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_第1页
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_第2页
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_第3页
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_第4页
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本章主要内容:社会网络(自学)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性别(自学)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社会群体社会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学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视角。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第一节:社会网络本节主要内容: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网络的功能社会网络分析一、社会网络的含义:P148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2、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的关系: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网络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3、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的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网络区别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更具凝聚力社会网络成员联系较具有局限性与松散性个体所属的群体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网络是多重的相似性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往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4、网络互动的特点与问题:(1)网络互动的特点:超越传统时空界限;不受性别、年龄、种族、地域、职业等身份和因素的限制;匿名性和符号性;可塑性、建构性、自主性。(2)网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日常社会交往的冲击:影响公众舆论、网络交往失范影响日常社会交往使用互联网成瘾、扭曲的网恋、交往中的不诚实行为网络交往的便捷性导致人们越来越自我隔绝(3)讨论:网络互动会代替面对面的互动吗?二、社会网络的类型:P149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国家等)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1、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2、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类型: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3、网络的主体: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4、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度:初级网络、次级网络5、网络中联系的强弱度: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6、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闭合性网络、开放性网络7、网络的结构模式:团体格局网络、差序格局网络三、社会网络的功能:P1511、社会网络的积极功能:获取实际效益是社会网络最一般的功能。社会资源获取功能网络求职组织管理辅助功能影响经济交易寻找商业伙伴日常生活联系功能社会支持功能2、社会网络的负面功能:建立和维护网络需要代价:时间精力网络的局限性:限制获取信息的其他机会和渠道;排斥圈外人;导致利益集团或联盟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并带来社会整合问题。四、社会网络分析:P152社会网络分析: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产生:20世纪60年代,怀特从数学的图形理论发展出来的一套数学分析方法,有效地对网络结构进行测量。网络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点或结点、位置、关系或联系网络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代表理论:怀特:机会链理论科尔曼:二级传播理论格兰诺维特:弱关系优势理论林南:社会资源理论博特:结构洞理论第二节:社会群体本节主要内容:社会群体的含义和特征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了解)社会群体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一、社会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社会群体是从英语SocialGroup

翻译过来的。Group在英语中有群、批、组、派、团体、集体之意。

社会群体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广义:

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群体就等同于社会,它包括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学=群学2、狭义:√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如: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氏族、家庭群体;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邻里群体;以业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各种职业群体。3、社会群体和聚集体、社会类属的区别:(1)社会群体:直接互动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2)聚群体(集群):临时性的人群如:飞机、火车中的乘客剧场中的观众公园里买冷饮的人群围观、听戏的人群打拳、舞剑的老年人群(3)社会类属:统计学上的群体如:中年人、大专文化等是指一类人,但他们不一定有交往,不必然有共同的规范、利益。(二)社会群体的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群体成员必须是由某种纽带(社会关系)联系起来,而且在持久的成员互动中确立的社会关系是较稳定的。如:党小组、家庭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不是临时性的,而是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不是乘客关系。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群体意识又称为群体归属感。

我们感:我们班我们学校我们家4、较明确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利害关系,并遵循一些模糊的或明确规定的行为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维系力量,又是群体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5、有一定的分工协作。不管是小型的初级群体,还是大规模的次级群体中,群体内的分工都普遍存在着。

不同群体内的分工程度不同。初级群体中的分工不很严格,次级群体中的分工明确、严格、制度化。6、有一致行动的能力。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可以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社会群体不是乌合之众。如:哥们儿黑社会打仗父子兵战场亲兄弟二、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了解]社会成员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为社会群体?社会生活为什么必定是群体生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荀子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1、个体有聚群的本能。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就是群居的动物。“谁都会承认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达尔文“合群”是人的一种本能。——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2、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自古至今,就把群体生活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外法制史上就把犯人从家庭和邻里两个群体中逐出去作为重点惩罚手段。历史上的“发配充军”,鲁智深被逐出“山门”,阿Q被逐出宗祠。3、群体生活能满足人的安全、精神上的需要。(1)最初结群是为了共同预防自然界、野兽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侵犯。

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好办事。现代人的安全感也只能在群体生活中才能体会到。(2)“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群体生活,人就无法交流感情,就不能满足爱、归属、自尊、社交、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3)群体生活对个体有重要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个体效率增量、增质。

社会干扰作用——阻抑个人活动效率。群体生活对个体作用的三种形式:

竞赛效应:相互助长落后者易丧失信心

共做效应:激励作用减量、减质作用趋中或生活标准化(不能太突出)

观众效应:比赛型选手(善于临场发挥)社会顾虑倾向(怯场)(二)从社会自身来看:1、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群居、群体生活是社会生产的需要。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个人不能孤立地进行生产活动。2、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在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诞生了生产关系以及其他一系列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社会的本质。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群体是社会关系的实体。(三)社会群体继续存在的条件:群体一旦形成,便有其自我维持的倾向。但群体得以持续存在,群体活动得以持续进行,必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群体必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状况;

成员的利益必须受到保护;

