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社会学理论绪论_第1页
外国社会学理论绪论_第2页
外国社会学理论绪论_第3页
外国社会学理论绪论_第4页
外国社会学理论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社会学理论

Westernsociologicaltheory本课程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教材选定及说明21世纪社会学学系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本书是北京大学等国内主要高校的本科生必读教材,也是北大教研的推荐书目。《外国社会学史》一书的初版于1989年问世,我们定购的是本书的第三版(2008年3月出版)。据介绍,本版在前两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其中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综合趋势的新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社会学的新动向。另外,对其他个别章节也作了一些补充。经过上述的修订,本书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晰。本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作者介绍:贾春增,男,1939年生,社会学博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早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获博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末在基辅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任教,是费孝通先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1984)编写组作者之一。著有《当代苏联社会学》(1992)。主编《外国社会学史》(1989)、《南斯拉夫和东欧社会学》(1992)、《民族社会学概论》(1996)。《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变革》(1996)等。译著主要包括:《现代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批判》[苏](1981)、《社会学原理》[南](1986)、《西方社会学一人物学派思想》[美](1992)、《社会学二十讲》[美](2000)等。二、国内有关“外国社会学理论”的其他教材介绍:1、候钓生主编者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已有两个版本,2006年为最新)南开大学出版社。绪论:西方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二章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六章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

第二编现代社会学理论

第七章功能主义理论

第八章社会冲突论

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章符号互动论

第十一章现象学社会学

第十二章常人方法论

第三编当代社会学理论

第十三章新功能主义

第十四章哈贝尔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第十七章理性选择理论

第十八章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第十九章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社会学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新问题2、杨善华、谢立中主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杨善华,男,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家庭社会学。主要著作有:《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农村的家庭与婚姻》、《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主编之一)、《城市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当代中国农村研究:实证调查》(主编之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译作)、《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主编)等。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政策。主要著作为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台北:知书房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7年再版(江西人民出版社;《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中国社会学经典读本》(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与杨善华合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本书上册从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现实关怀、基本观点、思想演变和历史影响等不同方面对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齐美尔五位经典社会学大师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的介绍与评论。下册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亚历山大等人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理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福柯和布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鲍曼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等为主要代表,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新综合”理论,以及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争论有关的社会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论。本书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社会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重点推出的两部既有一定学术深度也有较高质量的社会学理论教材,除了适合于用作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及研究生课外阅读材料外,也适合于对社会学理论感兴趣的其他各类具有大学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士阅读。上册目录之介绍:前言第一章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李康第一节历史的必然与心灵的惶然:作为理念型的民主社会第二节从个人主义到中央集权:民主、平等与专制的亲和第三节在民主实践中维护自由:美国的经验第四节旧制度与大革命:以法兰西为鉴第五节两个世界之间: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涯与理论生涯第六节共和、保守与浪漫:托克维尔的时代与时代精神第七节革命传统与升平气象:作为同时代人的托克维尔第二章卡尔·马克思

谢立中

第一节早年的思想历程:从青年黑格尔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第三节马克思论现代性:资本主义及其后果第四节走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第五节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争论第三章埃米尔·涂尔干谢立中第一节涂尔干的生平与基本理论关怀第二节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社会转型与失范第三节消除危机的处方: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的建设第四节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第五节自杀现象的社会学研究第六节宗教的起源与功能第七节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简要评价第四章马克斯·韦伯杨善华第一节生平和学术背景第二节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基础第三节理性与现代性第四节政治社会学第五节宗教社会学第六节结语第五章格澳尔格·齐美尔秦明瑞第一节齐美尔的生平及主要著作第二节从哲学思辨到经验事实的观察:早期思想演变第三节货币、交换及其后果第四节现代生活的美学第五节文化理论第六节性别关系分析第七节评价和影响

