其基本政策主张①坚持“美国第一”原则,强调美国优先,主张把政策重心转移到国内问题的解决上,要求重建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首先把国内事务搞好,以此恢复美国人的信心,重建美国。②收缩海外政治、军事义务,减少对联合国的财政资助和对外援助。希望美国在国外少干事,少花钱,并且更多地单独行动。新孤立主义反映了和平时期美国公众要求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转向国内建设和解决国内问题,以坐享“和平红利”的内向化情绪。新孤立主义仅仅是反对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海外干涉。2.新干涉主义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一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二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时期发展出来、并仍在演变着的一种帝国主义扩张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起到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作用,但从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来看,该理论是为美国继续谋求世界霸权,维护其国家利益和实现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冷战后对美国外交决策和对外战略影响较大的又一思潮。
总之,美国外交决策和对外战略中,混杂着同时以多种“主义”为其基本成分的对外政策观念体系。一般来说,当美国国内问题突出或实力有所衰退时,其对外政策中孤立主义和现实主义会占据主流,反之,理想主义、新孤立主义和新干涉主义则占上风,它折射出了美国政府一贯的实用主义外交实质。二、美国外交决策的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一)制度因素又称政府因素,主要包括决策过程和决策者的制度性安排。首先,就决策过程而言,美国外交决策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和政策构想。第二阶段——拟定各种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第三阶段——由政府制定出政策。第四阶段——执行政策和反馈。第五阶段——评价政策和修改政策,最后产生新政策。其次,就决策者而言,制度因素主要是指美国权力结构中直接参与外交决策的核心权力部门,它们是总统、国会、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机构及国防部等。美国总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国会的外交权参与美国对外决策的最重要部门还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等。(二)社会因素
所谓社会因素,是指制约美国外交决策的各种压力集团和社会力量。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民主和开放程度。民主政体及高度透明迅捷的现代传播技术,为社会力量影响和制约美国外交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影响美国政府外交决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政治文化公众舆论大众传媒利益集团思想库政党上述诸多决策者中,总统及其顾问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者,总统是决策的核心。但总统要受到社会多元力量的制约。这些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各不同。(关于美国外交决策的“漏斗”理论)三、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及特点(一)冷战时期美国谋求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确立和调整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经历的三个阶段1.全球战略的确立阶段(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1)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实行遏制战略。1945年7月杜鲁门总统参加波茨坦会议1947年3月21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杜鲁门主义”演讲所谓“遏制战略”,就是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在内的各种手段,“围堵苏联权利的进一步扩张”,同时“在苏维埃制度内部催发其毁灭的种子”,促使其彻底改变社会制度。遏制战略出台的背景、理论依据和实施“第四点计划”争夺中间地带——1949年1月20日提出“第四点计划”。杜鲁门说:“我们必须实现一项新的、大胆的计划,以便使我们的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所提供的利益用于不发达地区的进步和成长”。杜鲁门说:“第四点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统治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第四点计划是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根据“第四点计划”,195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的法案。到1950年杜鲁门第一任任期结束时,美国共拨款1.45亿美元,向35个国家派遣了2400名技术员,帮助34个国家的1800名青年到美国深造。1949—1953年美国向亚非拉国家提供了约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援助”背后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加紧渗透。1950—1953年(即杜鲁门总统的第二任期间),美国私人和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增加了66亿美元。美国获得许多国家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权。受援国在技术、经济上形成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对华遏制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提供经援和军援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后对中国政局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观望态度。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从此中美关系进入对抗阶段。朝战爆发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军事体系,对中国形成“新月形”的军事包围。(2)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实行“解放战略”1952年11月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21岁时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麦克阿瑟的副官。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1944年6月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5年1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8年5月退役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0年再次服现役,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
继承杜鲁门时期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独霸全球的战略,但在手段和方法上有变化。“解放战略”提出的背景:1.朝鲜战争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扩大2.西欧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4.朝战的拖累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以及民众对杜政府政策的不满
1953年10月艾政府提出“新面貌”的国家安全战略主张“在不使美国经济破产的前提下维持足够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调削减地面和海上常规武装力量,扩充空军,把主要打击力量放在核武器上。“大规模报复战略”—以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为中心与苏联打“闪电式”的核大战的思想。“解放战略”—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政策。即主动帮助东欧国家摆脱共产主义的统治。用战争以外的“宣传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去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艾森豪威尔总统声称:
东欧被占领国家的和平解放过去是、现在是、直到成功,还将继续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年),实行“和平战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约翰·肯尼迪竞选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肯尼迪政府继续推行冷战“遏制”政策和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政策。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重担,遭遇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肯尼迪政府“和平战略”的背景60年代美国霸权遭遇的各种挑战1.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2.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3.苏联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美国核垄断地位的不复存在。
“和平战略”的主要内容——见教材P135
小结:从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尽管经历了各届政府,他们的具体策略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全球战略的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反苏反共的遏制和冷战政策,在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地区通过实施经济、军事援助实现控制和渗透,力图在此基础上达到“领导世界”的最终目的。2.全球战略的调整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
(1)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提出并实施
“尼克松主义”。(尼克松的任职:1969年—1974年8月9日)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老百姓说“到了长城是??”1975年年底,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访问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美国第38任总统
杰尔拉德·鲁道夫·福特
1975年12月福特总统访华与邓小平副总理“尼克松主义”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定下了基调,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摘自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尼克松主义的提出缓和与均势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提出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单位受到严重挑战。表现在:1.越战的拖累,引发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严重下降,西欧、日本的地位上升。3.苏联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增强,在战略核武器上苏联已经取得数量优势,在常规力量上与美国大致均衡。4.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崛起。5.美国民众强烈的反战情绪。
尼克松提出:
——美国凭借自己的优势推行冷战的遏制战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界已经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美国的力量正在下降,因此,对抗的时代应让位于谈判的时代。——美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缓和与均势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参见教材P136)1.盟国关系2.实力和谈判3.实施美中关系正常化4.在第三世界收缩战线,加强重点。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是以较小成本的外交对话补充付出较大代价的军事对抗;是战略收缩而不是仓促撤退。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的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一个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2)卡特时期(1977~1981年),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1979年1月,邓小平、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前
“美国历史和政坛上唯一的好人”
每年1周参与建房的“仁人家园”活动
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参见教材P136小结这一阶段,尼克松、福特和卡特三届政府的对外战略,本质上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以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司机岗位聘用合同(2篇)
- 口腔诊室合作协议书(2篇)
- 国贸单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协议:科技公司股权交易及权益保障
- 工业仪表购销协议
- 舞台机械设施购销合同
- 展览摊位租赁合同
- 招标代理招标文件的保密
- 无人机植保防治作物病虫害协议
- 电商平台供应商合同协议范本
- 工程项目监理人员管理制度
- NB∕T 31029-2019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条文说明)
- 七下英语单词默写表(可直接打印)
- 制氢系统调试报告
- GB/T 25085.3-2020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3部分:交流30 V或直流60 V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 GB/T 2481.1-1998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1部分:粗磨粒F4~F220
- 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 GB/T 18168-2008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小学音乐牧民新歌-课件ppt
- H248呼叫流程详解
- GB 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