群体赋予其成员以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各种欲求并提高其能动性。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划分标准: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概念。

从一个人的成长看,一开始接触的是初级的社会关系,然后逐渐复杂,即从基本群体到复杂群体。1、初级群体:

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首属群体。(1)含义:初级群体是指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2)特点:初级群体规模小,关系比较亲近,交往频率高,交往关系具有面对面的直接性,强烈的群体认同感。(3)典型的初级群体形式:

家庭、邻里、朋友、亲属、哥们儿等。2、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次属群体、社会组织。(1)含义:次级群体是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2)特点:次级群体成员间感情联系很小,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少或无,相互关系具有“匿名性”,公务性强。(3)典型的次级群体形式:各类社会组织:军营、学校、工厂、政府、政党、社团等。隶属群体:

隶属群体是个人依附的群体,即个人归根到底所属的群体。如:国家、民族、社区、阶级、阶层等。隶属群体是大的集团:国家——地域性集团民族——文化共同体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划分标准: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

划分源于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及其“霍桑实验”。1、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如:家庭、学校、机关、工厂、政党等。2、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非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如:临时性调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邻里、老乡、共同爱好者等。任何一个工作群体中,一般都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否认其存在,或认为都是消极的,都是错误的。在社会管理中:既要发挥正式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又要注意协调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发挥非正式群体对于正式群体的补充作用。(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划分标准: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的区分法,试图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和别人群体的感情。

“我们”“他们”1、内群体:内群体,或我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

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特点:内群体中,成员彼此容易认识、了解,感觉自然自在。内群体可以滋生出“同类意识”,并分享由共同经验而发展出的“我们感”。

我们家、我们班、我们村、我们单位等。我群体的群体成员资格是通过群体界限予以定义的。界限是有形的(校徽),并为符号、礼仪和习惯所强化。我群体容易产生心理定势、先入为主的误区。黑人粗野2、外群体:外群体,又称为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组合。特点:内群体中的成员对外群体及其成员普遍抱有怀疑、偏见,甚至蔑视、厌恶、仇恨、挑剔等敌对态度,在心理上无任何归属感。青年人的外群体是老年人,白人的外群体是有色人种,病人的外群体是健康人,穷人的外群体是富人等。(四)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划分标准: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首先提出概念。1、所属群体:

所属群体,又称成员群体,是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所属群体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其日常活动。

农村人城里人2、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是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即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特点: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有时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

中学生以大学生为参照对象

根据成员的不同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

成功人士?

参照群体通常对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3、区分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的意义:

着眼于考察群体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有助于研究和解释个人的规范行为和偏差行为,尤其是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如:

进城农民的犯罪问题

青少年犯罪除了各种其他原因外,其内心的参照群体是重要原因。

黑社会老大(五)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划分标准: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1、血缘群体:

血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体。

基本形式:家庭、家族、氏族、部落、部族等。

血缘群体历史最为悠久,是个体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出发点。2、地缘群体:

地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

基本形式:邻里、老乡、民族社区等。

比较稳定、牢固的地缘群体是人类采取定居形式后的产物。3、业缘群体:业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间劳动或职业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基本形式:作业班组、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艺术组织等。4、趣缘群体:趣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的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群体。基本形式:各种业余爱好群体(登山协会、网友俱乐部等)。(六)生产性、服务性、精神性、政治性等群体划分标准:群体的功能不同。

生产性群体: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相关的社会群体。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

服务性群体: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群体。如:企业管理结构、公用事业结构、服务组织等

精神性群体:文学、学术、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群体。如:文学社、宗教团体等

政治性群体:人们按一定的政治目标和宗旨组织起来的群体。如:政党、帮会等小结:群体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并且是相对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群体具有多种群体特性。1、所属群体必须是一个?

日本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2、家庭是什么群体?初级群体、正式群体、内群体、他群体、所属群体、参照群体、血缘群体等。四、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了解]

探讨群体及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群体如何发挥作用?具体分析群体结构模式中的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权威及其成员间的关系。

群体规范

群体凝聚力群体内部关系群体领导、群体决策(一)群体凝聚力: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层次:P158群体凝聚力: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

人际吸引,趣味相投;

成员对规范的遵从;

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并产生高度整合的一致行动。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讨论

P158√(1)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有吸引力和成员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对全体凝聚力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群体吸引力)

家庭对夫妻双方的吸引力(2)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看:这两种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也影响群体凝聚力的状况。(利益一致)利益关系遵从互惠原则,即共同获利,否则不能持久。(3)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这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也直接影响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成员的认识态度的一致性、互补性)

群体压力使群体成员采取遵从性(从众性)行为,即“随大流”。(4)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看: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获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对群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领导的权威及其认同)(5)从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看:若群体内部不存在分裂性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对环境压力的反映)把环境的压力、威胁变为动力。群体压力使个人采取从众行为。

楚汉之争,韩信“背水结阵”。破釜沉舟制造群体压力。3、群体凝聚力的作用:(1)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

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

控制群体成员;

