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_第1页
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_第2页
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_第3页
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_第4页
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为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省经信委主任、党组书记

欧阳万坤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十二五”期间,湖北处在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要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工业要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目录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2路径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支撑保障:主要措施4(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十一五”规模工业年增速均在20%以上,平均水平比“十五”快5个多百分点。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36.5亿元,增长23.6%,高出全国7.9个百分点。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结构优化,主导支柱产业壮大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16.6:43.1:40.3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3.6:49.1:37.3,工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二产比重)比“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之比从“十五”末年的25.3:74.7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9.9:70.1。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产业结构①支柱产业加快壮大六个“千亿工程”产业单位:亿元

此外,机械、电力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003亿元、1485亿元。2005年2010年“十一五”增速(%)汽车950306725.01钢铁742270527.5石化838244422.38电子391154032.59食品427234237.52纺织416131123.6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由609家发展到2600多家。2010年,实现增加值1702.4亿元,增长26.5%%,占GDP比重达到10.8%。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子、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30%以上较快增长。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产品结构①一批重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有11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十位。四种居全国第一位:粗钢2500万吨(全国第6位);钢材产量2895万吨(全国第8位);水泥产量8983万吨(全国第8位);平板玻璃4197万重量箱(全国第6位);纱169.6万吨(全国第6位);布产量46.4亿米(全国第5位);卷烟263万重量箱(全国第7位)。汽车172.3万辆化肥900万吨光缆974万千米原盐600万吨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②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加大2010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992亿元,占工业产值的9.4%。全省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1个(居全国第十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1个,湖北名牌产品608个。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3、企业组织结构①一批骨干领军企业加快成长2010年过100亿元的18家。2009年过100亿元的16家,50-100亿元的9家,10亿-50亿元的12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8家。世界500强2家。东风汽车公司(第182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428位)②中小企业成长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77家,比“十五”末(6813家)增加9064家,是2005年的2.33倍。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三)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信息化水平提高①重视和加大研发投入2009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5.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1.05%。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8家,省级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53个。②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八位。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③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省。武汉市国家首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等技术,制造业CAD应用企业超过65%。冶金、机械、汽车、纺织等行业逐步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散控制系统(DCS)、客户关系管理(CRM)、快速响应系统(QR)等应用系统。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四)工业投资加大,发展后劲增强工业投资

“十一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4.6%。2010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17.5亿元,增长33.4%,是2005年的3.5倍。技术改造投入

“十一五”技术改造投入年递增21.5%。2010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652.6亿元,增长24.1%。重大项目

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87家。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富士康、中芯国际、武钢冷轧硅钢、三峡全通涂镀板、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神龙第二工厂等。

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等。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五)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特色产业集群成长壮大进入提质提速、加快转型、结构改善、后劲增强和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氛围。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①总体情况县域经济总量:全省县域生产总值892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4.2%,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54.4%提高到56.5%。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9:35.5:35.6调整为2010年的21.2:46.3:32.5。县域工业占比:县城规上完成增加值3057亿元,工业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提高到34.2%,上升14.1个百分点。县域名牌:中国驰名商标26个,湖北名牌390个(占全省的64.1%)。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②主要特点发展模式向园区聚集2010年,全省县域有105个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2.6亿元,占县域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6.2%提高到38.2%。产业发展向集群演进60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10年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844家。实现销售收入3853.5亿元,增长39.1%。实现利润174亿元,增长61%。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重视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和“九小”企业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占主体2010年全省个体工商户144.65万户,新增31.55万户。私营企业26.66万家,新增5.13万家。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六)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①淘汰落后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关停小炼铁、小炼钢、小水泥、小造纸、小印染、小酒精、小味精等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715家。关停小火电机组121万千瓦。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脱硫。其中2010年共关停12个行业的70家企业(生产线),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年度任务。②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超过3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50%。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调整期(经济结构)变革期(经济治理机制)孕育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上升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湖北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爬坡过坎的发力期和潜在优势的转化期。“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十二五”时期,是湖北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从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一)面临的机遇分析1、发展阶段性特征具有“快”的内在机遇

①我省处在工业化中期。参照美国现代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2010年湖北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霍夫曼定理”关于工业内部结构划分理论,湖北处在重化工业化阶段。

②具有快的内在机遇。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通常是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经济起飞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

历史的惠顾,千载难逢,不可错失!