注:下册不再介绍3、宋林飞主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学术带头人

学科领域:社会学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经济与社会政策

这本教材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起名为上篇,关于社会稳定的探索),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互动论;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起名为关于社会变迁的探索),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等。内容包括上述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本教材的优缺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西方的社会现实,阐述和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来源、基本内容、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西方社会的实际状况,分析西方社会的现实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来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待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为何选用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辅助教材:两本中文教材:《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著,葛智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西方社会学经典命题》,文军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两本英文教材:《classicalsociologicaltheory古典社会学理论》第4版,《contemporarysociologicaltheoryanditsclassicalroots:thebasics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作者:(美)乔治·瑞泽尔,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学理论家,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它的产生有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的一页。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首先是英国的棉纺织业打破了封建行会和持国家特许可公司对自由贸易和生产的限制,随后雇佣劳动、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浪潮很快地席卷了其他行业。当英国的机器工业生产在18世纪以后相继蔓延到法国和德国后,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便在欧洲开始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欧洲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使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加速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社会财富和资本逐渐从封建贵族转入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机器生产瓦解了行会,改变了农村和城市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众多庞大的社会组织;自由生产的竞争性加速了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缩短了科学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加剧了为获取原料和产品市场而展开的世界性贸易竞争和掠夺;宗教组织面对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失去往昔的神秘性和绝对权威,逐渐进入世俗化;法律由维护原有贵族特权而转向以调节经济活动为目的。总之,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18世纪的经济变革,使欧洲从过去的礼俗社会变成工业社会。二、市民社会的危机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彻底破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新兴的资产阶级上升为欧洲政治的主宰者。本来法国大革命是在启蒙思想家的理性旗帜下酝酿、准备和实现的,资产阶级向人们描绘和许诺的市民社会是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然而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和在夺取统治权之后所进行的阶级残杀和血腥镇压,把启蒙思想家奉为高踞一切现实事物之上的唯一法庭──理性,变成了十足的非理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变成雅各宾的恐怖专政。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具有的阶级对立、压迫和剥削,成为对自由、平等、博爱原则的嘲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的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反映了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劳资阶级冲突日趋加剧。为了克服市民社会面临的重要危机,一些社会思想家试图运用'社会组织规律'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秩序,以顺应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社会学便应运而生。三、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物理学、力学)以及生物进化论(生物学)的提出。经验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实证科学知识,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其可能摆脱过去仅仅局限于理论思辨和定性描述的传统窠臼,开拓了观察问题的视野,引起新的突破具体表现为: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取得的成就,就是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突破的例证。此外,从17世纪起,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在数学方法的影响下用统计学原理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搜集有关人口、商业、财政和犯罪问题的资料。例如英国经济学家W.配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就已指出,任何社会现象都可用数学、重量和尺度进行表述和比较分析。马尔萨斯和凯特莱也曾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人口问题作过经验研究。这些早期的经验性社会研究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产生起了某种程度的启示和示范作用。附:乔治·瑞泽尔(GrorgeRitzer)有关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各种因素1、PoliticalRevolutions(政治革命)ThelongseriesofpoliticalrevolutionsusheredinbytheFrenchRevolutionin1789andcarryingoverthroughthenineteenthcenturywasthemostimmediatefactorintheriseofsociologicaltheorizing.Theimpactofrevolutionsonmanysocietieswasenormous,andmanypositivechangesresulted.However,whatattractedtheattentionofmanyearlytheoristswasnotthepositiveconsequences,butthenegativeeffectsofsuchchanges.Thesewriterswereparticularlydisturbedbytheresultingchaosanddisorder,especiallyinFrance.usheredinvi.1,引进,领进;2,宣告,开创;3,预先…的来临disturbvt1,打破…的宁静;2,使心烦意乱,使心神不安;3,打乱(计划);打扰某人chaosn.1,混沌;2,纷乱,无秩序(状态)2、TheIndustrialRevolutionandtheRiseofCapitalism(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AtleastasimportantaspoliticalrevolutionintheshapingofsociologicaltheorywastheIndustrialRevolution,……TheIndustrialRevolutionwasnotasingleeventbutmanyinterrelateddevelopmentsthatculminatedinthetransformationoftheWesternworldfromalargelyandagriculturaltoanoverwhelminglyindustrialsystem.Largenumbersofpeopleleftfarmsandagriculturalworkfortheindustrialoccupationsofferedintheburgeoningfactories.……Areactionagainsttheindustrialsystemandagainstcapitalismingeneralfollowedandledtothelabormovementaswellastovariousradicalmovementsaimedatoverthrowingthecapitalistsystem.3、TheRiseofSocialism(社会主义的兴起)Onesetofchangesaimedatcopingwiththeexcessesoftheindustrialsystemandcapitalismcanbecombinedundertheheading“socialism”.Althoughsomesociologistsfavoredsocialismasasolutiontoindustrialproblems,mostwerepersonallyandintellectuallyopposedtoit.