保持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成为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和实现群体目标的保证。(2)群体凝聚力对社会的作用:视群体意识及其价值规范的内容而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之分。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体凝聚力加以正确引导是必要的。如:班级体中的小群体的作用?反动团伙的凝聚力提高,对社会的破坏作用更大。4、群体的离散:

群体的离散表现为群体凝聚力的消解;

群体内部的冲突是导致群体离散的重要原因;

并非任何冲突都必然导致群体的分裂和瓦解。取决于群体规模、内部结构、冲突是否涉及到群体的核心价值观等。(二)群体规范:

P1591、群体规范的含义:群体规范: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的形成首先有一定的心理机制。

人们有将对外界事物的经验格式化、规范化的自然倾向。规范化的经验使人们在重新遇到此类事物时能尽快做出反映。

群体规范的形成还受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因素的影响,是群体成员为着目标的实现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群体规范形成的基本过程:美心理学家谢里夫

群体中人与逐渐形成成员共同的使各成员的人的相互作用判断标准或依据原则判断趋于稳定3、群体规范的作用(功能):

群体规范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对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规定了人们日常行为的范围和准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单位有纪律

群体规范促使群体成员行为一致和协调,维持群体生存。但是,群体规范的效用也有一定的范围。规范压力超出群体多数成员所能承受的程度,规范的效力就会减弱乃至消失。(三)群体内部关系:P1591、群体内部关系的含义:

群体内部关系: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

群体内部关系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群体凝聚力影响很大。2、考察群体内部关系的几个角度:(1)从群体规模看,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群体中潜在关系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远远快于以算术级数增长的群体成员数。

对大群体中数量庞大的潜在关系,不能用通常的方法来处理。大群体不可能依赖于自发的或随意的协约,它需要有具体的、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规定。

群体规模大,凝聚力低的原因:

责任分散。群体比个人更容易做出冒险的决策。

群体潜在关系增大。群体潜在关系公式:

M=1/2(3n-2n+1+1)

M:潜在关系数n:为群体成员数

二人:潜在关系1种。全有或全无。

三人:潜在关系6种。存在一个人成为局外人或“闯入者”的危险。

四人:潜在关系25种。导致激烈变动,形成新的联系。两人对两人或三人对一人。

五人:潜在关系90种。经常分裂为三个人的多数群和两个人的少数群,没有有被完全排斥,提供最好的机会和最少的紧张感。学生宿舍

七人:潜在关系990种。成员可以参加同一个谈话。(2)用“社网图”分析群体成员间关系的状态及该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社网图”由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诺使用,用来表示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偏好的示意图。P155

“社网图”直观、准确,是分析群体内部关系的重要方法。

对于研究大规模群体,“社网图”过于复杂,难以直观。(3)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分析群体成员的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有两种方式:第一、以“星型”结构为代表的分散方式。

同学关系

分散式沟通网络

星型圈型

群体成员能广泛参与沟通,平等传递并享受信息。人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其他人的意图;

群体中的民主空气浓厚,凝聚力相对较差。第二、以“轮型”结构为代表的集中方式。

篮球队集中式沟通网络

轮型Y型

多数成员之间不能直接沟通,只能通过第三者进行,难以平等传递并享受信息;

群体成员的地位不平等,甚至等级森严;

由于有中心人物,一般凝聚力强,民主气氛淡薄。采取哪种沟通方式,视群体成员的质量(年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结构和群体具体目标而定。(4)从群体的平衡关系考察其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群体关系的好坏,不取决于他们的意愿,而取决于他们对某一社会客观事物的看法是否一致。平衡关系:

表示喜欢表示不喜欢ABAB

CC相互不喜欢,但喜欢C彼此喜欢,且都不喜欢C不平衡关系:

表示喜欢表示不喜欢ABAB

CC相互不喜欢,且对C的态度不同彼此喜欢,但对C态度不同不平衡关系的调整:

喜欢表示不喜欢ABABAB

CCC(四)群体领导与决策:1、群体领导(1)含义:群体领导:在群体内部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他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2)群体领导的方式:两种

工具性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的而奋斗。

表意性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和和谐。(3)群体领导的作风:

权威型(独裁型):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以确定政策和任务,从而保证群体行动一致。

放任型:散漫怠惰,几乎不对群体成员加以指导或组织,任其自由行动。讨论:喜欢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作风?不能抽象评论作风好坏,应联系到具体的行动条件和行动目标。

紧急情况下,需要独裁型领袖,会更有速度、效率。

军队、警察、医院急症室需要独裁型。正确评价斯大林的功过。

成员比较关心个人权利或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民主型领导更会有效率。2、群体决策:(1)含义:群体决策:在群体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群体决策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2)群体决策的阶段:

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决定自己的态度。

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分析。表明看法,对他人意见做出反映。

做出决定。随着联盟的组成和一个正在形成的多数派将其观点强加于少数人而出现紧张情绪。

成员普遍努力恢复他们之间的融洽关系,以保证群体继续团结。(3)评群体决策:

一般而言,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多数人参与决策可以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可更正判断误差,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优化。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社会学研究表明,群体决策往往更容易导致冒险、失误。

受群体意识的束缚;决策不再过于小心谨慎;冒险转变。

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责任分散,结果谁都不负责。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尽力解除群体意识束缚,实行分工负责制是十分必要的。思考题:1、简述社会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3、简述群体凝聚力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本节主要内容:

初级群体的研究理论及其意义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式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和功能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初级群体的研究理论及其意义:人们参与社会生活,首先接触的是初级群体。如:家庭、邻里、同伴、学习(工作)班组等。初级群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历来重视对初级群体的研究和建设。(一)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历史:[了解]1、早期社会学家关于初级群体的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基本上已经区分出人际关系的两种典型类型:

初级群体:家庭、村庄之类的“社区”其中的人际关系不同

次级群体:工厂、城市之类的“社会”

评价:早期研究中的个体研究和社会研究脱节,更为关注宏观社会的历史趋势。2、20世纪对初级群体科学而深入的研究:(1)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正式提出“初级群体”概念,并强调个体与群体关系的重要性。库利认为:初级群体是亲密的、面对面接触和合作的群体。自库利以后,初级群体成为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并扩展应用于一切类似家庭、伙伴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群体。(2)20世纪20年代,初级群体研究逐渐从理论分析转向实地观察和实验,从关注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转向对群体内部结构和工作效率的分析。梅约的“霍桑实验”,证明群体工作效率受成员间关系影响。莫雷诺的“社网图”,用以分析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结构。贝尔斯进一步研究群体互动过程和规律。(3)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社会学研究的重心是小群体研究。霍曼斯的《人类群体》、怀特的《街角社会》、米尔斯的《小群体社会》。米尔斯认为,小群体研究已经取得了几项重要进展:

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正在逐渐得到认识;

小群体研究的重点发生很大变化;

小群体研究成功运用了实验方法;

研究者通过创造自我分析群体,变外部观察为内部观察;

一般系统论正在小群体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二)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初级群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全过程;

初级群体是社会的雏形,分析其结构、过程与功能,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展;

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初级群体的正功能,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式:(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规模较小是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合交往的重要保证。(2)面对面的互动;人数少,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是初级群体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初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

在多种角色交往中,成员表现他们的全部个性。习惯、性格……(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富有“人情味”,是情感交流。(5)成员难以替代;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不能随意由另一个人来代替。任何成员的缺失,如夫妻离异、亲人病故,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6)群体整合度高;群体意识强,聚合力、持久性强,群体整合度高,尤其在维护合争取群体利益和荣耀方面,成员在行动上空前一致。(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初级群体中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法律,成员关系通过习俗、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控制手段来维系。(二)初级群体的基本形式:

1、家庭:√

最典型的首属群体、基本群体、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2、邻里:(1)含义:

邻里——地缘相邻并构成互动关系的基本群体。

社会学不同于地理学、经济学、人种学、行政学研究邻里,邻里不仅存在地缘关系,而且存在互动关系。(2)特征:

地缘性。邻里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基本群体。

情感性。邻里不是经济政治实体,而是以感情为基础结合起来的基本群体。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

非正式性。邻里关系受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制约。(3)功能:

相互支持的功能。邻里之间相互提供保护和支持,使邻里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远亲不如近邻

社会化的功能。邻里间能形成一种价值氛围,并以此教化邻里中的居民和儿童。

社会控制功能。通过有关活动与规范约束居民的行为,调整居民的关系,维持社区的一致性。调解家庭纠纷

交流的功能。邻里间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对象,带来精神上的平衡和满足,并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4)人类历史上邻里关系的变化:

氏族公社解体后,人类社会最初出现的是同姓邻里。

地缘和血缘是重合的。

产品交换后,杂姓混居的邻里出现。

杂姓邻里出现是历史进步。

现代邻里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5)现代社会邻里关系淡化的原因:讨论

现代邻里结构的变化。直接原因邻里不是同一血缘、同一业缘的人,而是众多陌生的并无其他联系和关系的人住在一起。

异质性带来心理隔阂,减少了邻里间的友好往来。

现代高层单元住宅的兴起。缺乏相互交往的公共场所,阻碍了邻里正常必要的交往。

胡同、小巷、弄、村

社会流动和迁徙的频繁。社会流动加快,减少邻里交往的可能和深化。

家庭成员的高节奏、非群体化生活。导致无暇顾及邻里交往。工作离开家,回家忙家务,假日忙外出。(6)如何正确对待邻里关系的变化?

