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刘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刘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刘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刘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生态问题成因的方法:自然原因:1、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2、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3、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4、植被状况(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5、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和沉积状况)人为原因:包括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注意:分析原因不应每个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的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考纲下载————————————————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情上线————————————————1.以区域图、知识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图,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结合某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水生物岩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气体、降水氧等气体有机物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尘埃降水、风能降水大气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整体=部分之和???╳藏羚羊的例子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动态平衡★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藏羚羊减少的原因。☆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藏羚羊的例子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动态平衡ACBD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3)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统一的其他各个要素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水文——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黄土高原(1)阅读资料,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黄土高原()土壤肥力()形成()地貌人类破坏植被黄河下游()河道()河流()形成了()地貌(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流水侵蚀下降沟谷泥沙沉积淤高改道泛滥平原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③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④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⑤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牵一发而动全身少数耐旱植物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2.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则图示的含义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2)图示内容可以反映的森林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图示过程的意义在于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23541(2)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南方低山丘陵D.塔里木盆地(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图甲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环境整体性案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华北地区——盐碱化江南丘陵——红漠化1、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分布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自然环境统一演化过程----水土流失白皮书P15水土流失的原因读右图思考:A、B、C、D四处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有何差异?为什么?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都能影响到水土流失量的大小。大到暴雨泥沙土质地AB小到中雨砾质地面CD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地面条件动力条件降雨量降水强度地质活动地表组成物质地貌形态植被状况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乱砍伐等。感知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的位置:34°N到40°N之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技巧点拨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图解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其范围、地势、地形、植被、位置等都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有关这一特征图解如下: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土壤地貌形态植被状况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破坏植被开矿轮荒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沟谷发育,坡陡黄土土质疏松耕作制度不合理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侵蚀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多雨地区:土壤酸化干旱地区:蒸发加剧,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作物减产淤积引发山区泥石流水土流失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山区的危害——侵蚀和淤积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坡面水流坡面水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淤地坝坝地玉米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阅读教材,观察右图,思考并讨论:什么叫小流域?在小流域的各个部分应分别采用什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后有何效果?对水土流失为何要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自然环境整体性案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华北地区——盐碱化江南丘陵——红漠化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为例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为例

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江南丘陵的红色沙漠为例

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

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流水作用强烈山、丘、盆、谷交错红壤、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西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地区,当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这是我国西部石漠化山区农民残酷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主要原因:人类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治理措施:国家提出了五大工程措施,即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岩溶水开发利用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及生态移民工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为例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为例

石灰岩广布,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

石漠化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崎岖不平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滥伐读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生物多样性读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人:①由于该地人口增加,工农业用地规模扩大;②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越来越严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自:③该地属红壤分布区,土壤层较薄,易流失。读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初期随着土地面积扩大及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地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增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后期)由于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人口容量又相对会减小。读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我国部分亚热带湿润山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例1、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层厚度(cm)120818078714220有机质层(c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等省区。江西湖南浙江贵州(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3)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呈负相关关系肥力自然原因:红土沉积物,土质疏松,易被侵蚀;降水强度大;丘陵山区地势起伏大。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薪柴,破坏植被;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山地结构。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异同区域项目共同点不同点成因a.多暴雨b.地形复杂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