Ontheoneside,KarlMarxwasanactivesupporteroftheoverthrowofthecapitalistsystemanditsreplacementbyasocialistsystem.AlthoughMarxdidnotdevelopatheoryofsocialismperse,hespentagreatdealoftimecriticizingvariousaspectsofcapitalistsociety.Inaddition,heengagedinavarietyofpoliticalactivitiesthathelopedwouldhelpbringabouttheriseofsocialistsocieties.lopedv,大步慢跑,使大步慢跑4、Feminism5、UrbanizationPartlyasaresultoftheIndustrialRevolution,largenumbersofpeopleinthenineteenthandtwentiethcenturieswereuprootedfromtheirruralhomesandmovedtourbansettings.Thismassivemigrationwascaused,inlargepart,bythejobscreatedbytheindustrialsystemintheurbanareas.

Butitpresentedmanydifficultiesforthosepeoplewhohadtoadjusttourbanlife.Inaddition,theexpansionofthecitiesproducedaseeminglyendlesslistofurbanproblem---overcrowding,pollution,noise,traffic,andsoforth.Thenatureofurbanlifeanditsproblemsattractedtheattentionofmanyearlysociologists,especiallyMaxWeberandGeorgSimmel.6、ReligiousChange(宗教变迁)Socialchangebroughtonbypoliticalrevolutions,theIndustrialRevolution,andurbanizationhadaprofoundeffectonreligiosity.Manyearlysociologistscamefromreligiousbackgroundsandwereactively,andinsomecaseprofessionally,involvedinreligion.Theywantedtoimprovepeople’slives.…………Durkheimwroteoneofhismajorworksonreligion.MoralityplayedakeyrolenotonlyinDurkheim’ssociologybutalsointheworkofTalcottParsons.AlargeportionofWeber’sworkalsowasdevotedtothereligionsoftheworld.Marx,too,hadaninterestinreligiosity,buthisorientationwasfarmorecritical.7、Thegrowthofscience(科学的成长)Associologicaltheorywasbeingdeveloped,therewasanincreasingemphasisonscience,notonl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butinsocietyasawhole.……Sociologists(especiallyComte,Durkheim,Spencer,Mead,Schutz)fromthebeginningwerepreoccupiedwithsciences.