讨论

邻里淡化的原因有的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有的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

现代邻里:一方面要顺应历史潮流,理解邻里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消除人为的障碍,改变可以、应该改变的因素,发挥邻里应有的社会功能。可以做的工作:社区工作、物业管理、建筑设计……3、工作群体:(了解)(1)含义:工作群体:是在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其成员经常有面对面直接交往关系的社会基本群体。工作群体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工作群体是我国大的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如:工厂中的班组、教学单位的教研室、科研单位的课题组等。

工作群体是一种特殊的基本群体(初级群体)。

工作任务(2)特征:

工作群体是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基本群体;工作群体具有业缘群体的一般特点,有完成组织目标所赋予的任务的功能。

工作群体是一种建立在正式规范基础上并受正式规范制约的正式群体。

工作群体的数量不多的成员之间可以有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其交往容易超出工作范围之外,形成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人际关系具有非正式群体的某些特点。积极或消极?(3)工作群体的社会功能:

工作群体有促进组织目标达成的功能。工作群体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工作群体有情感交流的功能。工作群体有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互动,能使其成员具有明显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在交流情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工作群体具有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人的价值主要是在集体生活中,特别是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在工作群体中依靠群体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才干,增强自身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肯定评价,并激发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大愿望。(4)工作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二重性:A、首先是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是一种正式关系、制度化关系,即工作关系,要求按一定的规章和程序办事,受制度和规则的制约。B、其次是私人关系。私人关系是一种非正式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个人的意志、愿望、需要为转移。如熟人关系、友谊关系。C、如何处理组织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关系?讨论

组织关系和私人关系是两种性质的关系,对立统一。

必须在私人关系服从组织关系的前提下协调二者的关系,而不是相反。

错误:私人关系冲击组织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化,以情感代替规范,拉关系、走后门,组织关系血缘化、亲缘化、地缘化、趣缘化,严重影响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5)对工作群体有效性影响较大的因素:A、群体有效性:

工作群体:一方面要达到企业所要求的作业目标的最低界限;另一方面要达到满足职工社会需要的最低界限。

能达到这两个最低界限的工作群体,才是有效的群体。B、对工作群体有效性影响较大的因素:

作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空间、噪音、疲劳、速度等。

管理人员的不正确指挥行为。

群体中有不太适应的成员的存在。(6)工作群体的社会氛围及其影响因素:A、社会氛围: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整个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的总和。亲切、友好、和睦、公平的集体微观环境使人心情舒畅、愉快。B、影响工作群体社会氛围的因素:

工作态度。

集体意识和士气。培养基层班组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士气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初级群体除家庭、邻里、工作群体外,通常还包括:儿童游戏群体(同伴)、朋友、亲属、战友、小团体、哥们儿。三、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和功能:(一)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了解)1、活动空间接近。(1)现实中的区位关系即地理上的接近,是初级群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远亲不如近邻

地理位置接近,便于相互接触、了解、熟悉。

人际均衡理论。在熟悉的基础上,人们更倾向于协调彼此的态度,维持人际间的认知平衡,否则很别扭。

人际酬赏原理。地理上的接近,相互酬赏的机会更多。

谁没有求人的时候中国人的通婚半径小(2)拥有相同或相近的观念上的区位关系,也同样促使人们互相亲近。

在国外的华人、留学生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乡遇故知(3)活动空间的接近,对方缺点容易发现,摩擦机会多,容易出现“远交近攻”。活动空间接近是初级群体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接触时间长。富于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只有在持续的长期交往、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短暂的接触很难形成初级关系。许多婚姻在外人看来并不和谐,但当事人却感到非常幸福。一见钟情只是情,家庭之路很漫长。日久见人心日久生情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当人们处在具有严格规定、不具有感情色彩的角色或地位时,彼此不容易形成初级群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法官和犯人、总经理和清洁工4、交往各方面的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角色、地位相差悬殊,本身就限制人们的交往机会,有机会交往也难免拘束,且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初级群体一般都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门当户对”的婚姻观除上述四个条件外,群体成员的稳定性以及某些突出的个性特征,都有助于初级群体的形成。(二)初级群体的功能:P162▲1、初级群体的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社会化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促进社会成员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社会成员的生活技能,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初级群体内,富于感情的人际关系和表现多种角色的人际交往,使其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功能。家庭在关键性的人生早期阶段,它几乎是个体的全部天地。家庭对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都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人类童年的摇篮,母亲是第一位教师。小伙伴群体是以儿童们的兴趣为中心的,在这里儿童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角色和身份,并接触到亚文化,意识到复杂性,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初级群体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级群体发生的变故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最大。

人生三大憾事都发生在初级群体中: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不幸的家庭却千差万别。(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初级群体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在潜移默化中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

初级群体形式本身也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初级群体通过其规范和内聚力的作用,有效地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初级群体自身的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青少年犯罪多数都能从初级群体(如家庭、同伴)中找到原因。

现代社会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法律等正式手段完成。但,重视初级群体的建设和引导,保证其稳定健康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秩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2、初级群体的负功能:由初级群体的封闭性、排他性而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负面影响。(1)压抑个人发展。从微观心理学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为你牺牲,为你殉情,为你付出一切,包括尊严。(2)干扰正规组织。

从宏观结构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规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初级群体中的非正式的个人化的群体规范、群体目标与正规组织中的正式的非个人化的组织规则、组织目标的冲突、偏差。

社会组织中的裙带关系、帮派集团等存在,损害组织形象,降低组织效率。3、评初级群体的功能:

初级群体的功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过度发达、过度萎缩的初级群体都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适度发展的初级群体,既能充分发挥正功能,又不至于压抑个人发展、干扰正规组织。四.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初级群体社会功能的历史演变:了解1、传统社会中的初级群体及其功能:(1)传统社会中的初级群体: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形成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家族、民族、部落等。

作为最早的基本群体,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2)传统社会中初级群体的功能:初级群体是传统社会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形式,为社会所必须的那些基本功能,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由初级群体所承担的。传统社会初级群体的功能主要包括:

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消费);

儿童社会化的任务是由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共同承担;

一般的文化、体育、娱乐,甚至宗教活动,也基本上在家庭、邻里中进行;

初级群体成员朝夕相处,情感关系密切,情感满足。2、近现代社会中的初级群体及其变化:

人类社会在近代、现代的发展,结束了初级群体的黄金时代。

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更加细致的社会分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生产社会化促进整个社会生活的社会化引起社会组织形式的变革

传统小规模的初级群体在许多方面成为社会化生产和生活的桎梏,必须代之以大规模的、专门化的正式组织。

随着工业化、社会现代化、初级群体逐渐衰落,地位和作用不断降低,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

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

对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1、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初级群体的变化:P163▲(1)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传统社会,社会流动率低,生死在一地,受特定传统和家庭关系的支配,初级群体成员资格的取得,不是出于成员的自愿选择。包办婚姻

现代社会,除了家庭不能选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挑选朋友、伙伴和情侣。(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日渐衰落。初级群体的衰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外移。

传统社会,初级群体是兼有多种功能的社会组合形式,但在现实社会,随着正式组织的大量涌现,许多原来由初级群体承担的功能正在逐渐移到正式组织中去,作用毕竟是大大削弱了。如:

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的生产功能几乎消失;家庭的儿童社会化功能大部分不是由家庭,而是由托儿所、幼儿园、正规学校等组织所取代;

邻里生产上的互助功能被社会各种福利组织取代。B、初级群体成员关系日趋松懈。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功利性特点,初级群体的成员关系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们比过去拥有更多的正式关系,并通过它谋求发展。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中介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传统社会中的村落、邻里,曾是重要的初级群体。现在农村的村落已有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里”正逐渐成为纯粹的地理上的概念。

邻里的生产功能消失;生活互助功能外移;受单元式居住形式限制,邻里交往大大降低,观念淡漠。相比而言,各种大型的、专业化的、非个人的次级群体,如工厂、公司、学校、机关、工会、政党等,迅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2、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1)消极影响:在传统社会,许多基本功能都由初级群体承担,因此,初级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衰落,就不能不引起社会生活某些功能的紊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由于初级群体的衰落,情感需求的满足发生问题,儿童社会化也成了问题。

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

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导致一系列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研究指出:精神病、自杀、酗酒、吸毒等现象的增加,与初级群体的衰落和初级关系质量下降有一定联系。(2)积极影响:

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初级群体有保守、传统的特性,过分干涉私人生活,其衰落可能扩大个人的私人空间,促进人的自主性发挥。

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初级群体的衰落,打破其封闭性、排他性,消除了隔阂、对立。

大大提高了群体活动的效率。初级群体的衰落,次级群体的兴起,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分工及规范等正式关系来处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社会走向合理化的一个表现。

单位出游最好不带家属3、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和次级群体的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替代过程。特定情况下,初级群体可能通过转换其结构与功能而适应社会发展;

农民离土不离乡次级群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对初级群体的需求。

现代人更需要放松、放下面具

在传统初级群体衰落的同时,人们在寻求新的满足情感需要的方式。

都市夜生活迅速发展、农家乐热度不减,是人们寻求情感发泄和寄托的一种方式。

改进、发展那些为广大人民所必需的和乐于接受的初级群体生活,使整个社会充满互敬互爱互助的生活气氛是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思考题:1.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2.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3.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4.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四节:家庭、婚姻、性与性别本节主要内容:研究概述婚姻家庭社会学性社会学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在初级群体中,家庭是最主要的类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往今来,最让人动情、感叹的是家、家庭。婚姻家庭社会学、性社会学、性别社会学,是社会学重要的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一、研究概述:[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给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和价值。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对此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理论体系。

社会学的研究角度:即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作为连接个人生活和生活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并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一)研究对象和意义1、人类“初级生活圈”的内容:

人类“初级生活圈”:是指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的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内容: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

√2、人类“初级生活圈”的重要性:(1)人类从事的三种基本活动(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初级生活圈”中。

三种再生产的互动发展使人们不断地寻求更合适的“初级生活圈”的形式。如:婚姻形式

社会对于三种再生产的广义管理,必然对“初级生活圈”提出不同要求。如:计划生育

“初级生活圈”体现了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连接、互动、协调发展与否。

性别失调的社会影响(2)“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最基本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初级生活圈”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家庭是一个人整体成熟的必经阶段和主要标志。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先成家,后立业。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现代的“初级生活圈”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运行中若出现不协调,就可能引发比过去时代更为重要的矛盾和冲突,甚至造成“初级生活圈”的残缺和解体。性(3)“初级生活圈”的重要性可以从各民族历史上都有的两种情况体现:

大多数关于“初级生活圈”的法律和制度,都基于某个共同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互补性。婚外恋的危害不仅破坏家庭,而且危害“初级生活圈”。西方社会也重家庭生活。

大多数关于“初级生活圈”的法律和制度,都是在某种既有社会形态进入转型时期后,首当其冲的被怀疑、批判。五四运动,知识分子首先是批判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3、人类“初级生活圈”的相关物或支持系统:√相关物既界定着“初级生活圈”的范围,又作用于它的运行。

最主要的相关物:爱情爱情的多种目标组合成的不同目标系列与家庭、性、婚姻的目标系列显然有所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人类的千古话题和历史渴望就是如何使爱情与家庭、婚姻、性达到一致的与一体的和谐与完美。

无爱婚姻、无性婚姻、无爱的性、无婚姻的性

主要相关物: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社会的、群体的,也是家庭成员个人的和共同的。

主要相关物: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家庭的功能,但不是家庭的本质特征,只是相关物。

相关物:参与者的年龄构成不同的先决年龄造成家庭、婚姻、性活动的不同形态和运行机制。

女大三、抱金砖童养媳4、研究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意义: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是历史演变的产物和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一领域都得到了充分和集中的体现。如:人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活内容、幸福等。对男性和女性最大的打击是什么?败家子破鞋?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二)研究的独特视角:1、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的两种存在形态: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看,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角度看,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又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制度)。如:

家庭作为社会设置:结婚证、一夫一妻、法定婚龄等作为生活实体:爱情、生活在一起、婚礼等2、划分和认清生活实体和社会设置的意义:(1)划分和认清这两个概念,是社会学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作为生活实体,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力图把性生活、爱情、协作的共同生活、生命的繁衍等一系列有价值的事物,包纳融合成一个“初级生活圈”。由于不同时代、文化中人们的需求和价值目标的排序不同,促使生活实体具有多变、多样的存在形态。

社会为了确保自己的运行,必然对生活实体进行管理,力求把绝大多数人的“初级生活圈”置于某些特定的位置与相互作用关系之中,这就是社会设置。社会总是对自己的这种制度不断调整、发展乃至改造或重构。(2)划分和认清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选择和界定本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理论和方法论,有利于建立本领域中的社会学专有理论。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

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重点研究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互相作用的妥协产物。3、举例说明生活实体和社会设置的区别:生活实体意义上的概念社会设置意义上的名词恋爱择偶家户从事性活动发生关系浪漫爱情夫妻恩爱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只因未呆到伤心处男儿有泪不轻弹(文化约束)举办婚礼登记结婚同居、包二奶未婚问题、讨论:1、同居、单亲、无子女、离异、独身、双方携子女再婚,是家?还是户?2、中国人重生活实体?还是重社会设置?

重名分?二、婚姻家庭社会学: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的首属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亲属关系的总体系。婚姻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意义重大。(一)研究婚姻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有无家庭文明,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是否稳定,直接影响人们的欢乐和忧愁,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安居乐业”“家和万事兴”“齐家、治国、平天下”2、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超脱家庭。家庭是社会中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群体。每个人都不可能与家庭无关。家庭是人们生活过程中最早加入的社会群体,是与个人相伴时间最长、感情最深、作用最大的群体。一般而言,人有两个家庭:出生家庭和生育家庭。3、家庭是成员关系极为密切的群体。家庭成员间的两性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血缘关系、思想关系以及社会责任千丝万缕地将成员联系成一个及其亲密的基本群体。

共享天伦之乐趣,共尝生活之艰辛。

家庭被视为幸福的象征。老婆、孩子、热炕头家庭是避风港、出气筒。4、必须重视家庭问题的研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最古老、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历史上的封建家庭作为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始终是一种异常坚固的、违反人性的社会关系。当前,在婚姻家庭方面,许多人在婚恋观、生育观、贞操观、性道德、离异观等家庭观念上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和残余,形成了众多社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婚外恋、包二奶、借腹生子在刑事案件中,家庭纠纷、恋爱纠葛导致的凶杀案的比例居高不下。

爱到尽头,恨到极至。爱之深,恨之切。(二)婚姻家庭的含义:1、婚姻的含义:(1)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意义可以概括为:

婚姻=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持续的性关系:排除一夜风流,涵盖多夫多妻、同性婚姻

共同生活:排除“住店式”性行为,容纳经济、情感、潜在生育等内容。(2)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制度),是指:

两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之间的婚

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提示:在社会设置中,当事人的地位、角色、权利、义务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性关系、共同生活则在其次。

无性婚姻或两地分居并非无婚姻。个人不得不遵守社会的婚姻制度,社会也不得不在法律上承认事实婚姻(重婚)。2、家庭的含义:(1)家庭的词源学意义:

《说文解字》:“家,居也”。屋下覆豕(shi)为家。

西方社会的家庭概念。拉丁文的家庭,原意是指一人统治之下的全体奴隶,后转译为家庭即遗产,成为典型的私有制的夫权家庭。

从字面意思讲,家庭中的家是“关系共同体”,庭是“地域共同体”。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家庭是婚姻、血缘关系的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的统一体。(2)社会学家的不同观点:关于家庭的定义,多从家庭形成的条件、功能、文化角度来概括家庭,现已有30多种,并且争论不休。

孙本文:“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

费孝通:父、母、子三角结构是抚育孩子的基本团体。二性是关系,夫妻是制度,婚姻是文化。

家庭社会学的奠基人,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家庭是相互影响的人格统一体”。

美国社会学家荷顿:“家庭是一种亲属团体,其目的在于养育儿女和满足人类需要”。

美国社会学家雷斯:“家庭制度是一种亲属团体,主要功能在培育新生婴儿的社会化”。(3)家庭的含义:A、家庭形成的社会机制:

家庭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组合形式。

男女亲近是人与人之间直接、自然、必然的一种关系。

家庭形成的机制:男女亲近,通过社会规范(习俗、道德等)的力量(或现代社会经过法律认可)承认与稳定这种亲近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对于两性关系的正式确认,即婚姻。离开家庭、婚姻的两性关系是不道德的、不合法的。B、家庭的定义:P170√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基本群体。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关系。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血缘关系是从婚姻关系派生出来的,是婚姻关系的延续;C、作为生活实体和社会设置的家庭的内容:

作为生活实体的家庭=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作为社会设置的家庭=血缘+供养+继承[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对于社会,家庭首先是人口生产的基本单位,强调血缘(子女)、供养、遗产继承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家庭是法律认可的形态,对于家庭的一切社会设置,都是围绕着孩子旋转的。3、家庭的本质:√(1)家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在于家庭是两性的结合和血缘关系为其自然条件。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本能,构成了婚姻与家庭的生理基础。

社会属性在于一定生产形态,总是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

家庭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由自然关系凝结起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家庭的本质不在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2)家庭本质的争论:

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关系。

家庭=血缘+经济血缘关系的亲疏也受经济关系制约

家庭的本质是人口生产、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生育+经济

家庭是以一定感情为基础的生活组织。

家庭=感情+生活孩子是感情的“副产品”4、家庭和家族、户的关系:(1)家庭和家族、宗族的关系:

家族一般是以五服为界:上下五辈,左右五层关系。高祖曾祖祖父母父母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宗族是指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各个家族结成的群体。

家庭一般是在五服之内的,但并不是严格限定在某一辈分之内,而是更强调共居和共同的经济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核算范围。

家庭主要是婚姻的产物;家族是血缘的产物。中国人结婚,表明的不仅是两个人成婚,也是两个家庭联姻。(2)家庭和户的关系:

户是指那些单独立门号或注册户口的个体或群体。

家庭强调的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户强调的是地缘关系。

家、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一家一户);但在有些情况下,家、户并不重合(集体户口)。既有一家分开立户的,也有同一户的成员分属于多个家庭的。(三)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家庭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是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探求的重要课题之一。1、家庭的起源:

家庭不是从来就有。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化而逐步由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由较低的形式演进到较高的形式。

从历史过程看,人类由原始群发展为氏族,氏族的演化直至解体才产生了家庭。

在家庭产生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家庭关系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以后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家庭关系才退居为从属的关系。

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是指由群婚中产生,并以母权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2、家庭的历史演变:√学术界对家庭演化形态有不同看法,通常认为它经历了四种形态。(1)血婚制家庭(血缘家庭):A、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群婚制的低级形式。B、特点:最早的原始人,没有家庭、婚姻,群居生活中性关系不受任何限制,处于血婚杂交状态。人类原始群在进化与自然选择规律作用下,先排除上下辈不同辈分的性关系,血缘家族内部同辈男女互相集体通婚,即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是十分自然的,夫妻有共同的血缘。血婚制家庭既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位。(2)伙婚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A、伙婚制家庭是群婚的高级形式,属于母系社会。B、共妻的一群丈夫、共夫的一群妻子互称“普那路亚”。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名称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C、特点:不仅排除父母与子女的性关系,又进一步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羞耻心还是自然选择的胜利?)族内群婚转向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之间的群婚。

群婚制的两种形式:低级形式——血婚制家庭高级形式——伙婚制家庭(3)偶婚制家庭(对偶家庭)A、对偶婚制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B、特点:对偶婚制即一男一女结成配偶,把通婚人数减少至二人;但有几对配偶一起共同生活,财产公有。一个男子在几个女子中有一个主妻,女子同样。对偶家庭不是氏族公社独立的经济单位;早期对偶婚家庭是夫妻暮合晨离,晚期对偶婚家庭发展为夫居妻家,但不是长久的,随时可以离异。(走婚制?)C、对偶婚已从群婚时代单纯的性关系转变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联系。

男女一起劳动、消费,世袭仍按母系计算。(4)一夫一妻制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