今天的使命,明天的人不能替代!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2、“五化”并举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为加快调整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工业化是先导和基础。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同一层面展开的叠加效应。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3、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为促进我省要素聚集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条件产业资本转移“双加快”。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始启动,资本产业转移继续向纵深发展;沿海地区“腾笼换鸟”,产业转移不断加速。中部及我省的优势。中部地区在梯度转移中居有区域优势。同时,我省既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还有突出的人才优势。树立“抢”的意识。面对“双加快”,必须牢固树立“抢”的意识,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抢市场、抢项目。努力打造资本和要素集聚的“洼地”,发展的“高地”。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4、系列重大战略的历史惠顾国家扩内需战略。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政策取向。国家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建设“三基地一枢纽”,着力构建“两纵两横”经济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我省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红色”、“绿色”试验区;武广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航空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不能有失历史机遇的惠顾!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二)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①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新的挑战“再工业化”是西方国家缓解金融危机困境,推动经济复苏,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再工业化”的核心主旨是重振制造业,发展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低碳产业。“再工业化”将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②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产业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冲击,表面上看是对发展速度的影响,实际上是对发展模式的冲击。绿色、低碳、环保、智能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2、国内区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①国内区域竞争全国9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个区域发展规划的整体布局,加剧了国内区域竞争态势。②中部地区竞相发展工业投资。2010年,周边省工业投资:河南7547亿元、江西5001亿元,安徽5252亿元,湖南3830亿元,我省3917亿元。发展速度。2010年,湖北规上工业增速23.6%,在中部与安徽并列第一,湖南、山西、江西、河南分别为23.4%、23.2%、21.7%、19%。产业发展。湖南突破性发展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安徽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以奇瑞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快速成长;江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河南培育万亿食品加工业,打造“国人厨房”。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到“标兵”,还要看到“追兵”。面对扩大总量规模与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三)面临的问题1、总量规模不够大,工业化水平不高。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2009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在中部排在第2位,但仅为排在第1位的河南的60%。分别只占山东、江苏、广东的25%、28%、29%。支柱产业总量与占有率。湖北工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在2.8%左右。其他行业大多处于全国十位左右,与行业前几位的省差距较大。工业化率。我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8.5%,沿海发达省份山东、江苏、广东分别占到55.6%、48.5%、41%。2、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不优。轻重工业结构。轻重之比29.9:70.1,结构偏重。产业层次。产业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能力和加工延伸不够,整机装备、最终产品等体现先进制造业的下游产品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增加值率。我省工业增加值率29.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40%左右的水平有较大差距。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3、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R&D投入低。2009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0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5%,比重偏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备。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4、市场主体总量偏少,平均规模水平低。规上企业数量: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相比差距较大,在中部排在河南、安徽之后。平均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每家10930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5%。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四)工业发展条件出现新变化1、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①资源能源消耗现状消费总量全国: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5%左右,石油、煤炭、粗钢、水泥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50%、46.9%、50%。单位GDP能耗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日本的7.6倍,美国的3.9倍,印度的1.4倍。2010年全国能耗总量32.5亿吨标准煤,2015年要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以内。湖北:2009年湖北的能源消费总量为10312.48万吨标准煤,2010年总量将超过这个数。单位产品能耗全国: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如吨纲综合能耗高15%,水泥综合能耗高20%—25%湖北: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②资源能源对外依赖高全国:进口的石油占国内消费量的55%,铁矿石超过一半,煤炭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湖北:90%以上的煤炭、原油以及85%的天然气要从外调入;70%以上的铁矿石要进口。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电力支配权在国家电网,电力由国家统一调配,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强。2010年,湖北煤炭生产量为1291.71万吨,但煤炭净调入量达9794万吨,其中统调电厂调入电煤3485.5万吨。湖北正由“九省通衢”变为“九州通衢”,但大宗物资特别是煤炭、矿石运输通道处于弱势。③政策约束

十七届五中全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2、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0年全省用工成本上升20%,今年一季度上升15.3%。②资源成本上升

2010年全省原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4.9%,价格“剪刀差”达到5.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7%,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两者“剪刀差”达到6.2个百分点。由于大量原材料、能源多外省调入,我省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3、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①供求关系变化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转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总体上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大多数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短缺经济时代不复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②过度依赖出口

政策的调整对国内市场形成挤压。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4、节能减排硬约束①硬约束指标严格

指标增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指标,除“十一五”万元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外,增加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指标。