However,adebatesoondevelopedbetweenthosewhowholeheartedlyacceptedthescientificmodelandthose(suchasWeber)whothoughtthat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ofsociallifemadeawholesaleadoptionofascientificmodeldifficultandunwise.Theissu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ologyandscienceisdebatedtothisday.distinctiveadj,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有区别的总结:两次大革命对经典社会学产生及其分裂的不同影响美国社会学家D.P.约翰逊提出,社会学的产生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其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因为正是“急剧的社会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地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会学是剧烈的社会变迁或现代性出现的直接后果之一,而“这些变迁的核心就是18和19世纪欧洲发生的‘两次大革命’”,即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欧洲社会学不过是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种种反应而已。不过,尽管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社会学的出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从当时的直接效果来看,两者的作用大不相同。具体说来,虽然从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并成为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助产婆这一根本意义上说,它对西方社会学的出现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直接而浅表的层面看,社会学的出现最初乃是对法国大革命及革命造成的旧社会秩序崩溃后果的消极回应。正是这一点导致了社会学中自孔德起到现在为止始终占主导地位的保守主义倾向(支持渐进改革或改良)。同法国的政治革命相比,社会学从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中汲取的力量则更多是正面的。工业革命尽管始自18世纪60年代以纺纱机取代传统纺车的变革,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而是西方世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因素的一次大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业体系、进入城市;造成了工厂在一系列技术的不断改进下的转变;而伴随着大工业的要求,现代分工体系和科层制度也随之出现;以市场为中心的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开始确立……因此,工业化不仅是促成西方社会学产生的重要因素,甚至就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预习并思考以下问题:社会学是如何完成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社会学作为一门正式的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它的许多思想观点一直被包含在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学说理论基础之中,并以社会哲学的形式存在。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一)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政治主张在《国家篇》中提出建立“理想国”的主张,认为社会应有三个等级组成,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他们各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在社会思想史的上贡献:首先发现了社会分工的这个事实,并提出它对社会和人们的意义,以及由于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某种类型的阶级斗争。(二)亚里士多德关于社会思想的看法1、关于国家社会阶层的构成和建立共和政体的主张2、关于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理论3、有关地理环境对民族差别的影响的看法4、第一个区分产品的应用价值和交换价值5、关于人是社会动物和群居的学说(三)智者派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1、何为智者派?2、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人类最早在生活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战争---为了结束战争,保证个人的安全和财产,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3、意义:第一次从人类本身而不是神或神在地球上代理人来探讨人类生活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要学会放弃某些权利,并遵守某些义务)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1、何为中世纪?“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中世纪的欧洲,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等级森严、小国林立、文化落后、思想愚昧(宗教神学的统治和垄断),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也是欧洲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2、伊本·哈尔顿的历史观和社会观(1)人物志:多产的阿拉伯著述家,穆斯林人民历史的撰写者。(2)主要的社会和历史观(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A、任何社会现象的变化和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著作《绪论篇》强调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认为生物和地理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各个社会和民族间的不同,强调了用生产方式作为解释社会性质的基础。C、注意到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意义。D、关于社会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朴素观点。(3)简要评价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1、马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有关对国家和政治现实问题之描述和探讨2、博丹(1530-1596)的《共和六书》(1)关于社会起源和国家诞生的讨论关键观点:从家庭到社会是和平产生的,而国家则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2)重新探讨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理气候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3、16-18世纪末有关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张(1)霍布斯的“霍布斯难题”人“性本恶”---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社会形成之后是如何避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2)卢梭的人“性本善”论(《社会契约论》)(3)对社会契约论的评价A、对政治学、法学、哲学的意义B、对社会学的贡献不大(在先验和抽象基础上上讨论社会和人的问题)4、16-18世纪末其它有关社会的学说(1)前提条件:人种学和人种史以及社会纪实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外殖民拓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发展;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等系列学科的发展(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维科(1668-1744)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的讨论:A、人其本性乃是社会性的,而非“性本恶”或“性本善”B、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神学阶段→英雄阶段→人本阶段C、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循环或周期运动理论②孟德斯鸠(1689-1755)的主要学说A、《论法的精神》的主要主张-----基于道德、荣誉和恐怖进行政体分类的三项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B、对有关早期人类地理学思想发展的贡献③马尔萨斯有关人口问题的研究④法国重农学派(魁奈为代表)的经济主张A、在经济领域里主张自由放任B、反对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土地或农业才是一切财富的来源C、把非农业的工人看成是非生产阶级⑤英国古典经济学派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a、《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1776年出版。这本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并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国富论》一书成为针对重商主义(认为大量储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获缺的理论)最经典的反驳,国富论一书也否定了重农主义学派对于土地的重视,相反的,斯密认为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而劳动分工将能大量的提升生产效率。《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无形之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斯密反对绝大多数政府管制经济的行为,包括关税在内,他认为那些管制将会阻挠产业的扩展。这个理论在今天被称为“自由放任”,代表“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他同时对商人保持一定的戒心,并反对垄断的形成。《国富论》是一本强调私利的书,在《国富论》一书里最知名也最常被后人引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借着向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傅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免费的晚餐,相反的我们必须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