约束刚性:结硬帐。去年全国部分地方为此拉闸限电。②任务艰巨

从全国看:“十二五”末比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从省内看:工业结构偏重,能耗水平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23吨标煤/万元,居全国19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35吨标煤/万元,居全国19位,比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高出较多。江苏、浙江、广东分别为1.107、1.123、0.809吨标煤/万元。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综合分析:

湖北工业正处在工业化速度加快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难得的机遇期和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调整升级的紧迫任务。

不加快调整与转变,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为继,发展难以持续。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向解放思想要生产力,向体制机制要资源。必须提升精神区位,励精图治,只争朝夕。湖北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束缚;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错失快的内在机遇。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中解放思想;在发挥比较优势中解放思想;在解决突出问题中解放思想;在学习借鉴中解放思想。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为过去成绩而自满;

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为现有做法所束缚;

必须清醒认识我省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不为传统模式所限;

必须清醒认识湖北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水平,不为小富而自满。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结构调整中提升水平。着力壮规模、调结构、推转型、促融合、上水平,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线出击”;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开放引进“两措并举”;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翼拓展”;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两面并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发展”;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做强做大与扶小帮小并重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推动向四个方面转型:一是促进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二是促进向绿色经济转型;三是促进向智能融合型经济转型;四是促进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型。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发展的具有湖北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升级路径分析:(一)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1、着力壮大规模总量,提升产业实力产业实力提升要有量的扩张。我省产业特点决定了的。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具有规模经济产业的领域。如汽车、化工、钢铁、电子等行业。是调整升级的基础。“头发理论”。

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是我省大工业优势所在,也是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技术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技术改造的重点。提高装备水平、节能降耗、增加品种、提升质量、“两化”融合和安全生产。把技术改造贯穿工业发展的全过程。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案例:武钢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综合能耗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双高产品比重超过80%。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壮大主导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优势凸现。七大产业(六个千亿工程产业、机械产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1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74%。加快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五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五千亿元。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实施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专项,提高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和支撑先进制造业的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品工业,培育品牌和提高附加值。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主要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选择最优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规模发展,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形成新兴产业新的支柱;加快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跨越发展,构建新的增长极。政府推动:支持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发挥政府采购的功能效应;完善投融资体系。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推动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是重要途径。兼并重组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兼并重组的重要领域。规模经济领域,需要有集中度,要有大集团战略。突出钢铁、汽车、化工、水泥等规模经济领域加快推进。推动兼并重组。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资源整合和行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依托,互利共赢;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力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性障碍。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案例1:武烟18变1,跻身全国行业前六。案例2:宜化集团从一年销售收入几百万元的县化肥厂,通过原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对外兼并重组,现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过400售亿元的大型化工集团。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重要支撑——推动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推动工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案例:武汉邮科院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亿元,科技投入8.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68%。2010年电子信息全国百强创新投入占比为4.9%。由于注重研发投入,产品技术研发居行业领先地位,一些关键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企业近几年发展加快,跨入百亿元企业行业。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重要途径——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和现代经济的标志。1、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主要环节和重点任务。抓推广应用示范。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案例:东风公司与各供应商的计划资源管理。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是现阶段最重要、最活跃的产业形态。发达国家的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处于低端,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信息技术研发及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工业软件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新型网络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策划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促进制造业流程再造,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企业形态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高端、高效发展。案例:耐克公司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重要着力点——推动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两型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等十五个行业落后产能为淘汰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政策导向和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节能管理;抓好节能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降低GDP碳强度。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五)重要抓手——壮大市场主体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培育,一手抓中小企业成长,做到既有“几轮明月”、又有“满天繁星”,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铺天盖地”。大企业是一个地方竞争力的代名词,大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100户重点成长性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发展路子。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六)重要基石——县域经济

坚持县域经济发展“一主三化”方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集群为依托、以特色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你追我赶、竞相发展。载体建设:大园区。产业培育:支柱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扶持6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百亿和千亿产业集群与产业基地。进一步营造氛围,培育县域发展排头兵:一批进中部百强,几个进全国百强。坚持和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三、路径选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冶市宜都市江夏区建湖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50.1184.15296.5238.0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118.4997.75154.2110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1.89.020.420.0人均GDP(元)27593476983752229547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元)130123312577248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6887721831785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020141901342416080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7.117.116.915.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7.939.923.41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68.931.458.25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9.318.51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